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模型计量经济学课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85162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模型计量经济学课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模型计量经济学课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模型计量经济学课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模型计量经济学课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模型计量经济学课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模型计量经济学课设.docx

《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模型计量经济学课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模型计量经济学课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模型计量经济学课设.docx

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模型计量经济学课设

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模型

前言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为了实现由过度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向内需推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拉动内需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拉动内需就要求国内消费水平涨起来。

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

本次研究就是要找出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笔者以分析居民消费水平为目的,同时考虑了其他一些指标的分析需要,根据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构思,在建模时作了如下处理:

1、该模型为线性模型。

2、主要采集的样本是1990年至2010年21年间的完整数据

3、模型中将居民消费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根据经验引入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口自然增长率、税收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求能使模型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显然,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远不止笔者所建立的模型中选择的解释变量,还有如居民消费结构、居民贫富差异、居民储蓄率等,但由于数据收集上的困难以及第一代效应等当前中国存在的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笔者并未将这些因素纳入计量模型中。

仅仅选取了可收集数据并且操作性强的几个因素作为该计量模型的解释变量。

 

1问题的提出

随着市场经济的稳定繁荣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人均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政府为加快经济发展所使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收效明显,各种金融资产的利率也多次下调,其结果使大量储蓄直接转化为投资,将后期消费转化为当期消费,大大激活了商品市场,使其流动性增强。

投资的增加促使了商品的多元化快速发展。

但在投资增加的同时,消费的增速似乎并不理想。

我国经济逐步由短缺经济走向过剩经济、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社会消费需求不足,居民消费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内需不足所引发的诸多问题已经暴露出来,过度依赖出口发展的经济体系对于外部金融冲击的影响抵御能力非常弱,内需不足更是加重了我国经济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所受到的创伤。

拉动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我国的发展模式已经急需从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

对于如何启动内需,扩大居民消费变得越来越重要。

及时把握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居民消费需求变动趋势,制定符合我国现阶段情况的国民消费政策,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研究如何使得居民消费得到显著增加。

这需要我们知道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增加的相关因素都有哪些。

 

2经济理论陈述

2.1 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

对于

(1)

,即会随收入的而增长,但其增量小于收入增量。

(2)

,即

可知

,即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绝对收入假说下的消费函数通常采用线性形式

此时

,函数

符合假说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假定了消费是人们收入水平的函数,也称为绝对收入消费函数。

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其中用于消费的数额也会增加,但是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重是下降的,因此随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是下降的,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则是上升的。

2.2 杜森贝利相对收入假说

该假说的基本思想是,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总储蓄率并不取决于收入;储蓄率要受到利率、收入预期、收入分配、收入增长率、人口年龄分布等多种因素变动的影响;在经济周期的短周期阶段中,储蓄率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率,从而边际消费倾向也要取决于这一比率,这也就是短期中消费会有波动的原因,但由于消费的棘轮作用,收入的减少对消费减少的作用并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的增加作用较大;短期与长期的影响结合在一起了。

当期收入和过去的消费支出水平决定当期消费。

该假说间接的说明了消费对于经济周期稳定的作用。

1.由于消费的示范效应,消费支出不仅受消费者自身收入影响,而且受他人消费支出和收入影响。

2.由于消费的棘轮效应,消费支出不仅受消费者当前收入影响,而且受他过去收入和消费支出影响,尤其受具高峰时期收入和消费支出影响。

表示过去最高消费水平,对

其中表示过去最高收入水平。

2.3 弗里德曼持久性收入假说

弗里德曼认为,要正确分析人们的消费行为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就必须严格区分两种收入:

一种是暂时性收入,另一种是持久性收入。

与之相适应,消费也应该区分为暂时性消费和持久性消费。

暂时性收入是指瞬间的、非连续性的、带有偶然性质的现期入,如工资、奖金、遗产、馈赠、意外所得等等;而持久性收入是与暂时的或现期的收入相对应的、消费者可以预期到的长期性收入,它实际上是每个家庭或个人长期收入的一个平均值,是消费者使其消费行为与之相一致的稳定性收入。

至于这个持久期限究竟长到何种程度,弗里德曼认为最少应是三年。

该假说把收入分解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把分解为持久性消费和暂时性消费,有

假定:

1.从而

2.

