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经典6.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78627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经典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经典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经典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经典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经典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经典6.docx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经典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经典6.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经典6.docx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经典6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经典(6)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小题。

入洞庭

宋湘

客自长江入洞庭,长江回首已冥冥。

湖中之水大何许,湖上君山终古青。

深夜有神觞正则①,孤舟无酒酹湘灵。

灯前欲读悲秋赋②,又怕鱼龙跋浪听。

【注】①正则:

屈原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②悲秋赋:

此处指宋玉的《九辩》,该作揭露了君王的昏庸,政治的黑暗,小人的险恶抒发了“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愁绪。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一二句重复使用“长江”,三四句重复使用“湖”,这样就把作者离长江、入洞庭、后中顾长江、前瞻洞庭这一过程写得一气贯穿。

B.“何许”“终古”,一虚一实,不定语气和肯定语气相交织,造成了空间上的纵深感和时间上的开阔感;“终古”又能自然地引出下文。

C.“深夜”渲染环境的神秘气氛,表示诗人夜深时犹在追想屈原和湘水之神,突出了屈原的可敬,也为下文“孤舟”上的活动点出时间。

D.“深夜有神觞正则”一句言屈原灵魂不灭,夜间的湖上不时传来神秘的声音,像是神灵也在为这位忠直之士鸣不平,至今犹在祭奠他。

(2)诗歌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释】①凉州:

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

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

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

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

C.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

D.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

(2)岑参是盛唐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

[唐]来鹄①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

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

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

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

②王安石:

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③屠苏:

药酒名。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

B.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C.王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D.同为辞旧迎新两首诗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却不同。

来诗愁苦,王诗喜悦,这与他们境遇有关。

(2)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

请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

[唐]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

①颜钱塘:

钱塘令颜某,名不详。

②鸣弦暂辍弹:

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③渤澥:

渤海的古称。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

A.律诗

B.小令

C.古体诗

D.曲子词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里闻雷震”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

潮声巨大如雷鸣,并且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B.“鸣弦暂辍弹”写善理政的县令被江潮吸引而暂停公务前往观潮,从侧面烘托出了江潮的声势巨大。

C.“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一个接一个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D.最后“惊涛来似雪”,表现惊涛骇浪排空而来;“一坐凛生寒”写观潮人因潮水汹涌而感到阵阵寒冷。

(3)“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颇受好评,请对这一联加以赏析。

5.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咏怀(其四十三)

(三国·魏)阮籍①

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

双翮临长风,须臾万里逝。

朝餐琅玕②实,夕宿丹山际。

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

岂与乡曲士,携手共言誓。

【注】①阮籍(210年-263年),三国魏人。

字嗣宗。

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

竹林七贤之一。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②琅玕:

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仙树,其实似珠。

(1)本诗从体裁上看,属于____体诗。

以下不能作为本题判断依据的一项是(   )

A.时代

B.韵脚

C.句数

D.平仄

(2)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鸿鹄”两句使用了三个“飞”,描摹强调了鸿鹄群飞的景象。

B.“双翮”两句以“凌”和“须臾”,强调鸿鹄高飞远翔的姿态。

C.“朝餐”两句从食物与栖所两方面,写出了鸿鹄的现实习性。

D.“抗身”二句运用反问,语气强烈,收束了前面六句的描绘。

(3)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阮籍的诗“阮旨遥深”。

请结合这一观点赏析本诗。

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幽州夜饮

(唐)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1)上面诗歌中的对仗有几联?

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联

B.两联

C.三联

D.四联

(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凉风、夜雨、寒林等意象,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B.颈联“迟暮”二字凸显出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忧伤。

C.尾联以感叹的语气,充分表现了对皇恩浩荡的感激。

D.本诗以景起笔以情结笔,层层推进,结构自然流畅。

(3)前人评价颈联“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豪壮中寓悲凉,请加以评析。

7.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①

[宋]黄庭坚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注释】①此诗是黄庭坚贬戎州(今四川宜宾)时为黄斌老送他一幅横竹画而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两句中“吐”表明黄斌老创作动机非凡,故画出的竹气势峥嵘,不同凡响。

B.第三、四句把竹子比作“偃蹇”之卧龙,屈服困顿在雷霆之下,隐喻诗人被贬的遭遇。

C.第五、六句描述黄斌老在晴明的窗下,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画出了这幅横竹图。

D.第七、八句写画上三块石头是防止竹子画好了像龙一样飞去,突出黄斌老画技高超。

(2)黄斌老笔下的竹子为全诗的情感抒发起了什么作用?

