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安全知识》word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03016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word版.docx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火防爆安全知识》word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word版.docx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word版

防爆防火安全知识

1、粉尘爆炸的过程是怎样形成的?

   

答:

粉尘爆炸大致有三步发展形成过程:

一是悬浮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被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出可燃气体;二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三是粉尘燃烧放出热量,以热传导和火焰辐射方式传给附近原来悬浮着的或被吹扬起来的粉尘,这些粉尘受热气化后使燃烧 循环持续进行下去,随着每个循环的逐项进行,其反应速度也逐渐增大,通过激烈的燃烧,最后形成爆炸。

2、火灾使人致命的最主要原因是窒息死亡。

 3、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足以起爆的火源才能发生爆炸。

这个可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该爆炸物的爆炸上限。

4、锅炉的三大安全附件分别是安全阀、水位表、温度计。

5、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是压力急剧升高。

6、建筑物起火后几分钟内是灭火的最好时间为5-7分钟。

7、使用水剂灭火器时,应射向火源底部位置才能有效将火扑灭。

8、能够产牛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为爆炸上限。

9、在灭火器型号中灭火剂的代号:

(P)代表泡沫灭火剂;F代表(干粉)灭火剂;T代表(.二氧化碳)灭火剂;Y代表(l211)灭火剂。

10、火灾按着火可燃物类别,一般分为五类:

可燃气体火灾;可燃液体火灾;固体可燃物火灾;电气火灾;和金属火灾。

11、扑救火灾一般有三种方法:

隔离法是将可燃物与火隔离;窒息法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冷却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12、在企业生产环境中,做好防火工作的主要措施有:

建立健全防火制度和组织;加强宣传教育与技术培训;加强防火检查,消除不安全因素;认真落防火责任制度;配备好适用的、足够的灭火器材。

13、火灾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

有毒气体中毒;缺氧、窒息;烧伤致死;吸入热气。

14、火灾蔓延的三种方式是:

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

15、爆炸的破坏形式有:

直接的爆炸作用、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火灾三种。

16、扑火火灾后要对火场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消除余火和阴燃,排除险情和隐患,防止复燃。

17、爆炸可分为三类:

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原子爆炸。

18、夜间装卸易燃易爆物品时,不准使用明火灯具,应该使用防爆灯具。

19、液化石油气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原因:

(1)总阀门松动,引起大量漏气。

(2)减压阀门未上紧或拆装减压阀时里面的胶圈脱落。

(3)输气管没有定期检查,导致老化漏气。

(4)用户违章操作引起大量漏气,如:

乱摇气瓶,放倒,气罐倒置使用,拿热水加温等。

(6)用户私自倾倒液化石油气内的残液。

(7)其它制度不严,管理不善。

20、电线走火时将如何处置?

A、首先切断电源再将火线路割断扑灭;B、切忌用水扑救以免触电;C、可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

21、浓烟的危害

浓烟含有微粒子碳元素CO、CO2等有毒气体,其上升速度每秒3.0至5.0M,横向扩散0.5至1.0M,浓烟吸入百分之四,二至三分钟就会产生休克、窒息而死亡。

22、灭火器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1)泡沫灭火器:

适用AB类火灾,主要应用于加油站、停车场、化学品仓库等,不适用C类、E类火灾,带有电、气等场所不宜使用。

(2)二氧化碳灭火器:

适用于BC类火灾,特点:

灭火后无残留,主要用配电房、计算机房、精密仪器间等需要特别保护的场所,不适用A类火灾,灭火器较重,使用时应防止冻伤手。

(3)干粉灭火器:

分为ABC、BC和D类干粉三种,BC干粉不适宜普通固体物质火灾,现广泛使用ABC干粉、适用于ABC及带电类火灾。

干粉ABC分三种:

a、车用型ABC干粉;b、公共型ABC干粉;c、家用型ABC干粉。

D类干粉适用于扑灭烷基铝等金属催化剂的火灾。

使用方法:

a、拔掉保险销;b、喷嘴(管)朝向火的底部,压下阀门即可喷出。

每三个月检查一次压力表(1.2MPA)公共型每年应定期维护保养(家用灭火器五年维修一次)。

23、爆炸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爆炸性物质:

能与氧气(空气)反应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气体:

氢气,乙炔,甲烷等;液体:

酒精,汽油;固体:

粉尘,纤维粉尘等。

(2)空气或氧气。

(3)点燃源:

包括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静电火花、高温、化学反应、光能等。

24、防火防爆的一般安全基础知识是什么?

