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88518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8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组织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组织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组织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组织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织学试题及答案.docx

《组织学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学试题及答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组织学试题及答案.docx

组织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嗜酸性:

组织细胞成分被酸性的伊红染成红色,称为嗜酸性。

2、嗜碱性:

组织细胞成分被碱性的木素染成蓝色,称为嗜碱性。

3、超微结构:

用电镜所能观察的细胞和组织结构,称超微结构。

二、填空题

1、用光镜观察细胞组织的微细结构,常用的切片是石蜡切片,常用的染色方法是HE染色。

2、光镜的分辨率为0.2um,可将物体放大约1500倍。

3、电镜的分辨率为0.2nm,放大倍数可达几万倍至几十万倍。

4、用光镜观察能见到的细胞组织结构,称微细结构。

用电镜观察能见到的细胞结构,称超微结构。

5、常用的电镜有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两种,观察表面结构用透射电镜,观察部结构用扫描电镜。

三、是非题:

1.电子显微镜下的结构称亚微结构。

T

2.光镜下观察所用的长度单位通常是纳米。

F

3.HE染色可将胞质染成紫蓝色,胞核染成红色。

F

4.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nm。

F

5.光镜切片的厚度一般不能超过10um.F

四、单项选择题

1、关于组织学的描述,哪项错?

(C)

A、组织学研究正常机体的结构与相关功能

B、组织学的研究容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C、组织学与病理学、生理学与临床医学关系不密切

D、组织学的研究主要采用显微镜技术

E、组织学属于形态学畴

2、有关HE染色的叙述,哪项错误?

(E)

A、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B、能将细胞核染成蓝紫色C、能将细胞膜染成蓝紫色

D、能显示弹性纤维E、能显示网状纤维

3、嗜酸性是指(A)

A、组织结构被伊红染成红色B、组织结构被木精染成蓝色

C、组织结构被硝酸银染成黑色D、组织结构被甲苯胺蓝染成紫红色

E、组织结构被甲苯胺蓝染成紫蓝色

4、制片过程中,能使蛋白质凝固的步骤是(B)

A、取材B、固定C、脱水D、透明E、染色

5、光镜下观察组织切片,低倍镜结构清晰,高倍镜结构模糊,其可能的原因是(E)

A、对光不正B、目镜污染C、盖玻片太厚

D、载玻片太厚E、切片反置

(6~9题共用备选答案)

A、普通光学显微镜B、荧光显微镜C、倒置显微镜

D、透射电子显微镜E、扫描电子显微镜

6、观察细胞与组织的部结构(A、D)

7、观察细胞与组织的表面结构(E)

8、观察活细胞形态与生长情况(C)

9、观察标本自发荧光物质或荧光素标记物质(B)

(10~13题共用备选答案)

A、嗜酸性B、嗜碱性C、嗜中性D、亲银性E、异染性

10、组织细胞成分被木素染成蓝色,称(B)

11、组织细胞成分被伊红染成红色,称(A)

12、组织细胞成分用甲苯胺蓝染成红色,称(E)

13、组织细胞成分被硝酸银染成黑色或棕黄色,称(D)

五、问答题

组织化学技术在组织学研究中有何作用?

一般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物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组织化学技术在组织学研究中的作用:

对细胞和组织的糖类、脂类、蛋白质、酶和核酸等物质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

2、一般组织化学检测原理:

用某些化学试剂与样品中的某种化学物质反应,反应产物在原位形成沉淀,然后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原理:

通过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显示细胞的抗原或抗体。

 

第二章上皮组织

一、名词解释

1、间皮:

被覆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间皮。

2、皮:

衬于心、血管与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皮。

3、腺上皮:

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称腺上皮。

二、填空题

1、上皮是由大量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构成。

2、依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上皮可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和特殊上皮三大类。

