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坊子区农业综合开发十三五规划.docx
《潍坊市坊子区农业综合开发十三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潍坊市坊子区农业综合开发十三五规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潍坊市坊子区农业综合开发十三五规划
潍坊市坊子区农业综合开发“十三五”规划
(2016—2020)
潍坊市坊子区人民政府
二O一五年八月
潍坊市坊子区农业综合开发“十三五”规划
(2016—2020)
一、规划的背景
农业综合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我国农业面临的新情况,为合理利用农业资源而进行的有组织、有规划的大规模开发活动,是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功在当前、利在长远的宏伟事业。
随着开发的进展,目前,农业综合开发已经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为了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保持农业开发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为今后更好地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计划理出思路,打下基础,根据省、市农业综合开发有关精神和坊子区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依据潍农开办发【2015】53号转发《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十三五规划编制意见》文件精神,区开发办会同财政、农业、水利、林业、畜牧、发改等部门深入街道、农业龙头企业,实地踏勘,调查研究,掌握了坊子区农业基础情况、资源情况等第一手资料。
坊子区的农业综合开发十三五规划以2015年为基准年和规划水平年。
(一)基本概况
1、坊子区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基础设施状况概述
(1)坊子区自然资源概况
坊子区地处胶东半岛和山东内陆的结合部,东临昌邑,西接潍城,南傍安丘,北依奎文、寒亭,是联接省会济南与山东半岛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枢纽。
地理坐标为北纬36°30′至36°43′,东经119°03′至119°24′。
区域面积412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2个发展区301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31.9万人,是国务院最早批准的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县(市、区)之一。
境内胶济铁路、潍莱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纵横贯穿,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连接济南、青岛、潍坊、烟台、日照等开放城市和港口城市,距青岛160公里,潍坊机场不足18公里,是山东沿海地区通往内陆腹地的交通枢纽。
坊子区属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全年的有效积温4599.3℃,年平均降水量688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6-9月份降水占70.4%。
该区光照资源充足,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58.4小时,无霜期为205天,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的气候特点。
经检测,土壤质量符合国标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能满足作物养分的要求,项目区紧临潍河、汶河,周围无污染,水、土、光、热及环境条件优良,适宜水果业的发展。
坊子区属太沂山北冲洪积层,区内地形南高北低。
全区有十几条主要河流,皆为雨源型河流,东虞河为区内主要水系,其次是潍河、汶河和白浪河的支流。
全区水资源总量9877万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总量8020立方米。
项目区水资源主要来源有地表水,地下水和河水三部分。
能保证该项目的用水要求。
潍坊市坊子区气象资料:
最热月份平均温度26.1℃(七月份)
最冷月份平均温度-3.6℃(一月份)
日最高温度40.3℃
日最低温度-17℃
平均相对湿度65%
最大平均湿度81%
最小平均湿度56%
年平均降雨量671.5mm
一小时最大降雨量71mm
常年主导风向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最大瞬时风速21m/s
(2)社会经济概况
潍坊市坊子区辖5个街道办事处,2个发展区,301个行政村(居委会)。
全区总人口31.9万人,农业劳动力14.2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
全区现有耕地面积28.7万亩。
2014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0亿元,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758元。
坊子有明显的产业优势。
工业已形成轻工、纺织、工艺品、机械、化工、建材、酿造、服装等支柱产业,其中纺织、食品加工和机械制造三大产业优势明显。
纺织能力已达到30万纱锭,食品加工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超过了15%。
主要工业产品达800余种。
农业已形成了粮食、蔬菜、果品、蚕桑、黄烟、生猪、肉鸡等几个主导产业,其中,果品、蔬菜面积发展到10万亩,为坊子农业产业化的大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3)基础设施设施状况
全区现有机井3232眼,大口井183眼,大、小型调水工程、扬水站32座,输水管道27万米。
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
从水利工程目前面上情况看,近十几年,通过实施开发,建设的水利工程,有效的解决了12万亩耕地的水浇问题,但未实施开发的区域,由于受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限制,水利工程建设基本为空白,原有的水利工程也由于年久失修和多年持续干旱,百分之五十多的工程报废。
全区机井总体利用率在百分之八十左右,调水工程总体利用率在百分之四十左右。
田地排水沟有百分之六十能利用,部分桥涵被损坏。
全区28.7万亩耕地,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4万亩,中低产田14.7万亩。
现有水利工程总体利用率在百分之五十五左右,还有很大面积的耕地因水利工程不配套或地下水源紧缺,土地产出水平很低。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农业生产状况
坊子区现有耕地面积28.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9.3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9万亩,2014年全区粮食总产15300万公斤,粮食平均单产411公斤,产量偏低。
油料作物年产量21万公斤,蔬菜产量30100万公斤。
全区共有高产稳产田14万亩,中低产田14.7万亩。
2014年,全区农业总产值128066万元。
(三)农业综合开发回顾与展望
1、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回顾
坊子区“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期间,全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共投入资金4538万元,财政投资4244万元,区以下自筹294万元。
共建成土地治理项目区6个,改造中低产田4万亩。
新建扬水站1座,新打、维修机井464眼;铺设管道234公里,滴灌管160公里;新上变压器14台,高压线路3.2公里,铺设地下电缆10.8万米;新修、维修排水沟198公里,建成防渗排水渠道3公里,建桥涵1180座;新修、整修机耕路156.1公里,硬化水泥路2.4公里。
技术培训14000人次,购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3台(套),喷药设备1台套。
营造农田林网3.9万亩,植树21.4万株。
已建成项目区全部实现田成方、林成网,土地平整,肥力提高,农田水利设施配套,田、林、沟、路、渠、桥、涵、闸,完善、整洁、美观,道路晴雨畅通,项目区内科技引进、示范、推广、培训、服务体系健全、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和示范项目密集,农业生产中科技贡献率高的标准化农田。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业综合开发给我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区建成以后,按粮食计算年增粮食生产能力690万公斤,平均亩增170公斤。
