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实践技能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72010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科实践技能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口腔科实践技能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口腔科实践技能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口腔科实践技能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口腔科实践技能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科实践技能一.docx

《口腔科实践技能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科实践技能一.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腔科实践技能一.docx

口腔科实践技能一

实践技能

1洗手:

1.取下手上的饰物及手表,打开水龙头,弄湿双手。

2.接取抗菌洗手液或肥皂。

3.采用“6步法”洗手,每步至少洗5次,充分搓洗15秒钟以上。

4.流动水冲洗。

5.以擦手纸或肘部关闭水龙头。

6.擦干双手。

六步洗手法

是掌心擦掌心。

手指交错,掌心擦手背。

三步是手指交错,掌心擦掌心,两手互换。

四步是两手互握,互擦指背。

五步是指尖摩擦掌心,两手互换。

是拇指在掌心转动,两手互换。

2戴手套:

戴手套之前应选择合适尺码,并检查有无破损,潮湿及有效期。

并取下手表首饰,戴手套

先将右手插入手套内

已戴好的手套的右手指插入左手套的翻折部帮助左手插入手套内

将手套翻折部翻回盖住手术衣袖口

戴好手套的手不应接触污染区域。

3口腔黏膜消毒:

在检查与操作前应调整好牙椅,洗手后再进行口腔检查,若诊断中需调整椅位,应脚控开关。

1:

1000新洁尔灭;②:

1%碘酊0.1%洗必泰溶液;④0.5%碘伏;⑤75%酒精;⑥3%双氧水

嘱患者张口,术者左手持口镜牵开唇颊部或舌,暴露手术区域,先用干棉球擦干术区,再用无菌棉签蘸取适量消毒剂,

一般从术区开始,向周围环绕扩展涂药,不可遗留空白。

若处理感染创口,则应从清洁的周围向感染伤口涂擦。

口腔内的手术或手术穿过口腔时,应先消毒口内再消毒面颈部。

已经接触污染部的药物敷料,不应再返擦清洁处。

口内咽部及鼻孔处消毒时,敷料蘸药不可过多以防药液经鼻咽腔流入呼吸道。

口内消毒应消毒整个口腔,面颈部消毒按手术区及范围而定,一般应大手术区5-10cm以上,若刺激性消毒剂消毒眼周皮肤,应嘱轻闭眼,再用小敷料盖住眼裂。

口腔内和面颈部应同样消毒3次。

一.一般检查:

检查前需洗手、戴手套。

调节治疗椅,患者仰卧位,头部与医师肘部平行,检查上颌牙时,患者咬合平面与地面约成45角,检查下颌牙与地面接近平行。

调整灯光,将光线集中照射口腔。

(一)

视诊:

顺序:

右上→左上→左下→右下

1.首先观察患者的全身健康和精神健康状况。

2.颌面部:

观察颌面部发育是否正常、是否对称,有无肿胀、畸形、肿物及窦道等。

3.口腔软组织:

观察牙龈是否充血肿胀以及肿胀的程度和范围,是否存在窦道;黏膜色泽是否正常,有无水肿、溃疡、肿物等。

4.牙和牙列:

观察牙颜色、形态和质地变化,如龋损、着色、牙体缺损、畸形、隐裂以及磨耗等;观察牙排列、数目是否正常、有无发育异常、牙列是否完整、有无缺失牙;观察口腔中修复体的情况,如充填体是否完整、边缘是否密合、有无继发龋坏等。

(二)探诊:

探诊时采用执笔式握持探针,用中指或无名指支靠在邻近牙上,先对主诉牙与可疑牙进行检查,然后按先前牙再后牙,先下牙后上牙,先颌面后邻面的顺序检查,用探针的大弯端用于检查咬合面及颊舌面,三弯端检查邻面,探查龋或缺损部位的范围、深浅、质地以及是否敏感及露髓,有无邻面龋坏发生,充填体是否密合、是否充填体悬突;有无继发龋或悬突以及牙本质敏感的部位和敏感程度等。

并对皮肤及黏膜瘘道及唾液导管检查。

(三)扪诊:

1.根尖部扪诊:

用食指指腹于可疑患牙的邻面唇颊侧或舌侧牙龈的根尖部开始扪压,慢慢向可疑患牙根尖部移动,观察是否有压痛。

如有压痛则提示根尖周组织有炎症存在。

2.脓肿波动感扪诊:

若根尖周已形成脓肿,应以食指和中指双指轻放在脓肿部位,分别用两指交替上下推压按动,用指腹扪及波动感。

(四叩诊:

执笔式握持器械,垂直向叩击前牙的切缘、后牙的颌面是检查根尖区的炎症;选用金属口镜柄,或用镊子柄的末端,不可用一次性器械。

叩诊分水平叩诊和垂直叩诊,水平向叩击牙冠部的唇(颊)舌面中部是检查牙周膜的炎症。

垂直叩诊提示畸形根尖周炎,检查时先叩击正常的邻牙作为对照牙,再叩击患牙,叩诊力量先轻后重,检查叩诊声音有无异常,被检查牙有无疼痛,并记录。

叩痛(—)、叩痛(±)、叩痛(+)、叩痛(++)、叩痛(+++)。

(五)松动度:

检查时用镊子夹住前牙的切端或抵住后牙咬合面的窝沟,做唇(颊)舌向、近远中向和上下向摇动牙齿,观察牙齿晃动的程度。

结果记录:

I度松动:

颊(唇)舌(腭)方向松动,或松动幅度小于1mm;

II度松动:

颊(唇)舌(腭)方向和近远中方向松动,或松动幅度在1—2mm之间;

III度松动:

颊(唇)舌(腭)方向、近远中方向和垂直方向松动,或松动幅度大于2mm。

二.社区牙周指数(CPI):

在指数牙上检查牙龈出血、牙石和牙周袋深度三项内容。

以探诊为主,结合视诊。

共检查六个区段,检查顺序应从右上后牙区段至上前牙区段、左上后牙区段、左下后牙区段、下前牙区段、右下后牙区段。

检查时以执笔式握持CPI探诊,以无名指做支点,将探针轻缓的插入龈沟或牙周袋内,探诊与牙长轴平行,紧贴牙根。

沿牙齿颊(唇)、舌(腭)面龈沟从远中向近中移动,做上下短距离的提插式移动,以感觉龈下牙石,同时查看牙龈出血情况,并根据探针上得刻度观察牙周袋深度,CPI探针使用时所用的力不超过20g。

三.特殊检查:

6选一

1牙髓活力检查:

包括冷测法、热测法及电测法。

测试前先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和感觉,瞩患者有感觉时抬手示意。

用干棉卷放置于测试牙的唇(颊)和舌侧隔离唾液。

先测健康的对侧同名牙,再测可疑牙。

(正常牙髓对20~50℃的水一般无明显反应;对10~20℃的冷水或50~60℃的热水很少引起疼痛,以低于10℃为冷刺激,高于60℃为热刺激。

结果用正常、敏感、迟钝、无反应来表示。

.冷测法:

取出小冰棒或三用枪的冷空气,慢慢挤出冰棒头贴放在测试牙的唇、颊面的中或颈1∕3处1-2秒,观察牙齿反应。

.热测法:

在被测牙面上均匀涂布一层凡士林,将牙胶棒一端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变软(约65—70°),但不冒烟,立即贴放在测试牙唇、颊面的中1∕3处,观察患者反应。

2.电测法:

测试前需询问患者是否装有心脏起搏器。

首先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和方法,嘱有“麻刺感”时抬手示意,然后干燥并隔湿被测牙,在被测牙冠唇(颊)面中1∕3处上放少许导电剂或湿润的小纸片,将电测仪工作端放于牙面导电处,请患者一手扶持工作端的金属杆部或将挂钩挂于口角以构成电流回路。

逐渐加大电流直至患者示意有反应时将工作端撤离牙面,记录表盘显示的读数,重复2—3次,求平均值做结果。

判读标准:

正常:

对照牙与测试牙读数差在10以内;

    敏感:

测试牙比对照牙读数低,差值>10;

迟钝:

测试牙比对照牙读数高,差值>10;

    无反应:

控制器电流加大达到最高值(80)测试牙仍无反应。

2牙周探诊:

