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7.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87728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7.docx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7.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7.docx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7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练习

高考真题

1.(2004广东卷,历史,9)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

其特点是()

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猛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

2.(2005广东卷,历史,7)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遇到的困难,洋务派兴办了一批民用企业。

下列各项中属于这批企业的是()

A.轮船招商局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D.上海发昌机器厂

3.(2006广东卷,历史,8)据记载,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倍,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

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福利待遇较好

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高

C.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国家,收入自然较高

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

4.(2007广东卷,历史,6)右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

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实业救国的思潮

C.工人阶级的诞生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5.(2008海南卷,历史,15)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

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

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B.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D.资本输出的要求

6.(2008广东卷,历史,9)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

“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

“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7.(2008宁夏卷,文综,30)表2 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年份

棉布

金属和矿物

机械

1870

28.0

5.8

——

1880

24.9

5.5

——

1890

20.2

5.7

0.3

1900

21.5

4.7

0.7

1910

14.7

4.3

1.5

表2反映出()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8.(2008江苏卷,历史,8)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A.洋布外观漂亮B.洋布广告充斥C.洋布引领时尚D.洋布价格低廉

9.(2008江苏卷,历史,5)张之洞说:

“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这表明他主张()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10.(2008广东卷,文基,22)“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

”该文告发布的时间最可能是在()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民国初年D.新中国成立初期

11.(2008上海卷,历史,共同部分29)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12.(2007广东卷,综合,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在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

名校试题

1.(广东省汕头金山中学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历史,16)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与北洋齐名的清南洋大臣、湖广总督张之洞,对西洋记者莫里逊对南北方的评论愤懑不已,决定亲自带领众记者参观他创办的企业。

这个企业的性质是()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C.官办企业  D.中外合办企业

2.(河南省郑州市2009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17)2008年两会期间,温家宝对中外记者说:

“我现在所忧虑的是:

美元不断贬值,何时能够见底?

美国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它的经济走势会走到什么地步?

”美国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最早开始于()

A.鸦片战争以后B.《马关条约》签订以后

C.《辛丑条约》签订以后D.中国加入WTO以后

3.(河南省郑州市2009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18)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争议颇多的人物,某课题小组收集到如下材料,最有价值的是()

A.《李鸿章全传》B.李鸿章的部分奏折和书信

C.《李鸿章生平研究》D.“文革”中出版的《李鸿章反动言论》

4.(北京市海淀区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历史,8)博物馆陈列着三张图片。

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准确的一组是()

 

汉阳铁厂江南制造总局开平煤矿

A.张之洞李鸿章李鸿章

B.军事工业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C.洋务运动前期洋务运动后期洋务运动后期

D.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长江流域

5.(福建省南安一中、安溪一中、养正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联考,历史,22)

小李查资料时发现一段文字“公司是私家经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

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

此厂已濒于停业。

”该公司应该是()

A.洋务企业B.外商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6.(福建省泉州一中2009届高三年期中考试,历史,14)

右侧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洋务运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

A.①⑤

B.②④

C.③⑤

D.①③

7.(福建省福州八中2008-2009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查,历史,16)

“火花”是贴在火柴盒上的商标,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下列一组“火花”是民国初期一些民族工业的商标。

它们在商品宣传方面的共同点是()

 

A.突出漫画的作用B.商品宣传与爱国主义结合

C.商品宣传与反封建斗争结合D.只注重商品品质的宣传

8.(福建省龙岩一中2008—2009学年第一学段高三(模块)考试,历史,13)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中国民族工业,则“秋天”所描述的历史时期应为()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C.抗日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胜利后

9.(广东省汕头金山中学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历史,15)某学校历史探究小组在图书馆搜寻资料中找到了以下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定的主题中,最恰当的是()

1863年的上海张謇,民国初年1932年日军炸毁的上海工商界申请实行

洪盛机器碾米厂著名实业家商务印书馆全行业公私合营

A.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和新的春天B.“实业救国”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

C.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D.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山东省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历史,24)右图是2007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剧照。

该剧叙述了20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

该片的主题歌唱道:

“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

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主人公出身低微B.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C.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D.商场上的尔虞我诈

11.(吉林省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文综,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张謇在大生纱厂的《厂约》中,说到他办厂的宗旨: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

通产之棉,力韧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所必需。

花往纱来,日盛一日。

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售我,无异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

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

——摘自易乾著《中国民族工商业百年史话》

材料二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

“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抬商承办。

惟一、二大宗实业,如丝、茶改良制造之类,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又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业之进退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

——摘自隗瀛涛《实业之梦——张謇传》

材料三张謇认为:

“至于铁矿需本(资金)尤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

但使条约正当,权限分明。

既借以发展地质之蕴藏,又可赡养人民之生活。

——摘自隗瀛涛《实业之梦——张謇传》

材料四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謇创办了18个企业,参加9个公司的投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欧洲列强迅速增加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中国民族工业无力与之抗衡,大批倒闭。

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已经走下坡路了。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张謇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中,张謇提出了怎样的实业主张?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张謇在当时创办企业有哪些有利的国内因素?

张謇企业走下坡路说明了什么?

 

12.(江苏省镇江市2008年二模,历史,23)“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

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

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

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1914年“一战”爆发。

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

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

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

(4)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国民族工业的真正春天是1956年”?

(5)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字)。

(6)下图为荣德生。

1943年书写的对联,从中可以看出荣氏企业的经营理念。

这种理念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弘扬、借鉴的精神是什么?

四、考点预测

(一)文字介绍

2009年高考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宏观上掌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轨迹:

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曲折发展—萎缩,注意分析每一历史阶段发展的背景、特点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等角度出发,分析、评价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主要内容、影响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3)学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要从劳动力、资本、技术、市场等因素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曲折发展的原因;从列强入侵和中国内部经济结构的变化理解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过程;要结合各个阶段的阶段特征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和影响。

(二)考点预测题

1.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下列各项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有()

①江南制造总局②继昌隆缫丝厂

③南洋兄弟烟草公司④苏州家庭手工业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

3.据《筹办夷务始末》记载,奕说:

“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上述引文表明他主张学习西方首先要()

A.学习军事,操练新式军队

B.学习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

C.购置军舰,建立近代海军

D.购置教学设备,开设军事学校

4.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

“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

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说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A.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独立的道路

C.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D.奠定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5.以下一张照片主要描绘了“清华学校学生抵制并焚烧日货”的史实,这一史实最有可能在中国近代史的哪一时期出现()

A.19世纪末B.一战期间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6.观察下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B.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发展经济的政策

C.中国资产阶级受利润的驱使,积极兴办企业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7.观察下图,保兴面粉厂是荣氏兄弟在无锡创办的著名企业。

下列相关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保兴面粉厂最初是洋务企业的典型代表

B.在一战期间保兴面粉厂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C.保兴面粉厂见证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衰

D.保兴面粉厂的发展浓缩了民族工业的艰辛

8.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

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

”他也确实创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政府提倡使用国货

C.时处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9.“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不久很快陷入低谷,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波浪形态

C.战争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D.官僚资本的形成严重制约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10.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

“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

”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11.茅盾先生的短篇小说《春蚕》(写于1932年)中写道:

“老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中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层。

……可是以后,两家都不行了;老通宝现在已经没有自己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债,‘陈老爷家’也早已完结。

”根据以上内容推断,两家“发起来”的十年可能是()

A.1853—1863年B.1895—1905年

C.1912—1922年D.1922—1932年

12.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企业。

1934年前最高产值曾达27万吨。

此后产量显著下降。

1947年仅到16万吨。

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原因有()

①公司自身产品竞争力差②官僚资本的侵夺

③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④残酷的战争环境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3.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开展了旨在“富国强兵”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

然而甲午一战表明,两国的“富国强兵”结局却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

“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

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自梁启超著《论李鸿章》

材料二(日本)该国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

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

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俩,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

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

——摘自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给同治帝奏折

(1)分析材料一指出李鸿章举办“洋务”的指导思想。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洋务派作出了哪些重大的“变革”举措?

(2)材料二反映出李鸿章对日本明治维新有什么认识?

