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节抗感染免疫.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06548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节抗感染免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6节抗感染免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6节抗感染免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6节抗感染免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6节抗感染免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节抗感染免疫.docx

《6节抗感染免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节抗感染免疫.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节抗感染免疫.docx

6节抗感染免疫

第六节抗感染免疫

---道道防线抗感染

当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时,首先起防御作用的是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如果病原微生物突破了这道防线进入组织,巨噬细胞和补体立即发挥作用,同时T、B淋巴细胞也对病原微生物做出应答,产生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共同协作清除病原微生物。

抗感染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生物感染的一系列防御功能,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二者相互配合,共同发挥抗感染的作用。

一、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抵抗病原生物侵害的功能,又称先天性免疫或天然防御功能。

其特点是生来就有,可以遗传;人人都有,无个体差异,故又称为固有性免疫;对病原生物广泛抵抗,无特异性。

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由屏障结构、吞噬细胞、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三部分组成。

(一)屏障结构

1.皮肤粘膜屏障

完整健康的皮肤黏膜能够抵抗病原生物侵入,呼吸道黏膜的纤毛也能排除病原体,汗液中的乳酸、胃液中的胃酸、酸性的阴道分泌液均具有杀菌作用。

皮肤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对病原微生物也具有拮抗作用,能阻止或限制外来微生物的定居和繁殖。

2.血-脑脊液屏障

主要由软脑膜、脑毛细血管壁和壁外胶质膜组成。

能阻止病原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从血液进入大脑或脑脊液,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小儿血一脑脊液屏障发育不完善,因此,小儿较成人更易发生颅内感染。

3.胎盘屏障

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共同组成。

能阻止病原生物及代谢物从母体进入胎儿,保护胎儿免受感染。

在妊娠的前三个月胎盘屏障发育不完善,此阶段孕妇如感染某种病原生物,可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胎儿畸形、流产、死胎等。

(二)吞噬细胞

病原生物突破皮肤黏膜屏障进入组织后,机体的吞噬细胞可发挥吞噬作用,杀伤进入体内的病原体。

1.吞噬细胞的种类

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

2.吞噬过程

(1)吞噬细胞与病原体接触:

可以是偶然相遇,也可以是趋化作用吸引。

(2)吞入病原体:

可通过两种方式吞入,对于较大的病原体颗粒如细菌,吞噬细胞能伸出伪足将其捕捉后摄入细胞内,形成吞噬体,此称吞噬;对于小的病原体颗粒如病毒,吞噬细胞与其接触后细胞膜内陷,将其吞入,此称吞饮。

(3)杀死、破坏病原体:

细胞内的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吞噬溶酶体,洛酶体内的杀菌素溶菌酶等将病原体杀死,然后消化降解,最后吞噬溶酶体与细胞膜融合排出残渣。

3.吞噬的结果

吞噬活动发生后,其结果并非总是对机体有利,有时也可造成一定的损害.

(1)完全吞噬:

吞噬病原体后,病原体被完全消化、破坏。

(2)不完全吞噬:

某些病原体(如结核分枝杆菌)虽被吞噬或吞饮,却不被杀灭这些病原体可在吞噬细胞内繁殖,引起吞噬细胞死亡;也可借用吞噬细胞作为保护体,避免了药物及血清中抗菌物质对它们的伤害;病原体还可随吞噬细胞游走,导致全身扩散或引起更广泛感染。

(3)损伤组织:

在吞噬过程中,吞噬细胞向胞外释放过剩溶酶体酶可损伤组织。

(4)提呈抗原:

吞噬细胞吞入病原微生物后,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消化降解,将抗原肽与MHC分子结合并表达于吞噬细胞膜上,激发免疫应答。

---梅契尼柯夫发现吞噬细胞

俄国生物学家梅契尼柯夫于1885年进行试验,用玫瑰刺扎海星,在被扎海星组织周围很快出现了体积较大的、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的细胞。

