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病历书写要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96158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外科病历书写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神经外科病历书写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神经外科病历书写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神经外科病历书写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神经外科病历书写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神经外科病历书写要求.docx

《神经外科病历书写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外科病历书写要求.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神经外科病历书写要求.docx

神经外科病历书写要求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

[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

 

神经外科病历书写要求

神经外科病历书写要求

一、基本书写要求

神经科病史按一般病历的内容与要求书写,但对病史采集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主要症状的性质必须明确无误,避免笼统,如患者诉述头痛,应仔细询问究系头胀、发木、重压感、箍紧感,还系真正的疼痛;又如头昏,究系“头重足轻”、“头昏眼花”,还是自身或外界旋转感的眩晕。

2.对主要症状有关的资料,不要遗漏或含混。

如昏倒,应询问当时有无意识丧失及其程度发作急缓、发作时体位、前后情况及伴随症状(面色苍白、视力模糊、恶心、出汗等);又如抽搐发作,要弄清抽搐的部位、形式、持续时间,有无跌倒、受伤、小便失禁以及意识状况、发作频率等。

这些资料,患者本人往往不能完全提供,要问目睹者或了解者。

小儿、昏迷患者及有精神症状者,应由家属或陪伴人员提供可靠的病史资料。

3.必须详细了解起病时情况的轻重缓急,症状出现的先后次序,以及整个病情的演变过程。

有的患者难以详细回答,尤其是有某些精神障碍的患者,因此往往须反复询问。

4.记录时,对主诉与现病史,宜尽量保留原来语气,甚至逐字逐句地按患者原话,加以摘录。

5.采取病史时,应注意观察一般状况,如:

面容、睑裂、瞬眼、眼球运动、眼球凸出或凹陷,面部对称否、说话语气及音调、唾液吞咽、姿势、不自主动作等。

病史的价值还在于对体格检查起指导作用。

根据病史及初步观察,可以合理地安排检查计划,着重检查的内容,如运动、感觉、颅神经或大脑功能等。

例如病史提示脊髓圆锥病变,则应详查会阴“马鞍”部位,以确定有无骶部感觉缺失;怀疑脑部病变,应着重查失认症、失语、偏瘫等。

病史提示的这些部位,检查时要求特别注意。

如起立头晕,应查是否直立低血压;发作性肢体麻刺,黑朦、昏倒或提示癫病,可让患者过度换气3分钟,观察有无症状及体征出现,上楼无力者应观察其登楼情况;吞咽困难者可试给东西吃;过度疲劳尤其影响颅神经支配的肌肉,可嘱患者作100次重复动作和作重症肌无力药物试验。

二、病史及体格检查

1.在头颅部外伤伤员中,应重点记载受伤当时的意识状态,有无近事遗忘,头颅着力部位及运动方向,伤后有无头痛、呕吐和抽搐等。

2.有可疑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应询问头痛的性质,发作时间、部位及与休息的关系,发作时有无恶心呕吐、视力障碍和昏睡等。

病史中有无高血压,屈光不正、慢性鼻窦炎、耳流脓及外伤史等。

3.对有抽搐的患者,应重点记载起病时的年龄,发作开始部位,每次抽搐发作的持续时间,是全身性还是局限性,是强直性还是阵挛性;有无意识丧失、口吐白沫、误咬唇舌、大小便失禁。

过去史中有无产伤、颅脑外伤、颅内炎症及家庭中有无类似发作等。

4.瘫痪患者,应询问起病缓急、部位、肢体瘫痪先后顺序,有无肌肉萎缩、肌肉震颤和运动不协调等情况。

5.患者有无感觉异常。

对感觉异常者,检查其部位、范围、性质及发展情况等。

6.患者有无内分泌功能障碍,例如有无过度肥胖、性功能障碍、月经不正常、第二性征异常及尿崩等情况。

三、检验及其他检查

1.检验 除常规进行血、尿、粪常规外,对重大手术病人应作出血,血凝时间测定,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和血液化学检查以及血气分析等。

