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797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程标准:

1.了解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认识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同时,有很大的局限性。

2.了解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认识明清时期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

3.了解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及科技领域的成就,认识其反映的时代特征。

课标解读:

1.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2.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儒学在明清时期的发展及其影响。

3.结合文学、艺术及科技领域的成就,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增加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4.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明清时期经济、文化、科技领域发展同时反映的时代特征。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经济的发展

(1)农业发展:

明朝中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

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

(2)手工业发展:

手工业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手段,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

(3)商品经济发展:

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

①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

②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③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

④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2.局限

(1)就全社会来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2)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3)当西方国家大步迈入近代工业文明的时候,中国社会仍旧迟滞不前,埋下了落后挨打的伏笔。

[知识点拨]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之间的联系

(1)经济作物的引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

(3)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商业城镇兴起;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城镇的发展基础上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1.心学形成

(1)原因

①程朱理学成为官学后,日益僵化。

②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2)核心理论:

“致良知”。

“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

(3)评价:

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2.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

(1)李贽:

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2)黄宗羲: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

他还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

(3)顾炎武和王夫之:

顾炎武、王夫之对宋明以来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批判。

[知识点拨] 明末清初反封建民主思潮的认识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反封建民主思潮产生的根本原因。

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以及程朱理学的束缚和影响,使进步思想家的民主思想很难从根本上取得突破。

三、小说与戏曲

1.背景:

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2.小说成就

(1)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各自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的《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2)明朝中期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清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分别是神话小说和讽刺小说的杰作。

(3)清朝中期由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3.戏曲成就:

明清戏曲创作也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

4.舞台演出方面,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

问题探究:

明清时期小说都是以反映人民渴望自由、反抗压迫、摆脱人身束缚的愿望为主题,你认为原因何在?

提示:

(1)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不断强化君权,实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严厉的控制政策,如大兴文字狱。

(2)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由买卖、交换的经济形式使人民反抗压迫、追求自由、摆脱人身束缚的愿望不断加强。

文学作品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四、科技

1.传统科技:

明朝后期,几部重要科技著作相继问世。

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和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分别系统记载中国古代中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

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2.西方科技:

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代表人物有意大利人利玛窦(MatteoRicci)等。

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探究点一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

史料一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

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

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史料二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

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

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

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卷四《地部二》

思考:

(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明朝商业发展的新气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据史料二,“新安”、“山右”分别代表什么?

说明新安、山右大贾的区别。

[信息解读] 

(1)注意史料一中句号的分层作用,分别指出了明朝商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2)首先,根据史料二出处,判定时空。

由信息“[明]”可知,史料反映的是明朝商帮状况。

其次,解读关键信息。

“鱼盐”“或丝”“新安奢而山右俭”表明二者的区别。

[提示] 

(1)新气象:

出现数量多,分布密集的商业市镇;形成城镇网络。

原因:

江南经济的发展;水陆交通便利。

(2)分别代表:

徽商和晋商。

区别:

晋商资本大于徽商;晋商经营盐业、丝织、贩运、储存粮食,徽商经营鱼盐;徽商奢靡,晋商节俭。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1)城市继续繁荣和商业市镇兴起。

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

(2)农产品商品化和手工业商品生产的发展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农产品及其副业产品也都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

(3)商品流通的活跃和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全国性的市场网络进一步形成和整合。

农产品、手工业品大量投放市场,国内市场空前扩大,地区间商品交换空前繁荣,联系加强。

(4)依然坚持重农抑商和闭关政策。

重农抑商和闭关政策虽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确实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典例1】 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

这说明(  )

A.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

B.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

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

[审题指导] ①定时空:

本题考查商品经济发展对知识结构的影响。

②抓关键:

材料的关键信息为“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

③析选项:

选项

排查分析

正误

A项

明朝,随着地域性商帮的兴起,跨区域长途贸易十分繁荣,各种与商路、商业有关的书籍成为经商者必读书目;同时,印刷技术的普及也让这些商业信息有出版的可能,这些商业类书籍大量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它们的出现也更新了传统知识结构。

正确

B项

印刷术的进步促进了书籍出版的繁荣,但不能说促进商业的繁荣。

错误

C项

此项不符合事实,明代科举必读书目为“四书五经”。

错误

D项

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为读书人而不是商人。

错误

[答案] A

探究点二明清进步思想的特点

史料一 前三代,吾无论矣。

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史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思考:

(1)史料一反映了李贽追求个性自由、反对迷信孔子的思想,据此分析其思想的主要特点。

(2)史料二中黄宗羲提出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这等同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吗?

[信息解读] 

(1)解读史料一时要注意史料的出处。

史料一反映了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史料二反映了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注意史料二的出处及史料中“古”“今”的变化。

[提示] 

(1)反传统、反权威。

(2)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但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他们还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制度的时代要求,本质上仍属于封建儒家思想的范畴,因此二者不等同。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

特点

表现

反传统、反教条

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儒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

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

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提倡经世致用

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典例2】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往往凭借历算、地理、火炮等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主要是利用当时中国士大夫的(  )

A.程朱理学B.陆王心学

C.经世致用D.考据学

[审题指导] ①定时空: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

②抓关键:

题干中“历算、地理、火炮”等知识属于实用性科技知识。

③析选项:

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传教士向中国的学者介绍西方科学知识,这符合经世致用者提倡的“实学”,明清时期的经世致用之学关注社会现实,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因此C选项正确。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属于理学范畴,强调的是心性修养和伦理纲常,不主张学习西方科学知识,A、B选项错误。

D选项错误,考据学主要是对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辑佚等,与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答案] C

探究点三文学艺术的时代特征

史料一 我国戏剧艺术在元代走向了成熟,是中国戏曲第一个繁荣期。

到了明代尤以传奇成就最为显著,产生了不少批判现实政治的作品,成为中国戏曲的第二座高峰。

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

——据段亚婷《浅谈明代戏剧的基本格局》等

史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

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史料三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