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尔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概括整理六年级语文下形成性检测卷一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88031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尔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概括整理六年级语文下形成性检测卷一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保尔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概括整理六年级语文下形成性检测卷一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保尔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概括整理六年级语文下形成性检测卷一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保尔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概括整理六年级语文下形成性检测卷一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保尔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概括整理六年级语文下形成性检测卷一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尔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概括整理六年级语文下形成性检测卷一参考答案.docx

《保尔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概括整理六年级语文下形成性检测卷一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尔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概括整理六年级语文下形成性检测卷一参考答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尔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概括整理六年级语文下形成性检测卷一参考答案.docx

保尔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概括整理六年级语文下形成性检测卷一参考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形成性检测卷

(一)参考答案

一、1.B

2.饺子陈醋蒜瓣恰好染缸

稠密诸侯搅拌栖息乌鸦

3.C

4.

(1)道贺

(2)贺电(3)祝贺

5.勇夺第一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

6.春节——正月初一中秋节——八月十五

元宵节——正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

七夕节——七月初七清明节——4月5日

介绍节日略

7.

(1)万事如意年年高。

(2)有头有尾年年有余。

(3)福从天降福运到来。

8.

(1)春城无处不飞花

(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地白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二、1.

(1)老舍舒庆春舍予《骆驼祥子》

(2)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3)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

(4)先总后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数量、制作材料、外形描写元宵节的花灯。

2.

(1)孝义的民俗文化三绝:

皮影、木偶、碗碗腔

农耕生产生活器具展厅、剪纸工艺展区

好处:

突显孝义民俗文化,也让广大群众尽情享受文化盛宴。

(2)孝义市贾家庄村的农耕文化展览馆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孝义的民俗文化三绝——“皮影、木偶、碗碗腔”让许多游客收获到了快乐。

(3)例:

福气临门年年有余第一幅是灯彩,人们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4)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演员表演时的衣着与动作。

(5)例:

传承农耕文明,弘扬民俗文化,发展现代农业。

三、略

六年级语文(下)形成性检测卷

(二)参考答案

一、1.勤酬道天

2.寂寞恐惧借贷挑剔缺乏倾覆栅栏书籍

3.大显身手隔岸观火一叶障目楚河汉界

4.D

5.C

6.例:

这本部书厚得我几个月都看不完。

有的人的脸比城墙还厚。

天气热得像蒸笼。

天热得使人发狂。

7.

(1)一字值千金

(2)近水识鱼性

(3)英笛福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略

8.

(1)例:

好书推荐

(2)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3)诸葛亮《水浒传》

(4)略

二、1.

(1)修建小小的住所

举尖桩或圆桩加工木材运送回家木棒打桩

(2)一年好长的时间更长的时间两天时间第三天

鲁滨逊是个不畏艰险、聪明能干、敢于冒险、不怕困难、靠智慧解决困难的人。

(3)A

2.

(1)课文主要讲了盛春时节,保尔想回城里。

一天,他在花园散步摔倒,医生给他做了诊查,了解真相后同情并担心他。

保尔来到了埋葬烈士的公墓,缅怀自己的战友内心无比悲痛,带着为人类解放献身的思想离开墓地。

(2)保尔在第四次死里逃生,能够走路,但体内还潜伏着弄不清的病症的情况下想回到城里。

看出保尔是一个面对病痛毫不退缩,面对危险毫不畏惧,有坚定的革命理想、意志的人。

(3)略

(4)B

(5)略

三、略

六年级语文(下)形成性检测卷(三)参考答案

一、1.C

2.

(1)偎揉叨

(2)搓惶吻

(3)砖绊挪耽

3.

(1)

(2)

(3)

4.

(1)谅解

(2)原谅(3)体谅

5.

(1)拟人

(2)比喻(3)反问(4)设问

6.B

7.

(1)不舍昼夜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2)史铁生倒叙

天色的变化,表明傍晚来临,天色越来越暗

人物的心理变化,揭示由期盼到失望委屈的心理变化

8.略

二、1.

(1)运用反问、追问、责问,突出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又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之情。

作者就是在不断地设问、反问、追问、责问中,点明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唤醒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

∙来到这个世界没有带来任何东西

生命结束时没有留下什么成就

(3)略

2.