探诊内容包括深度、附着水平、探诊出血、根面牙石及根分叉病变,应用有刻度的牙周探针,以改良握笔法握持探针,用中指做支点或中指及无名指共同做支点,支靠在邻近的牙颌面、切缘或唇面,探诊力量要轻,一般掌握在20—25g,探针尖端紧贴牙面,与牙长轴平行探至袋底,探诊采用提插式移动探针,邻面探诊时探针要紧靠接触点并向邻面中央略微倾斜,以便探得接触点下方的龈谷处。

探诊要按一定顺序进行,每个牙要记录6个点的探诊深度:

颊(唇)舌(腭)侧的远中位、中央位、近中位。

3咬合关系检查:

嘱患者做正中颌咬合,手持口镜牵开患者口角,观察并记录两侧磨牙的近远中咬合关系、前牙覆颌覆盖关系和中线位置关系。

1.正中颌磨牙咬合关系检查:

当正中颌时,上6近中颊尖咬合在下6的近中颊沟内称为中性关系;若上6近中颊尖与下6近中颊尖相对,甚至位于下56之间称为远中关系;若上6近中颊尖与下6远中颊尖相对,甚至位于下67之间称为近中关系。

2.正中颌前牙咬合关系检查:

覆盖为上前牙切端至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离。

其距离在3mm以内者为正常覆盖,超过者为深覆盖(I度为3—5mm;II度为5—7mm;III度为>7mm)。

覆颌为上前牙切端覆盖下前牙唇面的垂直距离。

上前牙切端覆盖下前牙唇面切1∕3以内者为正常覆颌,超过者为深覆颌。

(深覆颌:

I度为中1∕3以内者;II度为颈1∕3以内者;III度为颈1∕3以上,下前牙切端咬在上前牙腭侧牙龈组织上。

3.中线关系:

正常者,上、下颌牙列中线应重合一致,而且与面部中线一致。

对于牙列中线偏移者,应记录上、下颌中线之间及与面部中线之间的左右便宜程度,用mm记录。

4颞下颌关节检查:

1.关节动度检查:

耳屏前扪诊法:

双手食指分别置于双侧耳屏前髁状突外侧面,嘱患者做开闭口运动,判断髁状突的活动度,感觉有无弹响和摩擦感。

外耳道指诊法:

双手小指置于患者双侧外耳道内,嘱患者做开闭口运动,对比两侧髁状突活动度和冲击感。

2.下颌运动检查:

让患者做开闭口运动,观察其方式是否为垂直向下,开口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闭颌时是否恢复原位。

5下颌下腺检查:

以扪诊为主,常用双手合诊法检查。

在检查时应注意导管口和分泌物的情况,必要时可以按摩推压腺体增加分泌,以便更好的观察分泌情况,同时注意分泌物的颜色、流量、性质。

检查的内容包括腺体的大小、形态,有无肿块及肿块的大小、质地,边界是否清楚,有无压痛等,导管口有无结石。

以食指、中指及无名指三指平触并由后向前推压,观察导管口以检查下颌下腺的分泌液情况等。

下颌下区淋巴结检查按一定顺序由浅入深滑动触诊,一般的顺序为枕部、耳后、耳前、腮腺、颊部、颌下、颏下,胸锁乳突肌前缘及后缘、颈前后三角至锁骨上窝。

第二站

1Bass刷牙法:

BASS刷牙法

1.手持刷柄,刷毛指向根尖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

2.刷毛角度把牙刷刷毛端放在直指龈沟的位置,刷毛约与牙长轴呈45°角。

 3.轻度加压勿使刷毛屈曲轻度加压,刷毛端进入龈沟。

 4.颤动牙刷以短距离拂刷;来回颤动牙刷,勿使毛端离开龈沟,至少颤动10次。

 5.重新放置牙刷将牙刷移至下一组2~3颗牙,注意重叠放置。

 6.重复拂刷在上、下颌牙弓的唇、舌面的每个部位重复拂刷。

7.刷前牙的舌面、腭侧面位置,将牙刷放在前牙舌、腭侧牙面,使刷毛垂直并指向和进入龈沟。

2.窝沟封闭术:

1.清洁牙面酸蚀与封闭前首先应对牙面,特别是窝沟作彻底清洁,方法是在低速手机上装好锥形小毛刷或橡皮杯,蘸上适量清洁剂刷洗牙面。

清洁剂可以用浮石粉或不含氟牙膏,但不能使用含有油质的清洁剂或过细磨料。

彻底冲洗牙面后应冲洗漱口,去除清洁剂,再用尖锐探针清除窝沟中残余的清洁剂。

  2.酸蚀清洁牙面后即用棉纱球隔湿,将牙面吹干后用细毛刷、小棉球或小海绵块蘸适量酸蚀剂放在将要封闭的牙面上。

酸蚀剂可为磷酸液或含磷酸的凝胶,酸蚀面积应为接受封闭的范围,一般为牙尖斜面2/3。

恒牙酸蚀20~30秒,乳牙酸蚀60秒。

  3.冲洗和干燥用蒸馏水彻底冲洗酸蚀后的牙面,通常用水枪或注射器加压冲洗牙面10~15秒,边冲洗边用排唾器吸干,去除牙釉质表面的酸蚀剂和反应产物。

如用含磷酸的凝胶酸蚀,冲洗时间应加倍。

冲洗后立即更换干棉卷隔湿,随后用无油无水的压缩空气吹干牙面约15秒。

  4.涂布封闭剂用细刷笔、小海绵或制造厂家的专用供应器,将光固化封闭材料涂布在酸蚀牙面上。

涂布过程中注意使封闭剂渗入窝沟,使窝沟内的空气排出,并放置适量的封闭材料以覆盖全部酸蚀面,在不影响咬合的情况下尽可能有一定的厚度。

  5.固化涂布光固封闭剂后,立即用可见光源照射。

照射距离约离牙尖l毫米,照射时间要根据采用的产品类型与可见光源性能决定,一般为20~40秒。

照射的部位要大于封闭剂涂布的部位。

6.检查窝沟封闭术成功的标准是所有窝沟,包括上颌牙的腭沟和下颌牙的颊沟均进行了封闭;封闭材料固化完全并牢固附着在窝沟表面;封闭剂厚薄适中、无气泡。

所以,封闭剂固化后,术者应用探针进行全面检查,了解固化程度,粘结情况,有无气泡存在,寻找遗漏或未封闭的窝沟,观察有无过多封闭材料和是否需要去除,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龈上洁治术:

患者上身向后仰靠,使患者的头部与医生的肘部平齐。

洁治下颌牙时下牙咬合平面基本与地面平行,洁治上颌牙时上牙咬合平面与地面约呈45°角。

  医师在洁治时医生的肘部应与患者的头部位置平齐。

  二、操作方法

  1.以改良握笔法,既以中指的指腹放于洁治器的颈部。

  2.支点洁治时一定要有支点,而且支点要稳固,用力时不得失去支点。

以中指与无名指贴紧一起共同作支点,或以中指作支点。

将指腹支放在邻近牙齿上,支点位置应尽量靠近被洁治的牙齿,并随洁治部位的变动而移动。

  3.器械的放置和角度将洁治器尖端1~2mm的工作刃紧贴牙面,放入牙石的根方,洁治器面与牙面角度应小于90°,大于45°,以70°~80°左右为宜。

注意是工作刃的尖端紧贴牙面,而非工作刃的中部贴牙面,避免工作刃的尖端翘起刺伤牙龈。

  4.除牙石的用力动作握紧器械,向牙面施加侧向压力,再通过前臂和腕部的上下移动或转动发力,力通过手部以支点为中心的转动而传至器械,从而将牙石整体向冠方刮除。

避免层层刮削牙石。

  用力的方向朝向冠方,也可以是斜向或向颊舌侧水平方向,但一定避免向牙龈方向用力。

  5.器械的移动当洁治工作从颊(或舌)面移向邻面时,应靠拇指推或拉的动作来转动洁治器柄,使工作端的尖端始终接触牙面,避免刺伤牙龈。

完成一次洁治动作后,移动器械至下一个洁治部位,主要洁治部位之间要有连续性,避免遗漏牙石。

  6.洁治时要随时拭去或吸去过多的血液及唾液,使视野清楚。

  7.在洁治操作完成后,要注意用尖探针仔细检查有无残留牙石,尤其是邻面部位和龈下1~2mm处有无残留牙石,如发现残留牙石,再用器械彻底清除之。

  8.在完成洁治后,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或擦洗治疗区,以便清除散落在局部(龈沟等处)的牙石残渣,还可起到止血的作用,然后请患者漱口。