,其中

,是由利息率,消费者非人力资本财富其他因素决定的,认为通常是相对稳定的常数。

3.与,与,与不相关,即

,从而

,因此

,进而有

所以:

消费函数

不清

,在假设

下,函数形式

成为弗里德曼持久性收入假说消费函数的修正形成或弱形式。

2.4 莫迪利安的生命周期假说

生命周期假说将人的一生分为年轻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三个阶段。

年轻和中年时期阶段,老年时期是退休以后的阶段。

一般来说,在年轻时期,家庭收入低,但因为未来收入会增加,因此,在这一阶段,往往会把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消费,有时甚至举债消费,导致消费大于收入。

进入中年阶段后,家庭收入会增加,但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会降低,收入大于消费,因为一方面要偿还青年阶段的负债,另一方面还要把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用于防老。

退休以后,收入下降,消费又会超过收入。

因此,在人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收入和消费的关系,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不是不变的。

生命周期假说理论认为,由于组成社会的各个家庭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所以,在人口构成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从长期来看边际消费倾向是稳定的,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关系。

但是,如果一个社会的人口构成比例发生变化,则边际消费倾向也会变化,如果社会上年轻的和老年人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如果中年人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降低。

 

3 相关数据收集

年份

居民消费水平(元)

国民收入

(亿元)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

税收

(亿元)

1990

833

18718.3

3.1

14.39

2821.86

1991

932

21826.2

3.4

12.98

2990.17

1992

1116

26937.3

6.4

11.60

3296.91

1993

1393

35260.0

14.7

11.45

4255.30

1994

1833

48108.5

24.1

11.21

5126.88

1995

2355

59810.5

17.1

10.55

6038.04

1996

2789

70142.5

8.3

10.42

6909.82

1997

3002

78060.9

2.8

10.06

8234.04

1998

3159

83024.3

-0.8

9.14

9262.80

1999

3346

88479.2

-1.4

8.18

10682.58

2000

3632

98000.5

0.4

7.58

12581.51

2001

3887

108068.2

0.7

6.95

15301.38

2002

4144

119095.7

-0.8

6.45

17636.45

2003

4475

135174.0

1.2

6.01

20017.31

2004

5032

159586.8

3.9

5.87

24165.68

2005

5573

183618.5

1.8

5.89

28778.54

2006

6263

215883.9

1.5

5.28

34804.35

2007

7255

266411.0

4.8

5.17

45621.97

2008

8349

315274.7

5.9

5.08

54223.79

2009

9098

341401.5

-0.7

4.87

59521.59

2010

9968

403260.0

3.3

4.79

73210.79

数据来源:

中国国家统计局

 

4 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

建立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a+b1x1+b2x2+b3x3+b4x4

y——居民消费水平

x1——国民收入

x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x3——人口自然增长率

x4——税收

 

5 模型的求解和检验

5.1 统计推断的检验

5.1.1判定系数R=

测度回归直线对观测数据的拟合程度。

若所有观测点都落在直线上,残差平方和SSE=0,

,拟合是完全的;如果y的变化与x无关,x完全无助于解释y的变差,此时=0。

越接近于1,表明回归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比例越大,回归直线与各观测点越接近,用x的变化来解释y值变差的部分就越多,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就越好。

5.1.2F统计量

检验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间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

当:

成立时,MSR/MSE的值应接近1;但当

不成立时,MSR/MSE的值变得无穷大。

因此较大的MSR/MSE值将导致拒绝原假设,此时就可以断定变量x与y之间存在着显著地线性关系。

5.1.3T检验

5.2 计量经济的检验

由此得到的回归方程为:

y=1466.763+0.042966x1-9.206530x2-82.50921x3-0.113758x4

5.3.1拟合优度检验

R2=0.999432,接近于1。

由上图亦可看出,实际值与预测值十分接近,因此该模型通过拟合优度检验。

5.3.2F统计量检验

F=7039.512,给定一个显著性水平a=0.05,查F统计表,得到一个临界值,(选取解释变量数目为4,样本容量为21),查得Fa(4,16)=3.007。

F>Fa(4,16),说明,在95%的水平下显著成立,即模型的线性关系在95%的水平下显著成立。

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T检验的值。

5.3.3T统计量检验

T1=15.79676T2=4.051745T3=7.855031

给定一个a=0.05,查T统计表中的自由度为35,a为0.05的临界值,得到ta/2(35)=1.7459

T值大于该临界值。

说明解释变量都在95%水平下显著,都通过了变量显著性检验。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模型成立。

