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知识培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84715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1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知识培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混凝土知识培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混凝土知识培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混凝土知识培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混凝土知识培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知识培训.docx

《混凝土知识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知识培训.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知识培训.docx

混凝土知识培训

第1章混凝土概述

王红霞编写,注意保存

1.1、混凝土的定义

人们通常所称的混凝土,系指水泥混凝土。

混凝土是一种优质建筑材料,因其质坚、耐久、易成型而被广泛用作建筑材料。

广义的混凝土是指由无机胶凝材料或有机胶凝材料、水、骨料和外加剂、掺和料按照一定比例拌和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凝结硬化而成的复合固体材料。

普通混凝土是指水泥、砂、石和水配制成的混凝土。

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某些性质,加入适量的外加剂、掺和料配制成具有各种特性的混凝土属于特种混凝土或新型混凝土。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粗、细骨料,约占混凝土体积的70%左右,是混凝土的主料;其胶结材料是形成整体强度的硬化水泥浆(或称水泥石),它同砂和石子胶结形成岩石状块体,即混凝土,所以,混凝土是用胶凝材料将其骨料胶结成整体的复合固体材料的总称。

1.2、混凝土的发展历史

我国最早的混凝土,目前已发现的是5000年以前新石器时代的白灰夯土地基(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

在国外,两千年前的古罗马已用石灰、火山灰作混凝土,建造了跨度为43.43米的著名的万神殿圆屋顶。

现代的水泥混凝土,是由英国一位瓦匠约瑟夫·阿斯普丁于1842年发表的《改进人造石块的生产方法》论文,取得了发明水泥专利而开始的。

此后,1847年法国人兰波特用钢丝作骨架制成的混凝土小船及花盆,这是最原始的钢筋混凝土。

1928年艾布拉姆斯发表了计算混凝土本身强度的水灰比理论。

经过多年的实践,特别近几十年的研究,混凝土在科学技术理论上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工艺也不断出现许多创新和变革,在土木工程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其使用范围已从陆上建筑进入到地下建筑,从海港码头扩展到海上飘浮工程,从盛水的槽池发展到各种物体的贮罐,并且成为核电站防辐射的安全罩和各种高耸建筑的主要材料。

成为人类创造新时代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

1.3、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1.3.1、流态化

从混凝土的工作性来看,100多年来的历史,经历了:

可铸性—塑性—干硬性—流动性。

这是由于外加剂的发现和泵送设备的发展而走向流动性的。

将来可能走向自密实成型。

1.3.2、高强化

混凝土发展史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强度的发展。

世界各国混凝土的平均强度,按目前的强度等级表示,20世纪30年代约为C10级,50年代为C20级,60年代上升至C30级,70年代至80年代已提高到C40级。

目前,国外高层建筑的受压结构已应用C60~C70级。

我国汕头海湾大桥的加劲梁已使用C60级。

我国用离心法生产的高强预应力管桩也达到C80级。

我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已制订了高强混凝土的设计与施工的指南。

混凝土向高强化发展已成为事实。

1.3.3、新技术

材料结构的复合化。

如外加剂、掺和料、聚合物、纤维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并在我国已得到推广。

传统工艺已逐渐为新工艺所代替。

如预拌、泵送混凝土,如真空吸水工艺,如高频振动和离心成型已得到广泛应用,压轧成型、填石压力灌浆成型也将逐步得到推广。

高层建筑外墙饰面已兴起了清水混凝土、彩色混凝土或模型组合图案饰面等新工艺。

给混凝土浇筑工艺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1.3.4、高性能和减少污染

高性能混凝土是近年提出的新技术。

是采用高效外加剂和掺用活性掺和料,使新拌混凝土易于泵送和易于成型;凝结过程能保持体积的稳定性,不出现干缩微裂缝,硬化后达到设计要求的力学性能和各种耐久性指标。

同时,掺和料在一定条件下可替代水泥,从而减少水泥生产的污染和提高工业废料的利用,向绿色混凝土(少污染混凝土)发展。

1.4、混凝土的分类

1.4.1、按性能和用途分为水工混凝土、海工混凝土、防水混凝土、道路混凝土、耐热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等;