(1)从事生产易燃易爆作业的人员必须经主管部门进行消防安全培训、考试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2)要严格贯彻执行企业制定的防火防爆规章制度,禁止违章作业;

(3)严禁在从事易燃易爆作业(生产、使用、运输、储存)时或易燃易爆储存场所吸烟或乱扔烟头;

(4)使用、运输、储存易燃易爆物品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5)在工作现场动用明火,须报主管部门批准,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6)不要将能产生静电火花的电子品(传呼机、手机等)带入易燃易爆危险场所;

(7)对于车间内配备的一般防火防爆器材,应学会使用,并不要随便挪用。

25、硫化氢:

硫化氢是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有剧毒。

爆炸极限:

4%—46%,最高容许浓度10mg/m3。

当浓度达到1000mg/m3时,可出现闪电型死亡。

溶解于水、乙醇当中。

危险特性:

硫化氢易燃,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他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26、苯是有机化合物,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并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

爆炸极限:

1.2%—8.0%;最高容许浓度:

40mg/m3。

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危险特性:

苯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容易产生和聚集静电,有燃烧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27、氨(NH3):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相对密度(空气=1)0.6,爆炸极限:

15.7%—27.4%;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30mg/m3;溶于水、乙醇、乙醚。

危险性:

氨易燃,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遇明火发生爆炸。

28、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气体。

相对密度(空气=1)0.97,爆炸极限:

12.5%—74.2%;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30mg/m3。

危险特性:

一氧化碳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29、氮气(N2)氮气是无色无臭气体。

相对密度(空气=1)0.97,爆炸极限:

12.5%—74.2%;溶于水、乙醇。

30、有限空间作业为进入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炉膛、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等封闭、半封闭设备及有毒气体可燃气体有可集聚的场所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票”有效期不超过24小时,装置全面停车检修期间,经全面检查合格后,“有限空间作业票”有效期不超过72小时。

作业期间如果条件发生变化,应停止作业,重新办理“有限空间作业票”

31、有限空间作业基本条件:

氧气浓度19%(V/V)-23%(V/V);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浓度应小于其与空气混合爆炸下限的10%(LEL);使用色谱分析等分析手段时,被测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V/V)时,其被测浓度应小于0.5%;当被测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小于0.2(V/V)%;CO浓度小于30mg/m3;硫化氢浓度必须小于10mg/m3;

32、固定用火区必须具备:

(一)边界外五十米范围内不准有易燃易爆物品;

(二)制定固定用火区域管理制度,指定防火负责人。

(三)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四)设有明显的“固定用火区”标志,并标明用火区域界限。

(五)建立应急联络方式和应急措施。

审批后的固定用火区域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其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33、临时用火是指在生产区域内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明火作业。

主要包括:

(一)电焊、气焊、钎焊、塑料焊等焊接切割

(二)电热处理、电钻、砂轮、热煨管、风镐等及临时用电作业;

(三)喷灯、火炉、电炉、喷砂、熬沥青、炒沙子、黑色金属撞击等明火作业。

(四)机动进入正在生产的炼化装置、在生产区域内设置自带动力源的发电机和自带动力源的空气压缩机。

34、一级用火:

(1)处于生产状态的工艺生产装置区(爆炸危险场所以内区域);

(2)各类油罐区、可燃气体及助燃气体罐区、有毒介质区、液化石油气站;

(3)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助燃气体及有毒介质的泵房与机房;

(4)可燃液体和气体及有毒介质的装卸区和洗槽站;

(5)工业污水场、易燃易爆的循环水场、凉水塔和工业下水系统的各种井、池、管道等(包括距上述地点15米以内的区域);

(6)危险化学品库、油库、加油站等;

(7)储存、输送易燃易爆液体和气体的容器、管线。

35、二级用火:

(1)装置停车大检修,工艺处理合格,经厂组织检查认定后,可以按二级用火管理;

(2)运到安全地点并经吹扫处理用火分析合格的容器、管线;

(3)爆炸危险场所区域以外的场所用火;

(4)在生产厂区内,不属于一级用火和特殊用火的其它临时用火。

36、特殊用火:

在带有可燃、有毒介质的容器、设备和管线上不允许用火。

确属生产需要必须用火时,按特殊用火处理。

特殊用火必须经厂级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及用火单位对所从事的作业共同进行风险评价,制定可靠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及应急计划后方可用火。

36、特殊用火作业票及“一级用火作业票”有效时间不超过8小时,二级“用火作业票”有效时间不超过72小时。

37、节假日期间一般情况下不允许从事用火作业,如生产需要必须用火时,须将用火作业等级相应提高一级。

38、用火作业监护一般由二人担任。

车间和施工单位各派一人,以车间人员为主。

车间应指派熟悉用火现场情况人员做监护人。

39、用气焊(割)动火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不小于5米,且乙炔气瓶严禁卧放,二者与动火作业地点均不小于10米,并不准在烈日下暴晒。

