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电子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未来希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97435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微电子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未来希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微电子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未来希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微电子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未来希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微电子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未来希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微电子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未来希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微电子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未来希望.docx

《中国微电子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未来希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微电子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未来希望.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微电子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未来希望.docx

中国微电子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未来希望

中国微电子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未来希望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外专局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有关高校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通知,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7所高校筹备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6部委联合发文的情况可不多,联合通知上明言此举旨在尽快满足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

  微电子包括哪些内容?

  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型规模集成电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

微电子技术包括系统电路设计、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制备、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一系列专门的技术。

换而言之,微电子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然而大家懂的,在集成电路上我国目前无论产业规模还是技术实力上,和国外的差距还是有点大的,按照官方的说法:

“微电子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中国微电子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攻坚期。

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国家安全、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在全球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网络经济迅速兴起、现代国防和未来战争中尖端技术不断崛起的今天,微电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示出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9+17基本代表了国内最强力量

  从本次进入的建设和筹建示范校微电子学院的高校来看,首批建设的9所中,除了中科院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其余全部是985高校,但是中科院大学本身实力也完全是一流的985高校水准,西电本身在微电子方面也一直是国内顶尖水准,9所大学基本代表了目前国内在微电子方面最为强悍的高校,而筹备的17所高校在微电子方面也绝对是一流水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筹备的17所高校中,绝大部分是985大学,唯独3所高校例外,分别是北京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福州大学三所211大学,这三所大学展现了在微电子方面不弱于985高校的强悍实力,值得嘉许。

而这9所直接建设的和17所筹备建设的高校,也基本代表了国内微电子方面的最强力量。

  各大高校的转变

  虽然通知上说,关于微电子学院的教学组织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依托现有学院设置,但是各大高校基本都选择了成立全新的微电子学院,包括浙江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山大学等在六部委发文后都开始纷纷成立各自的微电子学院,由此看来微电子方向未来会成为一大热门,而六部委的联合通知上也要求各大高校增强微电子方向的师资力量,并加强国际化,保证经费投入。

这点从联合发文中财政部参与就可以知道,未来这26所高校得到的微电子方向的经费资助想必不会低,不过这26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或许只是开始,相信不久之后其余各大高校就会成立各自的微电子学院,加入到微电子学院的大军中。

  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将滚动淘汰

  该通知指出,将委托行业协会牵头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对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和人才培养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实行滚动淘汰。

筹备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高校要根据专家组的反馈意见进一步改进工作,专家组将在一年后再次进行审核认定。

这一高要求对于这26所高校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但是也同时给了其余高校追赶的机会。

最后来看一看直接建设的9所和筹备建设的17所示范性微电子强校吧:

  支持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高校名单: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系有着源远流长的学术渊源,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由著名物理学家黄昆院士领导在北大物理系创建的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

北京大学微电子系在中国微电子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辉煌的历史。

在20世纪七十年代研制出我国第一块三种类型包括硅栅N沟道1KMOSDRAM,是我国微电子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是中国最早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源地之一。

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系在我国著名的微电子学家王阳元院士的领导下,为我国微电子产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培养高水平微电子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是国家和学校大力支持和发展的重点学科。

微电子学系设有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本科生教育设有微电子学专业,硕士生教育设有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博士生教育设有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电路与系统专业,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每年招收大批优秀学子前来求学,施展才华,探求微电子学的新进展。

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系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先进设施。

拥有三个国家或部门重点实验室,实验设备总资产达一亿元,实验室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这三个重点实验室是:

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北方微电子研究开发基地新工艺新器件新结构电路国家计委专项实验室,北京市软硬件协同设计(原名软件固化)高科技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成立于1980年,其前身是原无线电电子学系于1957年创办的半导体教研组,是专门从事微电子学和纳电子学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机构。

建所30年来,微电子所在我国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发展史上取得了一系列代表国家水平、具有标志性的成果,为中国的半导体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累计获国家奖励8项,省部级奖励20多项,授权专利136项。

微电子所下设有固体器件与集成技术研究室、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研究室、微纳器件与系统研究室、CAD技术研究室和微纳电子技术平台。

