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习题集答案教师专用7.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75684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7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习题集答案教师专用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基础习题集答案教师专用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基础习题集答案教师专用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基础习题集答案教师专用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基础习题集答案教师专用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习题集答案教师专用7.docx

《基础习题集答案教师专用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习题集答案教师专用7.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习题集答案教师专用7.docx

基础习题集答案教师专用7

《会计基础习题集》参考答案与解析(2015年7月版)

第一章总论

考点必会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1.D【解析】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B【解析】从职能属性看,核算和监督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活动;从本质属性看,会计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活动。

3.ABC【解析】我国会计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4.B【解析】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

5.ABCD【解析】根据我国《会计法》第十条的规定,单位发生的下列交易或事项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

企业会计核算具体内容的有: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需要办理的其他事项。

6.AC【解析】选项A不正确,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股本)和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属于财务成果的计算。

选项C不正确,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资金流出,企业对外捐赠属于非日常活动的资金流出,属于损失,不属于费用。

7.AC【解析】会计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②向资源的提供者报告资源受托管理的情况。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8.D【解析】《会计法》规定: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由此可以看出,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9.BC【解析】会计核算的环节和工作内容要注意区分。

会计核算的环节包括确认、记录、计量、报告;会计核算的工作内容包括记账、算账、报账。

10.C【解析】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11.C【解析】事后会计监督是会计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以及相应的核算资料进行的审查、分析;而政府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主管事物负责相应事项的全过程依法监视、督促和管理。

所以选项C既属于事后监督由属于政府监督。

12.CD【解析】选项A错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应该是会计核算职能;选项B错误,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证。

13.ABCD【解析】以上四项均属于会计的专门方法。

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主要包括:

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14.C【解析】成本计算就是按照一定的对象归集和分配发生的各种费用,从而确定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

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15.A【解析】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要求会计人员进行核算时,必须分清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分清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企业所有者和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

16.B【解析】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对等概念,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某一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门;可以是单一企业,也可以是由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但需要注意,会计主体只能对其自身发生的交易和事项进行会计核算,不应核算其他企业或投资者个人的经营活动。

17.ABCD【解析】会计主体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某个独立核算的部门。

母公司、子公司都属于法人,分公司、销售部门属于非法人,但都可以作为独立核算的会计主体。

18.B【解析】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

19.B【解析】持续经营假设实质上是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进行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因而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的成本中。

20.×【解析】如果没有持续经营假设,会计人员就无法选择适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就无法进行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因而,持续经营假设的存在是有必要的。

21.C【解析】会计分期,就是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划分成若干相等的时间间隔,以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

22.A【解析】由于有了会计分期,才有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进而又出现了预收、预付、应收、应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23.×【解析】会计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月度。

24.D【解析】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25.×【解析】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财务报告时要折算成人民币反映。

26.BC【解析】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选项A中,上月的销货款属于上月的收入,不属于本期;选项D中,本月预销收到的款项为预收账款,不属于本期实现的收入。

27.AC【解析】权责发生制要求,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无论款项是否收到,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计入利润表;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到,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

则该月的商品销售收入为240000元,费用=6000÷3=2000(元)。

28.BD【解析】收付实现制要求,凡属本期收到的收入和支出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应归属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反之,凡本期未收到的收付和未支付的费用,即使应归属本期收入和费用,也不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所以根据收付实现制,本期实现的收入为:

80000+120000+60000=260000(元),本月费用为0元。

29.×【解析】行政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经营业务用权责发生制。

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

30.CD【解析】选项A错误,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选项B错误,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31.ABC【解析】我国已颁布的会计准则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32.ABC【解析】基本准则是制定具体准则、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会计准则解释的依据,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33.ABC【解析】选项D,企业、事业单位均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过关必练

(一)单项选择题

1.B2.D3.B4.C5.C6.A7.B8.C9.A10.B

11.C12.B13.C14.D15.C16.C17.D18.A19.B20.C

21.C22.B23.B24.D25.C26.D27.B28.B

(二)多项选择题

1.ACD2.ABC3.ABCD4.BD5.ABCD6.CD7.ABCD8.ABCD9.AC10.ACD

11.ABCD12.CD13.ABD14.BD15.BCD16.ACD17.AC18.ABCD19.ABCD20.BCD21.ABC22.ABCD23.AD24.AC25.ABCD26.AB27.ABCD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