风力五级以上应停止室外的高处用火,六级以上停止室外一切用火。

40、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或者储存方式、设施;

(二)工厂、仓库的周边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三)有符合生产或者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四)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五)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41、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危险特性分为8类:

第1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有毒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

42、在爆炸性粉尘环境中粉尘应分为下列四种。

(1)爆炸性粉尘:

这种粉尘即使在空气中氧气很少的环境中也能着火,呈悬浮状态时能产生剧烈的爆炸,如镁、铝、铝青铜等粉尘。

(2)可燃性导电粉尘:

与空气中的氧起发热反应而燃烧的导电性粉尘,如石墨、炭黑、焦炭、煤、铁、锌、钛等粉尘。

(3)可燃性非导电粉尘:

与空气中的氧起发热反应而燃烧的非导电性粉尘,如聚乙烯、苯酚树脂、小麦、玉米、砂糖、染料、可可、木质、米糠、硫磺等粉尘。

(4)可燃纤维:

与空气中的氧起发热反应而燃烧的纤维,如棉花纤维、麻纤维、丝纤维、毛纤维、木质纤维、人造纤维等。

43、粉尘爆炸性:

在一定的浓度和温度(或火焰、火花、放电、碰撞、磨擦等作用)下会发生爆炸的粉尘称为爆炸危险性粉尘。

爆炸危险性粉尘(如泥煤、松香、铝粉、亚麻等)在空气中的浓度只有在达到某一范围内才会发生爆炸,这个爆炸范围的最低浓度叫做爆炸下限,最高浓度叫做爆炸上限。

粉尘的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粉尘和空气的湿度越小,爆炸危险性越大。

对于有爆炸危险的粉尘,在进行通风除尘系统设计时必须给予充分注意,采取必要的防爆措施。

例如,对使用袋式除尘器的通风除尘系统可采取控制除尘器入口含尘浓度,在系统中加入隋性气体(仅用于爆炸危险性很大的粉尘)或不燃性粉料,在袋式除尘器前设置预除尘器和冷却管,消除滤袋静电等措施来防止粉尘爆炸。

防爆门(膜)虽然不能防止爆炸,但可控制爆炸范围和减少爆炸次数,在万一发生爆炸时能及时地泄压,可防止或减轻设备的破坏,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

44、粉尘爆炸的条件:

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热能源。

和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所要求的最小引燃能较大,达10毫焦耳,为气体爆炸的近百倍。

因此,一个足够强度的热能源也是形成粉尘爆炸的必要条件之一。

45、粉尘爆炸的过程:

第一步:

悬浮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被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可燃气体。

第二步:

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

第三步:

燃烧产生的热量从燃烧中心向外传递,引起邻近的粉尘进一步燃烧。

如此循环下去,反应速度不断加快,最后形成爆炸。

    

46、粉尘爆炸的特点:

1)具有二次爆炸的可能。

粉尘初始爆炸的气浪可能将沉积的粉尘扬起,形成爆炸性尘云,在新的空间再次产生爆炸,这叫二次爆炸。

这种连续爆炸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2)粉尘爆炸感应期长,达数十秒,为气体的数十倍。

3)粉尘爆炸可能产生两种有毒气体;一种是一氧化碳,另一种是爆炸物质(如塑料等)自身分解产生的毒性气体。

    

  47、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

1)物理化学性质。

物质的燃烧热越大,则其粉尘的爆炸危险性也越大,例如煤、碳、硫的粉尘等;越易氧化的物质,其粉尘越易爆炸,例如镁、氧化亚铁、染料等;越易带电的粉尘越易此起爆炸。

粉尘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互相碰撞、磨擦等作用,产生的静电不易散失,造成静电积累,当达到某一数值后,便出现静电放电。

静电放电火花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粉尘爆炸还与其所含挥发物有关。

如煤粉中当挥发物低于10%时,就不再发生爆炸,因而焦炭粉尘没有爆炸危险性。

2)颗粒大小。

粉尘的表面吸附空气中的氧,颗粒越细,吸附的氧就越多,因而越易发生爆炸,而且,发火点越低,爆炸下限也越低。

随着粉尘颗粒的直径的减小,不仅化学活性增加,而且还容易带上静电。

3)粉尘的浓度。

与可燃气体相拟,粉尘爆炸也有一定的浓度范围,也有上下限之分。

但在一般资料中多数只列出粉尘的爆炸下限,因为粉尘的爆炸上限较高。

48、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5%-15%天然气在空气中浓度达到15%以上时,可以正常燃烧。