2015年3月

广泛合作和联合培养计划,这不仅使学院涵盖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OEM制造的完整IC产业链,也为IC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结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集成电路(IC)学院成立于2003年12月,承担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任务,是东南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基地是根据教育部、科技部文件(教高[2003]2号)精神于2003年7月批准成立的江苏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2004年,学院开始招收工学、工程硕士研究生;2007年,学院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8年,学院在苏州研究院开始招收软件工程专业(IC方向)硕士研究生;2009年,学院开始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地点设在无锡分校。

2007年1月,IC学院承担建设的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在教育部阶段性检查中被评为优秀。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

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

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

抗战期间,浙大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七年,1946年秋回迁杭州。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

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浙江大学,迈上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在一百一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浙江大学始终以造就卓越人才、推动科技进步、服务社会发展、弘扬先进文化为己任,逐渐形成了以“求是创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的前身是电子科技大学建校初期的无线电零件系(称为第三系),后更名为无线电材料与器件系;1989年2月,原三系划分为两个单位: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建成“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仍称三系);电子材料与器件、磁性物理与器件、应用化学3个专业建成“材料工程与科学系”(十五系);1992年7月,在原十五系基础上成立信息材料工程学院,下设电子材料工程系(十五系)、磁性工程系(十七系)、应用化学工程系(十八系)。

2001年11月,由电子科学与工程系与信息材料工程学院合并成立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下设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应用化学系”。

目前,学院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1个(国家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心)1个;国家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学科111引智基地1个(微波材料与器件);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IC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产业化基地1个(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5个(电磁防护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多频谱吸波材料与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信息产业部功率器件与智能功率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信息产业部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3个“211工程”建设的研究机构(电子信息材料及应用基地、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应用实验室、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此外,学院还拥有从事教学、研究、开发、设计的电子科大集成电路中心、材料微观分析中心、纳米技术中心等多个专业教学实验室和研究实验室。

以上研究机构的研究领域覆盖了当前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的主流方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起源于该校原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

早在1956年,我校就开始开展半导体相关科研工作。

1958年,完成了从河北省宣化县出产的煤中提炼半导体材料锗单晶的工作,当时属国内首创,提出的锗单晶曾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综合馆展出。

1959年,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正式成立。

我校是建立此专业较早的国内高校之一。

历经无线电物理系、无线电物理与电子器件系、技术物理系、微电子研究所等若干时期的不断发展,2003年微电子学院正式成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58年10月29日,新中国第一个航空无线电系在北航率先建立,国内第一个航空电子类专业在北航诞生。

197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8月获通信与电子系统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联合获交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10月成立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3年获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创办于1940年,前身是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设立研究生院,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行列,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Beij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艺术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

198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6年12月学校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正式跨入国家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的行列。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33年的北洋大学电机工程学系,是我国最早从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教学和科研单位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大,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炯磐,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乐民,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终身院士何振亚,光纤通信专家、中国微波通信与光纤通信的开拓者之一杨恩泽,电子学家、高等教育家吴咏诗,电视与图像信息技术专家俞斯乐,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副总设计师何宇等著名专家学者都是学院的杰出校友代表。

  大连理工大学

1949年建校初期时成立电讯工程系和电机工程系,著名电子通信工程专家毕德显院士任两系系主任。

1952年全国高校调整,电讯工程系调到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电机工程系调到东北工学院。

1956年,成立机电系并以全国著名控制理论学者王众托院士为首成立了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1960年重建无线电工程系,1980年无线电工程系更名为电子工程系,1981年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1994年成立自动化系。

1997年电子工程系、自动化系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三系组建成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07年成立生物医学工程系。

学校于1991年创办电磁工程系,2000年更名为电气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2009年12月12日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整合组建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

目前学部下设五院一系,分别为电气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设有电气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英语强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日语强化)、生物医学工程等本科专业。

学部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二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7个硕士点和1个工程硕士点。

此外,学部设有教育部“工业装备节能控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工业装备先进控制系统”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数字媒体处理与传输”重点实验室、电工电子技术实验中心(国家级中心)、信息技术实验中心(省级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1998年6月。

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推动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信息学科发展,1998年4月,同济大学决定组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6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成立。

学院下设电气工程系(原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计算中心、CAD研究中心和CIMS研究中心。