年增农业产值2810万元,扣除生产成本,年纯增1900万元,平均亩纯收益400多元。
总结我区“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的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项目立项上,广泛征求项目区群众的意见,本着群众自愿,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原则,进行项目立项。
二是自始至终坚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区进行细致的调研和项目区勘察工作,找准项目的工作重点和突破口,围绕重点和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突破,全面高效完成项目区建设任务。
三是在项目区规划设计上,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保证了所建项目成为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项目。
四是立足自身资源条件和基础条件,从当地农民的意愿和要求出发,紧跟市场需求,讲实绩,重实效。
在产业开发上对市场的热门产业和重点产业进行重点打造,在生产条件上,本着缺什么建什么的原则,找准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进行改造完善。
在编报实施方案时,坚持采用先进生产技术,考虑项目区的可持续发展,不搞形象工程和劳民伤财的花架子工程。
五是突出综合效益,在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支持项目区农民发展优势农产品,培植名牌,努力增加农民收益,在改善生产条件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确保农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齐头并进。
存在的问题
(1)由于十二五期间进行了几次行政区划调整,受区划调整的影响,项目区年度计划安排和十二五规划有出入,个别项目建设地点与提报的规划有所调整。
(2)已建项目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和投资量与十二五规划有的不相符,由于开发引入了竞争立项机制,投资和任务量与上年度项目的完成质量挂钩,使得规划的任务量与实际安排完成的任务不太相符。
(3)扶持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力度不够,没有发挥好他们的作用,今后要强化扶持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如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和农村经济产业化水平。
2、十三五农业综合开发展望
随着农业综合开发的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既面临着机遇,同时也民临着巨大挑战。
机遇是:
一是通过多年的开发实践和经验积累,农业开发积累了大量的实用和可行的经验和方法,这些方法通过与实践结合,可以改变项目的生产条件,实现农业产出的稳步增长,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的着的实惠;二是提高了政府的声誉和威望,让群众感受到国家的温暖,感受到公共财政带来的益处,拉近了政府和群众的距离;三是解决了许多群众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通过投资办许多利民工程、惠民工程;四是将先进适用的技术传授给农民,提高了农业的科技含量;五是搭建了农业发展平台,促进了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提高了农产品产量、质量,增加农民收益;六是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可以建成现代农业发展基地,是引导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一条捷径;七是民众对农产品的渴求、对健康、安全的农产品的渴求,促使农业由大田分户式经营向基地发展,向无公害、绿色、有机基地转变;八是干旱的发展近些年是越来越严重,迫使农民苛求节水灌溉、走向节水式农业发展之路。
挑战是:
一是随着开发的深入开展,同时,农业方面的分散式投入,可供选择的地块和区域越来越少,那些具备基础开发条件的地片,已经基本开发完毕,剩余地片开发难度极大,已经很难实施开发;二是分散式的多头投资,重复投资,资金浪费不说,还不利于矛盾的解决,各投各的资,各办各的事,做了很多重复的事,但制约农业发展的矛盾却因为资金分散投、资金量小,缺乏整合,使能办的事因资金限制办不了;三是公益性基础设施由于缺乏明确的管护主体,存在着管护不到位情况,使用周期缩短,项目效益打折扣;四是项目区农民对开发工程的选择性,对农户有益的,尤其是农民最迫切的,农民就欢迎,甚至去争工程,对公益性的树木林网、排水沟等,就排斥,尤其是对林网,因存在歇地问题,农民是百般不乐意,对树木是随意折、砍,对排水沟想填就填,对道路、桥涵等,只用不维护。
部分农民还存在着工程落地要补偿的现象。
鉴于以上种种因素,对今后的开发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和基地,成为今后农业开发的发展趋势;二是大片地域开发今后会越来越难选择,同时,即使选择了,开发实施也面临着很大的局限性,除非是区域实施了土地流转,转向了大户经营,否则实施难度大,即使实施了,工程效果也不会大;三是节水灌溉成为今后农业综合开发的主流,滴灌、喷灌、微灌会因为干旱和今后水源的限制成为农业综合开发水利方面的主要措施;四是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科技公司等是今后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扶持方向,对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开发,可以较好地形成责、权、利的相统一,可以推行新技术、新品种,可以实施模式化开发,可以把工程管护较好的落实到位;五是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争取开发政策投资的基础上,可以再根据自己基地和农场特色,吸收更多的自有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项目,培植更具特色、水平更高的项目区;六是更具地方特色、特点,灵活、多样,开发方式新颖的土生土长的农业开发项目区会逐渐出现;七是两类项目结合会在适当时机,随着条件的成熟、主体运作的成功而逐渐出现。
小、精、尖、高、特项目是十三五规划和今后项目的主导方向。
(四)编写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农业综合开发已经走过了26年的历程,在这期间,我们按照上级关于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立足本地条件,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实事求是立项搞开发,为我区争取到大量的开发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产业上档升级。
但随着开发的深入,农业综合开发也面临着新机遇,更面临着新挑战,农业开发在增产增效的同时,也有许多新问题在暴露,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开发模式也需要探索和尝试,在这种情况下,十三五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的编制非常必要,也非常迫切,需要难处可行的项目建设计划及方案,去实施,使农业发展再创新辉煌。
1、必要性
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物质基础,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要求,是公共财政支持“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提高农业整体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历史使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1)编制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现实需求。
面上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需求压力日益增加。
而城市建设和扩张使得耕地正呈数量减少、质量下降趋势,中低产田比重较大、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未从根本上解决,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对农业影响不断加大。
