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5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568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5篇).docx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5篇).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5篇).docx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篇1

  课题:

色彩的冷与暖

  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运用色彩冷暖知识,给学生一把打开色彩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培养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盲目用色到懂得色性运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识上,有目的地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

  教学重难点:

  1、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性,并会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的知识。

  2、了解产生冷暖对比的原因,认识冷暖色彩并会正确运用。

  教具学具:

水粉颜色、毛笔、笔洗、调色盒、色相卡、色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请学生放置好学习水粉画的用具及美术书。

  二、新授:

  

(一)导入

  教师提问:

  

(1)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教师小结:

看来大家都很有个性,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

  

(2)那你为什么喜欢穿这种颜色?

分别让生谈谈自己的感觉。

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边板书“冷、暖”两种感觉。

  (3)通过观察,你体会并感觉到色彩有什么属性?

---色彩有冷与暖。

  

(二)导入课题:

“色彩的冷与暖是色彩的一种属性。

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一下这种冷与暖的感觉,好不好?

  板书课题:

色彩的冷与暖

  三、讲授新课:

  

(一)结合作品,讲述色彩的冷暖对比是怎样产生的。

“色彩有有彩色和无彩色之分。

除了黑、白、灰属于无彩色外,其余的色彩属于有彩色。

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感觉一下有彩色的冷与暖。

我们知道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色彩的冷暖是人们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1、看冷暖不同色调的作品

  

(1)冷色调画面《雪地》,问:

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给人以冷的感觉。

  

(2)暖色调的画面《日出》,问:

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3)同时欣赏这两幅画面启发提问:

这两幅画面为什么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师根据回答情况小结:

那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色调(色彩总倾向)。

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体会到不同色调的画面给人的冷暖感觉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温度相同的室内,一个屋子涂成蓝色,另一个屋子涂成红色,两间屋子给人的感觉差别就很大。

两间屋子给人温度差别可以达到三、四度,原因是蓝色能减慢人们的血液循环,给人感觉较冷;而红色刺激人们的神经,使血液循环加快,给人感觉较暖。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体会色彩的冷与暖。

回忆我们刚才作品里所见,再联想一下可以发现,在我们的周围生活里,什么事物常常给我们以冷和暖的感觉?

看哪位同学想象的更丰富。

分别让生起来举例,如:

太阳、火焰给人以暖的感觉;天空、大海给人以冷的感觉。

师小结给予鼓励:

看来大家平时是很注意观察事物的。

只有经常去注意观察事物,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色彩中的冷与暖。

究竟什么颜色属于冷色?

什么颜色属于暖色呢?

  

(二)放映色轮,让生观察并谈谈对不同颜色的感觉,从色轮中区别冷暖。

  

(1)在12个基本色相中,最亮的黄色和最暗的紫色是以色彩明度为基准划分的。

提问:

仔细观察,在冷暖对比中最暖的是什么色?

(朱红色)最冷的是什么色?

(蓝色)这两色是冷暖对比的中心轴。

  

(2)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色彩冷暖的规律。

提问:

谁能从色轮中找出冷色和暖色?

将色相卡分成两部分摆放(冷、暖两个序列),并说出自己分的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

偏红偏黄的色彩属于暖色,偏蓝偏绿的色彩属于冷色。

因此在色环中红、橙、黄属于暖色,绿、紫、蓝属于冷色。

  (3)绘画中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如:

黄和黄绿比?

黄暖黄绿冷;黄绿与绿比?

黄绿又显得暖,而绿则比黄绿冷。

所以,色彩的冷暖决不是死记硬背才能记住的它需要相对比较去感觉。

  (4)同样的一幅画面,用不同的冷暖色调表现时,给人的感觉是全然不同的。

冷与暖不同的色彩感觉在绘画中当然是很重要的问题。

一样的画面它们的冷暖色调是完全不同的。

  (三)结合色相卡讲解色彩的补色对比。

在色彩中最富有明快强烈对比作用的是两个相互起补色关系的色彩,也就是三原色和三间色相对的三组色(显示色相卡),红绿、黄紫、蓝橙。

在色彩中称它们为补色对比(板书)。

补色对比在绘画中运用很多,如我国民间年画中具有这种典型特征。

  四、作业要求:

  

(一)内容:

用不同的色彩组合,填涂一组同样的图形,看看它们的画面感觉有何不同,体会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

(用色彩冷暖涂色印样)

(二)要求:

将这四幅图分别涂成冷的、暖的、暖色调中偏冷的和冷色调中偏暖的。

涂色时应注意色彩的搭配。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六、讲评学生作业,课堂小结:

表扬优秀作业

  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篇2

  课题:

线条的动与静

  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认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

  2、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作画练习,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教学重难点:

  1、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2、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

师小结:

板书——线条有粗、细、曲、直。

  2、请同学说一说线条给人的感受,引出课题(板书)——线条的动与静。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课件(流动的河流、静止的公路、地平线等),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线条,给人什么感觉?