他在此后的25年里精心研究,在哺乳动物也发现了这类细胞,后来命名为巨噬细胞。

梅契尼柯夫关于巨噬细胞的研究于1908年获得了诺贝尔奖金。

(三)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

体液中的一些分子也具有非特异性抗感染作用,这些分子主要有补体、干扰素、溶菌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补体。

1.补体(ComPlement,C)

补体系统是人和某些动物在长期的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非特异性免疫成分,也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效应。

(1)补体的概念、组成: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或动物体液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

补体的成分较复杂,包括30多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因此又称为补体系统。

主要成分有C1~C9,D、B、P因子等。

补体占血浆球蛋白总量的10%~15%,各成分中C3含量最高,大部分补体由肝细胞和巨噬细胞合成。

(2)补体系统的性质:

补体性质不稳定,56oC30分钟即可失去活性,此称为补体的灭活;室温下补体活性可很快减弱甚至消失,因此检测补体时需用新鲜血清并尽快送检。

正常情况下补体无免疫活性,需被激活才有免疫作用。

(3)补体系统的激活:

补体系统的激活是补体各成分在激活物质的作用下,按一定顺序。

通过连锁反应未完成的。

补体系统激活的途径主要有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

两种途径的激活物质、激活顺序、参与成分、发生免疫作用的特点都有差异(表3-3),但无论通过哪条途径激活,最后均能形成同样的效应物即膜攻击复合体(MAC),使靶细胞膜穿孔、细胞破裂、死亡。

(4)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多是由补体系统激活时产生的各种活性物质(主要是裂解产物)发挥的。

补体成分及其裂解产物能发挥不同的作用(表3-4)。

①溶细胞作用:

补体经激活后能产生膜攻击复合物MAC(C56789),该复合物能嵌入细胞膜内,在细胞膜表面形成许多圆形孔道,使靶细胞的内容物渗漏,导致细胞破裂溶解。

补体溶解的细胞包括肿瘤细胞、自身抗原细胞、吸附外来抗原的细胞(如吸附药物的血细胞)、病毒感染的细胞等。

②补体活性片段的作用:

补体激活过程中所产生的许多活性片段,也能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表3-4)。

总之,补体可作为效应分子及效应放大机制,参与感染早期的非特异性免疫及后期的特异性体液免疫。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补体的过度激活也可引起自身组织损伤。

---输血反应是如何发生的

床上如果给病人误输血,会发生输血反应,危及生命那么输血反应的发生是人血液中出现红细胞凝集还是红细胞溶解呢?

有学生认为是出现了红细胞凝集,因为生理课上进行血型鉴定试验的结果是出现红细胞凝集。

但是,在人体内,因为有补体的参与,输血反应的发生是血液内出现红细胞溶解。

表3-3经典途径与旁路途径的比较

表3-4补体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2.溶菌酶

是由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碱性蛋白质,广泛分布于血清及泪液、唾液、鼻涕等多种分泌液中,其作用是溶解破坏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成分——肽聚糖,使细菌裂解,从而杀伤细菌。

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中也有溶菌酶,对吞噬杀菌有重要意义。

在抗体与补体的参与下,溶菌酶也可溶解某些革兰阴性菌。

3.干扰素(IFN)

是由病毒感染的细胞或效应T细胞等产生的一种糖蛋白,作用于邻近细胞后能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的复制,从而能保护易感细胞,限制病毒的扩散。

另外,干扰素还可激活NK细胞、TC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

二、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又称适应性免疫,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受某种病原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引起的免疫应答或受直接输入的特异性抗体等免疫物质刺激所形成的免疫力。

其特点是后天获得,不能遗传,有明显的针对性、记忆性和个体差异,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

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一)体液免疫抗感染的特点

1.是通过抗体来清除病原微生物,参与的抗体类型是IgG、IgM、SlgA,在抗感染中起主要作用的是IgG。

2.既可发挥直接抗感染作用(中和细菌外毒素、中和病毒);也可发挥间接抗感染作用(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联合补体、吞噬细胞等将病原体清除)。

