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家庭康复治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73821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颈椎病的家庭康复治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颈椎病的家庭康复治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颈椎病的家庭康复治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颈椎病的家庭康复治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颈椎病的家庭康复治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颈椎病的家庭康复治疗.docx

《颈椎病的家庭康复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颈椎病的家庭康复治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颈椎病的家庭康复治疗.docx

颈椎病的家庭康复治疗

颈椎病的家庭康复治疗

 

一、颈椎病的分型

目前国内外分型意见尚未统一。

颈椎病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可分为:

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食道型等,但临床上多见各型间症状、体征相互参杂,故以混合型为多。

二、各型诊断要点

(一)颈型颈椎病

这是颈椎病中较轻的类型,约占颈椎病的3%多见于青壮年,症状较轻,以颈部症状为主,预后好,多可自愈。

它是由于颈椎间盘髓核于纤维环的脱水、变性与张力降低,引起颈椎间隙狭窄、椎节松动与不稳,以至分布于后纵韧带表面积两侧根轴处的背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同时椎小关节的退变及炎症反应,使颈神经根背支受到刺激。

两者均可导致颈部疼痛与保护性颈肌痉挛。

它是颈椎退变的开始。

1.症状

反复落枕、颈不适、僵硬、疼痛、活动受限,少数患者有一过性上肢麻、痛、感觉异常。

2.体征

颈僵直,颈肌紧张、患椎棘突间有压痛,颈两侧、两冈上窝、两肩胛区可有压痛,头颈部活动时颈痛头颈活动范围缩小。

3.X线平片示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变直、反张或“天鹅颈”变)颈椎动力性侧位片,可有椎间关节不稳定,椎体移位。

4.鉴别诊断

需于纤维组织炎、颈椎肌肉劳损等鉴别。

(二)神经根型颈椎:

这是最常见、人们最熟悉的一个类型,约占60%。

它是由颈椎增生、椎间盘突出、小关节增生,压迫或刺激了神经根,致神经根轴水肿、炎症、粘连、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1.症状

颈僵不适、活动受限,头、枕、颈、肩、臂痛、酸,手臂有触电样、针刺样串麻。

2.体征

颈椎棘突、横突、冈上窝、肩胛内下角有压痛点,压顶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低头试验和仰头试验阳性,手肌肉萎缩,上肢皮肤感觉障碍。

3.X线平片

正、侧、双斜位可见生理曲度异常,椎体前后缘增生,椎间隙狭窄,钩椎关节增生,小关节增生,前纵韧带、项韧带钙化,椎间孔狭窄。

4.鉴别诊断

需与前斜角肌综合征、颈肋综合症、肩锁综合征、锁骨上肿瘤、进行性肌萎缩、神经炎鉴别。

(三)脊髓型颈椎病

这是颈椎病中最重要的一种类型,约占10%~15%。

由于起病隐匿、症状复杂,常被漏诊和误诊。

它主要由发育性椎管狭窄、颈椎后缘增生、椎间盘病变(膨出、突出、脱出)压迫脊髓而产生的症状。

这一类型致残率高,应引起重视。

提倡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阻止病情的发展。

1.症状

由于脊髓受压的部位和程度不同,症状各异,多从下肢开始,逐渐发展到上肢。

常见下肢无力、酸胀,小腿发紧,抬高困难,步态笨拙,下肢、上肢麻、束胸感,束腰感,手足颤抖。

严重者大小便失控,单瘫、截瘫、偏瘫、三肢瘫、四肢瘫、(均为痉挛性瘫痪)。

2.体征

上下肢肌紧张,肱二头肌、三头肌键反射亢进或降低(前者病变在颈高位,后者在低位),膝、跟腱反射亢进,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Hoffmann征、Rossolimo征、Babinski征等病理反射阳性,踝阵挛阳性,低、仰头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阳性。

3.特殊检查

(1)X线平片:

侧位或断层检查,有颈椎后缘增生、椎间隙狭窄、椎管狭窄,断层见后纵韧带钙化。

(2)MRI检查:

颈椎曲度异常,椎体后缘增生,椎间盘膨出、突出、脱出,硬膜囊或脊髓受压变形,少数TW2像见脊髓内高信号(说明脊髓有局灶性缺血或水肿)。

2.鉴别诊断

需与脊髓肿瘤、脊髓侧索硬化、脊髓空洞症鉴别。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

约占10%~15%。

由钩椎关节增生、椎关节失稳、后关节松动和移位,刺激或压迫椎动脉致椎动脉痉挛、狭窄;随年龄增大,椎动脉弹性减退、血管相对长度增加而椎间盘变性,间隙狭窄、颈段高度缩短致椎动脉弯曲、扭结,使血流缓慢而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症状

发作性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突然摔倒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其特点是症状的出现与消失和头部位置有关。

2.体征

椎动脉扭曲试验阳性,低、仰头试验阳性。

3.特殊检查

(1)X线平片:

钩椎关节增生、后关节增生向前突入间孔内。

(2)脑血流图检查:

枕乳导联,波幅低、流入时间延长。

转颈或仰头、低头时,波幅降低更明显。

(3)椎动脉造影:

72%~85%有椎动脉弯曲、扭转、骨赘压迫等。

4.鉴别诊断需与高血压、梅尼埃病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鉴别。

(五)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约占10%。

由于颈椎椎体小关节增生、后纵韧带钙化等原因,刺激了颈交感神经而出现的症状。

它常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同时存在,因为颈椎动脉周围有交感神经网,当受到刺激时血管痉挛而产生缺血,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也有学者认为交感神经型与椎动脉型的症状相似,两者很难鉴别。

1.症状

枕颈痛、偏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心前区疼痛(国外曾报道一组假性心绞痛患者164例确诊颈椎病前多数患者求治过两个以上的心脏病专家,多数经颈牵、药物、等长练习等3个多月治疗而愈),血压不稳,手肿、手麻、怕凉,视物模糊等症状。

疲劳、失眠、月经期可诱发发作,更年期更多见。

2.体征

心率过速、过缓,血压高低不稳,低头和仰头试验可诱发症状产生或加重。

3.特殊检查

(1)X线平片:

颈椎退行性改变。

(2)脑血流图:

额入道联合枕乳导联的波幅明显增高。

4.鉴别诊断

需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更年期综合征鉴别。

(六)食道型颈椎病

指椎体前方的骨赘压迫或刺激食道,引起食道机械性梗阻或食道痉挛而造成吞咽困难者。

1.症状

早期进食硬质食物困难,进食时胸骨后刺痛、灼烧感,逐渐影响至进食软食与流食亦有困难。

按吞咽强度可以分为

轻度:

仰头吞咽困难,屈颈时消失;

中度:

只可进食流质或软食,屈颈也无法正常吞咽;

重度:

进食完全障碍,仅可进水或稀汤。

2.体征

吞咽困难,仰颈时加重,屈颈时减轻。

3.X线检查

平片:

椎体前方骨赘明显。

钡餐造影:

食道后方受压迫,食道狭窄。

2.鉴别诊断

需与食道癌鉴别。

三、康复治疗

(一)心理治疗

医护人员通过言语、表情、姿势、态度和行为影响或改变患者的感受、认知、情绪和行为等,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痛苦不安、焦虑、抑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躯体症状。

具体做法是倾听患者主诉,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检之后,结合病情宣传颈椎病知识,给患者真诚的安慰与鼓励,告知治疗方案,直到日常生活活动,提出预防措施。

调动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消除患者的悲观和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能很好地配合治疗。

严格地说颈椎病不属心身疾病,但经验证明如能在临床工作中坚持心理治疗,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物理因子治疗

1.颈椎牵引疗法

(1)颈牵的治疗作用

①解除颈肌痉挛,使颈部肌力放松;

②恢复颈椎椎间关节的正常列线;