若天然气在空气中浓度为5%~15%的范围内,遇明火即可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即为天然气的爆炸极限。

爆炸在瞬间产生高压、高温,其破坏力和危险性都是很大的。

49、瓦斯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定浓度的甲烷、一定温度的引火源和足够的氧。

(1)瓦斯浓度:

在新鲜空气中瓦斯爆炸5%为下限,16%为上限。

遇火不爆炸。

(2)引火温度:

 瓦斯的引火温度一般认为是650~750℃。

(3)氧浓度降低到12%时,瓦斯混合气体即失去爆炸性,遇火也不会爆炸。

50、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如何划分?

答:

可燃气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两类:

甲类为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10%(体积)的可燃气体,如:

氢气、硫化氢、甲烷等;乙类为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10%(体积)的可燃气体,如:

一氧化碳、氨等。

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可燃气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

<10%(体积)

≥10%(体积)

51、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是如何划分的?

答:

爆炸性气体环境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

0区:

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1区:

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2区:

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52、甲B、乙类液体的固定顶罐,应设阻火器和呼吸阀。

53、甲、乙A类设备和管道,应用惰性气体置换设施。

54、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管道敷设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答:

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管道,应架空或沿地敷设。

必须采用管沟敷设时,应采取防止气液在管沟内积聚的措施,并在进、出装置及厂房处密封隔断;管沟内的污水,应经水封并排入生产污水管道。

55、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火灾爆炸的主要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

1)控制或消除燃烧爆炸条件的形成;2)阻止火灾蔓延;3)防爆泄压措施;4)加强火源的控制管理;5)加强易燃易爆物质的管理。

56、因物料爆聚、分解造成超温、超压,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反应设备,应设置报警信号和泄压排放设施,以及自动或手动遥控的紧急切断进料设施。

57、连续操作的可燃气体管道的低点设置排液阀时有什么要求?

答:

连续操作的可燃气体管道的低点,应设置两道排液阀,排出的液体应排放至密闭系统;仅在开停工时使用的排液阀,可设一道阀并加螺纹堵头或盲板。

58、液化烃的储罐应设液位计、温度计、压力表、安全阀、以及高液位报警装置或高液位自动联锁切断进料装置。

对于全冷式液化烃储罐还应设真空泄放设施。

59、设备和管道应根据其内部物料的火灾危险性和操作条件,应设置相应的仪表、报警讯号保护系统或紧急停车措施。

60、爆炸造成破坏的形式有:

震荡作用、冲击波、碎片冲击、造成火灾、造成中毒和环境污染。

61、明火加热炉附属的燃料气分液罐、燃料气加热器等与炉体的防火间距是6m。

62、可燃气体放空管道在接入火炬前,应设置分液和阻火等设备。

63、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可燃固体管道的哪些部位应设置静电接地设施?

答:

1)进出装置或设施;

2)爆炸危险场所的边界;

3)管道泵及其过滤器、缓冲器等。

64、防火防爆的十大禁令内容是什么?

答:

(1)严禁在厂内吸烟及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有毒、易腐蚀物品入厂。

(2)严禁未按规定办理用火手续,在厂内进行施工用火或生活用火。

(3)严禁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油气区工作。

(4)严禁穿带铁钉的鞋进入油气区及易燃、易爆装置。

(5)严禁用汽油、易挥发溶剂擦洗设备、衣物、工具及地面等。

(6)严禁未经批准的各种机动车辆进入生产装置、罐区及易燃易爆区。

(7)严禁就地排放易燃、易爆物料及化学危险品。

(8)严禁在油气区用黑色金属或易产生火花的工具敲打、撞击和作业。

(9)严禁堵塞消防通道及随意挪用或损坏消防设施。

(10)严禁损坏厂内各类防爆设施。

65、用火必须严格执行用火制度,做到那“四不用火”?

答:

没有批准的作业风险评估许可作业票不用火;

没有防火措施或用火措施不落实不用火;

没有用火监护人不用火;

动火部位、动火时间与作业风险评估许可作业票不符不动火。

66、引起火灾的的火源有那些?