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①,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注】①中酒:

喝醉酒。

(1)根据形式判断,本词的词牌名是(   )

A.踏莎行

B.青门引

C.诉衷情

D.如梦令

(2)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词人对春日里天气频繁变化的感受:

天暖之感为“乍”;天冷之感为“轻”;风雨之定为“方”;“还”则点出冷暖交替频繁。

B.第二句写词人独处庭轩,面对风雨吹打后的残红狼藉,更是万端愁绪袭上心头,无计自持,只好以酒解闷,以致“中酒”。

C.第三句写词人在雕梁画栋处流连,被凉风吹醒,夜色浓浓、门户重重反衬出周边环境的宁谧,无限凄凉之感随醒而复炽。

D.全词融情于景,虚实交融,抓住“清明”的时令特征,营造了孤苦、寂寞、凄美的意境。

(3)结合全词内容,赏析“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句。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

王令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蜺:

同“霓”,虹的一种。

玉蜺,指白虹。

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蜺”。

②天心:

指君主的心意。

“待见天心”含待见明主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

B.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未甘”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的壮怀。

C.诗人自信才情过人,兴来写诗多有超凡脱俗之句,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

D.本诗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感愤抒写个人抱负,表达内心的情怀。

(2)本诗尾联与陆游《书愤》一诗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①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②。

夜宿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①怪生:

怪不得。

②使风;本诗中指用伞当帆,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舟》诗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被一艘小船上孩子们的行为触动有感而作。

《夜》诗的题目表明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

B.《舟》诗中两个小孩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船桨都收放起来了,令人感到奇怪。

《夜》诗描写了初春时节乡村里盎然的春意和天真可爱的儿童。

C.《舟》诗中的后两句形象准确地写出了诗人明了真相后的恍然,读完全诗,我们仿佛可以感知到诗人的豁然开朗和哑然失笑。

D.两首诗语言浅白,形象鲜明,作者描绘不同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了同样高超的艺术构思。

(2)杨万里诗中对儿童稚态的描摹,往往能够起到点活全诗的作用。

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点绛唇·高峡流云

[清]王国维

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

数峰着雨。

相对青无语。

岭上金光,岭下苍烟冱。

人间曙。

疏林平楚。

历历来时路。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写出了一种类似杜甫“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那种攀登到半山高处所特有的景象。

B.“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人在雨里攀登,静静地看着“着雨”的青山,凄苦之情难以言表。

C.“历历”,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同时也是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用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哲理的味道。

D.本词前半写景,后半抒发感受,词的境界中都含有对人生之了悟的成分。

(2)词的最后三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

赵令畤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姿冷艳明沙水。

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

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注释】顴(pīng)姿:

光润而美的样子。

端须:

只该。

燕:

通“宴”。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起句奇绝。

“试手”二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春风独钟情于梅花,暗含对梅花的赞颂。

B.上片第三句,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异曲同工,都写出梅花的美丽与清高孤绝。

C.下片第一、二句写梅花与人的互动。

正因为花香清雅而幽远,女子便纷纷把梅花装饰在头发上,一个“先”字强调了它与“众芳”的区别。

D.整首词始终围绕梅花来写,赞誉梅花的品格。

词人一生仕途坎坷,以梅花自喻,寄托自己深沉的感情。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梅花清幽高洁孤绝的特点的。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这首诗是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29岁的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县令时所作。

元珍是欧阳修的朋友丁宝臣,当时任峡州军事判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

B.颔联中的“犹”是“依然”的意思,该诗以橘来衬托出风雪对万物的摧残。

“欲”字是想象之辞,摹写出万物即将萌发的情欲。

C.颈联触景生情,用“归雁”而生乡思,难以成眠;用“物华”多换而感时伤怀,真切地表达了被贬伤感之情。

D.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落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自己全不在意。

与首联有呼应效果。

(2)儒家诗教讲求“哀而不伤,愤而不怒”的中和之美,本诗是如何做到“愤而不怒”的?

