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安全组织机构及人员名册优质文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69538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安全组织机构及人员名册优质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质量安全组织机构及人员名册优质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质量安全组织机构及人员名册优质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质量安全组织机构及人员名册优质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质量安全组织机构及人员名册优质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安全组织机构及人员名册优质文档.docx

《质量安全组织机构及人员名册优质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安全组织机构及人员名册优质文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安全组织机构及人员名册优质文档.docx

质量安全组织机构及人员名册优质文档

质量安全组织机构及人员名册

 

职务

姓名

职称

证书名称

级别

证号

身份证号

项目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施工员

施工员

施工员

质量员

质量员

质量员

安全员

安全员

安全员

安全员

资料员

测量员

测量员

材料员

机械员

机械员

造价员

质量保障措施

本机构评估业务质量保障体系由以下部分组成,以实现评估业务活动全员、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1、技术委员会的设立;

2、首席评估师制度;

3、重大问题报告制度;

4、评估业务活动全过程的指导、监督和复核。

一、技术委员会

技术委员会的组成:

总经理、首席评估师、核心技术骨干、部门负责人、协作专家、外聘技术专家组成。

工作内容:

负责重大项目疑难问题的解决(针对新兴业务或重大项目中的特殊技术问题)、重大技术问题的审核、共性问题的总结、内部质量的检查、技术争议的判断等重大事宜的组织实施。

二、首席评估师制度

制度建设目标: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业务质量工作的管理,明确质量控制责任,保证执业质量。

首席评估师工作职责:

1、确保公司内部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推动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监督质量控制体系的运行,向股东会报告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案;

2、组织制定公司内部的技术标准;

3、组织对业务疑难问题或者争议事项进行处理;

4、组织评估人员的业务培训;

5、承办公司股东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重大问题报告制度

制度建设目标:

为切实加强和规范评估业务活动中重大事项的管理,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处理突发或重大事项,确保重大事项信息的及时掌握和妥善处置,以保障公司执业质量。

重大事项:

是指评估人员在评估业务活动中涉及评估对象和范围界定不清、评估对象权属瑕疵、价值类型选定、技术路线确定和评估方法选择、重要技术参数选取、评估假设及限制条件的确认及业务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工作障碍或超出评估工人员能力范围的事项。

运行机制:

重大事项报告实行二小时复命制,即重大事项发生或确认后应在二小时内向项目负责人报告,超出项目负责人胜任能力的,项目负责人应于二小内向机构首席评估师报告,由首席评师负责解决或启动技术委员会解决.

四、评估业务活动全过程的指导、监督和复核

1、本公司确定的资产评估项目,具体承担部门经理和项目负责人应当考虑项目配置助理人员的学识、经验、能力等因素,用其所长,合理分工,并确定对助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复核的方式及程度.

2、资产评估项目负责人应对助理人员予以适当的指导,包括讲清他们的责任,要求其完成的程序及应达到的资产评估目标,委托单位的营业性质和需要特别关注资产评估问题及其他可能影响资产评估程序的事项。

3、资产评估项目负责人应监督资产评估过程,确定助理人员是否具有执行完成该项分配任务所要求的必要熟练程度和业务能力,是否理解对其所做的资产评估指导,是否已按照资产评估计划完成资产评估任务;应根据助理人员提出的有关资产评估问题的报告,估计其重要性,确定如何适当修改资产评估计划;应消除各助理人员职业判断的有关分歧。

4、资产评估项目负责人应对助理人员完成的工作进行复核,确定已完成工作是否遵守了《资产评估准则》和本机构执业制度的规定,是否对已完成的工作和形成的结论做了充分的资产评估记录,是否存在任何未解决的重要问题,资产评估程序的目标是否已实现,所表达的资产评估结论是否与资产评估的结果一致等。

5、对专家协助工作的评估项目,现场及评定估算过程均应形成工作记录并出具本人签字的专家意见和专家结论。

项目组对专家意见和结论有异意的,应另行聘请专家进行论证.