3、上皮细胞呈极性分布,细胞朝向腔面或体表的一面,称游离面。

细胞朝向基膜的一面,

称基底面。

4、胃的表面为单层柱状上皮,而外表面为单层扁平上皮。

5、心的表面为单层扁平(皮)上皮,而外表面为单层扁平(间皮)上皮。

6、分布在肾小管腔面的上皮是单层立方上皮。

7、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锥形细胞、梭形细胞、柱状上皮和杯状细胞四种细胞构成。

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顶部到达腔面。

柱状细胞顶部有纤毛。

8、复层扁平上皮基底一层细胞为立方或矮柱形,中间数层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表面数层细胞呈扁平形,其中表层细胞不断脱落,基底层细胞不断分裂增生进行补充。

9、分布在膀胱表面的上皮为变移上皮,该上皮细胞的细胞形状和细胞层数随器官的充盈与排空而变化,该上皮表层细胞称盖细胞。

10、上皮细胞游离面有微绒毛和纤毛两种特殊结构,其中微绒毛增加细胞表面积,

纤毛可摆动。

三、是非题:

1.复层鳞状上皮的表面为单层扁平上皮,基底层为柱状上皮。

F

2.上皮细胞的微绒毛与纤毛的粗细、长度虽然不同,但部结构相似。

F

3.细胞连接是上皮细胞间所特有的。

F

4.上皮组织一般无血管,神经末梢丰富。

T

5.外分泌腺有导管,实质由腺泡和导管组成。

T

四、单项选择题

1、下述哪种结构属于组织(A)

A、上皮B、肌肉C、软骨D、骨E、皮肤

2、下列哪一项不是上皮组织的特点(E)

A、上皮细胞多、细胞间质少B、上皮细胞有极性C、分布于体表和有腔器官腔面

D、上皮组织神经末稍丰富E、上皮组织毛细血管丰富

3、下列哪一种是真正的复层上皮(A)

A、变移上皮B、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C、单层柱状上皮

D、单层立方上皮E、单层扁平上皮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结构不包括(C)

A、构成该上皮的细胞有四种B、所有细胞底部均达基膜C、所有细胞顶部都有纤毛

D、柱状细胞与杯状细胞顶部达游离面E、具有清洁和保护功能

9、复层扁平上皮的结构特点不包括(D)

A、由多层细胞组成B、表层细胞呈扁平形C、中间层细胞呈多边形

D、基底层细胞呈高柱状E、基底层细胞有活跃的分裂增殖能力

10、变移上皮的特点不包括(C)

A、分布于大部分排尿管道的腔面B、表层细胞称盖细胞C、基底层细胞呈倒置梨形

D、细胞形态与层次随器官功能状态而变化E、具有很强的对抗尿液腐蚀的作用

11、有关微绒毛的描述,哪项正确(D)

A、光镜下均能看到B、只见于上皮细胞的表面C、含微管

D、含微丝E、不能伸长和缩短

12、纤毛的结构特点是含(A)

A、微管B、微丝C、微体D、微管和微体E、微管和微丝

13、上皮细胞侧面不存在哪种细胞连接(C)

A、桥粒B、紧密连接C、半桥粒D、中间连接E、缝隙连接

(14~16题共用备选答案)

A、紧密连接B、中间连接C、桥粒D、半桥粒E、缝隙连接

14、由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呈间断融合形成的许多规则小管,能调节相邻细胞之间的离子和信息物质的流通与交换(E)

15、由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外层点状融合形成,能参与多种屏障构成(A)

16、位于上皮与基膜之间的上皮一侧,并能将上皮固定在基膜上的结构(D)

五、问答题

1、被覆上皮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根据上皮细胞的形态与层次,被覆上皮分哪几种?

被覆上皮的共同特征有:

①细胞多间质少;②上皮细胞呈极性分布;③上皮组织一般无血管;④神经末梢丰富。

根据上皮细胞的形态和层次,被覆上皮分为7种:

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角化复层扁平上皮,非角化复层扁平上皮、变移上皮。

2、何谓腺上皮?

何谓腺?

根据分泌物的排出方式不同,腺分几种?