要实现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标,迫切需要下大力气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2)编制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
要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高标准农田就是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强化农业基础的重大战略工程。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现有农业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高现有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产出效率,同时促进农民增收。
(3))编制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当前,面上农村存在人多地少的尖锐矛盾,必须立足于集约化经营,着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提高现有耕地的产出率和水资源利用率,走以内涵开发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建设高标准农田,合理利用农田,保护耕地,加强土壤改良和农田整治,推广节水增效技术,防止土壤退化、肥力下降,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平田整地、配套路桥涵闸灌排设施、建设农田林网,可以改善农村面貌,提高新农村形象。
(4))编制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历史使命。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农业综合开发立足于深入总结中低产田改造经验,在建设标准、内涵和思路上的提升,是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大力改造中低产田的目标取向。
“农业综合开发最重要的任务是建设高标准农田,这是保持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当务之急”,今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要向高标准农田聚焦”,要求“农业综合开发要继续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集中力量予以支持”。
近几年,农业综合开发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开发政策要求,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推进高产高效农田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综合开发要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工作的“中心”和投入的“重心”,继续集中资金,集中力量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2、可行性
(1)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我区自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历届区委、区政府领导都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区委、区政府的重要工作、重点工程,区长亲自抓,主管区长重点抓。
专门成立了有农业、财政、水利、林业、供电、农机、交通等为成员单位的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领导小组,设有办公室,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召开协调会议,认真落实区级配套资金,把区级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管理,充分发挥农、林、水、机、财政、电力、交通等部门的职能和技术优势,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全力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自1988年以来区农业综合开发走过了20年多的光辉历程,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开发经验,锻炼培养了一支战斗力强的工作团队,为确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正常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尤其是近几年,区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具体指导下,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
(2)水源有保证
项目区属潍、汶河、白浪河等冲积平原,有着较为丰富的水资源储量,合理开挖地下水源,配套节水设施,解决项目区1万亩土地的水浇及人畜吃水有保证。
(3)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明显。
坊子区位于潍坊市郊区,地处暖温带南缘,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带,温暖半湿润区,气候可利用率高,日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对发展粮食和蔬菜生产十分有利。
坊子距潍坊国际机场仅5公里。
胶济铁路、济青高速、潍莱高速、206、309国道纵贯南北东西,交通四通八达,便于开展农产品流通,同时,地处山东中东部,位置优越,信息发达,便于科技成果的转化。
(4)农产品消费市场越来越大,尤其是绿色、有机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发展势头强劲,对农业综合开发提出了新要求。
全区有36万人,全区每年消费粮食达0.7亿公斤,同时也是畜牧生产大区,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6%,家禽、牲畜每年消费原粮近0.4亿公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畜牧业的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愈来愈多,项目区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可以大幅度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做出新贡献。
(5)农作物种植技术基础好,人才充足。
项目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群众基础较好,近年来,区承担并组织实施了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小麦良种补贴”、“千亿斤粮田项目建设”、“新型农民培训”、“小农水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一大批作物新品种和农业实用技术得到广泛普及和推广,广大农民的素质明显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更新。
加上坊子紧邻市区,更有利于市级技术人员到我区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所有这些为进一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6)管理机构健全,项目建设又可以借鉴的成功范例和成熟经验
紧靠项目区南部和东部有近几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成功经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为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也为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建设管理经验和成功范例。
有健全的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严格执行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制度,成功进行了多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工作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
(7)开发镇、街道、发展区班子过硬,村组干群参与开发积极性高。