2000年4月,同济大学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

上海铁道大学电气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信系(部分)并入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同时,上海铁道大学电气工程系保留原名称;上海铁道大学电信系(部分)与同济大学的电气工程系合并同时更名为信息与控制工程系;上海铁道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与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合并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合并以后,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下设电气工程系、信息与控制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育技术与计算中心、CAD研究中心和CIMS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南京大学先后创设了国内第一批“无线电物理”和“半导体物理”专业,特色鲜明、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此后,根据国家需要和学科发展趋势,逐渐转向工科类学科的建设。

1984年,南京大学组建了信息物理学系,1994年更名为电子科学与工程系。

2009年根据学校学科发展提升战略,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基础上,通过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十四研究所和第五十五研究所共建,组建了新的工程学科类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南京大学电子信息领域主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2012年首次参加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第三轮学科评估,取得全国第七。

无线电物理”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在上一轮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一和第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

她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

建校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急需的新兴科技领域设置系科专业,创造性地把理科与工科即前沿科学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注重基础课教学,高起点、宽口径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尖端科技人才,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国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使学校得到迅速发展,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覆盖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光学工程和教育学四个一级学科,拥有集成电路与系统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课程与教学论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集成电路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两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课程与教学论两个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权点。

其中,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为安徽省重点学科。

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是参照国务院2011年4号文件《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中“高校与集成电路企业联合办学”、“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实用性人才”的政策精神,整合合肥工业大学的优势学科、师资力量和专业资源,以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系统应用等全流程覆盖为线索,集中安徽省内多家业内领先的企业和研究所为共建单位,于2012年5月6日正式成立的。

学院采取校企联合办学、加强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旨在培养微电子行业急缺的各类人才,以改变传统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能力要求相差较大的局面。

2015年,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成为首批建设的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着重学生求实精神、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与企业联合办学,学院将重点加强学生在实践实习环节的培养力度,同时,聘请海内外优秀学者、企业研发高级人才来学院演讲、讲座、讲授课程,大力提高微电子学院人才培养质量。

  福州大学

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

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ShandongUniversity)简称山大(SD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属于“111计划”、“珠峰计划”、“2011计划”[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第一批“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高等院校,也是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

山大创建于清光绪27年(公元1901年),初名山东大学堂,一百多年来,这所誉满海内外的百年名校历经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历史发展时期,迁徙分合、春华秋实,成为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发祥地。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原名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始建于1960年,创立之初为华中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后改名为华中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2000年5月合校后为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电信学院教学科研实力雄厚,拥有二个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同名称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国首批获得博士点,拥有对应的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

“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现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均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NationalUniversityofDefenseTechnology)简称国防科技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直属的一所涵盖理学、工学、军事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教育学、法学、历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入选“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由国防部、教育部双重领导,副大军区级编制。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是国内最早设立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的单位之一,在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多个重要研究方向上具有丰厚的学科积累。

中山大学于1995年开办了微电子学本科专业方向,2003年设立微电子学本科专业,并于2006年在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成立了微电子系,2007获批准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山大学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微电子学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硕士、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近1000平方米的专业教学实验室。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前身是无线电系),创建于1952年,由当时的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华南联合大学三校工学院以及湖南大学等中南五省12所院校的有关系科合并组成。

1956年,根据国际形势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以当时华南工学院无线电系为主,组建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我院大部分师生调往成都。

1958年,由我国著名电子学专家冯秉铨教授、徐秉铮教授及部分师生,恢复建立华南工学院电讯工程系(无线电系)。

1996年7月我校无线电系,自动化系及计算科学系首次组建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随着我院学科队伍的不断扩大。

2002年1月由原无线电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无线电与自动控制研究所,电工电子教学中心组建新的电子与信息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前身是1908年交通大学创建的电机专科,1912年电机专科改为电气机械专科,1928年电气机械专科被扩充为电机工程学院,1937年电机工程学院改为电机工程系,1957年交通大学西迁后成立无线电工程系,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学科的发展分成电子工程系、信息与控制工程系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1994年三系重新合并成立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是为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和软件、微电子产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实现我国软件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展,经教育部和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于2001年12月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