9.洁治效果牙面应无残留牙石和色素,并且牙龈应无损伤。

3牙列印模制取:

患者坐靠在治疗椅上,上颌或下颌牙平面与地面平行。

根据患者牙列形态选择适合的成品托盘,将托盘置于患者口内检查托盘是否合适,托盘与牙弓及牙槽骨内外侧有3—4mm间隙,上颌托盘的远中边缘应盖过上颌结节和颤动线,下颌托盘后缘应盖过磨牙后垫区。

将调拌好的藻酸盐印模材置于托盘内,术者左手持口镜牵开患者口角,右手持托盘,快速旋转放入患者口内并使托盘就位。

取上颌印模时,轻轻牵拉患者上唇向下,牵拉左右颊部向下前内,完成唇颊侧边缘整塑。

取下颌印模时,轻轻牵拉下唇向上,牵拉左右颊部向上前内,嘱患者抬舌和伸舌,完成唇、颊、口底的功能整塑。

取出印模时,先取脱后部,再引牙长轴方向取下,不可使用暴力,完整取出印模。

取出后检查印模系带切迹是否清晰到位,边缘伸展是否适度,有无气泡及脱模现象。

4.颌面部绷带包扎技术:

  1.交叉十字绷带

适用于颌面和上颈部术后和损伤的创口包扎。

包括双侧面部耳前区、耳后区、腮腺区、颌下区及颏下区伤口包扎。

该方法固定范围广,加压可靠、牢固,不易滑脱。

  方法:

绷带先由额至枕部环绕两周,反折经一侧耳前腮腺区向下,经颌下、颏部至对侧耳后向上,复至同侧耳前;绕下颌下及颏部至对侧耳前,向上经顶部,向下至同侧耳后,再绕下颌下、颏部至对侧耳后。

如此反复缠绕,最后再如前作额枕部环绕,以防止绷带滑脱,止端打结或以胶布固定。

  2.单眼法(单眼交叉绷带)常用于半侧头部、眼部、耳部、上颌骨、面颊部手术后的创口包扎。

  

方法:

于鼻根健侧先放置一截30cm左右、上下斜行的绷带条或纱布条,并在患侧眶周、耳前后垫以纱布卷,以免包扎时绷带压迫眼球或耳廓,出现眼球胀痛和耳痛。

绷带自额部开始,先绕额枕两圈,继而斜经头后绕之患侧耳下并斜行向上经同侧颊部,眶下至鼻背,健侧眶上,如此环绕数周,每周必须覆盖前一层绷带的1/3~1/2,直至包妥为止,最后将留置的短绷带或纱布条打结收紧,以暴露健眼。

5.牙槽脓肿切开引流术:

调整患者体位,张口时下颌牙平面与地面平行,下颌与术者的肘关节在同一高度或下颌更低。

检查患者口腔,确定患牙和牙槽脓肿部位,确定切开的适应症,即局部疼痛加重,呈波动性跳痛,炎症肿胀明显,触诊有明显压痛点、波动感,呈凹陷性水肿,穿刺有脓液抽出者。

干棉球擦干术区,用1%碘酊进行切开部位的消毒,用2%地卡因进行表面麻醉,再采用尖刀片在脓肿膨隆最低处,切开脓肿,切口方向与前庭沟平行,直达骨面,可见脓液流出。

再用血管钳进行钝性分离扩大,注意勿伤神经及血管,用装有生理盐水和3%过氧化氢交替冲洗,直至脓液冲洗干净,一般用碘仿纱布或橡皮片作为引流条,引流条末端约0.5留在口外,嘱患者第二天复诊。

 

6.口内缝合术:

口内缝合术应该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首先要进行黏膜消毒,操作者着装应符合要求,戴无菌手套。

(二)进针

  1.进针方法将两侧相邻创面的边缘向中线拉拢,缝针先从游离侧进入,距创缘2~3mm处垂直进针,刺入黏膜直达黏膜下组织,再穿过较为固定的另一侧,将两侧瓣的位置对准后,准备打结固定。