1.4.2、按施工工艺分为普通现浇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水下混凝土、真空吸水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旋喷混凝土等;

1.4.3、按胶凝材料种类分为水泥混凝土、石灰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

1.4.4、按骨料种类分为重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大孔混凝土、细颗粒混凝土等;

1.4.5、按配筋方式分为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纤维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等;

1.4.6、按流动性(稠度)分为干硬性混凝土、低塑性混凝土、塑性混凝土、流动性混凝土及流态混凝土等。

1.5、混凝土的主要性能

混凝土的主要性能一般包括新拌混凝土性能以及硬化混凝土性能。

新拌混凝土的性能包括密度、和易性(流动性、黏聚性、棍度、扩散度、维勃稠度等)、均匀性、含气量、凝结时间、泌水及压力泌水、拌和物密度等

硬化混凝土性能包括热学性能(比热、导热系数、导温系数等)、力学性能(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抗剪强度、抗弯强度、疲劳强度等)、耐久性能(抗渗、抗冻、碳化、碱骨料反应等)、变形性能(弹性模量、干缩、徐变、极限拉伸、自身体积变形等)。

1.6、水工混凝土

水工混凝土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许多方面不同于普通混凝土。

人们对于水工混凝土的认识,始于20世纪初,随着越来越多的混凝土大坝的施工兴建,对水工混凝土的了解越来越深刻。

水工混凝土具有以下特点:

1.6.1、骨料粒径较大。

水工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达到150mm,而且骨料所占的比例较高。

而普通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一般不超过40mm,一些水泥制品的骨料粒径甚至不超过20mm。

1.6.2、混凝土强度等级较低。

除了一些特殊部位外,水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一般较低。

特别是重力坝,混凝土强度等级更低。

以三峡主体工程为例,大坝内部混凝土90d龄期的设计强度仅为15MPa,大坝外部混凝土90d龄期的设计强度仅为20MPa,水位变化区外部混凝土90d龄期的设计强度仅为25MPa。

而普通混凝土28d龄期的设计强度一般为30~40MPa。

60MPa以上的高强混凝土也已经较普遍地被采用。

道路混凝土28d龄期的设计强度一般也在30MPa以上。

1.6.3、胶凝材料用量较少。

由于考虑到水化热,除了特殊部位外,水工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通常较低。

为调节和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推行利用中、低热品种水泥,掺加掺和料和外加剂等。

1.6.4、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

由于水工建筑物的特殊性,水工混凝土一般长期处于饱水状态。

即便是在水上部份,由于水工建筑物体积特别大,内部的水份难以扩散蒸发,仅仅由于胶凝材料的水化而消耗掉一部分拌合水,这是非常有限的。

而且由于毛细管作用,下部的水也会扩散上来。

而对于普通混凝土,由于大部分建筑物都处于地面以上,它们的干湿状态受环境控制。

在一些干燥地区,混凝土可能较长时间地处于干燥状态。

即便在一些多雨潮湿地区,混凝土也很难保持在饱水状态下。

1.6.5、寿命要求较长。

水工建筑物一般投资较大,建设期较长,因此,一般要求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1.6.6、对耐久性和安全性要求高。

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最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相当迅猛,从102m的浙江新安江水电站,240m高的二滩水电站双曲拱坝,185m高的三峡大坝,以及正在建设中的298m高小湾水电站大坝、283m高的溪落渡水电站大坝和305m高的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坝等等,这些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除了混凝土工程量大、强度等级多、温控要求严外,更重要的是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要求非常高。

第2章混凝土原材料及其质量控制

2.1、概述

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有水泥、砂、石、外加剂、水和掺和料等,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原材料的管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生产和质量。

大量研究表明,影响混凝土性能(尤其是强度和耐久性)的最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混凝土中硬化水泥浆体的孔隙率、孔分布和孔特征;二是混凝土硬化水泥浆体与骨料的界面。

目前从现场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情况来看,引起混凝土质量差的原因经常是:

(1)水泥过期、受潮、结块;

(2)粗、细骨料中的有害物质及含泥量超标;

(3)配合比不准确,没有进行配合比设计或者不按照配合比生产,计量不准确,衡量误差过大,现场随意加水,导致混凝土质量降低;