(1)作者的腿瘫痪以后,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以一颗慈善宽容的心来关爱他,照顾他。

后来,母亲病逝,秋天到了,妹妹推他在公园看菊花,他怀念母亲,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2)时常变化,变化不定砸碎、摔

(3)希望儿子和女儿好好活着,不要因为她的离去而伤心欲绝,不要消沉,要积极地面对生活。

(4)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表现了母亲极大的理解、忍耐、宽容、慈爱。

(5)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得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面对生活了。

(6)“看花”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也是本文的线索;母亲央我看花是希望我早日摆脱瘫痪带来的阴影,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和希望,是母爱的体现;结尾我去看花,说明我已重新振作起来,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母亲生前爱花,反复写看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三、略

六年级语文(下)形成性检测卷(四)参考答案

一、1.B

2.

(1)Jjun

(2)山人马

(3)严厉苛刻(4)略

3.

(1)就义

(2)牺牲

(3)逝世(4)殉职

4.

(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韧劲拔,不管你刮得是什么风。

5.①事非经过不知难

②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③树欲静而风不止

④常将有日莫把无时

(1)④

(2)①略

6.略

二、1.

(1)被审时或法庭上

(2)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这样写,能让读者知道李大钊尽管在监狱里受到了非人的待遇,但仍保持着对革命的坚定和对亲人的爱,面对敌人的审判,态度十分镇静。

删去这些内容,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①瞅望、盯、瞧

②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③一是他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二是他用“安定、沉着”影响着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2.

(1)事情发展飞兵急奔英勇夺桥奔赴前线

(2)B

(3)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

这里指大渡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比喻情况万分紧急。

这里指桥头被敌人放的大火包围了。

奋勇直前,不考虑自己的安危。

这里指英雄们不顾自身安危,穿过熊熊烈火冲进城。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5)军令如山、骁勇善战、意志坚定略

(6)您们奋力投弹,毫不畏惧,冲进火海,飞夺泸定桥,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将永远鼓舞着我们。

三、略

六年级语文(下)期中检测卷参考答案

一、1.báobómúmózhuànchuán

2.腊月控制绊倒揉搓肿胀

3.

(1)激烈

(2)强烈(3)剧烈(4)烈士

4.C

5.

(1)老大徒伤悲要珍惜时间,努力奋进

(2)朱自清略

6.

(1)开展活动的具体时间

署名和日期互换位置

∙连续三年阅读纸质书籍的比例都小于25%,说明阅读现状不令人乐观。

(3)答题角度:

吸收更多的信息;成为更好的读者;让眼睛更舒适;学习更专心;睡眠更好;放大阅读的乐趣

二、1.

(1)毛泽东张思德

(2)对比、引用、举例

∙固,本来。

或,有的。

于,表示比较。

四川凉山发生森林火灾后,消防员用满腔孤勇和义无反顾,换来了人民生活的安宁,用青春和生命换来了所有人的春天。

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扑火人员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比泰山还重的。

(4)略

2.

(1)惊奇赞叹

(2)“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空气。

词语“都、渴求、贪婪”形象地写出仙人掌对生命的珍惜,搏尽全力地生存。

(3)仙人掌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但它却倾注全部的心血,开出了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

(4)能够忍受寂寞与平庸,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终将绽放自己的美丽,实现人生的价值。

(5)不同意,因为《金色花》更能体现仙人掌的生命力是美丽辉煌的。

(6)略

三、略

六年级语文(下)形成性检测卷(五)参考答案

一、1.shuàilicuìyíyùyuán

2.阻拦习惯争辩搜索出版蚯蚓食盐阶梯

3.

(1)敏感

(2)敏锐(3)敏捷

4.司空见惯无独有偶不可思议

声泪俱下见微知著不以为然

写话略。

5.

(1)大如车盖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沧沧凉凉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不必法古苟周于事

(3)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波义耳发现植物酸碱反应并发明石蕊试纸、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提出“大陆漂移学说”、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6.

(1)书法鉴赏活动;书法比赛活动

(2)例:

挥毫泼墨描绘七彩生活,书书写写记录精彩点滴

笔走乾坤恢弘气,墨染中华四时春

(3)略

(4)笔墨纸砚

二、1.

(1)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2)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

“砰!

”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

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3)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意思对即可)

2.