6、本所对资产评估工作底稿实行三级复核,包括项目负责人详细复核、部门经理一般复核和质量管理部(或稽核复核人)三级复核三个层次。

项目负责人应在外勤现场对助理人员的资产评估工作底稿逐页复核,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督促助理人员修改完善。

对从委托方或相关当事方获取的主要评估资料,如评估明细表及相关证明材料等,均应要求对方签字盖章或以其他方式确认.部门经理应对资产评估工作底稿中主要资产评估程序的执行以及资产评估调整事项等进行复核。

质量管理部(或稽核复核人)作为项目的督导人,对项目进行全面质量监控、业务指导和完成三级复核工作。

7、本机构法定代表人对业务质量承担最终责任。

五、质量保障体系运行

首席评师负责本机构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

(一)基础保障

1、保证项目组成员与被服务单位或经济行为涉及事项无利害关系;

2、委派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实施服务工作;

3、根据项目特点严格履行的督导和复核流程;

4、完善项目组的定期沟通和重大问题报告制度;

5、在现场工作前,开展充分的前期业务培训。

6、严格执行首席评估师制度,充分发挥本机构技术委员会作用。

(二)准备阶段

1、根据委估资产特点和评估目的涉及的经济行为,制定评估工作计划;

2、根据项目特点,与委托方或评估业务相关方进行充分沟通,采集评估信息资料,并对相关资料进行验证核实;

3、合理调配人员,保障项目实施顺利进行。

(三)项目执行阶段

1、严格按照《资产评估准则—-评估程序》开展评估业务,不随意删减评估程序;

2、按评估工作计划开展评估工作;

3、履行本机构制定的各项质量控制制度,执行全员、全过程督导复核;

4、对临时性或突发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保障项目进度目标;

(四)出具报告阶段

1、严格履行三级复核制度,项目负责人对报告进行一级复核;部门经理对报告进行二级复核;法定代表人对报告进行三级复核;

2、关注评估报告期后事项对评估结果的影响,及时进行披露。

3、报告撰写规范严谨,报告附件完整。

xx资产评估

业务质量控制制度

第一章总则

1、为规范本公司的资产评估业务质量控制,明确质量控制责任,保证执业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的资产评估业务及与价值估算相关的其他业务的质量控制。

第二章基本要求

3、从业人员执行资产评估业务,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等相关规定.

第三章业务执行

4、严格执行本公司制定的《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5、从业人员执行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履行适当的评估程序,基本评估程序通常包括:

(1)明确评估业务基本事项;

(2)签订业务约定书;

(3)编制评估计划;

(4)现场调查;

(5)收集评估资料;

(6)评定估算;

(7)编制和提交评估报告;

(8)工作底稿归档.

6、聘请专家协助工作的资产评估业务,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确信专家工作的合理性。

7、本公司根据初步了解的项目情况,选派具备一定资历和经验、良好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从业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评估业务并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8、接受评估业务前,项目负责人应与委托方进行充分沟通,通过公开渠道查询有关情况,关注的事项一般包括:

(1)本公司是否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出具评估报告的时间是否能够得到保证。

(2)委托方是否明确提出预先设定的评估结论.

(3)关注被评估单位提供资料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的情况。

(4)评估程序是否能够适当履行

当存在如下情形之一时,不承接评估业务。

(1)本公司及从业人员不具备专业胜任能力,无法保证评估结论的合理性或评估报告按时出具。

(2)影响评估程序的适当履行,导致本公司及项目人员无法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工作原则.

(3)评估报告被不当使用的可能性较大,给公司及从业人员带来较大风险。

(4)被评估单位提供的作为评估依据的相关资料具有明显虚假,影响评估报告的真实性。

9、现场调查前,项目负责人应组织实施必要的前期工作,一般包括如下事宜:

(1)编制评估计划,其内容应涵盖现场调查、收集评估资料、评定估算、编制和提交评估报告等评估业务实施全过程。

(2)根据资产的规模和结构及特点、完成时间要求等项目具体情况,组织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从业人员构成项目团队。

(3)根据项目特点,向委托方及被评估单位提出评估的工作要求和具体计划.

10、从业人员应当对评估对象进行现场调查。

11、从业人员应对收集的评估资料进行必要分析、归纳和整理,形成评定估算的依据。

12、从业人员应当恰当选择评估方法,选取相应的公式和参数进行分析、计算,形成评估结论。

13、评估报告应当由项目负责人编制。

第四章职业道德

14、从业人员应当诚实正直,勤勉尽责,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遵守保密原则。

第五章签字盖章

15、评估报告由两名评估师签字盖章(包括该项目负责人),评估机构、法定代表人盖章.

16、项目负责人、助理人员应当在所编制的工作底稿上签字。

17、审核人员应当在各自审核责任范围内完成审核工作,并在相关工作底稿、评估报告发文稿中签字.

第六章逐级审核

18、评估报告及相应的工作底稿实行三级复核。

(1)一级复核由项目组内具备专业能力的助理人员进行.

(2)二级复核由执行项目的项目负责人进行。

(3)三级复核由公司技术负责人进行.

19、复核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

(1)评估工作是否已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资产评估准则、业务操作规范等执行。

(2)评估程序是否适当履行。

(3)采用的评估依据是否充分、适当。

(4)评估对象法律权属是否进行了关注和恰当披露.