缝针进入两侧瓣组织离创缘的距离应相等。

拉拢时动作应轻柔,不可用力过大,避免将组织撕裂。

每针间距3~5mm。

缝合舌组织时,由于组织易撕裂,进针点距创缘4~5mm。

缝合进针时,针尖应与黏膜垂直,方可达到一定的进针深度。

如两侧创缘高低不等(厚薄不均),应加以矫正,即薄(低)侧组织缝合稍多而深些,而厚(高)侧组织则稍少而浅些。

(三)打结

  缝合完毕后需要对缝线打结时。

如打结法不正确,可致结扎滑脱,造成术后继发性出血,或伤口裂开,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1.打结方法打结法分为器械打结及手打结两种。

器械打结多用于口腔内的创面缝合,因打结的位置在口腔内比较深,用器械打结比较方便。

方法是将血管钳或持针器放在缝线的较长端与结扎物之间,用长头端缝线环绕血管钳或持针器一圈后打结,再按同样方法打第二结。

口腔内缝合为避免滑脱,一般以三重结为宜。

(四)剪线

  打结完成后,术者将双线尾并拢,轻轻提起,助手用左手托住微微张开的线剪,“顺、滑、斜、剪”,将剪刀近尖端顺着缝线向下滑至线结的上缘,再将剪刀向上倾斜适当的角度,然后将缝线剪断。

组织内结扎线头所留长度一般为1mm左右,口内线头至少余留5mm以上

 

第二部分基本急救技术

一测血压:

测量前嘱被检者在安静环境下休息5—10分钟,采取坐位或仰卧位,裸露被测上肢,伸直并轻度外展,肘部与心脏相平,袖带气囊中间部分对准肱动脉,紧贴皮肤缚于上臂,袖带置于上臂下缘距肘窝2—3cm。

将听诊器置于肘窝股动脉波动处,但不得与袖带接触。

然后向袖带内充气,待肱动脉搏动听诊消失,再将汞柱升高20—30mmHg,然后,缓慢放气,听到第一声的数值为收缩压,声音消失时的数值为舒张压。

两者之差称为脉压。

一般应测量两次,以数值较低的一次为准。

血压的正常值:

收缩压为90—140mmHg,舒张压为60—90mmHg;超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小于收缩压90mmHg和(或)舒张压60mmHg为低血压。

二吸氧术:

1首先应检查氧气流量表是否正常。

湿化瓶内有无湿化液及鼻导管或鼻塞有无明显折裂等

首先装好氧气流量表,连接湿化瓶(内含适量湿化液)及鼻导管或鼻塞。

检查氧气是否通畅。

用湿棉签清洁患者鼻腔。

然后打开出氧开关,将鼻导管或鼻塞放入水中,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

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再用液状石蜡润滑鼻导管,插入鼻孔约5CM深,或用鼻塞塞入一侧鼻孔,确认无呛咳。

用胶布固定鼻导管外露端在患者鼻梁或适当位置上;为避免一个孔道阻塞致给氧无效,可在鼻导管前端于不同平面上剪1-3个小孔,既可分散氧流,又可以减轻患者不适感。

2调节氧流量根据患者缺氧状况调节氧流量:

小儿及缺氧伴CO2潴留者为1-2L/min浓度为60%-90%,氧流量≤6L/min

3.停用氧气时缓慢轻柔的拔去鼻导管,擦净口鼻部。

4.先关闭流量表开关,再关总开关,然后再打开流量表小开关放出余气,再关好流量表。

三.人工呼吸:

病人仰卧,术者位于病人—侧,低头观察病人胸廓无呼吸起伏动作。

口鼻亦无气息吐出,颈动脉搏动消失,

  判断其呼吸心跳停止,呼叫同事抢救的同时,迅速松开其领口和裤带,并抽去枕头,用纱布或手帕清除病人口鼻分泌物及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一手抬起患者颈部,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压迫病人前额保持其头部后仰位置,