③使椎间孔增大,解除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

④拉大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内压力,有利于膨出的间盘回缩以及外突的间盘回纳;

⑤伸张被扭曲的椎动脉;

⑥拉开被嵌顿的小关节滑膜。

(2)牵引方法

常用枕颌布带牵引法,坐位或卧位。

牵引的角度、时间和重量是决定牵引效果的三个要素。

①角度:

力学实验结果表明,牵引角度小时,最大应力位置靠近颈椎上段,牵引角度增大时,最大应力位置下移,因此应根据X线片确定的病变部位来选择牵引角度。

0°~5°时牵引最大应力的位置在C4~5,10°~15°时在C5~6,25°~35°时在C7~T1。

同时应以患者舒适感来调整角度。

②时间:

牵引最初阶段(10分钟内)应力随时间上升较快,而后逐渐减缓(30分钟)最后达到饱和(即使再延长时间,应力也不会在增大),故每次牵引时间以10~30分钟为宜。

③重量:

以逐渐增加较好。

有研究表明牵引重量6kg时,椎间隙内压才有改变,故治疗可从6kg开始,逐渐增加重量到12~15kg.

④方式:

多数用连续牵引法,也有报道用间歇牵引法。

(3)注意事项

①颈椎牵引剂量应按病情决定。

同时还应注意患者整体状况,如身体好、年轻,剂量可大些,如体弱、老年人,牵引的时间要短些,重量也要轻些。

②牵引过程要了解患者反应,如有不适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停止治疗,寻找原因或更改治疗。

(4)禁忌症

①脊髓压迫严重,体质太差,或牵引后症状加重者均不宜做牵引。

②神经根型和交感型急性期、脊髓型硬膜受压或脊髓轻度受压,赞不用或慎用牵引。

2.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用各种西药(冰醋酸、vitB1、vitB12、碘化钾、奴佛卡因等)或中药(乌头、川芎、威灵仙、红花等)置于颈后,按药物性能节阳极或阴极,另一电机置于患者前臂,每次通电20分钟适用于各型颈椎病。

3.中药电熨疗法

将10多种中药研末混合,分装在面积为25×15cm2布袋中,每袋药重约100g,将中药袋置于锅内加热、蒸透,适用前将中药袋去处,等温度降到40℃左右分别置于颈后和患侧前臂,袋上置铅板接阴极(颈后)另一药袋接阳极置于患臂,每次治疗15~30分钟,多用于颈型和神经根型。

4.低频调制的中频电疗法

多用2000Hz~8000Hz的中频电为载频,用不同波形(方波、正弦波、三角波等)、频率为1~500Hz的低频电为调制波,调制的方式用连调、断调、变调、间歇时间为1~3秒,持续时间1~5秒,以不同频率方式进行组合,编成不同处方。

使用时按不同病情选择处方,电极放置方法同直流电,每次治疗10~30分钟不等,使用于各种类型的颈椎病。

5.超短波疗法

用波长7cm左右的超短波进行治疗,一般用一副中号电极置于颈后和患者前臂,也有用颈后单极的。

急性期用热量,每次12~15分钟,慢性期用微热量,每次15~20分钟,12~15次为一疗程,多用于神经根型和脊髓型(脊髓水肿)的患者。

6.高压低频电场疗法

用9Kv或6Kv的高压电场,患者坐在板状电极上,脚踏绝缘垫,每次治疗30分钟也可同时用滚动电极在颈后、领区滚动5~8分钟,每日一次,15~20次为一疗程。

用于各种类型颈椎病,以治疗交感神经型效果较佳。

7.超声波疗法

用800~1000kHz的超声波治疗机,输出功率0.6~1W/cm2,声头在颈后、两冈上窝、肩胛区移动,每次8~15分钟,15次一疗程,也可按不同病情选择药物进行导入疗法(可用VitB1、VitB12、氢化可的松、扶他林等药物与基质或石蜡油混合做接触剂)。