(4)粗、细骨料颗粒级配不良,水泥用量较高,导致混凝土收缩量加大,产生收缩裂缝;

(5)水泥初凝时间长,或者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不好,导致混凝土凝结时间延长,降低混凝土早期强度;

(6)混凝土拌和时间不够,导致混凝土拌和物不均匀,存在“生料”现象;

(7)原材料与配合比设计时不一致等。

所以,配制混凝土的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基本条件。

2.2、水泥

2.2.1、选用水泥品种的原则

主要是根据工程部位、技术要求和环境条件。

根据水工混凝土的重要性和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选用水泥强度等级应与混凝土设计的强度等级相适应。

对于特殊部位和抗冻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较高的水泥强度等级。

2.2.2、水工混凝土常用的水泥

水工混凝土常用的水泥有: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低热微膨胀水泥。

水工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必须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这些标准分别为:

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748—2005《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GB200—2003《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2938—1997《低热微膨胀水泥》。

2.2.3、水泥的验收

运至工地的每一批水泥,应有生产厂的出厂合格证和品质试验报告,使用单位应进行验收检验,(按每200t~400t同厂家、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为一取样单位,如不足200t也作为一取样单位),必要时应进行复检。

水泥的取样方法按GB12573—1990《水泥的取样方法》进行。

袋装水泥可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样,等量取样混和总量至少12kg;散装水泥取样应不少于三个箱(罐),每个箱(罐)抽取6~7点的等量试样,取样总量至少12kg。

每一编号试样充分混匀后分为二等份,一份用于检验,一份密封保存3个月,以备复检或者仲裁。

2.2.4、水泥的检验

水泥细度的测定按GB1345—200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析法)》进行。

标准稠度用水量、安定性和凝结时间的测定按GB/T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进行。

强度的测定按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进行。

氧化镁、碱、三氧化硫含量的测定按GB/T176—1996《水泥化学分析方法》进行。

2.2.5、水泥的储存

袋装水泥储运时间超过3个月,散装水泥超过6个月,使用前应重新检验。

对已经受潮结块的水泥,必须经加工处理、并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袋装水泥存放期间,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袋,且应避免受潮。

2.3、掺和料

水工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掺和料,具有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质量,减少混凝土水化热,抑制碱骨料反应,节约水泥,降低成本等作用。

因而,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已普遍掺用掺和料。

掺和料分为活性掺和料和非活性掺和料。

常用的活性掺和料有超细粉煤灰、硅粉、稻壳灰、超细沸石粉、超细矿渣粉、超细石灰石粉等。

这些活性掺和料在混凝土中所起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粉体效应”。

从而起到提高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改善混凝土工作性,并能替代部分水泥的作用。

(1)活性效应

活性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活性超细粉本身都含有大量活性二氧化硅。

这些活性物质与水泥水化时产生的Ca(OH)2反应形成低碱水化硅酸钙。

即所谓的二次水化反应。

这与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火山灰水泥中的矿渣、粉煤灰、火山灰等“混合材”起的作用完全一样。

二是活性超细粉的最大特点是“超细”,其表面积远大于掺混合材水泥中的混合材,一般是600m2/kg以上。

而硅灰则可达12000m2/kg以上,具有如此大比表面积的活性超细粉使水化反应速度大大加快,反应程度也大大增加。

而二次水化速度的加快和反应程度的增加,使水泥石中对强度和稳定性有不良影响的Ca(OH)2晶体大大减少,对水泥石性能有利的低碱水化硅酸钙凝胶却大大增加。

同时还减少了水泥石与骨料界面过渡区的厚度及过渡区Ca(OH)2富集和排列的程度。

研究表明,掺加微硅粉的高性能混凝土水泥石中的Ca(OH)2量很少,与不掺硅粉的相比,Ca(OH)2量大约降低了2倍。

(2)微集料效应

超细粉的颗粒直径大多在5μm以下。

这种粉粒能够填充到一般细骨料和水泥中混合材颗粒所不能填充的孔隙中,因而使水泥石中的孔隙率进一步降低。

(3)复合胶凝效应

在超细粉中如果掺入一些对超细粉有激活作用的物质,可以使超细粉的活性进一步加强,二次水化速度更快,这种作用称之为“复合胶凝效应”。

例如HF粉作为激活粉煤灰活性的物质被广泛使用在抗冲耐磨混凝土中。

(4)“固体减水剂”效应

由于超细掺和料中存在大量的玻璃态物质,其粒体本身不吸水,又可以填充在水泥粒子间隙和絮凝状结构中,占据充水空间,把絮凝状结构中的水分释放出来,从而使水泥浆体流动性得以增加,起到“固体减水剂”的作用。