(四)计算分析题

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考点必会

第一节会计要素

1.A【解析】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2.B【解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

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也称资产负债表要素,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属于静态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也称利润表要素,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属于动态要素。

3.A【解析】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选项BD设备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并不归于企业,不能确认为资产;选项C的财产属于待处理损失,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不确认为资产。

4.AB【解析】流动资产是指在一年内或在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和存货等;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选项CD属于非流动资产。

5.ACD【解析】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选项B,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是企业的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6.×【解析】流动负债是指通常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

长期负债又称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7.B【解析】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投资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而债权人投入的资本构成企业的负债。

8.AB【解析】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实收资本和未分配利润都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

选项C,长期投资属于资产;选项D,应付股利属于负债。

9.A【解析】收入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收入具有以下特征:

①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②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③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10.B【解析】收入按其性质,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工业企业对外提供运输服务取得的收入属于提供劳务收入。

11.×【解析】收入按其性质,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根据重要性要求,收入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属于利得要素。

12.AC【解析】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则选项B错误,费用的发生表现为企业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费用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出。

选项D错误,企业对外捐赠属于非日常活动产生的资金流出,不属于费用。

13.ABD【解析】费用按照其与收入的配比关系,可以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

其中,期间费用是其发生与本期间相配比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选项C,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应计入制造费用。

14.×【解析】利润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应注意的是,收入、费用和利润反映的不是“一定时日”,而是“一定时期”。

15.A【解析】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应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利得、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

出租固定资产收入属于其他业务收入。

16.D【解析】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是取得或制造某一财产物资时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在历史成本下,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17.C【解析】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的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的一项资产所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它强调在企业主体角度,以投入到某项资产上的价值作为重置成本。

实务中,重置成本多应用于盘盈固定资产计量。

18.C【解析】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资产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属性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19.C【解析】现值是指对某一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

20.C【解析】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第二节会计等式

21.AD【解析】权益是指企业外部利益主体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归属于所有者的资产对应于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资产对应于债权人权益。

企业资产最初表现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等等,这些资产有的属于投资者的投入资本(所有者权益),有的属于债权人的借入资金(负债),统称为权益。

22.ABC【解析】选项D错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从而引起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但不管如何发生变动,都不会影响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

23.C【解析】根据“资产=负责+所有者权益”可知,当资产增加、负责减少时,所有者权益必然增加。

资产与负债的同增或同减不影响所有者权益;资产减少、负债增加,将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24.×【解析】资产与权益实际上是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在同一时点上所表现的不同形式,因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某一特定时点的资产的分布和权益构成。

25.CD【解析】根据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可知,选项A、B将导致等式两边不相等。

26.√【解析】此说法正确。

27.B【解析】收到投资方投资,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增加。

28.B【解析】该笔业务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

应付账款

贷:

应付票据

由此可见,引起负债不同项目之间此增彼减。

29.AB【解析】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可知,选项A、B将使等式两边不相等。

30.×【解析】经济业务的发生会引起资产和权益的变化,具体分为四大类、九小类,一项资产的增加可能引起另一项资产的减少,也可能引起权益的增加。

31.D【解析】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等式是: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等式是:

收入-费用=利润;则揭示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是: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32.√【解析】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即实现的利润或亏损,转入利润分配。

过关必练

(一)单项选择题

1.D2.C3.C4.A5.B6.A7.D8.B9.B10.B

11.D12.A13.D14.D15.C16.D17.B18.C19.B20.C

21.A22.A23.B24.B25.C26.A27.D28.C29.B30.C

31.B

(二)多项选择题

1.AD2.ABC3.BC4.AC5.BCD6.BCD7.CD

8.AC9.BD10.BC11.ABC12.BD13.ABC14.ABD

15.ACD16.BCD17.BC18.ABCD19.ABCD20.ABCD21.ACD

22.ABD23.BCD24.ABD25.ABC26.ABD27.ABD28.AC29.ACD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考点必会