超声波治疗可用于各型颈椎病,对脊髓型颈椎病效果更好,做药物导入时最好先做直流电药物导入后再做超声波,这样可取得较好效果。

8.低频脉冲磁疗

低频脉冲磁疗仪,脉冲频率1~10Hz,内径9.5cm磁环中心磁感应强度50Mt,两个磁环置于颈后,N极面对准皮肤,颈两侧各置两个磁环,S极对皮肤,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15~20次为一疗程。

物理因子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很多,上列是目前常用的方法,除此还有各种热疗,如太阳灯、红外线、蜡疗等,以前用的较多的有闪动电、电兴奋、音频电、干扰电、音乐电、激光等疗法。

近年来还有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体外反搏疗法、高压氧疗法等治疗颈椎病的报道。

(三)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是根据经骨关节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的原理为治疗基础,针对其病理改变,通过操作者的双手对颈椎及颈椎小关节进行推动牵拉、旋转等手法进行被动活动治疗已达到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痉挛、减轻疼痛的目的。

在我国尤其多用中医按摩推拿手法。

(四)运动疗法

这是主动活动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各型颈椎病症状缓解期技术后恢复期的患者。

运动疗法可增强颈肩背肌的肌力,使颈椎稳定,减少神经刺激,改善颈椎间各关节功能,增加颈椎活动范围,减轻肌肉痉挛,纠正不良姿势。

长期坚持运动疗法可促进机体的适应代偿过程,从而达到巩固疗效、减少复发的目的。

具体的治疗运动方法是不同类型的颈椎病而异,应根据医师或治疗师的指导意见而进行。

(五)中医疗法

1.按摩、推拿疗法

可用于各种类型的颈椎病,治疗手法多,效果好,有关报道也较多。

主要作用是疏通脉络,减轻疼痛和肢体麻木;缓解肌肉紧张与痉挛,加宽椎间隙与扩大椎间孔;整复滑膜嵌顿和小关节半脱位;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松解神经根粘连等。

手法多种,有按、摩、推、捏、弹拨、牵拉、拔伸、旋转、点穴和振颤等,按不同病情选择不同手法。

2.针灸疗法

(1)作用

止痛、调节神经功能,解除肌肉和血管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营养,防止肌肉萎缩,促进功能恢复。

(2)常用穴位

①颈型:

风池、风府、百会、太阳、大椎、天柱、外关、列缺、后溪、后顶等,每次取6~8穴位。

②神经根型:

风池、翳风、百会、太阳、大椎、合谷穴,适用于颈1~4神经受累;风府、大椎、神柱、曲池、阳溪、合谷穴,适用于颈5~6神经根受累;肩、肩贞、天宗,天井、陶道、后溪、阳溪、,支正等穴,适用于颈7~8神经根受累;大椎、肩井、天宗、外关、列缺、委中、昆仑等穴,适用于颈7~8神经根受累;大椎、肩井、天宗、外关、列缺、委中、昆仑等穴,适用于颈8~胸1神经根受累。

③椎动脉型:

风池、太阳、头维、中渚、商阳和前顶、四白、颌厌、本神、太冲、合谷、至阴,两组穴位轮流进行。

④交感神经型:

风池、风府、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和百会、灵台、曲池、内关、神门、劳宫,两组轮流使用。

⑤脊髓型:

承浆、上巨虚、足三里、悬钟、太冲、支沟,用于偏瘫。

百会、风府、环跳、委阳、白环俞、多用于截瘫。

3.药物治疗

(1)缓解肌肉紧张用芬那露0.2g,每日二次或每晚一次。

(2)止痛消炎用消炎痛拴50mg或100mg,肛内每晚一次,同时口服舒乐安定1mg,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也可用强筋松、布洛芬、芬必得、扶他林等止痛药。