对怀疑有颅内感染病人,如无腰穿禁忌证,可行腰穿及脑脊液常规检查,包括糖、蛋白、氯化物定量及细菌学检查。

颅内及椎管内占位病变病人,行脑脊液检查时,要注意蛋白定时和肿瘤细胞的检查。

2.对有内分泌障碍的病人,应重视有关垂体或其他器官的内分泌功能检查,如血清催乳素、生长激素、皮质醇、性激素、甲状腺功能和血糖等测定。

3.影像学检查

(1)对颅脑外伤、颅内肿瘤、血管性及感染性疾病病人,应常规进行头颅X线平片检查,必要时加照特殊位置。

椎管内病变需摄脊柱正、侧位及基些特殊位置的X线片。

(2)根据病情选择脑血管造影、CT、CTA、磁共振检查或脑室造影等。

4.其他检查对颅脑外伤或颅内占位病变者可酌行头颅超声波、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等。

对疑有脑供血不足病人,可行脑血流图、转颈试验及颈动脉多普勒检查等。

5.对手术切除标本,应描述眼观所见,并送病理学检查。

囊肿、脓肿液体,应注意镜检原虫(阿米巴、弓形虫等)、包虫(棘球蚴)、猪囊尾蚴、脑型肺吸血虫等,细胞学检查、蛋白定量。

为排除颅咽管瘤,需行胆固醇定量。

神经外科病历举例

入院病历

主诉右眼视力进行减退、眼球突出、失明已7年,闭经2年。

现病史患者于1984年3月15日工作中不慎右眼被石棉块击中,当时无明显不适,视力亦无明显障碍。

2周后发现右眼视力突然减退,视物模糊不清,且有视物成双。

12月发现右眼突出、外斜、并有胀痛感。

在宾阳县医院就诊,曾诊断为“右眼视神经萎缩”右眼视神经萎缩,经服药(药名不详)、针炙、埋线等多种方法治疗,未见效果,视力继续减退。

1985年7月右眼失明,右眼球明显突出。

左眼视力无障碍。

嗅觉存在。

1987年足月生产一女儿婴,11岁时断乳,但两侧乳腺仍有泌乳现象,且闭经已2年,病后乏力、怕冷、性欲减退。

发病期间无发热、恶心、呕吐症状。

近期在上海××中心医院就诊,经行右侧颈总动脉造影,发现右侧蝶骨嵴内1/3部位有占位性病变,经会诊后转来本院。

过去史平素体健,3岁时曾患过“麻疹”,否认其他传染病史及皮肤病史。

幼年接种牛痘,未接受其他预防接种。

系统回顾

五官器:

无眼红痛、耳流脓、耳痛、鼻流脓涕、咽痛等病史。

呼吸系:

无慢性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史。

循环系:

无心慌、气急、发绀、水肿及阵发性呼吸困难。

消化系:

无慢性腹痛、腹泻、呕吐、呕血及黑便史。

血液史:

无皮肤粘膜反复出血、瘀点、瘀斑、紫殿等病史。

泌尿生殖系:

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及排尿困难史。

神经精神系:

无头痛、头晕、昏厥、抽搐、意识障碍及精神错乱史。

运动系:

无游走性关节疼痛、运动障碍、脱位及骨折史。

外伤、手术、中毒及药物过敏史:

无。

个人史 出生于广西宾阳县。

20岁中学毕业后,分配在广西宾阳纸板厂工作至今。

未到过外地无烟酒嗜好。

未吃过生鱼、生肉。

否认与动物密切接触史。

月经史经量中等,无痛经史,26岁结婚,1977年人工流产,次年31~32

生育史10月足月生产一女婴,健在。

未次月经1989年6月。

丈夫健康。

家族史父亲患高血压病、母、兄、妹各一人均健在,否认有类似病史。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 体温37℃,脉搏80/min,呼吸18/min,血压12.0/80kpa(90/60mmHg)身高15cm,,体重50k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自动体位。