机体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称腺上皮。

以腺上皮为主要结构成分的器官称腺,根据分泌物的排出方式不同,腺分两种,即:

外分泌腺(有管腺),分泌腺(无管腺)。

 

 

第三章结缔组织

一、名词解释

1、核左移:

在机体严重感染时,杆状核白细胞增多,称为核左移。

2、核右移:

临床血涂片检查时,4~5叶核的细胞多,称为核右移。

二、填空题

1、结缔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音质构成。

结缔组织中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三种纤维。

2、固有结缔组织可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四种,其中疏松结缔组织分布最为广泛。

3、疏松结缔组织中最常见的细胞是成纤维细胞,它能合成基质和纤维两种成分。

4、巨噬细胞具有趋化性、吞噬作用、抗原递呈作用和分泌功能等功能。

5、能产生并释放肝素、组织胺等化学物质的结缔组织细胞是肥大细胞。

6、能合成并分泌抗体的结缔组织细胞是浆细胞。

7、根据基质中的纤维成分不同,软骨可分成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三种。

8、长骨干的密质骨计有外环骨板、环骨板、骨单位和间骨板四种骨板。

9、血液是一种流动的结缔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10、血浆与血清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中无纤维蛋白原。

11、根据细胞质中有无特殊颗粒,WBC可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两种。

12、有粒WBC根据特殊颗粒染色特点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三种。

三、是非题:

1.用银染色法可使网状纤维呈棕黑色,故又称嗜银纤维。

T

2.过敏反应与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有关。

T

3.浆细胞来源于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

F

4.透明软骨的间质中含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其无毛细血管。

F

5.骨的发生过程中,既有骨组织的形成,同时也有骨组织的吸收和改建。

T

6.成熟的红细胞不仅没有细胞核,而且细胞器也少。

F

四、单项选择题

1、关于疏松结缔组织的描述,哪项错误(E)

A、是来源于胚胎时期间充质的组织B、细胞数量少,种类多

C、细胞间质多,基质形式多样D、该组织在人体分布最广泛E、无血管

2、下述哪种不是结缔组织间质的纤维(D)

A、胶原纤维B、弹性纤维C、网状纤维D、神经原纤维E、胶原原纤维

4、成纤维细胞的特点不包括(C)

A、细胞呈多突扁平状B、细胞核大、卵圆形、染色浅C、细胞质嗜酸性

D、电镜观,胞质有较多的粗面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E、细胞静止时称纤维细胞

5、关于巨噬细胞的描述,哪项错误(E)

A、来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B、细胞形态多样,表面有粗短伪足

C、细胞核小、染色深D、细胞质丰富、多为嗜酸性

E、胞质中含丰富的高尔基复合体

6、关于浆细胞的描述,哪项错误(D)

A、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B、胞质嗜碱性C、细胞核圆,呈车轮状,常偏于细胞一侧

D、胞质中含大量滑面质网E、可产生抗体,参与机体体液免疫

7、关于肥大细胞的描述,哪项错误(B)

A、细胞体积大、呈圆形或卵圆形B、细胞核大、染色浅

C、胞质有大量大小不一的碱性异染颗粒D、该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参与免疫应答

E、细胞受刺激时,能脱颗粒释放肝素、组胺、白三烯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

8、变态反应的发生与肥大细胞释放哪种物质有关(E)

A、肝素B、组胺C、白三烯

D、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组胺和白三烯

9、关于破骨细胞的描述,哪项错误(D)

A、是一种多核大细胞B、紧贴骨质一侧有刷状缘C、胞质呈泡沫状

D、胞质含粗面质网和大量溶酶体等E、具有溶骨作用

10、关于成熟红细胞的描述,哪项错误(C)

A、细胞直径为7-8μmB、呈双凹圆盘形C、细胞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D、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E、具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11、关于网织红细胞的描述,哪一项错(E)

A、是一种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B、正常成人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占血细胞总数的0.5~1.5%

C、新生儿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可多达3%~5%

D、细胞质有少量核糖体E、细胞核呈分叶状

12、有关中性粒细胞的描述,哪项错误(D)