(3)营养神经用VitB1100mg和VitB12注射液250μg各1支肌肉注射。

每日一次,20次一疗程,或口服VitB1和B12。

(4)扩张血管和改善血管功能用地巴唑、复方芦丁、VitC、VitE等。

(5)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用谷维素10~20mg,每日3次。

(6)中药骨仙片、天麻片、颈复康、根痛平冲剂等有活血化淤、散风祛湿、舒筋止痛等。

(六)手术治疗

1.适应症

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明显者,有人主张及早手术治疗。

椎动脉型、神经根型如果症状严重且反复发作,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方法

用椎间盘切除,病变椎节切骨减压加植骨融合术,或开槽减压加条状植骨融合术,用前路或后路单开门或双开门减压手术。

近年有人主张,经后路的椎管侧方切骨减压书及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或脊髓神经混合性颈椎病。

3.术后康复

术前做好石膏围领,术后次日戴上石膏围领下床活动,同时可做手足远端的运动。

(1)术后颈部活动

一般石膏围领固定6~8周,去石膏后可做头颈部活动,活动量按手术方式、范围决定。

如多椎节疾病,做锥体次全切除时,术后颈部制动、卧床1周。

颈部刀口拆线后,采用颈胸石膏围领外固定3个月,去石膏后方可进行颈部活动训练。

(2)物理治疗

如果术中有神经肌肉损伤,术后次日开始可做局部超短波治疗。

如切口有炎性反应可做紫外线治疗。

去石膏后作颈部活动,同时,为防止粘连,可作局部直流电碘离子导入,音频电疗或热疗等。

(3)矫形器配带

矫形器的作用是提供对颈椎的支撑、保护和限制颈椎活动(一般对颈椎屈伸运动有较好的限制作用,对侧屈及旋转的限制作用较差)常用的矫形器有以下几种:

①软式围领是最简单、最常用的颈椎矫形器。

用海绵或泡沫塑料、外面包以布套制成,用尼龙搭扣调节松紧。

该围领夜间睡眠时也可用。

②硬式可调式围领有上下两片薄塑料板组成,用尼龙搭扣或带操的不锈钢连接并进行调节。

此种围领出能控制屈伸运动外,对侧屈和旋转运动也有部分限制作用。

③支柱式颈椎矫形器有前后支条、下颌托、胸骨片、枕托及肩胛托组成,支条可用四杆式。

该矫形器除有控制颈椎屈伸、侧屈、旋转运动外,还可以通过缩紧两侧肩带来减轻头部对颈椎的负荷。

必要时还可以调节头部的固定位置。

它用于术后或重症颈椎病。

四、日常生活活动的指导

(一)枕头与睡眠姿势

枕头要合适,可用圆形枕头或前面弧形后面稍低的枕头。

枕头高度按颈长短决定,一般用12~15cm;枕芯不要太硬,也不能太软,以舒适为准。

荞麦皮枕心较好,便于调节高度。

枕头不要枕在头后,而应置于颈后下,保持头部轻度后仰的姿势,使符合颈椎的生理曲度。

侧卧时枕头应与肩同高,保持头与颈在一个水平面上。

这样可使颈肩部肌肉放松。

睡眠时不要将手放在头顶,以免影响手臂的血液循环。

(二)工作姿势

坐位工作应尽量避免驼背、低头,不要伏在桌子上写字,看书时不要过分低头,尽量将书和眼睛保持平行(有可能作一个20~30度的斜板放书)。

看书、写字、使用计算机、开汽车等,持续时间不宜太长,一般工作50~60分钟做1~2分钟的头颈部活动或改变一下姿势。

(三)日常生活与家务劳动

行走要挺胸抬头,两眼平视前方,坐要坐直,不要躺在床上看书,因在床上看书很难保持正确的姿势;喝水、刮胡子、洗脸不要过分仰头,缝纫、绣花及其他手工劳作不要过分低头,看电视(电视应放在与眼睛同一平面上)时间不宜太长;切菜、剁馅、擀饺子皮,包饺子等家务劳动,时间不宜太长,要经常改变姿势。

由于不良姿势可诱发颈椎病或使颈椎病症状加重,故近年来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指导成为治疗颈椎病的一项不可少的内容。