第一节会计科目

1.B【解析】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会计要素,而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2.CD【解析】企业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的不同,通常可以划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五大类。

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是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的不同分类的。

3.D【解析】待处理财产损溢属于资产类,制造费用属于成本类,固定资产清理属于资产类。

4.√【解析】总分类科目概括反映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提供总括性指标;明细分类科目是详细反映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提供详细具体指标;总分类科目对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起着统驭和控制作用,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总分类科目的详细和具体说明。

5.×【解析】企业应当在国家财政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中规定的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即合法性),再考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本企业会计信息的需要(即相关性)以及本企业自身特点(即实用性),设置满足企业有关方面对其财务报告的要求、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科目。

第二节账户

6.ACD【解析】明细分类账户可以反映会计要素详细的增减变动情况和结果的账户。

7.B【解析】期末增加额不属于账户的金额要素。

8.A【解析】不同性质的账户增加减少的方向不同。

如资产类账户、成本类账户、费用类账户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收益类账户借方记减少,贷方记增加。

9.ABCD【解析】以上四项均表述正确。

过关必练

(一)单项选择题

1.B2.A3.C4.B5.C6.A7.D8.B9.A10.B

11.D12.D13.C14.D15.B16.B17.B18.A19.B20.C21.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BC3.ABCD4.ABCD5.ABC6.ABCD7.AC

8.ABD9.ABC10.BCD11.AD12.ABCD13.ACD14.ACD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

第四章会计记账方法

考点必会

第一节会计记账方法的种类

1.B【解析】复式记账要求对企业发生的每一交易或事项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用以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2.ABCD【解析】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作为记账基础,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会计科目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第二节借贷记账法

3.D【解析】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一般也称为借方和贷方。

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会计科目的性质及结构。

4.BD【解析】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取决于会计科目的性质及结构。

一般来说,“借”表示资产、费用的增加和权益、收入的减少;“贷”表示资产、费用的减少和权益、收入的增加。

5.√【解析】表述正确。

6.×【解析】损益类科目,期末结转后一般无余额,但制造费用属于成本类科目。

7.√【解析】表述正确。

8.×【解析】期初余额也是上期的期末余额,没有期末余额的科目,也不会有期初余额。

9.×【解析】资产类科目一般登记在借方。

但也存在一些特殊的科目,如“累计折旧”增加在借方登记。

10.B【解析】两项资产同时增加不符合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导致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不等。

11.A【解析】从某个会计分录看,其借方科目与贷方科目之间互为对应科目;试算平衡的目的是验证所有科目记录是否正确的;复合分录是指同时存在两个以上对应科目所组成的会计分录。

12.ABCD【解析】四项均表述正确。

13.C【解析】发生额试算平衡法是根据本期所有会计科目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检验本期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

14.A【解析】余额试算平衡根据余额时间的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与期末余额平衡两种,即:

①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②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由于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发生额,因此全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等于全部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合计。

选项A错误,全部账户的期初余额合计数与全部账户的期末余额合计数之间不具有对应关系。

15.B【解析】对于不会影响借贷双方平衡关系的记账错误,不能通过试算平衡检查发现,例如:

①漏记某项经济业务,将使本期借贷双方的发生额发生等额减少,借贷仍然平衡;②重记某项经济业务,将使本期借贷双方的发生额等额虚增,借贷仍然平衡;③某项经济业务记错有关会计科目,借贷仍然平衡;④某项经济业务在会计科目记录中,颠倒了记账方向,借贷仍然平衡;⑤借方或贷方发生额中,偶然发生多记少记并相互抵消,借贷仍然平衡。

过关必练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A4.B5.B6.A7.D8.C9.D10.B

11.C12.C13.D14.B15.C16.D17.A18.D19.D20.D

21.A22.B23.A24.C25.D26.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C3.ABC4.BC5.ABCD6.AB7.ABC

8.BC9.BD10.BCD11.ABCD12.ABCD13.ACD

14.ABCD15.AD16.AD17.ABC18.ABD19.AD20.ACD21.ACD22.ABCD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四)计算分析题

1.

(1)58000

(2)180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