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06970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docx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docx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字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2.学习第一句到第四句。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

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它《三字经》。

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

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知识。

板书课题:

《三字经》齐读课题两遍。

二、诵读句子

1.出示学习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2.自己根据拼音试读生字,要读准字音。

3.同桌相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4.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5.读通句子,和同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6.读读议议。

说一说:

你读明白了什么?

你能讲讲你的理解吗?

三、讲解句子

1.人之初,性本善

“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2.讨论:

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

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3.讲故事:

曹操儿子们的故事

通过故事,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

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

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4.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的意思是:

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5.苟不教,性乃迁

这句的意思是:

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

6.教之道,贵以专

这句地意思是:

做任何事都是要专心,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7.昔孟母,择邻处

(1)请一个同学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2)大家讨论:

孟母为什么要三迁?

母亲是每个人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

四、诵读新学的句子。

五、课堂小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

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

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变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

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三字经》第五句到第八句。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能背诵所学的句子,并能理解每一句的意思。

2.通过课程内容学习,懂得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熟读成诵,理解句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多种形式练习背诵三字经一至四句内容。

2.说说每句的意思。

二、诵读句子

1.出示授课内容: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2.组织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三、讲解句子

1.小组讨论,说说自己对每一句的理解。

2.教师逐句讲解句意。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

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

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2)讲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3.出示课件讲解其余三句的意思

四、指导背诵

五、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三字经》第九句到第十一句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能背诵所学的句子,并能理解每一句的意思。

2.通过课程内容学习,懂得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熟读成诵,理解句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三字经前两段试背或朗读。

2.前八句内容复习:

(板书)善——教育——专,从小学习

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怎么可以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好人,一个阳光的人。

二、出示授课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三、初读感知

1.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出示句子)先听一段录音!

(播放录音)

师:

瞧,他读得多好呀!

有小朋友已经跃跃欲试了,谁先来读读看?

谁敢来跟他比试比试?

注意读准字音!

2.男女生交叉读,女生读红颜色标注的部分,男生读蓝颜色标注的部分。

女生先读,香九龄——(引读)

四、讲解故事

其实,这段话蕴藏着两个小故事呢!

先来看第一个故事吧!

(配乐,结合动画叙述黄香温席的故事。

1、师:

古时候,有一位叫黄香的小朋友。

九岁时,母亲去世了,他与体弱的父亲相依为命。

他知道父亲养育自己的艰辛,非常心疼父亲。

夏天天热,每晚他都先把父亲的枕席扇凉,以便让父亲安睡。

冬天天冷,每晚他都先上床,用体温把被褥焐热,以免父亲着凉。

正因为黄香有此孝心,才使他长大后在做人、求学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师:

多懂事的孩子呀,咱们也要向他学习!

《三字经》里是怎样写他的呢?

(相机出示句子: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

3.学生练读

4.师: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谁呢?

先来认识一下主人公吧!

(出示孔融的图片)他叫孔融!

大家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吧?

谁来说说?

师:

听了刚才的故事,一定有聪明的小朋友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谁来说?

5.师:

对呀,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么长,可古人只用了十二个字就概括了,真神奇呀!

(出示句子: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一起来读!

师:

小孔融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要把大梨让给哥哥们吃,他对兄弟是多么友爱!

6.过渡:

在刚才的句子中,我们知道了一个人必须要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首先要孝顺父母、恭敬兄长,其次才是学习各种常识。

这就是《三字经》中所说的——(出示句子: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五、指导背诵

1.补充句子

香九龄,_________。

孝于亲,_________。

融四岁,_________。

弟于长,_________。

首孝悌,_________。

知某数,_________。

2.练习背诵。

六、课外延伸

刚才我们认识了黄香和孔融。

他们都是孝顺父母、团结兄弟姐妹的好孩子。

你们身边也一定有许多这样的小黄香、小孔融。

利用下课时间,去收集他们的故事交流。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三字经》第十一句到第十五句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所学内容,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

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以后,接着用数字往下串着讲。

第一个数字讲"三"。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这里头的"三才"和"三光",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

二、朗读理解

1.出示学习内容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读两遍:

第1遍,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第2遍,大家一起诵读

4.讲解句子

(1)三才者天地人

“才”在这里就是“最基本的东西”,这一句意思是:

古人认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

天、地、人。

现在,随着科技智能的发展,人类逐渐丧失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破坏自然,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越来越盛,从而遭受自然的惩罚,因此“天人合一”在现代仍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讨论:

人真的能有天地那么大吗?

总结:

“天人合一”另一重含义是告诉我们不要轻视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努力探索自然,认识自然,以自然为师,在自己的内心建设一个和天地一样广阔丰富的世界

(2)三光者日月星

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指太阳,月亮和星星。

提问:

日月星辰有哪些重要作用?

(光有什么作用?

