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周集体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888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周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周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周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周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周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周集体备课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周集体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周集体备课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周集体备课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周集体备课教案

红树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朗读理解文章的情感

情感价值与态度观

感受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

教学重难点:

了解红树林的特点,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列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及课外收集有关青藏铁路的资料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主题入手,引入课文。

1.我们学习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奇观)我们一起领略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也观赏了浙江潮的雄伟与壮观。

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我国南疆边陲的海南岛琼山去看一看。

那里有一片海底森林——红树林。

(板书课题)

2.大家都预习了课文,并且收集了相关的资料,一定对红树林有了自己的了解。

(意图:

学生介绍了解到的红树林方面的知识并出示相关的图片,把大家带进那片神奇的世界里。

过渡语:

让我们打开想像的大门,在作者的带领下一起走进这片神奇的领地———红树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

  2.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的红树林?

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3.按内容不同把课文分成三段。

(边汇报边板书)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

远看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雄伟壮丽)

  

(2)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尊重学生的感受)

相机理解:

浸没、露出、浮荡等词展现红树林的动态美

芳馨、婀娜、绚丽多姿

  (3)应该怎样读?

(突出奇观的雄伟、壮丽,朗读适合用高昂的语调)2.出示“金钥匙”:

有些文章,我们阅读时不必通篇细读。

在浏览之后,

可以选择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

3.面我们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自学剩下的部分。

回顾学法:

(1)自读课文相关段落,想想课文中描写的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通过哪些词体会到的?

(不理解的词语尝试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3)想想该怎样读,练习朗读。

 4.小组交流、汇报。

 5.全班交流,老师相机指导。

第3自然段要点:

体会近看时红树林的幽静、神秘。

相机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等词语

第4自然段要点:

体会红树林“胎生”的繁殖特点。

第5自然段要点:

与开头照应。

理解为什么把红树林比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海岸战士。

四、总结学习,结尾升华。

  如果说不看看雅鲁藏布大峡谷,就不能说看过人世间最壮丽的山河;如果说不看看钱塘江大潮,就不能说看过人世间最壮美雄奇的景象;那么,我们可以说:

不看看红树林,就没有真正的看过奇异壮观的海。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远观了红树林,近赏了红树林,还了解到他那在植物界中独一无二的胎生繁殖的特点。

从中感受到了红树林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浏览课文,回忆上节课内容:

(1)作者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红树林?

(板书)

①远观红树林。

②近赏红树林。

③红树林的繁殖。

④红树林的精神。

(2)上节课遗留了哪些我们感兴趣的问题需要解决?

(在学文中加以解决)

整合为:

①红树林为什么被称为海上奇观?

②最想了解红树林的繁殖。

③红树林为什么被称为具有奉献精神的卫士?

2.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进行交流

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出红树林是海上奇观?

(2)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感受最深的句子。

(3)小组交流:

如有新的感受,可以补充说一说,读一读。

(教师巡视)

三.汇报学习,共同感悟。

1.汇报第2自然段。

远观红树林:

涨潮时,红树林在海水中动态的美,并与陆地上的树比较,显出神奇;退潮时,红树林的芳馨和婀娜、,绿浪翻滚。

板书:

绚丽多姿(远观)

2.汇报第3自然段

过渡:

海风吹来,绿浪翻滚,红树林不正是在向我打招呼,欢迎我这来自北国的远客吗!

快让我们也跟随作者乘着小船到红树林的深处,细细的欣赏一番吧!

播放录像:

近赏红树林

教师解说:

我们乘坐着小船,穿行于红树林之中,两旁是郁郁葱葱的绿林,舟下是碧翠剔透的海水,眼前是一株株纵横交错的红树,它们盘根错节,东扯西拉联织成了一张海上的绿色之网,抬头可见海鸟在林间飞翔,侧耳可听群鸟在林中鸣叫。

这真可谓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啊!

(因学生没有人见过红树林,能查到资料的同学又很少所以对“一株株红树纵横交错,褐红色的树干弯弯曲曲,盘根错节,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支撑着硕大的树冠。

”这种描写很难理解,通过录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激发兴趣。

(1)体会“世外桃源”

(2)体会红树林有特别发达的根部:

树与树盘根错节,绕来缠去,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牢牢的抓住海底的泥滩,那造型是什么样的,用手势做出来,读出自己的!

(3)体会绿色之网:

一颗树能成网吗?

两棵?

三棵?

四棵?

