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质量保证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98437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治疗质量保证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放射治疗质量保证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放射治疗质量保证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放射治疗质量保证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放射治疗质量保证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放射治疗质量保证方案.docx

《放射治疗质量保证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治疗质量保证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放射治疗质量保证方案.docx

放射治疗质量保证方案

Documentnumber:

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放射治疗质量保证方案

放射治疗质量保证方案

一、患者剂量控制

1.剂量控制

剂量学:

1)肿瘤剂量要求准确。

2)肿瘤的治疗区域内,剂量分布要均匀,剂量变化不能超过±5%,即要达到≥90%的剂量分布。

3)射野设计应尽量提高治疗区域内的剂量,降低照射区正常组织受量范围。

4)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免受照射,至少不能接受超过其允许耐受量的范围。

放射源:

依据临床治疗需要,选择合适射线种类和射线能级。

治疗设备:

1.3.1医用直线加速器

1)每日监测X射线的稳定性(误差3%),电子线的稳定性(误差3%),激光灯(误差2mm),光距尺(误差2mm)。

2)每月监测X射线的稳定性(2%),电子线的稳定性(2%),监控剂量稳定性(2%)、X射线中心轴剂量稳定性(PDD、TAR、TPR)(2%),电子线中心轴剂量稳定性(PDD)[2mm(治疗深度)],X射线平坦度稳定性(2%),电子线平坦度稳定性(3%),X射线,电子线对称性(3%),射野与光野的一致性(2mm或一边的1%),机架机头角度指示(1°),楔形板装置(2mm),托盘和附件位置(2mm),射野大小指标(2mm),十字线的中心精度(2mm),治疗床位置指标(2mm或1°),楔形板和挡块插槽锁(正常),光阑对称性(2mm),野等亮度(正常)。

3)每年检测X射线及电子线剂量校准的稳定性(2%),X射线射野输出因子稳定性(2%),电子线限光筒输出因子稳定性(2%),中心轴上参数的稳定性(PDD、TAR、TPR)(2%),离轴比的稳定性(2%),所有治疗设备的透射因子(2%),楔形因子的稳定性(2%),机器剂量检测电离室线性(1%),X射线随机架角度变化的稳定性(2%),电子线随机架角度变化的稳定性(2%),离轴比随机架角度变化的稳定性(2%),旋转模式(企业标准),机头等中心旋转(2mm直径),机较等中心旋转(2mm直径),治疗床等中心旋转(2mm直径),机头机架和治疗床的等中心轴综合偏差(2mm直径),辐射等中心和机械等中心的一致性(2mm直径)、床面下垂(2mm)、床垂直移动(2mm)。

1.3.2模拟定位机

1)每日监测激光灯(2mm),光距尺(2mm)

2)每月监测野大小指示(2mm),机架、机头角度指示(1°),十字线的中心精度(2mm直径),焦点轴指示(2mm),透视影像质量(基线值),辐射野与光野的一致性(2mm或一边的1%),自显机(基线值)。

3)每年检测机头等中心旋转(2mm直径),机架等中心旋转(3mm直径),治疗床等中心旋转,机头(4mm直径)、机架和治疗床的等中心轴综合偏差(5mm直径),床面下垂(2mm),床垂直移动(2mm),曝光速度(基线值),床面的透视和曝光(基线值),kVp和mAs刻度(基线值),对比度(基线值)。

1.3.3治疗计划系统

1)每日监测输入和输出设计(1mm)

2)每月监测核对统计(无变化),患者剂量计算的不确定性(2%或2mm),剂量计算的验证(2%或2mm),信息处理测试(通过),CT传输(1mm)。

3)每年检测MU(2%),计算质量保证测试验证(2%或2mm)。

2.患者材料:

患者定位:

2.1.1治疗体位选择:

合适的治疗体位要考虑布野要求,患者的一般健康条件和每次摆位时体位的可重复性。

必要时借助治疗体位固定器让患者得到一个较舒适的、重复性好的体位。

2.1.2体位固定技术:

确定正确治疗体位后,要求患者在照射过程中体位保持不变,或每次摆位能使体位得到重复。

水解塑料成形技术用于头颈部体位固定,真空袋体位固定器用于胸腹部位和儿童患者。

2.1.3.体位参考标记:

确定治疗体位及体位固定之后,通过模拟定位机及CT/MRI等影像设备,利用治疗计划系统找到患者靶区中心,确立患者治疗部位的坐标系。

参考标记点位置选择原则:

该点可以是某一解剖位置,位于体表位置的标记(皮肤标记)和位于体内的标记(内标记);如体位固定器与身体形成的刚性较好,可将皮肤标记设在固定器上;对于身体活动度较大的部位,设立皮肤标记是,要选择好体罩固定方法,患者每次躺上时,使皮肤位移最小;标记点应该距离靶中心位置越近越好。

患者材料:

2.2.1靶区:

肿瘤区(GTV):

肿瘤临床灶,为一般的诊断手段(包括CT和MRI)能够诊断出的可见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恶性病变范围,包括转移的淋巴结和其他转移的病变。

临床靶区(CTV):

按一定的时间剂量模式给予一定剂量的肿瘤的临床灶(肿瘤区)亚临床灶以及肿瘤可能侵犯的范围。

内靶区(ITV):

在患者坐标系中,由于呼吸或器官运动或照射中CTV提及和形状的变化所引起的CTV外边界运动的范围,称为内边界(IM)。

内边界的范围,定义为内靶区。

计划靶区(PTV):

将由患者坐标系通过治疗摆位转换到治疗机坐标系中,以及治疗机器照射野位置的变化等因素引起的ITV的变化范围成为摆位边界(SM)。

SM的范围成为计划靶区。

2.2.2靶剂量规定:

使肿瘤的到控制或治愈的肿瘤致死剂量。

2.2.3剂量归一的规定:

规定1:

所述靶剂量应针对具体的解剖部位、照射技术及其剂量分布;对一个以上的计划靶区,应该有相应的靶剂量。

一旦靶剂量规定点确定,不应随疗程中设野及其安排的改变而改变。

规定2:

对只有一个计划靶区或多计划靶区的第一个计划靶区(通常是肿瘤区)靶剂量规定点选在计划靶区中心或中心附近。

对多计划靶区的第2、第3个计划靶区,靶剂量规定点(一个或一个以上)应是解剖部位和剂量分布的代表点,并应注明这些点的位置。

规定3:

靶剂量以及其他剂量规定点不能选在剂量梯度变化较大的地方,即剂量规定点应至少离开射野边缘2cm。

规定4:

对固定野(包括等中心和固定源皮距)照射,按下述方法选取靶剂量规定点:

单野照射时,靶剂量规定点应选在射野中心轴上计划靶区中心处;对等剂量比的两个对穿野照射时,靶区剂量规定点应选在两射野中心轴的中点;对剂量比不等的两对穿野照射时,靶剂量规定点应选在射野中心轴上计划靶区中心;对两野或三野以上交角照射时,靶剂量规定点应选在射野中心轴的交点处。

规定5:

X线旋转治疗时,当旋转角a在270°~360°之间时,靶剂量规定点应选在旋转主平面的旋转中心处;当旋转角a小于270°时,靶剂量规定点应选在旋转主平面旋转中心或计划靶区中心处。

旋转中心的安排应使得计划靶区中心的剂量接近于最大剂量。

规定6:

高能电子束单野照射,当线束垂直入射时,靶剂量规定点应选在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处;当线束斜入射或使用不规则野时,若用计算机计算剂量分布,靶剂量规定点选在射野中心轴上计划靶区中心处,并注明靶区剂量不均匀性超过5%或10%的偏差量。

若用查表计算时,靶剂量规定点应选在假设射野垂直入射时,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位置。

规定7:

如果靶区剂量分布的剂量归一点(100%)与上述靶剂量规定点一致时,100%等剂量曲线就代表靶剂量;如果不一致,用相应的等剂量线计算靶剂量。

d.危机器官及其剂量:

危机器官(OAR):

可能卷入射野内的重要组织或器官,它们的放射敏感性(耐受剂量)将显着地影响治疗方案的设计或确定靶区处方剂量的大小。

在勾画危及器官(OAR)范围时,应考虑器官本身运动和治疗摆位误差的影响,其扩大后的范围,为计划危及器官区(PORV)。

3.治疗计划

外轮廓

1)系统文档:

用户中负责计划的物理师应能熟练地完成患者的治疗计划设计,知道如何正确输入参数和理解系统的输出,并对系统所采用的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有初步的认识。

用户中负责系统管理的物理师除应达到对计划师的要求外,还应理解系统采用的物理模型,知道如何正确输入治疗机的测量数据,能完成系统的日常维护及处理简单故障。

2)文档内容:

(1)系统说明;