因为超细掺和料的以上“粉体效应”,所以掺入混凝土中可以起到提高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改善混凝土工作性,并能替代部分水泥的作用。

2.3.1、粉煤灰

(1)粉煤灰的矿物组成

粉煤灰是从电厂煤粉炉烟道气体中收集的粉末,因电厂收尘方式不同,分湿排灰(含水量小于15%)和干排灰(含水量小于1%)两种。

按煤种分为由无烟煤或烟煤燃烧收集的F类粉煤灰;由褐煤或次烟煤煅烧收集的C类粉煤灰。

粉煤灰是一种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粉粒表面光滑,呈球形,主要化学成分有SiO2、Al2O3、Fe2O3、CaO、MgO、SO3等。

其中,决定粉煤灰活性的主要成分为SiO2及Al2O3,共占粉煤灰成分的60%以上,此外,还有无定型的SiO2及Al2O3。

粉煤灰的矿物质成分主要为硅铝玻璃体,呈实心微珠或空心微珠(简称漂珠)。

其中实心微珠颗粒最细,表面光滑,是粉煤灰中需水量最小、活性最高的有效成分。

粉煤灰中还含有多孔玻璃体、玻璃体碎块、结晶体及未燃尽的碳粒等。

未燃尽的碳粒颗粒较粗,会降低粉煤灰的活性,增加需水量,是有害成分。

粉煤灰中含碳量可用烧失量检测。

多孔玻璃体等非球形颗粒,表面粗糙,粒径较大,会增大用水量,当其含量较多时,使粉煤灰品质降低。

(2)粉煤灰的基本性能指标

细度:

细度是评定粉煤灰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粉煤灰的细度对活性影响很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有粉煤灰的质量。

粉煤灰的细度还影响到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粉煤灰越细,混凝土的和易性越好,保水性越好,不容易产生离析现象。

SO3:

在碱性环境下,能与水泥中的铝酸钙发生反应生成硫铝酸钙,体积增加2.5倍,使混凝土发生膨胀,产生破坏。

烧失量:

烧失量主要反映粉煤灰中位燃尽的碳的含量。

烧失量越大,粉煤灰的需水量比越高,由于吸附作用会造成混凝土引气剂掺量提高,烧失量大还会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需水量比:

需水量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粉煤灰物理性能的优劣,是影响粉煤灰活性的主要物理因素之一。

细度越小、玻璃微珠越多的粉煤灰需水量比越小,需水量比小的粉煤灰可以减少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起到“固体减水剂”的作用。

能够起到增加混凝土强度、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

并且混凝土的施工和易性明显优于不掺粉煤灰的混凝土。

含水量:

粉煤灰含水率影响卸料、储藏。

对高钙灰来说,含水影响粉煤灰活性,并造成结块。

我国绝大多数的电厂的粉煤灰都是低钙灰。

粉煤灰的国家标准是GB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将粉煤灰分为三个等级。

2.3.2、粒化高炉矿渣

粒化高炉矿渣是铁矿石在冶炼过程中与石灰石等熔剂化合的以硅酸钙、硅铝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熔融物经淬冷后形成的玻璃体物质。

其90%以上成分是CaO、SiO2和Al2O3,另外还有Fe2O3、MgO及SO3。

粒化高炉矿渣有很高的活性,是混凝土常用的掺和料。

其技术指标见GB/T203-94《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

2.3.3、硅粉

硅粉是生产硅铁、硅钢或其它硅金属时,高纯度石英和煤在电弧炉中还原所得到的以无定型SiO2为主要成分的球形玻璃状颗粒粉尘,其中大部分颗粒粒径小于1μm。

硅粉具有极高的火山灰活性,在混凝土中掺加硅粉可显著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粘聚性、减少混凝土离析和泌水。