5.3 实证结果综合分析

由该模型得到回归方程:

y=1466.763+0.042966x1-9.206530x2-82.50921x3-0.113758x4

由该方程可看出,国民收入每增加一亿元,居民消费水平平均提高0.042966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上升1%,居民消费水平平均下降9.20653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每提高1%,居民消费水平平均下降82.50921元;税收每增加一亿元,居民消费水平平均下降0.113758元。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居民消费水平与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税率以及人口增长率存在紧密联系。

正如凯恩斯所认为的那样,消费存在一条基本的心理规律: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居民收入提高,有利于拉动消费的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不论是增加了出口、提高企业利润空间还是直接增加个人收入,最终都会使居民收入的到提高。

CPI的提高意味着物价水平上涨,人们用同样的财富所能购买的商品减少,因此会导致市场疲软、消费水平的下滑。

税收的提高,一方面个人所得税提高会减少人们的收入,从而抑制消费;另一方面消费税、增值税、印花税、营业税等税种的提高在无形中转嫁给了消费者,等同于提高了物价,所以也会造成消费水平的降低。

而人口增长率的上升,意味着人均收入将会下降,还会引起人们由于孩子教育产生的消费预期增加而提高储蓄,减少现期消费,总之会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降低。

6政策建议

通过对模型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1、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保证我国GDP以较高的速度增长。

只有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居民收入才可能获得较大幅增加。

收入始终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国家应努力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的购买力。

要保证居民收入获得持续稳定健康的增长,就必须保证我国总体经济水平持续稳定上升。

因此需要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保持近十年来的高增长速度,以此保证居民收入提高,达到扩大内需、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

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物价变化的程度即货币购买力水平的变动。

当货币收入不变时,若物价上涨,实际收入下降,若消费者要保持原有生活消费水平,则消费倾向就会提高;反之则效果相反。

控制物价水平,在注重经济增长的同时,合理调控物价,控制通货膨胀。

因为通货膨胀增加了不确定性,使得货币购买力下降,实证结果说明,它对我国居民消费起到持续的抑制作用。

因此,应该建立通货膨胀预警和调节机制,保证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3、加速税制改革的脚步,进行结构性减税,调整税收结构,合理发挥累进税制的调节作用。

有计划地将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企业承担的税收逐步转移到个人所得税上去,使企业利润得以增加并将这部分增加的利润以工资形式转移给企业职工,同时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以这种方式在不过分影响税收总额的情况下,达到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贫富差异的效果。

使得减少的企业承担的那部分税收能在不同收入阶层不同分配,达到实际意义上的减税效果。

由于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显著高于富人,因此税改后总体居民消费水平能得到一个显著地提高,能很好的增加内需。

4、坚持计划生育政策。

虽然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政府放宽了计划生育的条件,但是一定要注意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速度,从模型可看出人口增长对居民消费水平有着抑制作用。

因此必须坚持计划生育政策,政策可放宽但却不可取消,要确保我国不掉入人口陷阱。

7结论

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行为和过程,任何社会都离不开消费。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消费在全民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更显重要。

可以这样概括的说,消费活动是经济活动的终点,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但另一方面,消费活动又是经济活动的起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国家一系列决策和尚待解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既源于消费,又回归到消费。

提高居民消费是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内需无力已久,已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刻了。

通过对模型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方法的一些启发。

从回归方程结果可看出,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口自然增长率、税收都能影响居民消费水平。

其中,国内生产总值与居民消费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其余均为负相关关系。

综合起来可总结得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促进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根本途径。

因此,国家应当着重于发展生产力,促进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同时也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而减税也是解放居民收入的一种方式。

从回归方程结果可看出,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口自然增长率、税收都能影响居民消费水平。

其中,国内生产总值与居民消费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其余均为负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1]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伤害人民出版社,2011

(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