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堂同步练习卷第23课毛泽东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85845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堂同步练习卷第23课毛泽东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秋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堂同步练习卷第23课毛泽东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秋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堂同步练习卷第23课毛泽东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秋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堂同步练习卷第23课毛泽东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秋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堂同步练习卷第23课毛泽东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堂同步练习卷第23课毛泽东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ocx

《秋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堂同步练习卷第23课毛泽东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堂同步练习卷第23课毛泽东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堂同步练习卷第23课毛泽东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ocx

秋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堂同步练习卷第23课毛泽东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一、选择题

1.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

“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

……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

……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文中的“潮流”指(  )

                

A.社会主义运动B.民主科学思潮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国民革命运动

2.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堪称“红色中华第一书”,初版的千余册《共产党宣言》面世后,立即被销售一空,后又于同年9月重版。

此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重版,发行几万册,广为流传。

这表明当时(  )

A.中国人由此开始接触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

C.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时代主题

D.中国知识界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3.李大钊先生被誉为在“黑暗的中国”里“窃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他的遗文却将永住,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

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李大钊在中国(  )

A.创建了共产主义小组

B.领导发起新文化运动

C.率先宣传马克思主义

D.发起了文学革命运动

4.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若“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

这反映了毛泽东(  )

A.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

D.在阐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

5.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毛泽东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的重大问题是(  )

A.中国革命的主力军问题

B.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问题

D.中国革命的领导者问题

6.“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

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

”这种“战略”是指(  )

A.无产阶级革命B.农村包围城市

C.实现国共合作D.开展工人运动

7.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主要是因为在这里(  )

A.建立了巩固的工农联盟

B.保存了中国革命有生力量

C.开辟了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D.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8.如果你正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发展”。

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9.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毛泽东同志通过一系列文章表达了他对中国革命及其建设的主要观点。

以下言论出自抗战时期的是(  )

A.“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

B.“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C.“人民是什么?

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

10.右图为八路军所佩戴的臂章。

当时,八路军领导下的地方抗日武装,有根据地的县大队、区小队、村民兵小组等,在当时被称为“土八路”。

这突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中的(  )

A.“三三制”原则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C.人民战争的路线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这是因为中共八大(  )

A.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

B.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

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12.某收藏者珍藏着一本毛泽东的著作(见右图),该著作创作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

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

……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毛泽东曾指出: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材料三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

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人的路”是一条什么道路。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有何特点?

实践结果怎样?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运动的实践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

于是,大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种思想体系安个名称”。

他说:

“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体系叫做‘毛泽东思想’,决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是我一个人的思想。

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

……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要多一点。

——《毛泽东思想研究纵横》

材料二 1956年,毛泽东在探讨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摘编自梁柱《毛泽东倡导实行马克思

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材料三 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成熟时期及其当时最重大的理论成果。

(3)材料二中标志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正确道路的文献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分析邓小平同志主张应怎样看待毛泽东思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

“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

……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

……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文中的“潮流”指(  )

                

A.社会主义运动B.民主科学思潮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国民革命运动

解析《庶民的胜利》的发表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是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之一,“潮流”指的是社会主义运动。

答案A

2.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堪称“红色中华第一书”,初版的千余册《共产党宣言》面世后,立即被销售一空,后又于同年9月重版。

此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重版,发行几万册,广为流传。

这表明当时(  )

A.中国人由此开始接触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

C.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时代主题

D.中国知识界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解析中国人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是在十月革命后,李大钊是首先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故A项错误;材料中《共产党宣言》的一版再版,恰好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表明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时代主题,况且当时也非资产阶级而是封建的北洋军阀掌权,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足以说明中国知识界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

答案B

3.李大钊先生被誉为在“黑暗的中国”里“窃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他的遗文却将永住,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

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李大钊在中国(  )

A.创建了共产主义小组

B.领导发起新文化运动

C.率先宣传马克思主义

D.发起了文学革命运动

解析解读材料信息,“窃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他的遗文”“革命史上的丰碑”,据此可判断,作出这一评价是基于李大钊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写了诸多热情洋溢的文章,李大钊在“黑暗的中国”里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火炬,如同“窃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率先在一片荒原上披荆斩棘地开出一条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道路,选择C项。

答案C

4.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若“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

这反映了毛泽东(  )

A.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

D.在阐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

解析从材料中时间信息“1926年”,可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在1927年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才形成的;“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排除C项;材料没有分析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排除D项;由“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可知,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5.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毛泽东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的重大问题是(  )

A.中国革命的主力军问题

B.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问题

D.中国革命的领导者问题

解析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革命力量由城市转向乡村,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答案B

6.“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

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

”这种“战略”是指(  )

A.无产阶级革命B.农村包围城市

C.实现国共合作D.开展工人运动

解析“为俄国所忽略”“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反映的是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答案B

7.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主要是因为在这里(  )

A.建立了巩固的工农联盟

B.保存了中国革命有生力量

C.开辟了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D.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解析A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红色摇篮”的寓意,B项是长征的影响,D项是八七会议的决策。

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主要是因为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民主革命的新道路,选择C项。

答案C

8.如果你正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发展”。

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解析中国共产党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的时期是1927—1936年的土地革命时期。

A、B、C、D四项分别创作于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故选B项。

答案B

9.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毛泽东同志通过一系列文章表达了他对中国革命及其建设的主要观点。

以下言论出自抗战时期的是(  )

A.“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

B.“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C.“人民是什么?

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

解析A项是土地革命时期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是抗战时期提出的,该言论出自《新民主主义论》,故B项正确;C项是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出的;D项是在社会主义十年建设时期发表的《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

答案B

10.右图为八路军所佩戴的臂章。

当时,八路军领导下的地方抗日武装,有根据地的县大队、区小队、村民兵小组等,在当时被称为“土八路”。

这突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中的(  )

A.“三三制”原则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C.人民战争的路线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解析根据题目关键信息“土八路”可以判断,题干体现的是人民战争的理论。

答案C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这是因为中共八大(  )

A.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

B.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

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答案A

12.某收藏者珍藏着一本毛泽东的著作(见右图),该著作创作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解析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借鉴苏联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指导方针。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

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

……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毛泽东曾指出: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材料三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

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人的路”是一条什么道路。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有何特点?

实践结果怎样?

参考答案

(1)政治革命:

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社会革命:

解决民生问题。

(2)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此前各种救国方案失败;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运动的实践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

于是,大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种思想体系安个名称”。

他说:

“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体系叫做‘毛泽东思想’,决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是我一个人的思想。

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

……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要多一点。

——《毛泽东思想研究纵横》

材料二 1956年,毛泽东在探讨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摘编自梁柱《毛泽东倡导实行马克思

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材料三 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成熟时期及其当时最重大的理论成果。

(3)材料二中标志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正确道路的文献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分析邓小平同志主张应怎样看待毛泽东思想。

参考答案

(1)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2)形成时期:

井冈山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的革命道路,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成熟时期:

延安时期(或抗日战争时期),形成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3)《论十大关系》。

(4)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不能教条化,要善于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解决现实社会中的实际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