表情忧郁,意识清楚,对答切题,体检合作。

皮肤色泽正常,弹性良好,无水肿、黄染、多汗,无皮诊、紫癜。

淋巴结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头部

头颅:

无畸形,无压痛、外伤疤痕。

头发黑,有光泽,分布均匀,无脱发。

眼部:

眉毛无脱落,脻毛无倒生,两眼睑无浮肿,睑结膜及球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

余详见神经系统检查。

耳部:

两侧耳部郭无畸形,外耳道无溢脓及出血,乳突部无压痛,听力粗测正常。

鼻部:

鼻翼无扇动,无鼻阻塞,无流涕,鼻中隔无偏曲,各鼻窦部无压痛。

口腔:

口唇无发绀及疱疹,无龋病、缺齿,齿龈无肿胀、出血及溢脓,舌苔黄,质红,稍干燥。

口腔粘膜无出血及渍疡。

咽后壁无充血,扁桃体不肿大,无脓性分泌物。

颈部对称,颈静脉无怒张,颈部右侧稍饱满(3天前曾行右侧颈动造影)。

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未闻及血管杂音。

胸部胸廓外形正常,双侧对称,肋间平坦,运动如常,肋弓角约90°胸壁无肿块、无压痛及扩张血管,双乳对称下垂,挤压有乳汁溢出。

肺脏视诊:

呈胸式呼吸,节律及深浅正常,呼吸运动双侧正常。

触诊:

语音震颤两侧盯等,无摩擦感。

叩诊:

反响正常,肺下界在肩胛下角线第10肋间,呼吸移动度约4cm。

听诊:

呼吸及语音传导双侧对称,无增强及减低现象,无摩擦音及干湿罗音。

心脏视诊:

未见心尖搏动,心前区无膨隆。

触诊:

心尖搏动在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1cm处最强,无抬举性搏动、震颤及摩擦

   感。

叩诊:

左右心界正常,如右表:

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9.5cm。

听诊:

心率80/min,律齐,各瓣音区心音正常,未闻及杂音,P2>A2,无心包摩擦

   音。

腹部 视诊:

腹壁对称、平坦,无静脉曲张、蠕动波,脐部下凹。

触诊:

腹柔软,无压痛及跳痛。

未触及肿块、异常搏动及波动。

肝下缘在右缘下1cm

  剑突下3cm,肝缘锐、软、表面光滑、无压痛,胆囊、脾及双肾均未触及。

叩诊:

肝浊音上界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上下全长11cm。

肝、脾区均无叩击痛,腹部

  无移动性浊音。

听诊:

肠鸣音正常,4~5/min,胃区无振水声,肝脾区无摩擦音,未闻及血管杂

  音。

外阴及肛门 外生殖器发育正常,阴毛不稀硫。

肛门处无外痔,肛门、处无处痔、肛裂、瘘管和皮诊。

脊柱及四肢脊柱无畸形、压痛及叩击痛,四肢无畸形、杵状指趾、水肿、外伤、骨折、静脉曲张。

肌张力与肌力正常,肌肉未见萎缩。

关节无红肿、畸形及运动障碍,甲床无微血管搏动,股动脉及肱动脉无枪击音,桡动脉搏动正常,血管硬度无特殊。

神经系统检查

精神状况意识清楚,语言确切,理解力正常,记忆力减退,尤以远记忆为差,定向力、计算机无障碍。

无幻觉、妄想、猜疑、欣快,易激动。

表情忧郁。

无强迫观念及情感、思想、行为分裂表现。

颅神经

1.嗅神经双侧嗅觉正常,无减退、消失、异常或过敏现象。

2.视神经 右眼失明,左眼远视力0.8。

视野:

右眼因失明无法测定,左眼在正常范围。

眼底:

右眼视盘边缘模糊;左侧视盘边界不清,生理凹陷消失、隆起,屈光度3D,动静脉比例1:

4。

3.动眼、滑车、展神经右上睑下垂,眼球明显外突、固定,处于外展位,露白0.2cm,上、下、内运动受限。

左眼眼球活动不受限。

右侧瞳孔0.45cm。

圆形,对光反应直接、间接均消失;左侧瞳孔0.2cm,对光反应直接灵敏,间接消失。

4.三叉神经感觉:

面部痛觉、触觉、冷热觉两侧对称存在。

运动:

颞肌及嚼肌无萎缩,咀嚼有力,张力时下颌无偏斜。

角膜反射:

右眼迟钝,左眼正常。

5.面神经两侧面部肌肉对称,无面偏侧萎缩及面肌痉挛,无口角下垂,鼻唇沟相称,提眉、皱眉、闭眼有力、对称,露齿、鼓颊、吹哨时嘴无歪斜、漏气。

舌前2/3味觉存在。

6.听神经 耳蜗神经Rinne试验双侧气导>骨导,Weber试验居中,前庭功能正常。

7.舌咽、迷走神经 发音无嘶哑,无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

悬雍垂居中,腭弓两则对称,咽反射存在,发“啊”音时双侧抬腭运动好。

8.副神经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上部无萎缩,转头、耸肩有力。

9.舌下神经伸舌居中,舌肌无萎缩及肌纤维性颤动。

运动全身肌肉无萎缩、肥大,两侧肢体周围径相等,无不自主动脉。

肌张力正常,无增高、弛缓及关节过度屈伸;四肢肌力均为V级。

共济运动:

指鼻试验,轮替试验均正常,闭目难立征无倾倒。

步态平稳,无异常。

感觉全身浅感觉:

痛、触、温度觉存在。

深感觉:

关节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深部觉、压痛觉均存在。

皮肤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实体觉均无异常。

反射 浅反射:

腹壁反射左、右++,跖反射左、右++肛门反射++。

深反射:

肱二头肌、三头肌腱反射左、右++,无髋阵挛、踝阵挛。

病理反向:

Babinski征,Oppenheim征、Chaddock征、Gordon征、Hoffmann征均阴性。

脑膜刺激征 颈软,Kernig征、Brudzinski征均阴性。

植物神经皮肤色泽正常,弹性良好,湿润,汗腺分泌、毛发分布,指趾甲均无异常,发汗试验、立毛反射均正常。

检验及其他检查

Hb110g/L,红细胞3.7×1012/L,白细胞计数6×109/L,中性65%,淋巴30%,嗜酸3%。

出血时间1min。

尿糖及蛋白阴性,镜检及无异常。

粪常规:

黄软,成形,镜检有蛔虫卵少许。

嗜酸粒细胞计数80×106/L,ACTH试验,注射后32×106/L。

24小时尿:

17-羟类固醇用药前7.97μmol/L(2.89mg),用药后10.7μmol/L(3.88mg),17-酮类醇用药前10.3μmol/L(2.98mg),用药后15.8μmol/L(4.55mg)。

血清T31.54μmol/L(1ng/ml),T4411.8μmol/L(32μg/ml).葡萄糖耐量试验:

空腹5mmol/l(90mg/dl),30min7.4mmol/l(133mg/dl),60min8.33mmol/L(150mg/dl),120min4.25mmol/L(76.6mg/dl),180min3.89mmol/L(70mg/dl),尿糖均为微量。

血催乳素3.2nmol/L(80ng/ml)。

头颅X线平片:

视神经孔位见右侧视神经孔轮廓模糊不清。

右侧颈动脉造影:

大脑前动脉向对侧移位,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受压向上后呈弧形移位,提示为右侧蝶骨嵴(内1/3)脑膜瘤。

脑电图检查:

各区弥散性低中幅θ波,提示中至高度异常脑电图。

CT检查:

右侧跨前,中颅窝2~6cm层面上可见直径约4cm、均匀一致的增强灶,其周围有广泛脑水肿。

骨窗见蝶骨嵴骨增生。

以蝶骨嵴脑膜瘤可能性为大。

小结

患者女性,30岁,工人,右眼视力进行性减退至失明、右眼球突出、外斜7年,且伴有双乳腺泌乳及闭经2年。

体检发现:

右眼失明。

眼底检查:

右眼视盘苍白,左眼视盘水肿;右眼上睑下垂,眼球明显外突,上、下、内运动受限,处于外展位;右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提示有眶上裂缩合征表现。

头颅X线片,提示右侧视神经孔轮廓不清,眶上裂蝶骨嵴轮廓模糊。

右侧颈总动脉造影,提示蝶骨嵴内1/3脑膜瘤。

脑电图示:

中、高度异常脑电图。

CT提示右侧蝶骨嵴脑膜瘤可能性大。

初步诊断

1.脑膜瘤,蝶骨嵴内1/3,右

2.眶上裂综合征,右

3.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继发性

4.肠蛔虫病

xxx

入院诊断(1984-5-23)

1.脑膜瘤,(纤维型)蝶骨嵴内1/3,右

2.眶上裂综合征,右

3.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继发性

4.肠蛔虫病

xxx

1991-5-169:

00术前小结

1. 诊断 右侧鞍旁蝶骨嵴(内1/3)脑膜瘤。

2.诊断依据

(1)病史右眼视力进行性减退、右眼球突出、失明7年,闭经、泌乳2年,伴乏力、怕冷、性欲减退等。

(2)体征 右眼失明,左眼视力0.8;右侧视神经断发性萎缩,左侧眼底视盘水肿;右上睑下垂,眼裂变小,眼球固定。

右瞳孔散大约0.45cm,对光反射消失。

挤压乳房有乳汁溢出,有泌乳现象。

(3)脑电图检查提示中至高度异常。

头颅X线平片示右侧视神经孔不清,右眶上裂蝶骨嵴轮廓不清,右侧脑血管造影显示右侧鞍旁蝶骨嵴占位性病变。

CT示右侧蝶骨嵴脑膜瘤可能。

综合以上所见,以右侧蝶骨嵴内1/3脑膜瘤可能性最大。

3.拟行手术 开颅探查,肿瘤摘除术。

4.麻醉方法静脉复合麻醉,气管内插管。

5.术前准备

(1)血常规Hb97g/L,WBC4.9×109/L,中性73%,出血时间1min,血凝时间2min。

尿常规则WBC2~4/HP。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均在正常范围内。

(2)胸透、心电图 均无异常改变。

(3)配血2000ml,预防大出血。

(4)重大手术申请单已批准,家属理解手术危险性,坚决同意手术,并签字。

术前全科进行多次讨论及大会诊,详细研究治疗方案。

术前3天开始服泼尼松5mg,每日3次。

6.术中估计肿瘤可能侵及海绵窦颈内动脉及右侧视神经,肿瘤难以完全切除;可能向眶内生长或视神经暴露困难;也可能切除肿瘤牵拉颈内动脉以至损伤及引起大出血,故手术前可先暴露颈总动脉,必要时控制或结扎颈总动脉,然后再行颅内外血管架桥。

肿瘤尽量从囊内切除,避免伤邻近重要结构;必要时冷冻切除肿瘤。

术中静滴氢化可的松300mg。

台上台下密切配合。

颅脑损伤

一、颅脑损伤诊断分类(头皮损伤,颅骨损伤,脑损伤)

1、头皮损伤:

头皮血肿(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头皮裂伤(头皮挫裂伤);头皮撕脱伤(头皮缺损)。

2、颅骨骨折:

闭合性,开放性;线形,凹陷性(多为粉碎性骨折,婴幼儿乒乓球凹陷样骨折);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颅后窝骨折;脑脊液(鼻、耳)漏。

3、原发性脑损伤:

受伤当时立即出现,并且不再继续加重。

脑震荡,弥散性轴索损伤(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下丘脑损伤。

4、继发性脑损伤:

伤时出现,伤后加重;伤后出现,且有加重趋势。

脑水肿,颅内血肿。

5、硬脑膜完整与否,脑脊液有无外漏等:

闭合性颅脑损伤,开放性颅脑损伤(内开放性颅脑损伤)

二、脑损伤的分级(轻、中、重分型):

1、按伤情分级

(1)轻型(Ⅰ级):

单纯脑震荡,有或无颅骨骨折,昏迷在20分钟以内,有轻度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和CSF查无明显改变。

(2)中型(Ⅱ级):

轻度脑挫裂伤或颅内小血肿,有或无颅骨骨折及SAH,无闹受压征,昏迷在6小时以内,有轻度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有轻度生命体征改变。

(3)重型(Ⅲ级)(国内分型有特重型,其特点为:

晚期脑疝,合并多脏器损伤等):

广泛或多发颅骨骨折,广发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昏迷时间在6小时以上。

2、按Glasgow昏迷评分法分型:

意识障碍在6小时以上的。

(1)轻型:

总分为13~15分。

(2)中型:

总分为9~12分。

(3)重型:

总分为3~8分。

三、受伤机制(要详细了解)

接触力→冲击伤

惯性力→对冲伤

四、脑损伤病情观察

1、意识(最重要):

清楚、模糊(淡漠、迟钝、嗜睡、语言错乱、定向障碍、躁动、谵妄和遗尿)、浅昏迷、、深昏迷。

(1)模糊与浅昏迷区分:

语言合作保留与否。

前者尚保存呼之能应或呼之睁眼,后者则不能。

(2)浅昏迷与昏迷区分:

痛觉反应保留与否。

前者刺痛时病人有防御动作,或者回避,或仅能表现皱眉。

后者则不能,或反应迟钝,可有鼾声,尿潴留。

(3)昏迷与深昏迷区分:

瞳孔光反应和角膜反射保留与否。

前者保留,后者瞳孔散大,固定,可有生命体征紊乱。

2、瞳孔

3、神经系体征

4、生命体征

5、其他:

观察期间出现头痛或烦躁不安;原为意识清楚发生遗尿,视为意识障碍;病人躁动时,脉率未见相应加快,病情加重或已经脑疝;病人自行改变体位或呕吐时自动改变头位到不能变动,为病人病情加重。

诊断举例:

闭合性颅脑损伤(轻型)

1脑震荡

2头皮血肿(顶,皮下,左)

闭合性颅脑损伤(重型)

1脑挫裂伤(额叶,右)

2硬膜下血肿(额颞,右)

3硬膜外血肿(颞,左)

4颅骨骨折(颞顶,线形,左)

5头皮血肿(顶,皮下,左)

内开放性颅脑损伤(重型)

1脑挫裂伤(额颞叶,左)

3硬膜下血肿(额颞,左)

4颅骨骨折(颞顶,线形,左)

5头皮血肿(额,皮下,左)

全身多发伤

一、失血性休克

二、内开放性颅脑损伤(重型)

1脑挫裂伤(额颞叶,左)

3硬膜下血肿(额颞,左)

4颅骨骨折(颞顶,线形,左)

5头皮血肿(额,皮下,左)

三、肝破裂

四、腹腔积血

五、股骨干骨折(左)

附昏迷患者的神经检查。

昏迷患者病史应向陪送者了解,除一般检查外,神经检查着重以下几点:

(一)意识包括“觉醒状态”和“意识内容”(知觉、思维、记忆、情感、意志等),确定有无意识;通过问话、针刺皮肤、压眶等,观察有无反应;注意区别反射性反应(如屈曲性脊髓反射、去脑强直等)或随意性反应。

1.意识模糊觉醒程度降低,对周围环境判断错误,注意力不持久,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有障碍,可有谵语、错觉及幻觉。

2.昏睡只能用强刺激才能唤醒,但意识仍模糊、反应迟钝,并又迅速入睡。

3.昏迷意识完全消失,虽疼痛刺激亦不能唤醒,随意运动消失。

4.去皮质状态(无动性缄默、醒状昏迷)虽有醒睡周期,但无任何意识活动与反应,除眼球无意识游动外,无自主活动,对疼痛反应存在,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应等皆正常,四肢肌张力增高,可出现自发性或反射性去皮质强直或脑强直。