A、是白细胞中最多的一种细胞B、细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

C、核分叶数目与细胞年龄有关D、胞质含大量的嗜天青颗粒

E、该细胞在吞噬细菌后形成脓细胞

13、关于嗜酸性粒细胞的描述,哪项错误(C)

A、占WBC总数的0.5%~5%B、核分两叶,呈八字形

C、胞质充满大小不一分布不匀的嗜酸性颗粒D、颗粒含大量组胺酶

E、能减轻某些过敏反应

14、关于嗜碱性粒细胞的描述,哪项错误(E)

A、是血液中数量最少的一种细胞B、细胞呈球形

C、细胞核分叶且隐约可见D、胞质充满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匀的紫蓝色颗粒

E、该细胞功能与肥大细胞不同

15、关于单核细胞的描述,哪项错误(B)

A、是血液中体积最大的细胞B、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

C、细胞核多呈卵圆形、肾形或马蹄形D、胞质呈灰蓝色,含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

E、进入结缔组织则成熟为巨噬细胞

16、关于淋巴细胞的描述,哪项错误(B)

A、约为白细胞总数的20~40%B、核小,染色深C、细胞质少,染成天蓝色

D、根据形态可分为大、中、小三种淋巴细胞

E、根据功能可分为T细胞、B细胞、K细胞和NK细胞等

17、关于血小板的描述,哪项错误(A)

A、由巨噬细胞胞质脱落而成B、呈双凸扁盘状C、无细胞核,有少量细胞器

D、周边为透明区,中央为颗粒区E、有止血与凝血功能

(17~22题共用备选答案)

A、成纤维细胞B、巨噬细胞C、浆细胞D、肥大细胞E、脂肪细胞

17、具有趋化性的细胞(B)

18、产生抗体的细胞(C)

19、引起变态反应和炎症反应的细胞(D)

20、具有吞噬作用和抗原递呈作用的细胞(B)

21、能产生结缔组织基质和纤维的细胞(A)

22、胞质中含异染颗粒的细胞(D)

(23~27题共用备选答案)

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

23、当机体出现寄生虫感染或机体患某些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时,血中明显增多的细胞是(B)

24、当机体患结核、伤寒、疟疾等疾病时,血中明显增多的细胞是(D)

25、当机体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血中明显增多的细胞是(C)

26、当机体出现严重感染时,血中明显增多的细胞是(A)

27、机体执行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细胞是(E)

(28~32题共用备选答案)

A、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B淋巴细胞D、T淋巴细胞E、以上均不是

28、巨噬细胞来自(B)

29、破骨细胞来自(B)

30、脓细胞来自(A)

31、浆细胞来自(C)

32、肥大细胞来自(E)

五、问答题

1、列表写出血细胞的分类、正常值、功能

男(4.0~5.5)×1012/L(400万~550万个/mm3):

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女(3.5~5.0)×1012/L(350万~500万个/mm3)

Hb:

男120g~150g/L((12~15g/100ml)

女110g-140g/L(10~14g/100ml)

中性粒细胞(N)50%~70%(0.50-0.70/L):

吞噬

有粒嗜酸粒细胞(E)0.5%~3%(0.005-0.03/L):

减轻某些过敏反应

白细胞(4.0~10)×109/L嗜碱粒细胞(B)0%~1%(0.0-0.01/L):

产生过敏反应

淋巴细胞(L)20%~30%(0.20-0.30/L):

免疫

单核细胞(M)3%~8%(0.03-0.08/L):

吞噬

血小板(100~300)×109/L(10万个~30万个/mm3):

止血、凝血

2、用红蓝铅笔绘出各种血细胞

第四章肌组织

一、名词解释

1、肌节: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

肌节是肌原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闰盘:

是相邻两心肌细胞的连接结构,位于Z线水平。

闰盘连接的横向部分为中间连接和桥粒,起牢固作用;纵向部分为缝隙连接,能传递冲动,使心肌产生同步收缩。

3、三联体:

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共同构成三联体,是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

二、填空题

1、肌组织由肌细胞和少量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根据结构与功能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

2、一个肌节有粗、细两种肌丝,H带两端的A带有粗、细肌丝,H带只有粗肌丝,I带有细肌丝。

3、肌纤维收缩时,细肌丝向H带方向滑行,其结果是I带和H带同时缩短,

H可完全消失,A带长度不变。

4、横小管又称T小管,它是肌膜向肌纤维凹陷而形成的小管,它与肌纤维长轴相垂直,其功能是将肌膜兴奋传向细胞部。

5、心肌纤维呈短圆柱状,有分支,细胞核位于肌纤维的中央。

6、心肌纤维在相互连接处形成闰盘。

用光镜观,它呈横行或阶梯状粗线。

用电镜观横行部为中间连接和桥粒,纵行部为缝隙连接。

三、是非题:

1.骨骼肌纤维收缩时暗带的长度缩短,而明带的长度无变化。

F

2.肌质网是肌细胞的滑面质网。

T

3.肌纤维的收缩是由于细肌丝向M线方向滑行所致。

T

4.肌节是指一个明带加一个暗带的长度。

F

5.心肌闰盘是心肌细胞的连接复合体。

T

四、单项选择题

1、关于骨骼肌纤维的描述,哪项错误(B)

A、长圆柱状,无分支B、有一个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C、有多个细胞核,位于肌膜下D、肌纤维表面有明暗相间的横纹

E、肌纤维间有少量疏松结缔组织

2、一个肌节的组成是(C)

A、A带组成B、A带+A带组成C、1/2I带+A带+1/2I带组成

D、I带+A带+I带组成E、I带+A带组成

3、骨骼肌纤维终池的形成是(B)

A、粗面质网形成B、纵小管吻合形成C、高尔基复合体形成

D、溶酶体形成E、细胞膜向胞质凹陷形成

4、骨骼肌纤维的横小管位于(A)

A、A带和I带交界处B、Z线水平C、M线水平

D、H带两侧E、M线两侧

5、关于肌浆网的描述,哪项错误(A)

A、是包绕在肌原纤维表面的粗面质网B、是包绕在肌原纤维表面的滑面质网

C、可形成纵小管和终池D、可接受横小管传递的兴奋

E、可调节肌浆中Ca+浓度

6、关于心肌纤维光镜结构的描述,哪项错误(A)

A、短圆柱状,无分支B、一般只有一个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C、肌纤维表面有明暗相间的横纹D、相邻心肌纤维的连接处有闰盘

E、肌纤维间有少量疏松结缔组织

7、使心肌产生同步收缩的形态基础是(E)

A、桥粒B、半桥粒C、紧密连接D、中间连接E、缝隙连接

8、关于心肌纤维超微结构的描述,哪项错误(A)

A、肌原纤维粗细不等,界限分明B、横小管多而粗,位于Z线水平

C、肌浆网稀疏,纵小管不发达,终池小而少D、多形成二联体

E、肌原纤维之间有丰富的线粒体

9、关于平滑肌纤维的描述,哪项错误(C)

A、肌纤维呈梭形B、仅一个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C、属随意肌D、无横纹E、肌纤维无肌原纤维

(10~14题共用备选答案)

A、明带B、暗带C、H带D、Z线E、M线

10、既有粗肌丝,又有细肌丝(B)

11、只有粗肌丝,没有细肌丝(C)

12、只有细肌丝,没有粗肌丝(A)

13、细肌丝固定在(D)

14、相邻肌节的连接部位在(D)

五、问答题

列表比较骨骼肌和心肌的光、电镜结构。

骨骼肌

心肌

肌纤维形态

长圆柱状,无分支

短圆柱状,有分支

细胞核

多核,位于肌膜下

一般为单核,位于细胞中央

横纹

很明显

明显

闰盘

肌原纤维

粗细相等,界限分明

粗细不等,界限不甚分明

横小管

细,位于明暗带交界处

多而粗,位于Z线水平

肌浆网

发达

稀疏

(二)联体

三联体

二联体

 