(1)短文主要讲了第一天,怀特森老师给我们给我们讲授“凯蒂旺普斯”这种动物,我们根据课堂笔记做的随堂测验竟然都得了零分,原来怀特森老师讲的关于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编造的,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具有怀疑的能力。

(2)觑:

看。

饶:

很;特别。

成:

现成郑:

谨慎,严肃。

(3)之前:

我们饶有兴趣地传看,记笔记,有的同学还画了图。

之后:

我们懂得了,书本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并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

同学们把这种学习方法称为“新怀疑主义”。

体会:

学习中需要有自己的思想。

(4)例如:

我很喜欢怀特森老师,他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明白了要时刻保持警惕,让学生们学会自己独立思考问题,保持对事物的怀疑。

他自创的“新怀疑主义”让学生们明白了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必须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猜想。

逐渐地,同学们会了怀特森老师的新怀疑主义,懂得了学习的方法,这一学习方法促进了老师和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也证明了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好老师。

(5)略

三、略

六年级语文(下)形成性检测卷(六)参考答案

一、1.

(1)mēng(měng)

(2)zhé(zhē)(3)zǎi(zài)

2.忐忑不安浅笑盈盈歪歪扭扭语重心长字如其人

3.严格严肃严厉严重严守

4.而止朝相娓娓

惜别误歧迫不

写话略

5.B

6.例:

(1)严厉地批评我耐心地和我分析原因

取得优异的成绩用诗歌寄予我新的希望

∙精忠报国生活的意义在于有所追求读书是至乐的事

(3)教育学生乐观向上教育学生与书为友

7.B

二、1.

(1)C故事写话略

(2)例:

田老师田老师的教学是润物细雨细无声

(3)有心栽花花不发

(4)略

2.

(1)短文主要写了一个学生被同学捉弄,上去领奖时才知被捉弄,在关键时刻班主任及时站出来为他解除了尴尬。

(2)不能分开的缘分。

这里指他从此经常被评为“三好生”。

笑一笑,不当一回事。

这里指班主任并不在意他的疏远态度。

(3)体会到班主任对学生心灵的呵护。

他是一位善良、宽容、机智的老师。

(4)这次“三好生”的表彰让“我”有了自信心,并在不断地努力中成就更优秀的自己。

(5)会写给班主任

表达要点:

对班主任的感激

为自己未理解他的良苦用心而愧疚

三、略

六年级语文(下)诗词形成性检测卷参考答案

一、1.雨雪霏霏(yù)客舍(shè)一水间(jiàn)柴扉(fēi)

2.C

3.

(1)爱戴

(2)爱抚(3)爱护(4)喜爱/爱重

4.

(1)白绿红

(2)紫红(3)绿红

(4)黄白(5)青青(6)碧红

(7)黑(8)红

5.

(1)昔我往矣雨雪霏霏

(2)山是眉峰聚眉眼盈盈处

(3)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宋黄庭坚

6.

(1)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2)吟诵经典诗词

积累经典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3)答题要点:

表示歉意;陈诉原因;表态

二、

(一)

1.月思念家乡

2.“绿”字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美丽的春景,千里江岸,一片新绿,写出了春风的精神。

(二)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略

3.潜润

4.表达了诗人喜爱、赞美春雨的思想感情。

(三)

1.王安石在一座寺庙中即兴修改了一位秀才留在墙壁上的一首诗。

寺僧解释了原诗景后,惭愧的王安石又将诗改了回来。

2.指一个秀才多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中。

指王安石不了解诗景,随口乱说。

3.王安石听罢,非常惭愧地说:

“都怪我不了解情况,信口雌黄,请恕我再改过来。

感受: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当发现自己的问题或不足时,要勇于面对,弥补错误。

4.提示:

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对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

5.略

三、略

六年级语文(下)期末检测卷参考答案

一、1.B

2.眨逝钥匙屉籍依偎徘徊Zzheng夂12③

3.手舞足蹈妙手回春爱不释手手足情深

4.B

5.

(1)比喻夸张

(2)略

6.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以死明志的决心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2)不必法古苟周于事

7.

(1)调查对象:

本校1一6六年级各一个班的学生

(2)调查方式:

观察计录咨询眼科医生查阅资料

(3)调查发现:

a.高中生近视率最高,其次为初中生,小学生。

b.用眼时间长是导致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

(4)平时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认真做眼保健操;

多吃对眼睛有益的食物

二、1.

(1)A

(2)C

(3)让弈秋指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的教导。

(4)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2.