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抗冻、抗渗性能,抗碳化、抗硫酸盐、抗氯盐侵蚀及抑制碱骨料反应,对提高混凝土抗冲耐磨性能均有显著效果。

被广泛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抗水流冲刷部位混凝土中。

硅粉需水量较高,当硅粉掺入量较大时,导致混凝土粘稠影响流动性,并且混凝土易产生收缩,混凝土成本也较高。

故加硅粉时应采用高效减水剂,掺量以胶凝材料总量的5%~10%为宜。

并且硅粉混凝土容易产生收缩裂缝,需加强早期养护。

硅粉技术指标应满足《水工混凝土硅粉品质标准暂行规定》。

2.3.4、氧化镁(MgO)

氧化镁与水发生反应后生成Mg(OH)2晶体会引起体积膨胀,因此在混凝土拌和物中掺入一定数量的氧化镁或使用氧化镁含量较高的水泥,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产生膨胀力,对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混凝土浇筑后的降温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及水化反应的进行,体积将产生收缩,在混凝土内产生拉应力,掺氧化镁后产生的预压应力正好可以抵消混凝土在降温过程中产生的拉应力,有效地防止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裂缝。

但由于氧化镁本身膨胀的长期影响,人们对它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大型工程中掺用氧化镁仍持不同的看法,例如:

对氧化镁的安定性及均匀性持怀疑态度,担心混凝土会无限膨胀,影响基础混凝土的受力状态。

从氧化镁本身的性质来看,这些担扰是可以理解的。

根据国内已建的白山电站、水口电站及李家峡电站掺用氧化镁的资料分析,氧化镁的膨胀大部分发生在30d到半年左右,以后基本趋于稳定,虽然以后体积变形仍有极缓慢的增长,大约每年有(1~5)×10-6,这种微小变形对混凝土的体积安定性没有影响。

同时工程观测资料表明,氧化镁本身水化后的体积变形,虽然最初没有被人们有意识地加以利用,作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手段,但是这种现象在众多工程中已经存在。

有些工程已运行了几十年,但很少有因掺用MgO或水泥中MgO含量较高引起工程结构应力恶化的现象。

对掺氧化镁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质进行系统研究始自20世纪70年代初,掺适量氧化镁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干缩、强度、耐久性等,但掺量不匀或过量等则会对混凝土带来不利影响;膨胀速率、膨胀过程与养护温度密切相关。

氧化镁混凝土的膨胀对收缩应力的补偿效果,主要取决于如下几个因素:

(1)约束条件。

只有存在约束时混凝土的膨胀才会产生压应力,因此氧化镁膨胀剂用于填塘、混凝土建筑物的基础部位、拱坝等强约束结构和部位较有效。

(2)膨胀量。

在温降收缩时,氧化镁混凝土有足够的膨胀量以抵消收缩,才能体现氧化镁的作用,达到防裂的目的。

国内几座拱坝的开裂的原因之一就是膨胀量不足所致。

(3)膨胀时间。

早龄期的膨胀效果不佳,温降之后的膨胀也不能补偿温降收缩。

氧化镁混凝土的膨胀速率取决于养护温度,养护温度高时膨胀快,反之慢,高温养护时在较短时间内即完成膨胀,而低温养护时膨胀过程往往拉得很长。

混凝土浇筑后受水化热影响,早期温升,后期温降,拉应力主要出现在温降时。

如果氧化镁混凝土的膨胀过程与降温收缩过程一致,则可以很好地补偿温降收缩,因此理想的膨胀曲线应与温降过程一致。

但实际上氧化镁混凝土在早期温度较高时,膨胀速率快,后期降温时膨胀速率变慢,即膨胀过程与降温过程不一致,从而影响了补偿效果,这就是时间差概念。

升温时氧化镁的膨胀能产生部分压应力,给后期的温降带来补偿作用,但是由于混凝土浇筑后有一个由软到硬的过程,并且其徐变度与龄期密切相关。

早龄期混凝土的弹模低、徐变度大,膨胀所产生的应力增量要远小于后期膨胀。

虽然高温养护时膨胀量大,但由于大部分膨胀产生于早龄期,对后期温降的补偿效果不见得好。

所谓有效膨胀量是指能产生压应力增量、从而可以补偿温降收缩的膨胀量。

①氧化镁混凝土早龄期的膨胀对产生预压应力或补偿收缩作用不明显,因此延迟氧化镁混凝土的膨

胀,尽量使膨胀发生在一定龄期之后,有利于补偿温度降低引起的混凝土收缩。

②高温时前期膨胀较大,

但因此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低、徐变度大,产生的补偿效果小;低温时早期膨胀小,后期膨胀大,有利于补偿后温降收缩。

③在实际的混凝土坝体中,由于体型、坝高、坝厚、气温、水温及日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坝体混凝土浇筑后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及其大小各不相同,温度变化规律也各不相同,因而氧化镁膨胀的补偿效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仿真分析。

(4)氧化镁膨胀在不同部位效果不同。

在基础约束区,将减小温降时的拉应力,使应力状态改善;但在远离约束区的部位,氧化镁膨胀会增大内外变形差,从而可能增大该区表面的拉应力。

为了防止这种不利的情况,需要精心设计不同部位氧化镁的掺量。

2.3.5、掺和料的验收检验

掺和料每批产品出厂时应有产品合格证,主要内容包括:

厂名、等级、出厂日期、批号、数量及品质检验结果等。

使用单位对进场使用的掺和料应进行验收检验。

粉煤灰等掺和料以连续供应200t为一批(不足200t按一批计),硅粉以连续供应20t为一批(不足20t按一批计),氧化镁以60t为一批(不足60t按一批计)。

罐车取样应不少于三个罐(箱),每个罐(箱)抽取5个点,每点抽取0.5~1kg,袋装灰可从每批中任抽10袋,试样不少于1kg,充分混匀后,分为二等份,一份用于检验,一份密封保存三个月,以备复检或仲裁。

品质检验结果凡低于技术要求中最低级别技术要求的粉煤灰为不合格品。

若其中任一项不符合要求的应重新加倍取样,进行复检,仍达不到要求的,作为不合格品。

粉煤灰可以降级使用。

2.4、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掺入、掺量不大于胶凝材料总质量的5%(特殊情况除外),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

混凝土外加剂是除水泥、掺和料、骨料和水之外的混凝土的第五组分,外加剂已发展成为拌制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组分。

2.4.1、外加剂的分类

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分为四类:

(1)改善混凝土拌和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

包括各种减水剂、引气剂和泵送剂等;

(2)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早强剂和速凝剂等。

(3)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

(4)改善混凝土其它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加气剂、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防水剂和泵送剂等。

2.4.2、外加剂的定义

(1)普通减水剂----在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外加剂。

(2)早强剂----加速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的外加剂。

(3)缓凝剂----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外加剂。

(4)引气剂----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能引入大量均匀分布,稳定而封闭的微小气泡的外加剂。

(5)高效减水剂----在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大幅度减少拌和用水量的外加剂。

(6)缓凝减水剂----兼有缓凝和减水功能的外加剂。

(7)引气减水剂----兼有引气和减水功能的外加剂。

(8)防水剂----能降低混凝土在静水压力下的透水性的外加剂。

(9)阻锈剂----能抑制或减轻混凝土中钢筋或其它预埋金属锈蚀的外加剂。

(10)加气剂----混凝土制备过程中因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气体,而使混凝土中形成大量气孔的外加剂。

(11)膨胀剂----能使混凝土产生一定体积膨胀的外加剂。

(12)防冻剂----能使混凝土在负温下硬化,并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足够防冻、强度的外加剂。

(13)着色剂----能制备具有稳定色彩混凝土的外加剂。

(14)速凝剂----能使混凝土迅速凝结硬化的外加剂。

(15)泵送剂----能改善混凝土拌和物泵送性能的外加剂。

(16)缓凝高效减水剂----兼有缓凝和大幅度减少拌合用水量的外加剂。

常用的外加剂:

木质素系主要有木质素磺酸盐、碱木素、硫酸盐木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