请做赏析

1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沁园春①    刘过

   风雨中欲诣稼轩,久寓湖上,未能一往,因赋此词以自解。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

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②。

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

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③,图画里、峥嵘楼观开。

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

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

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注释①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任绍兴知府兼断东安抚使,派人去召请住在临安(今杭州)的刘过来绍兴一聚,刘因故未能前往,便写信并作此调回复。

②驾勒吾园:

强拉我回去。

③“天竺去来”以下大句:

白居易在杭州时,很喜爱天竺寺一带的景色。

他的《寄韬光禅师》诗: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便是写东西二涧和南北两高峰的。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作者借用樊哙“斗酒之肩”豪爽宴饮的典故,想象稼轩招待自己的饮食,用极强的画面感体现出主客二人豪气干云的性格。

B.苏轼和白居易都曾在杭州为官并留下许多名章隽句,林逋是在杭州孤山隐居的宋初高士,在本词中作者将不同时代的文人雅士聚集在一起,词风罕见,别出心裁。

C.词中化用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古诗名句,巧妙自然地描写出了令人施连忘返的杭州之美。

D.作者开篇用“风雨渡江”表明自己是因为天气原因而未能赴辛弃疾之约,同时又为末尾“须晴去”埋下伏笔,前后呼应,词意周到。

(2)后世学者评论这首词认为虽然词意简单却“文情谈论,妙趣横生”,请结合本词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催试官考较戏作①(节选)

苏轼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②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注释】①此诗为熙宁五年,诗人任杭州通判监考贡举时作。

宋制贡举的考试放榜例在中秋节,这一年却延迟至八月十七日放榜。

②组练:

指军队。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为催促试官考较而作,却从描写钱塘江大潮入手,构思别致新颖。

B.诗人用“鲲鹏水击”、“组练长驱”两个比喻表现江潮气势磅礴、壮美雄奇。

C.诗的五、六句将红旗与青盖、黑沙与白浪进行对比,突出江潮盛况非凡。

D.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阅卷考官的催促,希望考官们点起蜡烛加班阅卷。

(2)这首诗题为“戏作”,但其中包含真情。

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16.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诉衷情

(宋)仲殊①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

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帏。

晚初归。

钟声已过,篆香②才点,月到门时。

【注】①仲殊,俗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

尝应进士试不中,弃家为僧,曾住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

②篆香:

又称百刻香,寺院常用其作为计时器来使用。

(1)下列关于本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1—2句描写春风吹衣,杨花飞舞的美好景象。

B.上阕3—4句写水波荡漾、绿树掩映、黄莺齐鸣的喧闹景象。

C.下阕1—2句描写晚上刚回寺院看到的清幽寂静的院落屋子。

D.下阕第3句描写月亮朗照的背景下作者撞钟、焚香的情景。

(2)对本作品的评价恰当的一项是(   )

A.清婉自然

B.深沉含蓄

C.凄清落寞

D.空灵深沉

(3)本词中出现了两次表示时间的词“晚”(春晚/晚初归),请结合具体语境作赏析。

17.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①(其三)

姜夔

黄帽②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

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五) 姜夔

三生定是陆天随③,只向吴松作客归。

已拚新年舟上过,倩④人和雪洗征衣。

【注释】①光宗绍熙二年冬,诗人访范成大,除夕乘舟归苕溪,途中写了一组诗,共十首。

②黄帽:

即俗称艄公,汉代称为“黄头郎”。

③陆天随:

唐代陆龟蒙号天随子,隐居不仕,常携带书、茶具灶、钓具,乘舟浪迹江湖。

④倩:

请。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三前两句从听觉入手,舟人连夜行舟,传呼不已,船篙击打流冰,发出响声。

B.“舟尾春风飐客灯”与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江春入旧年”都写了水上的春意。

C.其五“倩人和雪洗征衣”是请人用雪洗去曾经征战疆场的衣上的风尘,画面生动。

D.两首诗歌的前两句都点题:

其三写“黄帽”暗点“归”,其五第二句“归”字点题。

(2)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商山富水驿①

杜牧

益戆②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③。

当时物议朱云④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注释】①富水驿,原名阳城驿。

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

②汲黯屡次忠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

戆,愚直。

③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凭吊屈原。

④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借汲黯之事赞颂阳城的耿介刚直,暗讽当政者不辨忠奸,视忠臣为戆夫。