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人口增加,寿命延长,颈椎病患者也随之增多;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作方式的改变,固定姿势的工种增加(如计算机普遍应用,汽车的家庭华),年青人患颈椎病的人数也在增多。

因而需要康复治疗的颈椎病患者急剧增多。

目前由于医学的发达,诊断手段和水平的提高,使颈椎病能得到及时确诊和治疗。

本章介绍的颈椎病治疗方法很多,评定的方法也不少,但至今还没有较理想的量化评定标准,因此,有必要共同努力,建立统一的量化评测标准,规范治疗方法,使颈椎病的康复医疗水平上一台阶。

五、颈椎病的预防

颈椎病的预防,应从病因及发病诱因两方面采取措施,以降低发病率和防止已治愈患者的复发。

颈椎是脊柱的一部分,要从脊柱的整体加以预防。

预防是防止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常认为脊柱的椎间盘在发育至成人之后,即开始退行性变,事实上每一个人的各椎间盘出现退行性变差异甚大。

从年龄方面观察,魏征等对无症状的100例颈椎X线照片进行分析结果提示,椎间盘退变和骨质增生是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的:

20岁以下组,2/20人;20~29岁组,2/20人;30~39岁组,4/20人;40~49岁组,5/20人;50岁以上组,16/20人。

潘之清研究认为,婴幼儿及青少年时期脊柱外伤机遇最多,因此,颈椎病的预防,应从儿童时期开始。

加强体质锻炼,促使椎周软组织强壮有力,有助于增强脊柱的稳定性。

要注意防止外伤和纠正工作与生活中的不良姿势。

颈椎病的诱发因素除外伤外,常见的还有落枕、受凉、过度疲劳、强迫体位工作、姿势不良及其他疾病等。

颈椎病的致病因素是复杂的,但总的可以分为内因(体内因素)和外因(急慢性外伤),二者可以互为因果。

内因是致病的基础。

我们这里讲的是外因方面的预防。

(一)预防急性头颈肩外伤

头颈部跌扑伤、碰击伤及挥鞭伤,均易发生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直接或间接引起颈椎病,故应积极预防,一旦发生应及时检查和彻底治疗。

有些外伤是不易引起人们注意的,例如坐车打瞌睡,遇到急刹车,头部突然后仰,可造成颈椎挥鞭性损伤;有人生气是随意拧孩子耳朵,孩子为了防御而急性扭颈,或者巴掌打击孩子后头部等,均可引起颈肌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婴幼儿颈部肌肉尚不发达,颈软,如果早抱起或抱孩子姿势不合适,甚易造成过伸性颈椎损伤;有些青少年体育运动不得要领或不重视运动前的预备工作,如顶牛、头顶立、前滚翻及其骑颈娱乐等,均可造成运动损伤。

防止外伤是预防脊柱退行性变的有力措施。

一旦发生外伤,除治疗软组织损伤外,还要及时治疗颈椎小关节错位,以防止发展成为颈椎病。

(二)纠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势,防止慢性损伤

颈肩部软组织慢性损伤,是发生颈椎病的病理基础,生活中的不良姿势是形成慢性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势,对预防颈椎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有人喜欢俯卧,为了呼吸,只能将头扭向一边,这样会发生1~4颈椎扭伤。

颈轴侧弯,达到失代偿时,就会出现头昏、头痛、和眼、耳、鼻喉等症状。

由于损害颈椎的正常力学失衡,会加速各颈椎的椎间盘退变;有人平时姿势尚好,但看小说、看电视时,习惯将头靠在床栏上或沙发扶手上,造成屈颈屈背扭腰等,这样会因脊柱椎间韧带损伤而致该段脊柱失稳;妇女带孩子睡觉,常面向孩子侧卧,如果枕头不合身材高度,将置颈胸椎于强迫体位,形成侧弯,可导致脊柱病。