)人会“发光”吗?

(这两句讲的是自然界的情况。

(3)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三纲”就是维持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是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间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4)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关系。

提问:

四个季节分别有什么特点?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为什么?

总结:

四季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同时也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多彩,对于自然我们也要心怀感恩之心(与上节课的“感恩”主题相呼应)

(5)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准互相对应。

如果没有中心,就没有东西南北,因此中心移动,方向也跟著改变。

5.内容小结,并齐诵一遍句子

三、扩展知识

齐诵古诗《迢迢牵牛星》。

四、指导背诵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三字经》第十六句到第十九句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重要概念:

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感受“诚信,承诺”和“知音”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所学内容,感受“诚信,承诺”和“知音”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孩子们的掌握情况。

2.引入新课

二、诵读新句子

1.出示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

请学生指出生字,老师把读音标注在黑板上,学生开火车读

3.展示朗读:

第一遍请1个学生上台领读;第二遍集体诵读。

4.解释概念

五行:

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对传统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影响非常大,现在也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比如福娃的设计就包含五行的元素);

五常:

为人处世方面五种最重要的东西:

仁指仁爱,义指得体,礼指合乎规范,智指明辨是非,信指专一守信。

智和信要以仁、义、礼为前提,才可以成为优秀的品质,所以说“不容紊”。

这五种品质现在仍然重要吗?

(可以请孩子们联系实际生活讲一讲)

六谷:

人们种植的几种粮食作物:

稻:

即大米;梁:

高粱,小米(粟);菽:

大豆;黍:

黄米(粘的);稷:

黄米(不粘的);麦:

大麦,小麦;人们常说的“五谷”是更早的提法,没有包括稻,因为很古的时候北方没有稻子。

现在,除了黄米,其他几种作物仍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粮食。

六畜:

我们的祖先早在远古时期,根据自身生活的需要和对动物世界的认识程度,先后把马、牛、羊、鸡、狗和猪进行饲养驯化,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成为家畜。

5.连起来说说每一句的意思。

6.再次集体诵读一遍

7.内容小结:

这几句介绍了组成万物和为人处世的五种重要的东西,以及人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六种重要主食和家畜。

三、指导背诵

四、总结与回顾

 

童真童趣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活动方式:

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

(出示古诗)《小儿垂钓》。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

二、出示画面:

小儿垂钓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

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

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

(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

(幼稚稚嫩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

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

学习《所见》一首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出示《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游泳;秋日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

 

感受亲情

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前准备:

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次活动课上我们感受了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古代诗文。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

板书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渡:

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

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二、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诗人在佳节里思念自己的家乡及亲人;诗人在外地;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4.感受诗人的孤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

课后搜集有关思念亲友类的古诗。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

学习《游子吟》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谁来背一背?

 2.检查课前搜集的资料。

(有关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都是在亲情的呵护中长大的,让我们学会感受亲情,回报亲情。

让我们带有感情地诵读这几首诗!

 

秋意浓浓

活动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

学习《夜书所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

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这首诗《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

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

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

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

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

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

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秋天的诗句。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

学习《山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正值秋天,寒意袭人。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秋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牡《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在秋天的气息里,我们感到丰收、喜悦的时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秋风习习,寒意逼人。

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祖国风光

活动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引的不少诗人墨客写出了流芳千古的诗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

〈望天门山〉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意)

2.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交流。

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3.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四、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

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

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六、拓展延伸:

搜集其他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集体背诵〈望天门山〉这首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的祖国处处都有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名句诵读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文化(诗句、名人名言、谚语),陶冶学生情操、加强学生人文修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广泛搜集诵读古诗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是文化大国,古诗名句经久不衰,广为传诵,更加耀眼,请同学们接诵古诗文名句。

二、名句接诵

      岁月悠悠,大浪淘沙,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例:

a.明月松间照,________。

b.江碧鸟逾白,________。

c.山重水复疑无路

d.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

e.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

f.水南水北重重柳,________。

三、自由诵读

1.直接诵读

中华民族璀璨的诗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有阐明人生哲理的,有吟咏深厚情谊的,有陶冶高尚情操的,它们深得人们喜爱,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自己最喜爱的古诗文。

(只要说得恰当均可。

2.联想诵读

四、小结活动

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无数的优美诗篇给人以美的享用受,情感的熏陶。

希望同学们今后更要多读多记,在生活中恰当运用。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祖国的经典文化,不但包括古诗词还有名人名言和谚语。

今天我们来诵读名人名言和谚语。

二、初读名句,整体感知

1.出示名人名言。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读。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列宁)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宋庆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三、细读名言,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句中含义。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四、出示谚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1.自己读一读。

2.教师范读。

3.抽生读。

五、诵读名句,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名人名言和谚语。

 2.带有感情地诵读。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祖国文字灿烂辉煌,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