部编版小学语文杨氏之子文本解读及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09106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杨氏之子文本解读及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杨氏之子文本解读及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杨氏之子文本解读及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杨氏之子文本解读及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杨氏之子文本解读及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杨氏之子文本解读及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杨氏之子文本解读及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杨氏之子文本解读及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杨氏之子文本解读及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杨氏之子文本解读及优质课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一、文本的教学解读

《杨氏之子》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讲述了梁国一户姓杨人家中的九岁男孩与客人孔君平机智对谈的经过,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聪慧男孩的形象。

课文行文简要精当。

第一句总起全文,介绍了本文的主人公一杨家九岁的儿子,说他十分聪慧。

接着讲了一件有趣的小事,来证明其聪慧。

孔君平去拜访杨家父亲,可他不在家,于是叫出了杨家孩子。

孩子用杨梅招待客人。

孔君平看到杨梅,想到这家人姓杨,于是借此调侃杨梅是杨家的果子。

而孩子的作答也干脆利落,同样在姓氏上做文章,以孔雀不是孔君平家养的禽鸟来反驳对方。

文章到此戛然而止,耐人寻味,留给读者一定的想象空间。

本单元人文主题是“幽默和风趣”,语文要素为:

1.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2.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

风趣的语言除了生动有趣、使人发笑之外,往往还能让读者在一笑之余有所回味。

根据课后练习题的要求,这篇课文应当将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故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主客间对话的内容、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作为本课的重点教学内容。

读准字音,理解重点字词是读懂文言文的第一步。

文中的“诣”“禽”字,古今意义有些许不同,在理解字词中容易遇到困难,这时教师要讲清楚这两个字的本义,让学生明白原来这些字在造字之初是这样的用意,知其源而明其流。

还要注意“惠”是通假字,同“慧”。

“聪惠”是“聪明,有智慧”的意思,现在这个词语一般写为“聪慧”。

在课文的朗读上,教师首先要范读;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指导学生把握好朗读文言语言的“句读”,读出节奏,从而为后面的品读做好铺垫。

朗读指导时可以紧扣人物对话的部分,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配上恰当的动作,再现故事中的人物,使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

在学生朗读得十分熟练之后,要试着训练学生读出节奏和恰当的停顿,然后将学生置身于古人的读书之境,去掉标点符号和段落,让学生自己来练习读出句读,从而培养学生朗读文言语言的语感。

文言文的学习,背诵与积累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学生熟读且掌握了课文句读的基础上,理清句序并提示关键词,训练学生背诵全文。

课文颇有趣味,尤其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

主客两人,一个说得巧,一个答得妙,表现出斗智的乐趣。

教学时要重点感受文中人物语言的风趣,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意思是说:

“你姓杨,它叫杨梅,看来这杨梅是你杨家的果子啊!

”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十分幽默风趣。

孩子迅速听出了客人话里的玄机,于是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了“孔雀”。

最妙的是,孩子没有生硬地对答“孔雀非夫子家禽”,而是委婉地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表现出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的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因为只有孔君平承认孔雀是自家的鸟,之前他说的“此是君家果”才站得住脚。

由此可见杨氏之子思维敏捷,应答得体。

拓展阅读时,尽量选择同种题材的作品,以便学生进行迁移与运用,同样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的《徐孺子赏月》就很适合拓展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从徐孺子的聪明机智的回答,感受语言的精妙。

推荐学生阅读《世说新语·言语》中有趣的故事。

最后让学生从课堂延伸到生活,风趣和幽默除了语言之外,还有漫画这种形式,让学生观察漫画,从中获得启示,引导学生会运用风趣和幽默的语言。

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两个字,会写“梁、诣、禽”三个字。

了解“惠”是通假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从课文人物对话中感受到杨氏之子的机智。

4.感受文中人物语言的风趣,体会“未闻”二字的表达效果。

5.能读懂漫画,从中获得启示,引导学生学会风趣、幽默的表达。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

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从课文人物对话中感受到杨氏之子的机智。

教学难点

1.感受文中人物语言的风趣,体会“未闻”二字的表达效果。

2.能读懂漫画,从中获得启示,引导学生学会风趣、幽默的表达。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二、教学活动设计

板块一解题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一)回顾文言文

这学期,在第五单元我们学习过一篇文言文,是什么?