(三)合理用枕

枕头是颈椎的保护工具,一个成年人,每天睡眠6~9小时,即每天有1/4~1/3的时间是在睡眠(枕头上)中度过,所以枕头一定要适合颈部的生理要求。

人在熟睡后,颈肩部肌肉完全放松,只靠椎间韧带和关节囊的弹性来维护椎间结构的正常关系,如果长期用高度不合适的枕头,使颈椎某处屈曲过度,就会将此处的韧带、关节囊牵长并损伤,而造成颈椎失稳,发生关节错位,进而发展成颈椎病。

这类病人常常表现为睡眠中或睡眠后晨起是颈项不适、落枕、头昏、头痛或顽固性失眠等症状。

合理的枕头对治疗和预防颈椎病十分重要,是药物治疗所不能替代的,但应长期坚持应用。

合理的枕头必须具备两项:

科学的高度和舒适的硬度。

对枕头的高度,国内外学者均十分重视,并提出多种数据。

研究表明,枕头不宜过高,亦不宜过低。

大部分人以自己的颌肩线(下颌角至肩峰的距离)或手掌横径,作为侧卧或仰卧的高度,此高度适合绝大多数人;少数人需适当高枕,如棘突发育畸形、吻棘,枕头过低则可使症状加重。

枕头应有适当的弹性或可塑性,不要过硬,以木棉或谷物皮壳较好,应用后可以形成马鞍形。

睡姿良好对脊柱的保健十分重要。

人体躯干部、双肩及骨盆部横径较大,侧卧时,脊柱因床垫的影响而弯曲,如果长期偏重于某一侧卧位,脊柱会逐渐侧弯,轻者醒后腰背僵硬不适,需要起床活动方可恢复正常,重者可发展成脊柱病。

睡眠应以仰卧为主,侧卧为辅,要左右交替,侧卧时左右膝关节微屈对置。

俯卧、半俯卧、半仰卧或上、下身体扭转而睡,都属不良睡姿,应及时纠正。

头应放于枕头中央,以免落枕。

脊柱病患者应以木板床为宜,弹簧床对脊柱生理平衡无益。

(四)预防慢性劳损

由于工作需要,有些工种需要特殊姿势或在强迫体位中工作较长时间,如果不予重视,很容易发生慢性劳损,并逐渐发展成脊柱病。

例如长期看显微镜的人员,坑道作业人员、会计师、缝纫刺绣、牙科医生、飞机的机械师、打字员、发报员等屈颈、斜颈、扭颈、耸肩工作者,以及长期伏案工作和学习的人,若不注意桌椅的高度与自己的身材相适应,又不重视业余时间进行与工作姿势相反的姿势锻炼(如伏案工作者作伸懒腰动作)时间长了将会发生肩颈部软组织劳损,而且可进一步发展成为颈、胸、腰椎关节功能紊乱,应注意预防。

乘车中睡眠,急刹车时,极易造成颈椎损伤,故应尽量防止。

游泳者在浅水处跳水,经常又造成颈椎严重撞伤者,故跳水应到深水处。

(五)老年人的预防

50岁以上的老人,脊柱多有退行性改变,因此更应重视预防脊柱病的发生。

枕头必须选用合乎个人规格的(保健枕分为特大号、大号、中号、小号、特小号5个规格,男士按个人衬衣号用同号的枕头;女士按衬衣号用小一号的枕头),无论家居或外出,都要重视用枕;天气寒冷是要注意颈腰部保暖,减少缩颈、耸肩、弯腰等不良姿势,冬季应注意防止颈肩受寒,尤其睡眠时颈肩部要保暖,以避免因冷刺激而发生落枕,诱发颈椎病和肩周炎。

与人谈话、看电视、看电影或看书报,要尽可能正面注视,不要过度扭曲颈部。

总之,要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正直、防止因姿势不良而诱发颈椎病。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明,危及中老年生命的心血管、脑血管疾病及多种慢性病与脊柱相关,故作为老年人预防脊柱病,亦能达到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脑血管等病的作用。

对待疾病最积极的方法是防患于未然,尤其在目前治疗药物日益增多的时代,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