(3)试结合材料及相关历史背景,简要评析中日两国“富国强兵”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真题

1.〖解析〗首先排除B、D两项,它们不符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从未出现过这样的特点。

然后排除C项,这样的特点不是一战期间出现的。

一战之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就已经是工商业中心了。

A项中的“化工”有一定的迷惑性。

化工也是轻工业。

〖答案〗A

2.〖解析〗本题考查对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掌握。

旨在考查学生的分辨能力。

B、C两项是军事工业,D项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答案〗A

3.〖解析〗本题的解题技巧在于分析选项的关系,即选项中出现了三种不同性质的企业,只有官办的军事工业,即B项符合江南制造局的性质。

〖答案〗B

4.〖解析〗利用有效信息“民国九年”,即1920年可以排除C、D两项;利用图片中的提倡用国货等具体信息和“直接证据”的限制词排除A项,选择B项。

〖答案〗B

5.〖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是指19世纪30年代。

只有B符合当时的西方希望打破中国的自然经济的状态、实现商品倾销的要求。

其余几个选项是19世纪晚期的西方侵略的要求。

〖答案〗B

6.〖解析〗中国自然经济的特点就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它的逐步瓦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统的手工业生产逐步破产的过程。

〖答案〗C

7.〖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除机械进口稍有增长外,1870-1910年我国对棉花、金属和矿物的进口呈现下降的趋势,这反映了我国自身工矿企业的发展,客观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经济侵略。

〖答案〗C

8.〖解析〗注意该题的时间要素。

20世纪初,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都完成了两次工业革命,大规模采用了机器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质优价廉。

〖答案〗D

9.〖解析〗张之洞属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没有涉及到西方政治制度,A不对。

材料中“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应为民用,所以B不对,D项材料没有涉及。

〖答案〗C

10.〖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专购国货以示提倡”,反映了民国初年的爱用国货运动,应该选C项。

〖答案〗C

1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把握,曲线图主要反映近代以来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

从产生标志看,A、C项正确,从消亡情况看,A、C项正确,只有A项符合题意。

]

〖答案〗A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反侵略革命活动的掌握,属材料型问答题。

本题难度不大,注意题干的限制条件,根据课本内容即可归纳得出答案。

〖答案〗

(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2)①政治:

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②经济: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文化: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3)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①政治:

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②经济:

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

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③思想文化:

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

名校试题

1.〖解析〗清南洋大臣、湖广总督张之洞一句说明了张之洞的“身份”是清王朝的官僚,他创办的企业是官办企业。

〖答案〗C

2.〖解析〗美国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最早”二字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小农经济收到冲击。

〖答案〗A

3.〖解析〗这是一个历史探究性的问题,研究历史人物必须从他自己材料来研究才最真实。

〖答案〗B

4.〖解析〗考查学生对图片的再认能力,汉阳铁厂是张之洞在洋务运动后期为“求富”而兴办的而且是民用工业。

〖答案〗A

5.〖解析〗由小李查的资料可知:

“私家经营”“与日本纸的竞争”二个关键词能看出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答案〗C

6.〖解析〗①《共产党宣言》②《庶民的胜利》时间不对应,④《儒门医学》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

7.〖解析〗在商品宣传方面的共同点首先是商标都具有对商品的宣传作用,所以A、D不对,B、C一比较三幅图侧重宣传爱国思想。

〖答案〗B

8.〖解析〗依据民族工业发展的时间段及每个时间段的特点来判断即可。

〖答案〗C

9.〖解析〗依据民族工业发展的时间段及每个时间段的特点来判断,通过四幅图可以看到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曲折性”。

〖答案〗B

10.〖解析〗电视剧《大染坊》是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的一个浓缩,主题歌词更能看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B是原因之一,A、D不合题意。

〖答案〗C

11.〖解析〗第1问认真地阅读材料从材料中就能找到答案;第2问需要一定的文言文功底只要把材料读懂根据设问回答即可;第2问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回答这一问需要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张謇企业走下坡路说明了什么这一小问需要结合政治史的知识。

〖答案〗

(1)发展民族经济,抵御外国(日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