使病人下颌和耳垂连线与床面垂直一手将病人的下颌向上提起,另一手以拇指和示指捏紧病人的鼻孔。

术者深吸气后,将口唇紧贴病人口唇,把病人嘴完全包住,

深而快地向病人口内吹气,时间应持续1秒以上,直至病人胸廓向上抬起。

此时,立刻脱离接触,面向病人胸部再吸空气,以便再行下次人工呼吸。

与此同时,使病人的口张开。

并松开捏鼻的手,观察胸部恢复状况,并有气体从病人口中排出。

然后再进行第二次人工呼吸。

开始时先迅速连续吹入3~4次,然后吹气频率维持在每分钟l2~20次,吹气量每次500~6OOml。

四.胸外心脏按压:

病人神志突然消失,同时病人胸廓无呼吸起伏动作,口鼻亦无气息吐出,如果颈动脉搏动消失,则判断其呼吸心跳停止;呼叫同事抢救的同时,病人于仰卧位,躺在硬板床或地上,头偏向一侧,头部与心脏同一水平,去枕,解开衣扣,松解腰带。

术者站立或跪在病人身体一侧。

术者两只手掌根重叠置于病人胸骨中下1/3交界处。

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之重力向病人脊柱方向按压。

按压应使胸骨下陷3.5~5cm(婴幼儿下陷1~2cm)后,突然放松。

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使心脏舒张,如此有节奏的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放松时掌跟部不得离开按压部位,以防位置移动,但放松应充分,以利血液回流。

按压频率l00次/分。

单人抢救时,每按压30次,俯下做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30:

2)。

按压5个循环周期(约2分钟)对病人作一次判断,主要触摸颈动脉(不超过5秒)与观察自主呼吸的恢复(3~5秒)。

双人抢救时,一人负责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人负责维持呼吸道通畅,并做人工呼吸,同时监测颈动脉的搏动。

两者的操作频率比仍为30:

2。

 

五.牙拔除术(含麻醉):

(一)局部麻醉技术:

1.浸润麻醉:

首先根据注射部位的要求调整好患者的体位,牵开注射处的黏膜,一般在拟麻醉牙的唇颊侧前庭沟进针,注射针尖达到麻醉牙根尖平面的骨膜上后,酌量注射麻醉药液0.5—2ml,一般2—4分钟后即显麻醉效果。

2.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患者半张口,上颌平面与地面呈45度,一般以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根部前庭沟作为进针点,注射针与上颌牙的长轴呈45度,向上后内刺入,进针时针尖沿着上颌结节弧形表面滑动,深约2cm,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麻药1.5—2ml。

注意针尖刺入不宜过深,以免刺破上颌结节后方的翼静脉丛,引起血肿。

麻醉区域:

除第一磨牙的颊侧近中根外的同侧磨牙的牙髓、牙周膜、牙槽突及其颊侧的骨膜、牙龈黏膜。

3.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患者头后仰,大张口,上颌颌平面与地面呈60度,注射针在腭大孔的表面标志稍前处刺入腭黏膜,往上后方推进至腭大孔(上8腭侧龈缘至腭中线弓形凹面连线的中点),注入麻药0.3—0.5ml。

麻醉区域:

同侧磨牙、前磨牙腭侧的黏骨膜、牙龈及牙槽骨。

4.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患者大张口,下颌平面与地面平行,将注射器放在对侧口角第一第二前磨牙之间,与中线呈45度,注射针高于下颌牙平面1cm并与之平行,进针2.5cm左右达下颌骨骨面的下牙槽神经沟,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麻药1—1.5ml。

约5分钟后,患者即感同侧下唇口角麻木、肿胀。

麻醉区域:

同侧下颌骨、下颌牙、牙周膜、前磨牙至中切牙唇(颊)侧牙龈、黏骨膜及下唇部。

以下唇麻木为注射成功的主要标志。

.舌神经阻滞麻醉:

注射方法是在行下牙槽神经麻醉口内注射后,将注射针退出1cm,此时注射麻药0.5—1ml,即可麻醉舌神经,或在退针时边退边注射麻醉药,直到针尖退至黏膜下为止。

麻醉区域:

同侧下颌舌侧牙龈、黏骨膜、口底黏膜及舌前2∕3部分。

6.颊神经阻滞麻醉:

行下牙槽神经麻醉的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