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方案.docx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5565663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XX市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XX市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XX市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XX市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市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方案.docx

《XX市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市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方案.docx

XX市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方案

 

为科学、规范地开展我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201*版)》要求,依据《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蜚蠊》(GB/T23795-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蝇类》(GB/T23796-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蚊虫》(GB/T23797-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鼠类》(GB/T23798-2009)相关标准,参照国家卫计委《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2016版)》(国卫办疾控函〔201*〕215号)、XX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XX省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皖疾控消〔201*〕82号)、2009年《全国爱卫办鼠、蚊、蝇、蟑螂密度监测方案(试行)》、《XX市市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方案(201*版)》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

掌握本区主要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季节消长规律,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方案提供依据,为本区媒介生物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为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定义

病媒生物监测是指以科学的方法,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鼠类、蚊类、蝇类和蟑螂等病媒生物,对其种类、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为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提供决策依据。

三、监测时间

根据我区气候特点组织开展蚊、蝇、鼠、蟑螂等4种病媒生物监测,其中鼠、蟑螂全年按月开展监测,蚊、蝇每年4-11月按月开展监测。

四、监测范围

(一)监测范围

监测范围为XX区市区。

(二)监测点的设置

监测点的设置为四个公共服务中心,即滨江中心、赭麓中心为鼠密度、蝇密度监测点,赭山中心、张家山中心为蚊密度、蟑密度监测点。

每个监测点,涵盖病媒生物危害主要场所,如宾馆、饭店、中小餐馆、农贸市场、医院、商场超市、建筑工地、公园绿地、居民区等。

各监测点所选监测场所相对固定,如本辖区内无某一生态环境,则将监测数量加至其他场所类型中,各公共服务中心的监测点设置详见监测点设置一览表(中心填写),具体要求如下:

1.鼠密度监测

(1)外环境:

每个公共服务中心选取公共绿地、公园、道路两侧,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单位、居民区院内,农贸市场、工地、车站等生态环境各1个、调查路径各100米,每个镇街(公共服务中心)合计检查单位4个、调查路径400米。

全区合计检查单位8个、总调查路径800米。

(2)室内:

每个公共服务中心选取城镇居民区居民区1个,餐馆2个,宾馆(或招待所)1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1个,农贸市场1个,食品制售或商场1个,合计7个监测点。

全区监测点合计14个。

2.蝇密度监测点

室外:

每个公共服务中心选取农贸市场、绿化带、居民区、餐饮外环境各1处,合计4处。

全区合计8处。

室内:

每个公共服务中心选取餐饮店、商场、超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宾馆饭店、农贸市场、医院、建筑拆迁工地、机场或车站室内各1处,合计10处。

全区合计20处。

3.蟑螂密度监测点

各公共服务中心选取餐馆、居民区各2处,农贸市场、超市、宾馆、医院各1处,合计8处。

全区合计16处。

4.蚊密度监测

(1)成蚊密度监测

各公共服务中心选取城镇居民区3处,公园(含街心公园)2处、医院各1处,合计6处。

每个区合计12处。

(2)蚊幼虫(蛹)密度监测

各公共服务中心选取居民区、单位(有独立院落)、建筑工地、道路(雨水井口)等各2处,调查路径各100延长米,合计8处,调查路径各800延长米。

全区合计16处,总调查路径1600延长米。

五、监测网络系统组成和各级监测机构的职责

(一)建立监测网络

监测系统由区卫计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个公共服务中心组成。

建立以区卫计委为组织领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指导各相关公共服务中心开展监测工作的病媒生物监测网络系统。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各监测点内确定一定数量的符合要求的监测生态环境,各监测点所在公共服务中心和社区全力配合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

(二)区卫计委

负责本辖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具体职责有:

1.负责本辖区病媒生物监测的组织实施和宣传发动工作;

2.负责本区病媒生物监测任务分解并加强组织管理;

3.负责本辖区病媒生物监测经费落实工作;

4.对全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进行督导和管理。

(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根据监测工作安排,做好相应的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具体职责有:

1.制定本区具体的监测工作计划;

2.按照监测点布局,专人负责开展每次具体的病媒生物监测工作;

3.及时收集监测点信息和监测结果并加以核实,及时汇总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公共服务中心职责

各公共服务中心按照监测方案要求成立6—8人的“四害”密度监测工作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中心创卫联络员为召集人)。

监测范围一般控制在2—3个社区内,动员相关单位人员及居民参加配合,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负责落实监测点,各监测点确定专人负责。

将监测器材按要求发放到位,按要求收集,及时上报报表,全力配合监测工作,确保监测工作按时、按量、按质完成。

六、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鼠密度监测

1.监测时间

每月中旬监测一次,以月作统计单位。

2.监测方法

外环境:

采用路径法。

记录每个外环境鼠类监测点100米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以路径指数表示鼠密度。

室内:

采用粘鼠板法。

粘鼠板规格为15厘米×20厘米,将粘鼠板展开,紧靠墙基放置于室内鼠类经常活动或易于栖息的场所布放。

不需要诱饵,应避免放置在阳光直射、淋水和地面潮湿的场所,并防止尘土等污物对粘鼠板的污染。

每15平方米房间放置1张,每个重点行业点(餐馆、宾馆、食品制售或商场、单位食堂和农贸市场)每月布放10张粘鼠板。

城镇居民区监测点每月选择50户、每户布放1张粘鼠板。

记录经过一夜粘捕到的鼠的种类和数量,以粘捕率或粘捕指数表示鼠密度。

3.统计与计算

(1)外环境鼠密度计算公式:

路径指数=鼠迹数/检查距离(处/千米)

(2)室内鼠密度计算公式:

粘捕率=(捕鼠板数/有效板数)×100%

粘捕指数=捕鼠数/有效板数

捕鼠板数是指捕获鼠类的粘鼠板数量。

捕鼠数是指捕获的鼠类数量。

有效板数是指捕到鼠类的粘鼠板及正常展开、未受到损坏且未捕到鼠类的粘鼠板之和。

捕获鼠类后,进行鼠种鉴定,并同时记录捕鼠地点和数量。

详见附表1—2。

(二)蝇密度监测

1.监测时间

根据本地主要蝇类发生规律,确定监测时间为每年4—11月,选择适宜的气象条件,于每月中旬监测一次。

2.监测方法

室外:

采用笼诱法。

每个监测点布放1个诱蝇笼,捕蝇笼着地放置。

基本诱饵为红糖、食醋(陈醋)饵(50克+50克)+50毫升水。

于第一天上午9:

00布放,直至次日上午9:

00收回。

室内:

采用目测法。

监测人员目测计数,记录监测标准间数,阳性标准间数和每一间内的蝇数。

标准间:

以15平方米为一个标准间。

其中,小于15平方米的独立房间视为一个标准间,大于15平方米的房间按15平方米每间折算标准间数。

3.种类鉴定、数据统计和记录

收笼后,用乙醚或氯仿杀死后分类,统计蝇的数量。

同时记录监测当天的天气情况(气温、风力)。

详见附表3—4,另行下发。

4.成蝇密度计算

室外:

成蝇密度=蝇只数/笼数

室内:

成蝇侵害率=(有蝇房间数/监测房间数)×100%

阳性间蝇密度=蝇总数/有蝇房间数

(三)蟑螂密度监测

1.监测时间

全年监测,每月上旬监测一次。

2.监测方法

应用粘捕法,统一用粘蟑纸调查。

用甜鲜面包为诱饵(2克/片),每处布放10张粘蟑纸。

市场布放在食品加工销售柜台,餐饮和宾馆布放在操作间、餐厅和客房,医院布放在病房,居民区在各户的厨房,晚放晨收。

每个标准间(约15平方米)放置1张,居民每户厨房放置1张。

不得选择一周内药物处理过的场所作监测点,每次监测时,粘捕纸必须更新。

3.统计和计算

捕获蟑螂总数是指粘蟑纸粘捕到成若虫总数。

登记粘捕到的蟑螂种类和雌、雄成虫或若虫数,同时记录回收的粘蟑纸总数,并计算蟑侵害率、粘捕率、密度和密度指数。

详见附表5。

侵害率=(阳性房间数/监测房间总数)×100%

粘捕率=(阳性粘蟑纸数/有效粘蟑纸数)×100%

密度=捕蟑数/有效粘蟑纸数

密度指数=捕蟑数/阳性粘蟑纸数

(四)蚊密度监测

1.成蚊密度监测

(1)监测时间

每年4—11月监测,每月2次,相邻2次的测定间隔不少于10天,风雨天气(风力五级以上)顺延。

(2)监测方法

应用诱蚊灯法,每处设诱蚊灯1只,选择远离干扰光源和避风的场所作为挂灯点,诱蚊灯光源离地1.5米,日落前1小时开始,直至次日日出后1小时停止。

(3)统计和计算

蚊密度,单位:

只/灯·夜

蚊密度=捕获雌蚊数/(布放灯数×诱蚊夜数)

分别将每盏灯每晚的监测结果填入数据报表,记录当时主要气象数据(气温、风力)及环境类型并汇总。

详见附表6,另行下发。

2.蚊幼(蛹)密度监测

(1)监测时间

每年4—11月监测,每月中旬开展1次,相邻2次的测定间隔应为30天。

(2)监测方法

应用路径法。

选择居民区、单位(有独立院落)、建筑工地、道路(雨水井口)等生态环境,每处100米延长线监测路径范围内所观察到并记录沿途所有积水容器及小型水体(如水生植物、废弃容器、功能性积水容器、管井及下水道口、竹筒/树洞、轮胎、绿化带垃圾、喷泉、叶鞘积水等)中发现的幼蚊(蛹)阳性容器数和小型积水处数,收集阳性容器中的幼蚊进行种类鉴定,结束后记录路径长度。

(3)密度指数计算

密度指标:

路径指数,单位为阳性水体数每千米(阳性水体数/千米)。

详见附表7。

路径指数=阳性容器数和阳性小型积水处数/行走距离

七、数据收集、分析、反馈

(一)数据收集内容(详见附表1—7,另行下发)。

(二)统计分析指标

1.初步的种类、构成比、各项密度指标;

2.年度的消长曲线。

(三)定期报告、反馈资料

各监测点于每月1号前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报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5日前(如遇法定节假日顺延)将本全区内上月的病媒生物监测结果以电子和书面的形式汇总,并将报表核实无误后报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区联系人:

邮箱:

           。

八、有关要求

(一)各相关单位把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纳入综合目标管理的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二)建立病媒生物监测工作队伍,落实固定工作人员。

(三)监测质量控制方案及监测数据收集附表(1—7)另行下发。

(四)对因工作不到位、不负责、不按要求操作造成工作失误,信息失真,延误上报等,追究个人及相关单位领导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