5.“闭锁”综合征(locked-insyndrome)四肢瘫,缄默,只能用霎眼来表示意识存在。

(二)呼吸注意呼吸气体(酒味、烂水果味、尿味等),观察呼吸的深浅、频率、节律。

1.潮式呼吸过度呼吸与呼吸停顿相交替。

见于间脑受损,亦见于脑干受损。

2.中枢性神经原性过度换气呼吸深、均匀、持久,可达40~70/min。

见于中脑受损。

3.叹息样呼吸深吸气后暂停(2~3s)与呼气相互交替,一种延长的吸气痉挛,见于中脑、桥脑受损,亦见于周围性呼吸障碍。

4.共济失调性呼吸呼吸深浅、节律完全不规则,见于延脑受损。

(三)瞳孔注意瞳孔大小、形状、位置,是否双侧对称,及其对疼痛刺激的反应。

要用强光检查瞳孔对光的应,在一般亮度下,正常人的瞳孔直径为3~4mm。

1.瞳孔缩小①针尖样瞳孔,直径<2mm,对光反应存在,可见于吗啡类中毒、桥脑出血(瞳孔直径可达1mm)。

②单侧瞳孔缩小(2~3mm),对光反应正常,伴轻度上睑下垂和同侧面部无汗,为霍纳(Horner)综合征,见于丘脑下部病变和早期小脑幕裂孔疝,也见于延髓和颈髓外侧部损害。

2.孔扩大直径>5mm。

①双侧散大,对光反应存在,见于阿托品、一氧化碳中毒等。

②单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见于小脑幕裂孔疝、动眼神经受损。

③双侧瞳孔中度扩大(>5mm),光反应消失,见于中脑病变。

(四)眼球位置及运动注意观察昏迷患者,在静止时和被动转动头位时,眼球的位置及其运动功能。

1.自发性眼球浮动多为水平运动,提示脑干功能未受损。

脑干功能被抑制时,眼球浮动消失,固定于中央位置。

2.静止时眼球位置①眼球固定:

位于中央,表明脑干功能完全抑制。

②同向偏斜:

两眼偏向偏瘫对侧(“注视病灶”),表示病灶在大脑半球。

③两眼偏向偏瘫同侧(“注视偏瘫”)表示脑干毁坏性病变④上视痉挛:

两眼向上凝视,为四叠体刺激性病变。

⑤反侧偏斜(Skewdeviation):

病灶侧眼球向内向下,对侧眼向上向外,为脑干或小脑病变。

3.反射性眼球运动将昏迷患者的头水平地向一侧转动,可见两眼很快协同转向对侧(称眼脑反射),或用微量冰水(0.2~0.8ml)刺激一侧耳的鼓膜,结果同前(称眼前庭反射),提示大脑半球(皮质)损害,而脑干功能完整。

若无反射眼球运动,除巴比妥类、吸入麻醉中毒及周围性迷路缺损外,提示脑干病变。

(五)运动功能注意患者体位,肢体姿势及位置(如足外旋),有无自发动作,如翻身、摸胸腹、抓被褥、伸屈下肢、观察有无不自主运动;观察对疼痛刺激的反应;检查肌张力的改变,将肢体提起后放手,有无肢体下落沉重。

1.去脑强直四肢强直性伸展,牙关紧闭,头后仰,上臂内收,前臂伸直,髋部内收,脚伸直,足向跖面屈,可伴阵发性全身抽搐及呼吸不规则,提示中脑、桥脑病变,也见于中毒、缺氧、低血糖等。

2.去皮质强直上肢屈直内收,前臂紧贴前胸,腕、指屈曲,下肢强直性伸直内收,足向跖面屈,提示大脑半球病变。

3.反射改变检查深浅反射、病理反射,如吸吮反射(见于大脑播散性病变),掌颏反射、强握反射(提示对侧大脑半球额叶损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