(1)甲文:

有爱心,甘于奉献的慈爱形象。

乙文:

勤奋,善良,有追求

⑵示例一:

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活过的人比作巨星、火炬和烛光,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无论价值大小,每一个活过的人都可以为后人奉献自己,都可以指引后人。

示例二:

运用了排比手法,句式整齐,增强文章气势,形象写出了无论价值大小,每一个活过的人都可以为后人奉献自己,都可以指引后人。

(3)我感受到了作者因没能理解奶奶渴望自食其力和跟上时代的精神需求,致使奶奶带着不被理解,无可慰藉的迷茫离开人世,作者的怀念里又增添了许多惭愧和悔恨之情。

(4)甲文中的星星象征有爱心、甘于奉献的奶奶,作者借星星寄托了对奶奶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乙文中的老海棠树的四季变化,象征奶奶的一生一世,见证了她的精神追求,作者借老海棠树寄托了对奶奶的痛悔和思念之情。

(5)“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要好好珍惜与长辈在一起的日子,了解、关心他们。

三、略

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新课标第五册第一单元《边城》

作者及工作单位

 江西省临川二中刘全德

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主要学习中外小说,小说是一种文体,它可以多方面刻画人物性格,描摹人物心理,完整地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还可以具体生动地再现人物生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人物、情节、环境是传统小说的基本要素,现代小说则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剖析,有淡化情节的倾向。

学习第一单元要着重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欣赏人物形象,要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品味小说语言,要注意把握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的不同特点,体会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体会不同作者的不同创作风格。

学情分析

本文文字唯美,对教案的内容和教学语言要求较高。

不惟如此,本文的教学难度更在于文本选择的节数。

本文只节选了《边城》第三至六节,略去了不少边城美丽的景物描写文字,这对边城自然环境的“唯美”解读是个削弱。

而且故事情节没有中间过程人物的命运悲剧,也没有忧伤的故事结局,所以湘西下层人民不能自主地把握命运、一代又一代承袭悲凉的人生命运的忧伤基调没有表现,故小说主题的理解只应定在作者“美”与“爱”的美学理想,以及文章的“牧歌”这一主题。

另外,教学时,教师应适当延展节选以外的情节,以便于在人物和主题的理解上有所深化。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心理、环境描写,赏析文中表现的环境美、风俗美、人情美与人性美。

重点理解翠翠身上集中表现出来的“爱”和“美”的人性特质。

2.深入认识作者“美”与“爱”的美学理想,分析和理解文章的牧歌内涵及主题。

3.学习文中善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表现主题和多用心理描写这一表现手段来刻画塑造人物的行文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是一曲充满乡土风情的田园牧歌,是一幅古朴的带有鲜明地域色彩的风俗画卷。

课文节选的部分,主要是写翠翠伤春感怀,爷爷悄悄为翠翠张罗婚事,以及天保让婚后乘船远行等。

就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而言,似乎显得散淡了些,然而蕴涵在文字里的情韵,却是悠长而深远的。

如何上好这一课,关键是要寻找一个好的切入口,最为充分地调动学生,让其主观的感受与客观的文本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从而提升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乡巴佬”和“文学大师”

1.教师用屏幕投出:

沈从文照片及生活书店1934年首版《边城》图。

在湖南湘西,有一个遥远而古老的凤凰小城,因其偏远,被称之为“边城”。

千百年来一直是“深闺无人识”,后因一部小说《边城》名满天下。

这篇小说的作者是----沈从文。

2.投影(或请同学介绍一下“沈从文”这个人)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

1902年诞生于凤凰古城。

14岁投身行伍。

从未上过大学,仅小学毕业。

1923年寻新文学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因湘西土话和衣衫褴褛被人讥讽为“乡巴佬”,成为了一个不被北京接受的乡下人。

住在冰冷的小屋,没钱,没棉衣,靠微薄的稿酬勉强度日。

后经过自己不懈努力,并经胡适、徐志摩、郁达夫、朱光潜等人扶持,这个乡下人最终成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名校教授。

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科院工作,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一生创作结集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

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等。

这终使沈从文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众多著作中,《边城》奠定了沈从文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1999年,《亚洲周刊》推出“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鲁迅小说集《呐喊》位列第一,《边城》名列第二。

《边城》被译成四十多个国家文字出版,被十多个国家选进大学课本,沈从文两度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教师补充:

江青,权势通天,目中无人,傲慢至极,但她晚年回忆说:

在我所有老师当中,我最崇拜的是沈从文。

二、《边城》评价:

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

1.教师介绍

三十年代起,沈从文开始用《边城》、《长河》等小说营造他所谓的“湘西世界”。

这些小说以恬静冲淡的风格,诗词曲令的意境,描绘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湘西人物形象。

特别是《边城》,就像一首长长的诗篇,氤氲着一种与世隔绝的调调:

绝美的湘西小城凤凰深踞边陲千年,悠悠岁月伴着沧桑古城,汤汤沱江连着绵绵青山,吊角竹楼衬着白色孤塔,清风白云下面是遗世独立、安静生活的“五百余苗寨”。

之所以刻意营造“湘西世界”,他自己说,目的就在于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两种文明对峙的现状,以湘西乡土的纯净来批判现代文明的丑陋。

他说,“湘西”代表的是健康、完善的人性,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2.评价投影:

《边城》是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赞歌。

《边城》是“田园诗的杰作”,是最具牧歌情调的表现作者理想世界的作品。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

《边城》吸引人的不仅在山水,更在于人间最淳朴的灵魂。

3.教学过渡:

1934年《边城》问世,距今已近80年,《边城》这部经典又款款来到我们面前。

今天我们就重温经典,随“乡巴佬”沈从文一起走进原始古朴的湘西古城,并思考文学大师的命题:

为何十多年后,身居北京已被喧嚣的都市接纳的作者着意要写《边城》?

三、故事概述:

平缓朴素的爱情颂歌

(此环节能承上,但与下面教学环节衔接有些不畅,各位看官有什么好想法?

1.话题设问:

哪位同学能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概述一下《边城》全文的情节内容?

明确: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小溪白塔旁边,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

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美丽清纯,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茶峒城里有个洒脱大方、慷慨助人船总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天保豪放豁达,老二傩送秀拔出群。

一次端午节赛龙舟,翠翠邂逅傩送,两人从此种下情苗。

天保也喜欢翠翠,托人求亲。

而地方上的王团总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碾坊,宁肯做个摆渡人也要娶翠翠为妻。

后来兄弟俩以公平浪漫的唱山歌方式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翠翠喜欢傩送,为成全弟弟,他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闯滩时遇意外而死。

傩送内疚自责之中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天保因翠翠而死,船总顺顺也不愿翠翠做傩送媳妇。

爷爷为翠翠婚事左右为难,担忧操劳,在一风雨之夜去世。

最后留下翠翠一个人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

小说情节平缓,不讲究跌宕,不追求起伏;但爱情以懵懂美丽初始,却以悲剧结局。

说《边城》是一支平缓朴素的爱情悲歌,应该比较恰当。

2.承接提问:

本文从中选了第三至六节共四节,能否分别用一二句话进行内容概括?

并说说节选的四节与全文故事情节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明确:

第三节叙述了第三个端午节,边城紧锣密鼓地筹备着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

第四节追述两年前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巧遇傩送,勇敢又体贴人的傩送占据了翠翠的心。

第五节回到现在,补叙上一年端午节翠翠和外爷爷看竟渡时巧遇天保。

顺顺和天保求亲,爷爷试探翠翠,但翠翠心有所系,坚持不允。

爷爷猜中翠翠心事,内心隐隐有些担心。

第六节又回到现在,写迎亲花轿渡河,撩拨了翠翠的内心情思,引发了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明确:

3-6节,爱情只是刚开头,没有悲剧,只有美丽。

3.教师教学过渡:

⑴问:

有人说,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如果仅拿它当一般的小说,就不能领略个中真趣。

的确,沈先生一生多经风雨,却一直以达观平和之心处世,其之为文,代表着中国文学最美好的境界;其之为人,突显了人性中最温情的部分。

在《边城》里,你可以读到最朴素、最亲切、最自然、最美好的情感,能够寻找到一种超于世俗的纯粹的美,能够寻找到一种恒定而久远的感动。

那么,读完小说,让你感动的“边城”美在哪里?

明确:

风景美,风俗美,人性美。

⑵教师过渡:

的确,边城不仅风景美,风俗美,而且人更美。

下面我们就以“美”为赏析核心,来领略沈从文笔下边城的边城之美。

我们先来领略边城的自然风景。

四、风景美:

一片纯净秀美的人间净土

一、话题设问:

都说《边城》的景美,但读完文章,你会发现,文中好像没有明显的景物描写吧?

(没有)但边城却仍给人一种纯净秀美的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