回忆背诵《自相矛盾》。

学生生交流汇报,预设:

《自相矛盾》

学生集体背诵。

 

通过复习前一篇学过的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明确本单元语文要素

出示单元导读页。

过渡:

莎士比亚说,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

让我们走进第八单元,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南朝时期的梁国,认识一位聪慧的少年——杨氏之子。

学生倾听。

了解第八单元人本主题和语文要素。

(三)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1.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杨氏”是姓杨的人家,“之”是“的”的意思。

杨氏之子就是杨家的儿子。

2.试着用题目这样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

指名汇报。

伸出手指与老师一同书写课题。

齐读课题。

1.交流课题意思。

预设:

姓杨人家的儿子。

2.生汇报:

()氏之()。

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

附:

ppt课件资料1——3(“《自相矛盾》关键词”“单元导读页”“课文插图和课题页”)

板块二朗读训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一)教师示范朗读,正音。

这是一篇文言文,想要读好它,掌握节奏非常重要,老师来读,请你一边听清字音,注意听清句子内部的停顿。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课本中的注音、注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

 

学生倾听,纠正自己读得不准确的地方,画出课文的停顿。

1.修正自己画的停顿。

2.学生按照要求练习朗读。

1朗读正确、流利,能结合注释将文中的多音字和难读的字音读准确。

2.锻炼学生“听”的能力,明确课文的停顿所在,为理解课文大意做铺垫。

(二)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汇报

指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课文的停顿。

注意读准“为设果”的“为”是四声,“儿应声答曰”的“应”是回应的意思,读四声。

解字辨义。

(三)学习生字

1.出示词:

梁国。

请同学们看这个词,一起读。

(1)梁字可以组哪些词?

出示扩词:

桥梁栋梁

(2)换部首能得到一个形近字是?

出示:

高粱。

指导依据部首区分这两个字。

2.出示词语:

诣其父。

“诣”字有两个义项:

(1)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本课的意思是:

拜访。

(2)学业或技艺所达到的程度。

组词:

造诣

形近字是:

指。

3.出示“禽”字形演变图。

讲解:

“禽”字的象形字是手持网抓鸟,金文在网罩上加了倒写的“口”,表示口中还模仿鸟鸣,吸引鸟雀。

篆书将倒写的“口”写成了“今”,造字本义是一边口中吟诵鸟鸣吸引鸟雀,一边用网罩捕鸟。

本义消失,现指飞的鸟类。

组词:

家禽、禽兽、飞禽。

“家禽”指家中的鸡、鸭、鹅。

课文中“家禽”的意思是分开的。

(1)指导书写:

老师范写“禽”,观察笔画。

注意第十一笔是撇折。

(2)在学习单的田字格里工整、美观的书写两个。

汇报朗读课文。

 

1.学生读词语,扩词。

找出形近字“粱”

 

2.读词语,倾听。

理解词语意思。

 

3.观察“禽”字字形,倾听。

做笔记。

 

(1)伸手与老师一起写字。

(2)在学习单上书写生字。

 

3.扫清字词障碍,了解故事的大意。

理解“诣”的义项。

正确理解“禽”的字源字理,从而达到正确书写。

(四)合作朗读,读出停顿与节奏。

1.师生合作读,男同学读孔君平的话,女同学读杨氏子说的话,其余的老师读。

2.分角色读。

找两名学生分别扮演杨氏子和孔君平读对话,其余全班一起读。

 

学生进入角色中,进行朗读。

让学生把握朗读的节奏与停顿,为理清句读做准备。

过渡:

读好古文,不但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准确、读流利。

(五)流利地读课文

1.出示去节奏线课文,老师示范读流利。

2.学生练习,指名汇报朗读。

3.古时候的人,诵读文章喜欢摇头晃脑,声情并茂。

我们一起试一试。

 

1.练习朗读得流利和正确。

2.汇报朗读。

3.摇头晃脑齐读。

朗读正确、流利,读出节奏和韵味。

读出课文正确的句读。

(六)理清课文的句读

1.同学们,古代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竖排文字,诵读时称文句中停顿的地方,语气已经完的叫句,没有完的叫读,由读者用圈(句号)和点(逗号)来标记。

出示没有标点符号的竖排课文内容。

2.请你们读一读,读出课文的句读。

指名汇报。

学生试着读出课文的正确句读。

读出课文正确的句读,能为课文的背诵打下坚实的基础。

附:

"ppt"课件资料4——10(课文的停顿划分,“词语”“禽字的演变”“竖版无句读的课文”)

板块三背诵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过渡:

同学们,读了这么多遍,大家一定都能背下来这篇文言文了。

1.PPT出示课文每一段中的关键词,请学生试着自己练习背诵。

2.借助关键词,指名试着进行背诵。

哪位同学试一试?

3.去掉关键词,全班试着全文背诵。

 

1.借助关键词,试着进行背诵练习。

2.一人背诵,他人倾听。

3.背诵。

能借助关键词让学生进行背诵,然后进行全文的积累背诵。

附:

“ppt”课件资料11(句序、关键词的提示)

板块四梳理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一)借助注释讲故事

1.同学们,课文讲了杨氏之子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

简要介绍孔君平:

孔子第26代后人,晋朝人,字君平。

官至廷尉。

人称"孔廷尉"。

2.关于杨氏子的介绍是哪一句?

请你在课文中画出来。

出示:

课文第一句。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板书:

甚聪惠)

(1)本文中“聪惠”的“惠”是通假字,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同“慧”。

“聪惠”是聪明,智慧的意思,现在这个词语写为“聪慧”。

小结:

故事开篇用简简单单10个字就把杨氏之子的国别、姓氏、性别、年龄和特点说得一清二楚,这也就是文言文的魅力所在,音律工整,行文简练。

(2)第一句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他和孔君平之间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呢?

请同学们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同桌互相讲一讲。

(1)“为设果”的“设”是什么意思?

是摆放的意思。

“果”指的是水果。

“未闻”的“闻”是什么意思?

是听说的意思。

(2)文言文短小精炼,常常省略了很多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出示: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小结:

学习文言文,除了借助注释,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义,了解文章大意。

1.学生汇报。

预设:

孔君平。

 

2.生动笔画句子。

汇报。

预设:

课文第一句。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在书上做笔记。

 

倾听

 

(2)交流,预设:

统领全文。

做批注。

 

3.学生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来了解故事大意。

练习讲故事内容。

 

(1)生交流。

预设:

摆放,摆设。

预设:

听说。

(2)根据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学生交流填空内容。

 

 

1.感受文言文的短小精悍,结合注释讲故事。

 

2.能够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大意。

附:

ppt课件资料12——14(“孔君平介绍”,“课文和注释”,“省略内容填空”)

板块五课堂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一)从对话中感受杨氏子的反应快

1.故事中,从哪可以看出杨氏子“甚聪惠”?

杨氏子只回答了孔君平一句话,为什么就说他“甚聪惠”呢?

2.出示人物对话,组织全班交流。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为什么孔君平说杨梅是“君家果”?

孔君平用姓氏做文章,利用谐音字的特点,和孩子开了一个玩笑,“君”字是敬称,意思是“你”,用到孩子身上有些出乎意料,是故意在和孩子逗趣。

(2)杨氏子听到孔君平的逗趣、玩笑后,反应如何?

从哪看出来的?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板书:

反应快)

(3)思考:

杨氏子应声回答,他是怎么想的?