(5)使用的评估假设是否合理。

(6)采用的评估方法是否适用。

(7)评估中选用的数据、参数是否可靠。

(8)形成的工作底稿是否完整.

(9)出具的评估报告内容是否完整、规范,数据是否准确。

第七章工作底稿质量要求

20、项目人员应当形成能够支持评估结论的工作底稿,编制、管理和保存工作底稿。

21、工作底稿应当真实完整、重点突出、记录清晰、结论明确。

从业人员可以根据评估业务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工作底稿的繁简程度。

 

22、工作底稿同时形成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

质量管理部门管理要点、职责和岗位设置

1。

质量管理组织内部管理要点:

∙应有文件化的品管组织和隶属关系;

∙品管内部的人员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职位说明书);

∙文件化的品管权限-如原料,半成品,成品放行权等;

∙有培训计划和培训执行记录;

∙有内部奖惩制度,并与工资挂钩;

∙要对产品质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并与部门及责任人绩效挂钩.

 

2。

质量管理部门的一般职责:

∙进料检验-原料,辅料,包装物料等;

∙过程监控-人、机、料、法、环;

∙成品检验-人员,时机,依据,权限;

∙监视测量装置的校准与管理;

∙品质保证能力-质量体系的建立和推进;

∙品质计划-产品标准,作业指导书,工艺文件,记录;

∙客户投诉相关过程的管理-原因分析,就正措施,程序化;

∙样品管理。

3。

质量管理部门的主要岗位

∙原料/辅料/包装物料验收员(原料专员);

∙品管员-过程监控和监督,客户投诉的处理与跟踪;

∙质检员-半成品、成品感官检验,检测样品取样;

∙化验员-化验室检测;

∙发货监装员;

∙体系推进和考核;

∙标准化管理员-官方文件的接收和处理,企业标准起草、备案,本部门第三层文件起草、修订,计量器具管理。

4。

质量部门设置及分工是什么?

质量检验工作:

制程(生产过程)质量检验(IPQC),进料质量检验(IQC),装配质量检验,出货质量检验(OQC);质量体系(QS),品质工程(QE),品质保证(QA),供应商质量管理(SQA)。

5。

质量部工作的主要考核项目和指标:

(1)主要项目:

∙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制度是否完善;

∙产品质量检验、生产过程控制是否完善、有效;

∙计量检验器具是否定期校准,质量标准贯彻执行的情况;

∙对关键生产工序的质量检验制度执行的情况;

∙对原材料、外购件、成品的质量检验是否到位,是否有记录;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是否全面、有效。

(2)主要指标:

∙产品质量合格率;

∙制成不良率;

∙监测和测量仪器校准率;

∙产品检验状态标识率;

∙质量计划指标完成率;

∙管理评审整改措施完成率;

∙抽检不良率;

∙纠正措施的有效率;

∙原材料消耗下降率;

∙质量成本指标完成率。

6.质量部门应达到的标准:

∙质量管理的要求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活动中,质量检验贯穿于产品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确保产品状态标识易于识别和可追溯;

∙建立起规范的不合格品的鉴别、识别、记录、评审和处置办法;

∙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的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

∙制订有效的纠正措施标准,以消除不合格产生的原因以及顾客不满意的情况;

∙建立并实施采购检验标准,以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

∙质量记录完整、规范,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按计划执行,管理目标完成情况良好.

质量管理部门各项工作的具体内容

1。

进料管理:

∙有明确的检验标准;

∙验收流程要清晰;

∙抽样的方法需正确;

∙应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现场评估;

∙定期统计供应商的所供原料的品质状况;

∙供应商的产品品质发生异常应及时与其沟通;

∙应有明确的供应商考核办法;

∙供应商连续出现质量问题应有相应的处理办法;

∙供应商产品质量进行改进后要及时跟踪;

∙明确规定因供应商原材料质量问题造成损失的责任承担办法,并在相应的合同中予以明确;

∙进料检验组人员的应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

∙进料检验报告要清晰,并得到合理的保存;

∙原材料存在轻微质量问题,而生产车间又急需用时,应有明确的特采程序,并规定特采批准人;

∙紧急放行应有明确的程序,并规定紧急放行批准人;

∙不合格的原材料要有明确的处置方式;

∙规定退回供应的产品应及时退回。

2.过程管理—人员

∙合理配备过程检验和监控人员;

∙过程检验和监控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应符合要求;

∙过程检验和监控的力度要达到企业预防产品出现不合格品的需要;

∙过程产品出现不合格品如何处置要有明确的措施;

∙产品出现不合格时信息要及时传递;

∙产品出现不合格品原因要明确由谁来分析;

∙过程所运用的统计技术应满足企业的需要;

∙过程检验和监控人员与各车间要有良好的沟通渠道,并形成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理念;

∙产品订单的特殊要求要能及时传递到过程监控人员.