项目镇、街道、发展区党委、办事处对开发工作重视和支持,当地群众的参与开发热情高,想开发、盼开发的愿望强烈。
因此,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既符合他们的愿望,更是他们所求。
二、指导思想与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十三五”期间,我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是: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坚持以推进优势主导产业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集中力量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合坊子区实际积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带,促进农民增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两类项目有机结合和与小农水项目、国土整理等项目的整合;进一步转变观念,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改革创新,加强研究探索,找准定位,找到突破,推动农发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十三五”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的编制,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突出开发重点。
在资金投向上,重点向增产潜力大的区域倾斜;在项目安排上,重点突出建设高标准农田和扶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产业选择上,重点突出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新兴产业。
2、突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
以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化为主线,统筹各类项目和资金,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优势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扶持力度,探索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促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形成。
3、突出规模开发。
土地治理项目按流域或灌区集中连片统一规划,集中力量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产业化经营项目,要对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增长潜力的种植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流通设施建设项目集中扶持、连续扶持,与土地治理项目紧密结合,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4、突出科技开发。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项目科技含量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节水、节能、节材技术,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努力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项目。
发展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的有机肥料生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努力形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多措并举,集中打造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区、示范区,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5、突出与总体规划结合。
土地治理规划要根据全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准确定位,做好与粮食高产示范片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千亿斤粮食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规划的衔接,积极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产业化经营规划要紧紧围绕全省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县域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当地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选准优势特色产业中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通过重点扶持、连续扶持,打造资源比较优势大、产业链条延伸长、市场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两类项目要统筹规划、有效对接、有机结合,形成开发合力,促进当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6、突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一切从当地资源条件出发,从农民要求出发,从市场需求出发,讲实效、重实绩。
在产业开发上,适宜什么就干什么;在生产条件上,缺什么就补什么;在技术方案上,哪个技术先进、经济实用、便于管理就采用哪个,不搞形象工程。
7、突出综合效益。
既要努力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又要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支持发展优势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既要努力改善生产条件,又要加强环境保护,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既要努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又要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经营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的决策部署,坚持资金安排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聚焦,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显著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支撑,为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奠定基础,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搭建平台。
8、突出多元投入。
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不断加大投入。
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鼓励农民筹资投劳。
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增加投入,努力形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合力。
9、突出机制创新。
按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不断探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新机制、新举措,围绕资金投入、项目管理、工程管护、绩效考评等方面加快改革创新,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活力,努力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可持续发展。
(三)任务目标
“十三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是:
改造中低产田使之达到高标准农田标准面积2万亩。
年增加粮食生产能力3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