孩子也和孔君平开了个类似的玩笑,将“孔”姓与“孔雀”联系在一起。

(4)杨氏子这句话言外之意是什么?

出示句式填空:

既然孔雀不是(),那么杨梅也不是()。

指名汇报。

(二)从“未闻”二字感受杨氏子回答妙

1.杨氏子为什么不直接回答“孔雀非夫子家禽”?

而是用“未闻”?

找同学来分别演一演这两种回答,说说感受。

出示:

孔雀非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小结:

孔君平是客人是长辈,杨氏子用“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巧妙的对孔君平“此是君家果”进行了反驳,语气还更加委婉,语言更幽默,显得尊重客人,很有礼貌。

他的回答怎么样?

(随机板书:

回答妙)所以课文开篇说杨氏子“甚聪惠”,是很有道理的。

2.此时,孔君平听了孩子的回答后,他会有什么神情,会说什么?

同桌交流演一演。

指名汇报。

3.请同学们集体背诵这篇课文,感受杨氏子的聪慧。

(一)1.生交流。

预设:

从课文人物对话中可以看出。

从杨氏子的回答中。

 

生交流汇报。

2.

(1)预设:

杨氏子姓杨,杨梅第一个字是杨,所以孔君平才会那么说。

 

(2)预设:

他的反应很快。

从“应声答曰”可以看出杨氏子反应迅速,思维敏捷。

(3).生交流汇报。

预设:

杨氏子想到了,孔雀的第一个字和孔君平的姓一样。

(4)生交流。

预设:

既然孔雀不是孔夫子您家的鸟,那么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子。

(二)

1.读句子,交流汇报。

预设:

直接回答第一句有点生硬,不如第二句客气和幽默。

倾听。

预设:

回答很妙。

 

2.交流汇报。

同桌分角色扮演,交流孔君平的回答。

预设:

孔君平面带微笑地说:

“杨氏之子果然聪惠。

3.学生齐背课文。

 

 

能够从主客人物对话中感受到杨氏子的机智和语言的风趣。

体会到杨氏子的回答中“未闻”的妙处。

附ppt课件资料15——18(“人物对话”,“对话分析”“句式填空”,“两中回答对比分析”)

板块六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过渡:

孔君平的玩笑话信手拈来,幽默风趣;而杨氏之子年方九岁就能妙语应答,难怪作者夸他“甚聪惠”。

接下来,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同样九岁的少年。

(一)同类文章感受语言的风趣幽默

1.出示《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徐曰:

“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自己读读这个故事,借助注释了解大意,谁来讲讲这个故事?

你又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徐孺子?

徐孺子妙语应答,再次体现了语言的精妙和智慧。

2.这两篇文章都选自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笔记体小说,主要记载了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轶事,《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政事”“言语”等36类。

这两篇选自“言语”一类。

这个分篇所记的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语言简洁,却说得很得体、巧妙,很值得回味。

《世说新语》,它在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课后找找喜欢的故事读一读,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二)看漫画感受幽默的语言

1.风趣、幽默的语言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漫画也能让我们会心一笑,还会让我们有所思考。

欣赏下面的一幅漫画,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出示漫画。

指名汇报。

2.课堂小结:

风趣、幽默的语言不仅能带来欢笑,还能引人深思,希望同学们能学会这样的表达,变成风趣幽默的人。

3.作业:

(1)背诵课文。

(2)收集《世说新语》中“妙语趣答”的小故事。

 

学生自读《徐孺子赏月》。

借助注释理解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大意。

 

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

徐孺子机智聪明。

 

倾听。

 

 

观察漫画,能获得启示,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拓展延伸,训练学生迁移运用的能力。

 

附ppt课件资料19——21(“《徐孺子赏月》”,“《世说新语介绍》”“漫画”,“作业布置”)

 

附:

板书设计:

21.杨氏之子

反应快

甚聪惠

回答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