B.诗人借贾谊凭吊屈原之事写阳城,“终须”二字暗含着对他忠而被贬的惋惜。

C.与邪佞者的尖锐对立反映阳城的嫉恶如仇,借酒浇愁又表现他遭贬后的郁闷。

D.全诗叙议结合,结尾认为不改阳城驿名能警醒为官者,点明诗人的写作目的。

(2)这首诗的颔联写法巧妙,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1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溪居①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②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

①指在冉溪居住的生活。

诗人贬谪永州司马后,曾于此筑室而居,后改冉溪为“愚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东南。

②簪组:

古代官吏的饰物。

簪:

冠上的装饰;组:

系印的绶带。

③榜(bàng):

船桨。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与陶渊明中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面意思相近,实则情味不同。

B.颔联作者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着笔,“闲依”与“偶似”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醉心田园,隐逸闲适的诗人形象。

C.全诗结构严谨,文脉晓畅,诗歌以“溪居”为题,首联即点明“溪居”原因,后三联具体写溪居生活。

D.全诗语言不假雕琢,自然恬淡而又含蓄深沉,作者身处贬谪困厄之境,发出的却是清夷淡泊之音。

(2)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此诗为“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人宰吴县

杜荀鹤

海涨①兵荒后,为官合动情。

字人②无异术,至论不如清。

草履随船卖,绫梭隔岸鸣。

惟持古人意,千里赠君行。

【注】①“海涨”即沧海横流为患,比喻社会的动乱。

②“字人”即抚养人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连年兵荒马乱之后,做官就更应该考虑到人民的疾苦,这是诗人对去吴县当县令的友人的告诫。

B.颔联两句中诗人为友人指出了抚养人民的办法,认为没有什么特异的办法,为官清正廉洁才是最好的。

C.尾联照应诗题,点明送别,并在送别之际祝福友人像古代的官员一样,政绩卓绝、前程似锦,前途无量。

D.这是一首送别诗,没有离愁别恨、愤慨于仕宦不遇等消极情调,表达了时时不忘“济世救物”的诗旨。

(2)诗的颈联两句有何含意?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诗歌鉴赏

1.

(1)B

(2)①赞美。

“湖中之水大何许”,表现出作者对广阔洞庭的赞美之意。

②景仰与缅怀。

“有神觞正则”,写神灵祭奠屈原,实为作者在深夜追思忠贞爱国的屈原。

③抑郁不平。

因政治黑暗、君王昏庸,作者“

解析:

(1)B

(2)①赞美。

“湖中之水大何许”,表现出作者对广阔洞庭的赞美之意。

②景仰与缅怀。

“有神觞正则”,写神灵祭奠屈原,实为作者在深夜追思忠贞爱国的屈原。

③抑郁不平。

因政治黑暗、君王昏庸,作者“欲读悲秋赋”,以抒抑郁不平的愁绪。

④焦虑与无奈。

“又怕鱼龙跋浪听”,因小人当道,作者不敢缅怀古人,不敢抒发胸臆,充满焦虑与无奈之情。

【解析】【分析】

(1)B项,“空间上的纵深感和时间上的开阔感”错误,应为“空间上的开阔感和时间上的纵深感”。

故选B。

(2)题中“湖中之水大何许”写出洞庭的广阔,暗含赞美之意;“有神觞正则”,写神灵祭奠屈原。

表达其景仰与缅怀;结合注释“该作揭露了君王的昏庸,政治的黑暗,小人的险恶抒发了‘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愁绪”和“欲读悲秋赋”可以分析抑郁不平、小人当道,作者不敢缅怀古的焦虑与无奈之情。

故答案为:

⑴B;

⑵①赞美。

“湖中之水大何许”,表现出作者对广阔洞庭的赞美之意。

②景仰与缅怀。

“有神觞正则”,写神灵祭奠屈原,实为作者在深夜追思忠贞爱国的屈原。

③抑郁不平。

因政治黑暗、君王昏庸,作者“欲读悲秋赋”,以抒抑郁不平的愁绪。

④焦虑与无奈。

“又怕鱼龙跋浪听”,因小人当道,作者不敢缅怀古人,不敢抒发胸臆,充满焦虑与无奈之情。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