(2)用户指南;(3)数据文件格式说明;(4)通信文件的文本文件和用户如何编辑以供本地使用的说明;(5)算法说明;(6)提供程序源代码供本地测试和调整;(7)外围硬件设备说明;(8)提供必要的函数库和程序员手册供本地编程;(9)系统配置数据说明和如何输入这些数据;(10)测试范例。

剂量计算:

x(γ)光子束、电子束剂量计算验收标准

x(γ)光子束电子束

A均匀模体(无挡块)

1.射野中心轴(不包括建成区)2%2%

2.剂量高而剂量梯度低的区域3%4%

3.高剂量梯度区(>30%/cm)4mm4mm

4.剂量和剂量梯度均低的区域3%3%

B一维不均匀性计算(不均匀性材料成片状的情况)

中心轴电子平衡区3%3%

C综合因素、人形模体(偏轴、表面弯曲、不均匀性、射线衰减器和(或)电子失衡)

1.剂量高而剂量梯度低的区域4%7%

2.高剂量梯度区(>30%/cm)4mm5mm

3.剂量和剂量梯度均低的区域3%5%

治疗单:

规范、认真填写放射治疗单(患者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放疗号、病区、床号、诊断;治疗单详细内容:

射线能量、照射方式、患者摆位、处方剂量),要求字迹清楚,无明显涂改,治疗单填写完毕后需署名。

治疗计划检查

1)设计计划的物理师直观判断剂量分布是否正确

2)设计计划的物理师采用一个独立的计算机程序验算每个射野的机器跳数

3)由高年资或同年资物理师核对全部计划资料

二、患者安全

1.靶区和野外患者剂量

2.机器设备连锁(射线连锁,机械连锁)

医用直线加速器

每日监测门连锁;每月监测紧急开关,楔形板、电子线限光筒连锁;每年监测安全联动装置。

模拟定位机

每日监测安全开关、门连锁;每月监测防碰撞。

3.患者监视和通话系统

医用直线加速器

每日监测视听监视器。

模拟定位机

每日监测视听监视器。

4.电安全(设备接地等)

5.放射性污染、臭气、毒气排出等

高能加速器运行过程中,会生成活化气体,如氮-14、氧-15及臭氧等有害气体。

这在大照射野和延长源皮距照射时,较为显着。

治疗室设计一定要考虑通风问题,当加速器以高能射线模式(能量大于10MV)运行时,要求治疗室内的空气每小时应至少更换8次。

三、工作人员安全

1.建筑防护区[x(γ)线、中子]

外照射防护的屏蔽设计

1)治疗室设计要求:

要兼顾辐射防护的要求和临床工作的便利。

根据所要安装的特定类型的治疗机,确定治疗室的几何尺寸;在治疗室的周边,需配置一定数量的辅件柜,档铅架等,并外延-1.0m;为便于日常物理剂量工作,治疗室应预留测量仪的电缆穿通的管道,防护(屏蔽)墙外侧管道入口约高于地面10cm,直径10-15cm。

在防护墙内侧,增加铅屏蔽,以减少预留管道在屏蔽墙斜面出的射线泄露。

2)屏蔽墙设计:

主防护墙应根据原射线强度计算,次防护墙应按散、漏射线的强度计算,他们的厚度应将其强度减弱到所要求的剂量水平。

同时为减少治疗室墙的防护厚度,和便于屏蔽墙的设计,治疗室一般设计迷路。

不论对专职辐射工作人员或公众人员,治疗室屏蔽墙的设计,应使相应人员所受的年剂量限值低于国家有关防护法规所规定的剂量限值,即辐射工作人员有效剂量应低于20mSv;公众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应低于1mSv。

工作人员剂量监督[x(γ)线,β、中子]

屏蔽防护效能检测

2.1.1检测方面包括1)治疗机头和治疗准直器的漏射:

治疗机头和治疗准直器的防护设计必须符合国标的要求,其防护效能的检查应在机器安装好后验收之前进行;2)治疗室外的X射线剂量:

相应区域的漏射剂量,通过治疗机周工作负荷W转换后,不应高于为其规定的县官的周剂量限值;3)治疗室外的中子剂量:

中子漏射剂量测量需用专用中子防护仪表。

2.1.2检测报告:

上述检测的结果必须记录在册,并要注明检测时的机器工作条件,所用测量仪表,主管测量人员和检测日期,必要时将检测结果送上级防护部门备案。

测量设备

剂量仪分辨率精度±%

零点漂移精度≤10-15A或≤±%

反应时间精度<秒

长时间稳定性精度≤±%/年

2.电器安全(高压操作,设备接地)

系统连锁(治疗室门、灯、紧急开关、设备连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