那怎样才能是一张海上的绿色之网呢?

就像书中所说的:

“一株株……”

(4)体会逸出淡淡的幽香:

树枝上盛开着红的、白的花朵,微风中逸出淡淡的幽香。

学生思考“逸出”还能换什么词?

那个词好?

为什么?

(因是,表示清淡的香气,而“逸出”给人的感受是轻轻的、慢慢的、安闲,淡雅,与淡淡的幽香极为配合,)

(5)其它体会:

如仙境、神话里龙宫的大花园等。

指名配乐朗诵,其他学生闭目想象,当学生陶醉时,(教师轻轻的声音过渡引出下一段:

)正当我沉醉于这幽静而神奇的仙境时,突然,树枝上发出了啪啪的响声,这是怎么回事呢?

3.汇报第4自然段:

胎生顽强。

(1)体会奇观:

在大海里,在涨潮与落潮之中,在潮水的涌动中,红树靠这种方式来繁殖,而且这种繁殖方式是植物界中独一无二的!

谁能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吗?

(2)体会顽强:

就是因为他们有顽强的生命力,才有了眼前的海上奇观!

我们一起通过读来赞颂他们那顽强的生命力吧!

读出顽强的精神。

(几个小时,两三个月)(看录像红树林的繁殖)

过渡:

红树林为了适应环境,它们进行胎生繁殖,一颗繁殖成多棵,多颗繁殖成若干棵,它把自己的兄弟姊妹连成一个整体来抵御狂风恶浪。

从第5自然段你又感受到什么了?

4.汇报第5自然段:

可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谈、及第三自然段谈。

正是由于他们默默奉献、对大自然毫无索求,数百年来,它给海南人民带来了幸福和安宁。

人民称它们为“海岸卫士”“绿色长城”。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结尾升华。

1、赞美红树林,填空

问:

你喜爱红树林么?

(回顾本课进行填空)

我喜爱你,因为,也因为,更因为。

2、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作者被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深深吸引,在赞美这一奇观的同时,更要赞美的是红树林的精神,从而进一步赞美具有红树林精神的人,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总结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观赏了红树林,也深深地爱上了这梦幻般的红树林,爱它那绚丽多姿、也爱它那幽静神秘,还爱它那顽强的生命力,更爱她那无私奉献的精神。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说一声:

(师)我爱你,(声)红树林!

六、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优美语句

2.学习本课的写法,试着介绍一种植物。

板书设计:

海上奇观(远看,近赏)

红树林繁殖能力强(听)

奉献精神(不求索取)

(赞美具有红树林精神的人)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二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我的摘录笔记”中的词句和有关风景的诗句。

2、搜集并背诵描写风景的诗句,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掌握词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2、通过积累,阅读和搜集材料,扩大知识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2、激发习作兴趣,乐于想象,表达。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我的摘录笔记”中的词句和有关风景的诗句。

2、搜集并背诵描写风景的诗句,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摘抄笔记

1.读自己的摘录笔记。

2.交换看同桌的摘录笔记。

3.引导学生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4.指名读,说一说这些词句好在哪里?

二、读一读

1.出示诗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出感情。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

(3)说说每句诗词的意思。

2.理解检查

(1)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3)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清平乐》

三、拓展。

1.生尝试背诵诗句。

2.这些诗句都是描写有关风景的,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风景的诗吗?

我们一起分享。

四、课堂小结。

学了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

五、作业

1.抄写摘录笔记。

2.背诵诗句。

   

第二课时

知识与能力:

1、拓展阅读《海市》,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提问,帮助自己理解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一读,说一说,扩大知识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拓展阅读《海市》,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提问,帮助自己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默写读一读中有关风景的诗句。

二、自主学文,交流成果。

1.出示自学要求

(1)学生自由朗读。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

(3)自读时,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问,帮助理解短文。

(4)思考:

短文写了戈壁滩的哪些景物?

2.根据提示自学短文。

3.交流成果。

三、重点讨论,教师点拔。

1.重点讨论:

课文描写戈壁滩上的旋风,海市,彩虹,丝路花语,为什么“海市”为题目,

2.读一读,说一说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3.师引导戈壁滩给作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的?

4.体会作者的惊喜万分。

5.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意思。

四、课堂小结。

课文描写戈壁滩上的旋风,海市,彩虹,丝路花语,进行了形象生动的叙述,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从自然景观中获得的感悟。

五、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2.写一处你感兴趣的奇观。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