3.主要对细胞外生长的病原体起作用,对胞内微生物和真菌、寄生虫等较大的病原体较难发挥抗感染作用。

(二)细胞免疫抗感染的特点

1.通过效应细胞发挥作用:

CD8+TC能直接杀伤靶细胞;CD4+Th1能释放淋巴因子,通过激活巨噬细胞、NK细胞杀伤受感染的靶细胞。

2.产生免疫效应缓慢:

需48~72小时发挥作用

3.主要针对细胞内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发挥作用:

如病毒、真菌、结核分枝杆菌、沙门氏菌、军团菌等

复习题

一、名同解释

1.非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

3.完全吞噬

4.不完全吞噬

二、填空题

1.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由()()()三部分组成

2.屏障结构由()()()三部分组成

3.正常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主要有()()()

4.补体的生物学作用表现为()()()()()

5.补体的调理作用指吸附于细菌表面的()与吞噬细胞表面的()受体的结合,促进吞噬作用。

三、选择题

A型题

1.妊娠初期母体被病毒感染后易发生胎儿畸形的原因是

A.胸腺发育未成熟B.胎盘屏障发育未完善C.皮肤屏障未发育完善D.外周免疫器官发育未完善E.血一脑脊液屏障发育尚未完善

2.完全吞噬指吞噬细胞

A.吞噬人侵的全部细菌B.吞噬的细菌全部被杀死C.反复吞噬细菌D.以将细菌转移到淋巴结E.在杀伤细菌的同时自身也溶解

3.不完全吞噬指吞噬细胞

A.吞噬血液中的细菌B.吞噬部分细菌C.吞噬细菌后不再游走D.不能将吞噬的细菌完全消化E.被吞噬的细菌在细胞内仍生长繁殖

4.既有吞噬杀菌作用又有抗原提呈作用的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B.巨噬细胞C.树突状细胞D.B细胞E.NK细胞

5.巨噬细胞表面与抗体调理作用有关的结构是

A.ICAM-1B.B7C.IgGFc-RD.C3b-RE.TCR

6.灭活补体,血清标本需要加热

A.37℃30分钟B.56℃30分钟C.60℃30分钟D.80℃30分钟E.60℃20分钟

7.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激活物是

A.抗原B.抗体C.脂多糖D.抗原-抗体复合物E.CH3

8.补体和抗体都具有的生物学作用是

A.特异性结合抗原B.ADCC作用C.免疫或附作用D.调理作用E.中和毒素

9.具有免疫黏附和调理作用的补体成分是

A.C3bB.C3aC.C2bD.C5E.C567

B型题

A.C3bB.C3aC.C56789D.C1E.C789

1.能够和吞噬细胞结合而促进吞噬作用的成分是

2.具有溶解靶细胞膜作用的成分是

3.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是

X型题

1.针对病毒的免疫方式有

A.C56789溶解包膜病毒B.NK细胞杀伤病毒寄生的细胞C.抗体中和病毒

D.效应TC细胞杀伤病毒寄生主细胞E.抗体与病毒形成复合物被吞噬细胞吞噬

2.针对细菌的体液免疫包括

A.效应TC细胞杀伤细菌寄生的细胞B.C56789溶解细菌C.抑制细菌吸附粘膜细胞

D.中和细菌外毒素E.通过调理作用加强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作用

四、简答题

1.简述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和结果

2.简述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一、非特异性免疫

(一)屏障结构

1.皮肤粘膜屏障

2.血-脑脊液屏障

3.胎盘屏障

(二)吞噬细胞

1.吞噬细胞的种类

2.吞噬过程

3.吞噬的结果

(三)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

1.补体(ComPlement,C)

2.溶菌酶

3.干扰素(IFN)

二、特异性免疫

(一)体液免疫抗感染的特点

(二)细胞免疫抗感染的特点

复习题

一、名同解释

二、填空题

三、选择题

四、简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