第五章神经组织

一、名词解释

1、尼氏体(嗜染质):

呈嗜碱性的小体或颗粒,由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质网和其间的游离核糖体组成,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酶、神经递质。

2、突触: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接触部位,称突触。

二、填空题

1、神经元形态各异,但一般都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

2、神经元胞质中嗜碱性的块状结构称尼氏体。

电镜观,该结构是粗面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它具有合成蛋白质、酶和一些神经递质的功能。

3、神经元胞质中被硝酸银染成棕黑色,且交织成网的结构称神经原纤维。

电镜观、该结构是

微管和微丝,它具有支撑和物质运输的功能。

4、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突起和包在它外面的少突胶质细胞或施万细胞构成。

5、神经末稍按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两大类。

6、感觉神经末稍依形态和分布可分为游离神经末梢和有被囊的神经末梢两种。

7、电镜观察发现,化学性突触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三部分构成。

8、血—脑屏障由毛细血管皮、基膜和神经胶质膜三部分共同构成。

三、是非题:

1.神经元形态多样,突起多少不一,也有无突起的。

F

2.轴丘和轴突不能合成蛋白质,因为其无核糖体。

F

3.突触仅是神经细胞间的细胞连接。

F

4.神经纤维是由轴突与包在外表的少量结缔组织构成。

F

5.电突触和运动终板的结构属缝隙连接。

F

四、单项选择题

1、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不包括(A)

A、神经膜细胞B、星形胶质细胞C、室管膜细胞

D、少突胶质细胞E、小胶质细胞

2、神经膜细胞是指(E)

A、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B、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C、少突胶质细胞

D、卫星细胞E、施万细胞

3、以下对神经元的描述,哪项错误(A)

A、细胞呈星状多突形B、细胞突起可分树突和轴突

C、胞质含丰富的粗面质网和游离核糖体

D、胞质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

E、胞质含许多神经原纤维

4、关于神经元突起的描述,哪项错误(D)

A、可分为树突和轴突B、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条轴突

C、树突多分支、含尼氏体D、轴突少分支、含尼氏体

E、树突膜上有许多受体,轴突膜上一般无受体

5、关于神经纤维的描述,哪项错误(E)

A、由轴索和外包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B、分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两种

C、有髓神经纤维有髓鞘和郎飞结D、无髓神经纤维无髓鞘和郎飞结

E、有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慢,无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

6、周围神经的组成主要是(B)

A、神经纤维B、神经纤维和结缔组织C、神经元

D、神经元和结缔组织E、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7、关于神经末稍的描述,哪项错(D)

A、是神经纤维的终末B、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两类

C、神经末梢与周围组织共同构成感受器和效应器D、骨骼肌只有效应器

E、骨骼肌既有效应器,又有感受器

8、电突触的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具有哪种细胞连接(E)

A、紧密连接B、中间连接C、桥粒D、半桥粒E、缝隙连接

(9~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星形胶质细胞B、少突胶质细胞C、小胶质细胞D、卫星细胞E、施万细胞

9、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纤维的髓鞘形成细胞(B)

10、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纤维的髓鞘形成细胞(E)

11、来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具有吞噬作用(C)

12、参与构成血-脑屏障的细胞(A)

(13~18题共用备选答案)

A、游离神经末梢B、触觉小体C、环层小体D、肌梭E、运动终板

13、属于运动神经末梢的是(E)

14、分布在表皮、毛囊、角膜和结缔组织,能感受痛觉的是(A)

15、分布在骨骼肌,能感受关节位置的是(D)

16、能引起骨骼肌的兴奋与收缩的是(E)

17、位于皮肤的真皮乳头,能参与触觉形成的是(B)

18、广泛分布于皮下组织、腹膜、韧带与关节囊等处,能参与压觉和振动觉形成的是(C)

五、问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