答:

直接火源主要有三种:

明火,电火花,雷击。

间接火源主要有两种:

加热自燃起火,本身自燃起火

67、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反违章禁令

为进一步规范员工安全行为,防止和杜绝“三违”现象,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禁令。

一、严禁特种作业无有效操作证人员上岗操作;

二、严禁违反操作规程操作;

三、严禁无票证从事危险作业;

四、严禁脱岗、睡岗和酒后上岗;

五、严禁违反规定运输民爆物品、放射源和危险化学品;

六、严禁违章指挥、强令他人违章作业。

员工违反上述《禁令》,给予行政处分;造成事故的,解除劳动合同。

有关条文解释

一、本《禁令》第一条:

当无有效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员上岗作业时,处理的责任主体是岗位员工。

安排无有效特种作业操作证人员上岗作业的责任人的处理按第六条执行。

特种作业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包括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锅炉作业、压力容器作业、压力管道作业、电梯作业、起重机械作业、场(厂)内机动车辆作业、制冷作业、爆破作业及井控作业、海上作业、放射性作业、危险化学品作业等。

二、本《禁令》中的行政处分是指根据情节轻重,对违反《禁令》的责任人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等处分。

三、本《禁令》中的危险作业是指高处作业、用火作业、动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等。

四、本《禁令》中的事故是指一般生产安全事故A级及以上。

五、本《禁令》是针对严重违章的处罚,凡不在本禁令规定范围内的违章行为的处罚,仍按原规定执行。

六、国家法律法规有新的规定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执行。

68、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原则

一、任何决策必须优先考虑健康安全环境;

二、安全是聘用的必要条件;

三、企业必须对员工进行健康安全环境培训;

四、各级管理者对业务范围内的健康安全环境工作负责;

五、各级管理者必须亲自参加健康安全环境审核;

六、员工必须参与岗位危害识别及风险控制;

七、事故隐患必须及时整改;

八、所有事故事件必须及时报告、分析和处理;

九、承包商管理执行统一的健康安全环境标准;

69、防火堤:

可燃液态物料储罐发生泄漏事故时,防止液体外流和火灾蔓延的构筑物。

70、隔堤:

用于减少防火堤内储罐发生少量泄漏事故时的影响范围,而将一个储罐组分隔成多个分区的构筑物。

71、浮顶罐:

在敞开的储罐内安装浮舱顶的储罐,又称为外浮顶罐。

72、常压储罐:

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6.9kPa(罐顶表压)的储罐。

73、低压储罐:

:

设计压力大于6.9kPa且小于0.1MPa(罐顶表压)的储罐。

74、压力储罐:

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0.1MPa(罐顶表压)的储。

75、设有防火堤的罐组内应按下列要求设置隔堤:

(1)单罐容积小于或等于5000m3时,隔堤所分隔的储罐容积之和不应大于20000m3;

(2)单罐容积大于5000m3至20000m3时,隔堤内的储罐不应超过4个;

(3)单罐容积大于20000m3至50000m3时,隔堤内的储罐不应超过2个;

(4)单罐容积大于50000m3时,应每1个一隔;

(5)隔堤所分隔的沸溢性液体储罐不应超过2个。

76、防火堤及隔堤内的有效容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火堤内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罐组内1个最大储罐的容积,当浮顶、内浮顶罐组不能满足此要求时,应设置事故存液池储存剩余部分,但罐组防火堤内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罐组内1个最大储罐容积的一半;

(2)隔堤内有效容积不应小于隔堤内1个最大储罐容积的10%。

77、防火堤及隔堤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火堤及隔堤应能承受所容纳液体的静压,且不应渗漏;

(2)立式储罐防火堤的高度应为计算高度加0.2m,但不应低于1.0m(以堤内设计地坪标高为准),且不宜高于2.2m(以堤外3m范围内设计地坪标高为准);卧式储罐防火堤的高度不应低于0.5m(以堤内设计地坪标高为准);

(3)立式储罐组内隔堤的高度不应低于0.5m;卧式储罐组内隔堤的高度不应低于0.3m;

(4)管道穿堤处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严密封闭;

(5)在防火堤内雨水沟穿堤处应采取防止可燃液体流出堤外的措施;

(6)在防火堤的不同方位上应设置人行台阶或坡道,同一方位上两相邻人行台阶或坡道之间距离不宜大于60m;隔堤应设置人行台阶。

常见主要危险化学品特性表

名称

化学式

分子量

特征

相对

密度

自燃

点/℃

爆炸极限/%

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mg/m3

安全措施

灭火剂

NH3

17.03

无色,有味,有刺激性,易溶于水。

0.59

651

15~28

30

储于阴凉通风处,与氯、溴、磺、矿物酸隔离

强水流,雾状水

丙烷

C3H8

44.10

无色,无味.溶于乙醇和乙醚,是一种窒息性气体.

1.56

446

2.1~9.5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