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中考化学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007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1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市中考化学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青岛市中考化学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青岛市中考化学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青岛市中考化学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青岛市中考化学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市中考化学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

《青岛市中考化学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中考化学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市中考化学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

青岛市中考化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青岛市二〇一九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滚动检测卷

(一)

(时间:

90分钟,满分:

8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Mg-24,Al-27,S-32,Cl-35.5,K-39,Ca-40,Fe-56,Zn-65,Cu-64,Ag-108,Ba-137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B.生铁

C.硬水D.氧气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棒融化B.光合作用

C.瓷碗破碎D.铁丝弯曲

3.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4.2018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借自然之力,护绿水青山”。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逐步淘汰高耗水生产工艺

B.农作物采用大水漫灌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D.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

5.下列行为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A.治理工地扬尘B.露天焚烧垃圾

C.使用公共自行车D.禁止焚烧秸秆

6.豆腐是营养丰富的食物,每100g豆腐中平均含磷119mg。

这里的“磷”指的是()

A.磷元素B.磷单质

C.磷原子D.磷的化合物

7.某同学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D.酒精挥发——分子间空隙变大

8.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氯化镁B.氮气C.金刚石D.锌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燃烧更充分

B.室内着火需要自救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

C.面粉、煤粉等粉尘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D.“釜底抽薪”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

10.下列课外实验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用石墨做导电实验

B.用灼烧法区分棉纤维与羊毛纤维

C.用白糖、小苏打、柠檬酸等自制汽水

D.用紫甘蓝的酒精浸取液检验苹果汁与石灰水的酸碱性

11.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N2B.NO2C.NH3D.SO2

1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用粗砂纸打磨后的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划痕处出现红色物质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D.向滴有石蕊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溶液由蓝色变紫色再变红色

13.根据你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因为分子可以再分

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C.用凉开水、白糖、柠檬酸、小苏打能自制汽水

D.用食盐水能除去菜刀表面的铁锈

14.如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四种相关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氯都属于金属元素

B.氯化钠是由b、d两种粒子构成的

C.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g

D.在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氯元素属于同一周期

15.苯酚(C6H6O)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是生产某些树脂、杀菌剂、防腐剂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

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苯酚是由6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的

B.苯酚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但它不属于氧化物

C.苯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6∶1

D.苯酚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与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升高温度可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将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7.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Mg2+:

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B.CO2:

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C.2H:

2个氢元素

D.O:

氧化钙的化合价为+2价

18.下列对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错误的一组是()

A.化学之最

B.化学与食品

①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元素

①用亚硝酸钠替代食盐烹调食物

②碳酸钙用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C.化学与生活

D.化学与健康

①被蚊虫叮咬后,可涂上含碱性的药水

②电器因电线短路着火,不能用水扑灭

①香烟烟气中的一氧化碳是一种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

②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坏血病

19.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但是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

B.木炭、活性炭可用于净化空气,所以碳单质都能净化空气

C.CO2、SO2均可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

20.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B

检验甲烷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C

区别棉线和羊毛线

分别灼烧,闻气味

D

除去食盐中的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21.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烧杯中的水:

①加热铜片

②隔绝空气

22.利用如图装置可进行气体性质的探究实验。

a处通入无色气体(可能是H2、CO或CO2);b处玻璃管中盛放黑色粉末(可能是CuO或C),c处试管中盛放澄清石灰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为H2与CuO的反应,b处玻璃管观察到现象为:

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的铜

B.若为H2与CuO的反应,为了进一步确定另一产物是水,需要b、c之间增加一个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剂瓶

C.若为CO与CuO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

D.若为CO2与C的反应,d处导管尖嘴口需用酒精灯点燃主要目的是:

证明高温下CO2与C能反应,且产物为CO,并进行尾气处理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

23.(4分)请按要求选择下列物质填空(填写化学式):

氮气 氧气 硫酸 活性炭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盐酸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

(2)可用作冰箱除臭剂的物质是______。

(3)可用于制肥皂、造纸等工业的碱____________。

(4)能用于金属除锈的重要化工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5分)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电解水实验(图A)揭示了水的组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填名称)。

(2)图B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不仅可以________(填操作名称,下同)其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________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25.(5分)我国科研团队首次合成了单原子铂催化剂,率先提出“单原子催化”概念。

下图为单原子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造燃料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

写出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

(1)根据上图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使用单原子催化剂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

B.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C.生成的甲醇属于有机物

D.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由分子构成

(2)根据上图写出单原子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造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成气(CO和H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

如果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尿素[CO(NH2)2]   B.葡萄糖(C6H12O6)   C.甲醛(CH2O)

26.(7分)如图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常见装置,请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X____________,Y__________。

(2)利用A和B装置组合可以制取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写出制备其中一种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E可以代替装置B、C、D收集气体,若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收集干燥的CO2气体,则F装置中盛的试剂为__________。

27.(4分)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探究活动一】比较氯化铁固体和硫酸铜固体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效果

①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除了氯化铁和硫酸铜的质量、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两条)

②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来定性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

【探究活动二】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左图是佳月同学设计的对比实验,用于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否反应。

梦迪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三】探究CO2与O2在水中的溶解性

我们可以观察到______(选填“A”或“B”)试管中液面明显上升

28.(7分)金属是重要的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铜常用于制作导线,因为其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

(2)将纯铝和铝合金相互刻画,纯铝上留下明显的划痕,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活动小组为探究铜、镁、铁、银等几种金属活动顺序,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在四支装有一小块铜、镁、铁、银的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稀盐酸,观察现象,发现镁、铁能与盐酸反应,并有气泡产生,铜、银却不能。

【结论】由实验1得出________(填字母)。

A.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镁>铁>铜>银

B.镁、铁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C.可把四种金属分为两类,镁、铁为一类,铜、银为另一类

【实验2】探究铜、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在以下的设计方案中,最好的方法是______(填字母)。

A.将铜、银分别放进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稀硫酸中

B.将铜、银分别在相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

C.将铜放进硝酸银溶液中

选用上述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