师小结:

流动的河流展现的是曲线,有动感,而公路和地平线是静止的直线。

  2、请同学回忆大自然中还有那些静态和动态的线条,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师小结:

平直与弯曲的线条会使人产生动与静的感觉。

以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线条的曲直与动态的关系。

  3、请学生欣赏课本范例,进一步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想一想,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4、教师结合《色彩的冷暖》讲解线条与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运用。

  

(1)暖色和曲、直线的配合,产生的视觉反映。

暖+直=温暖、平和暖+曲=热烈、欢快

  

(2)冷色和曲、直线配合冷+曲=宁静、幽远(如蜿蜒的河流)冷+直=单调、呆板通过欣赏范图、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该如何更好的应用线条。

  四、作业布置:

  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并上色。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六、课堂小结:

表扬优秀作业

  七、拓展:

  教师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

请学生欣赏。

  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篇3

  课题:

美术的节奏

  课时:

2课时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观察、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感。

  2、通过绘画或剪纸等方式表现美术的节奏感。

  教学重难点:

  1、对美术节奏的理解。

  2、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图形,表现美术的节奏。

教具学具:

彩纸、剪刀、双面胶、油画棒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感受节奏

  1、听——音乐

  2、看——两幅绘画作品

  

(1)绘画作品中建筑物上窗户、柱子的有规律的排列、园林别墅中花草的间隔栽培。

  

(2)二方连续纹样作品中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的重复配置,冷暖色、明暗色的反复调和。

  

(二)新授:

  1、通过听和看同学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和相同的感受?

(相同点:

都能感受到节奏。

不同点:

听觉的节奏感较为强烈,绘画作品的节奏是一种形式感。

)出示课题“美术的节奏”

  2、生活中有发现的节奏吗?

这些节奏美吗?

为什么美?

  3、节奏的运用和表现

  

(1)欣赏课本插图:

《自然界中的节奏》、《美术作品中的节奏》小组讨论:

图中分别给你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种的.表现形式,为什么?

(2)师:

生活中处处有节奏,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古今中外大师、画家、小朋友都在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材料,表达自已的情感,创作出了一幅幅优秀的带有节奏感的美术作品。

  (3)师生通过投影仪用彩纸、瓶盖等材进行摆设体验不同的节奏感。

请同学形容一下不同的节奏给人的感受。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课堂展评:

  五、小结:

  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篇4

  课题:

变一变

  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分割组合的方法,产生变形的画面效果。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割纸、粘贴组合的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安全使用美工刀)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将图片,切成长条后排列,产生变形的效果。

  2、割纸、粘贴组合技巧的应用。

教具学具:

图片、美工刀、直尺、垫板、胶水、图画纸、卡纸、剪刀、铅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出现范例:

两张相同图片,一张经过处理产生变形。

  2、引导学生自学技法点击:

利用教科书中的“技法点击”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3、请学生介绍操作方法。

板书:

制作要点——分割:

直线组合:

直线等距

  4、提出问题:

还有其它的分割、组合的方法吗?

  5、教师根据学生的设想边小结边出示范例制作要点:

分割:

直线、曲线……组合:

直线等距,直线不等距、曲线排列……

  

(二)发展阶段师:

怎样来实现我们的设想呢?

  1、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操作难点和要点,讲解演示操作的方法分割:

先用铅笔画出裁剪线。

另曲线分割必须先用硬纸皮做一把特殊的尺子,再画线;用尺子对准线,左手压实,右手持刀裁剪。

(也可用剪刀剪出)组合:

在底纸上,标出粘贴的位置;将裁剪好的纸条,排列起来达到满意的效果后,粘贴完成。

  2、作业要求:

把图片切成长条排列粘贴,产生变形的效果。

使用工具刀注意。

  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篇5

  课题:

  妈妈的节日

  课时:

  2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感受母爱的崇高和伟大。

  2、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创意、描绘、制作,在妈妈的节日中为妈妈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绘画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2、为妈妈做一件礼物。

  教具学具:

  绘画与手工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小朋友知道三月八日是什么日子吗?

(妇女节)在妈妈的节日里,你为妈妈做了些什么?

你知道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2、新授:

  师:

看来,我们每个小朋友都非常爱自己的妈妈,现在我要请小朋友来讲讲你自己的妈妈,也可以把你妈妈的照片拿上来给其他小朋友看看。

  :

妈妈每天除了上班,还要照顾我和爸爸,做家务,打扫卫生。

妈妈对我们的爱是最无私和伟大的。

你懂事了妈妈会开心,你遇到烦恼时,妈妈会理解你,帮助你。

妈妈永远是你心灵的庇护所。

  3、作品赏析

  讨论:

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

在节日的时候,自己可以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来表现的:

书中图例

  4、发展阶段:

妈妈的生日不一定都有蛋糕,但一定少不了我的祝愿。

请你动手为妈妈制作一件礼物吧!

用自己的方式和行动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你最想做一个什么礼物送给妈妈?

  我们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制作礼物呢?

  彩纸、布、皱纹纸、干花,线……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