3。

过程管理-文件和标准

∙有准确、适宜和充分的作业指导书;

∙有准确、适宜和充分的过程检验标准;

∙有明确的过程检验流程及质量控制点;

∙有过程检验记录/监督监控记录且真实可行;

∙有文件化过程异常处理的程序;

∙要明确规定半成品放行权;

∙有文件化的过程检验状态标准及区分,且有效执行;

∙有相关品质问题及统计分析。

 

4。

成品管理

∙要有明确的成品检验标准;

∙成品检验(含化验员)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达到相应的要求;

∙成品检验的抽样方法要合理;

∙每一客户/订单的特殊要求都准确无误地传递到相关人员;

∙有文件规定成品的标识方法并得到有效执行;

∙有有效防止成品漏检的方法;

∙有文件化规定成品异常处理程序,如处理方法、批准权限;

∙成品检验结果由谁批准;

∙成品是否可以特别放行,如可以特别放行应达到怎样的程度才可特别放行,审批权限要得到明确的规定;

∙成品检验报告要清晰,并得到合理保存,通过成品检验报告能追溯到相应的生产组、批号、日期及重要原材料等;

∙要有发货监装记录且记录完整;

∙要形成长期积压库存定期报告制度;

∙库存积压产品出厂前要重新检验确认。

5。

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

∙计量/检测没备要形成台账统一管理,台帐要实行动态管理,定时更新;

∙各质量检验流程要明确规定所使用仪器名称;

∙计量/检测设备的精确度要达到测量的使用要求;

∙计量/检测设备要按要求定期进行校验(外/内);

∙计量设备的使用状态标识要明确;

∙计量设备所使用的环境要达到其设备本身要求的环境条件;

∙复杂的计量设备要形成操作指导书指导员工如何操作;

∙检测设备要定期保养且建档。

 

6。

质量保证-体系推进和考核

∙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设计一试产—生产—检测—出货一服务);

∙整体管理架构要完整,各级管理职能要明确;

∙以文件形式规定质量目标且为员工所理解,并分解到各部门且得以执行;

∙各相关单位对质量记录要的收集、发放、借阅等要进行管制;

∙产品生产过程中各产品的状态有标识并有追溯性;

∙客户抱怨处置及时,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

∙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的考核和改进.

7。

质量保证-品质计划

∙生产前有完善的品质计划(作业指导书/加工工艺/质量记录/卫生保证措施/质量控制点的确定),尤其对特殊的产品有无特别的规定;

∙客户的要求被相关质量管理人员熟知;

∙各相关人员均进行了岗位培训,且考试通过方可上岗,并有相应记录;

∙对可能发现的异常进行分析识别,并采取预防措施;

∙开展有助于质量提升的5S、QC等活动;

∙涉及产品更改,要有书面的会签确认,并对相应品质再检验确认且有相应记录;

∙品质控制各阶段保证没有漏检发生,并有相应方法或程序支持.

 

8.质量保证-制度、文件及其它

 

∙内部要有明确的奖罚制度;

∙各员工的工作职责要明确;

∙各种工作流程要做出合理明确的规定;

∙本部门能够得到技术文件的最新版本;

∙文件的保存安全可靠,便于索引与使用,并能防止错用文件;

∙员工均进行适当的培训,确保其胜任本岗位的工作;

∙公司上级文件与思想及时向下传达;

∙与其他部门建立了良好的沟通.

9。

客户投诉

∙每一次客户投诉要以最快的速度回复,并尽量让顾客满意;

∙客户投诉的处理流程及由谁来处理要有明确规定;

∙客户投诉回复内容要适当,并有文件明确规定批准人;

∙每次客户投诉都要进行相应原因分析,制定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标准化;

∙对客户投诉要进行定期统计和分析;

∙交货的及时性等方面投诉也应进行统计和管理。

 

10.实物样品(或图片)

∙当不便用文字表达或用文字表达不清楚时,要形成实物样品封存或拍成照片作为参照;

∙实物样品(图片)是否分为合格限度样品与不合格限度样品,让员工明确判断标准;

∙实物样品(图片)是否定期确认和更新;

∙进料、制造过程、成品各过程中在需要的地方均有便于参照的实物样品(图片);

∙合理保存实物样品(图片),使其不易变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