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藜麦万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5564674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藜麦万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县藜麦万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县藜麦万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县藜麦万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县藜麦万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藜麦万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x

《县藜麦万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藜麦万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县藜麦万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x

县藜麦万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为做好基地建设,加大藜麦新技术新品种引进、示范和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推进藜麦产业健康发展,不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根据**,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特色农业”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集群化、营销品牌化发展,深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使藜麦产业真正成为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助推精准脱贫的特色产业,为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产业支撑。

二、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

依托“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采取“订单+保单”的保障机制,按照“突出优势、壮大产业”的总体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明确优势产区,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藜麦产业布局,实现藜麦向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标准化、区域化、规模化”原则,突出关键要素聚集,构建产业化经营的标准化生产体系。

通过生产资料补贴、机械化耕种补贴等方式实现资金要素聚集;通过对接省农业农村厅和省内科研院所指导培训、配备包点技术指导员、组建技术团队等方式实现人才要素聚集;通过集成相关技术、搭建科技平台等方式实现科技要素聚集。

三、建设内容

紧紧围绕藜麦核心试验点和万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按照“布局科学化、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发展集约化”的目标,将龙头企业、项目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聚集,配套土壤深松耕、黑色地膜覆盖、配方施肥、适期播种、精量机播、合理密植、机械化收获、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实用技术,与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联合建成2万亩藜麦绿色标准化示范区和核心试验点。

(一)核心试验点建设

建设地点:

县松山镇藜香村。

建设规模:

615亩,其中试验106亩,新技术示范展示509亩。

建设内容:

开展试验10项(其中农艺7项,农机3项),新技术示范展示6项,参试品种15个,试验小区454个。

1.藜麦新品种引进筛选及比较试验。

引进藜麦新品种10个,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6㎡,重复3次,通过试验筛选适宜县及同类区域或农业生产条件下推广的优质藜麦新品种。

2.藜麦密度试验。

试验设3500株/亩、4000株/亩、4500株/亩、5000株/亩、6000株/亩、7000株/亩不同梯度密度处理6个,随机排列,小区面积30.6㎡,重复3次,通过试验确定县及同类区域或农业生产条件下藜麦适宜的播种密度。

3.藜麦丸化种子不同覆盖材料试验。

试验设白膜覆盖、黑膜覆盖、降解膜和露地(CK)4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6㎡,3次重复,通过试观察丸化种子干旱条件下播种出苗、杀菌防虫表现,同时筛选我县及同类区域藜麦适宜的覆盖材料。

4.藜麦品种播期二因素试验。

试验设品种(A)和播期(B)两个因素,2个栽培品种为A1(陇藜1号)和A2(陇藜4号);6个播期,分别为:

B1(4月10日)、B2(4月20日)、B3(4月30日)、B4(5月10日)、B5(5月20日)B6(5月30日)。

试验共24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次重复,通过试验确定县及同类区域或农业生产条件下藜麦主推品种适宜的播种时间。

5.藜麦轮作倒茬试验。

参试品种为蚕豆、长寿仁豆、儿菜、马铃薯、褐麦,随机排列,小区面积300㎡,不设重复,通过试验筛选藜麦轮作倒茬的最佳作物,为县及同类区域或农业生产条件下藜麦轮作倒茬提供依据。

6.藜麦专用复合微生物肥料试验。

试验设9个处理,

(1)常规施肥;

(2)LNNK202*-FLPF001;(3)LNNK202*-FLPF002;(4)LNNK202*-FLPF003;(5)LNNK202*-FLPF004;(6)LNNK202*-FLPF005;(7)LNNK202*-FLPF006;(8)LNNK202*-FLPF007;(9)LNNK202*-FLPF008。

随机排列,小区面积30.6㎡,重复3次,通过试验为县及同类区域或农业生产条件下藜麦绿色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7.藜麦种质资源圃。

参试材料334个,随机排列,通过藜麦色选、穗选、抗逆性等提纯复壮技术,选育适合县及同类区域或农业生产条件下推广的具有高抗逆性、品质优良的藜麦新品种。

8.播种方式试验。

在松山镇开展,试验设2个处理:

(1)铺膜施肥播种联合作业。

采用铺膜施肥播种联合作业开展一次性铺膜施肥播种作业;

(2)铺膜施肥+点播(对照)。

先用铺膜施肥机进行铺膜施肥,再用点播机进行点播。

9.不同收获方式试验。

在松山镇开展,试验设2个处理:

(1)机械联合收获。

采用引进研发的藜麦联合收获机进行联合收获,测定收净率、损失率、含杂率、生产率等指标,计算生产成本。

(2)分段收获(对照)。

先用人工收割,再用脱粒机进行脱粒,测定收净率、损失率、含杂率、生产率等指标,计算生产成本。

10.秸秆机械回收试验。

采用不同型号的秸秆回收机进行对比试验,测定回收率和可靠性。

11.藜麦有机肥替代化肥减量技术示范。

示范设处理3个,每个处理1亩,处理

(1)常规施肥;

(2)半成品有机肥(1000kg/亩);(3)复合微生物肥(240kg/亩),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减量示范,为藜麦大田绿色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12.藜麦丸化种子技术示范。

示范品种陇藜1号,面积3.6亩。

13.藜麦苗菜栽培技术示范。

示范品种陇藜1号,面积1亩。

14.藜麦轮作倒茬技术示范。

示范品种褐麦3号,面积105亩。

15.藜麦新品种及绿色配套栽培技术示范。

示范展示品种4个,面积396.1亩,其中:

陇藜1号84亩、陇藜4号78亩、蒙藜1号76亩、蒙藜4号158.1亩。

16、藜麦智能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示范。

利用蓄水池(软体集雨水窖)为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提供水源;利用带有文丘里施肥器的滴灌机对农田进行水肥一体化同步滴灌,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设置自动化控制平台,手机APP、电脑端控制,自动酸碱度、盐分配肥、自动墒情检测灌水、户外气象数据LED显示屏等为一体的小型气象站。

(二)绿色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建设地点:

安远镇、打柴沟镇、华藏寺镇、松山镇、石门镇、哈溪镇、大红沟镇。

建设规模:

2万亩。

综合考虑生态类型、灌溉条件、龙头企业、合作社、示范户、订单生产等因素,建设2万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区,全部采有“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订单”的生产模式,其中:

甘肃纯洁高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示范种植10350亩,甘肃格瑞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示范种植4950亩,合作社示范种植2200亩,示范户示范种植2500亩,涉及7个乡镇,15个行政村,农户230户。

在绿色标准化示范区域内集中连片打造13个示范片,其中百亩2个,千亩11个。

13个集中连片绿色标准化示范片建设地点、规模和内容具体如下:

1、百亩绿色标准化示范片2个,面积1350亩。

以陇藜1号品种为主,由格瑞丰农牧公司牵头,佳禾合作社、永成合作社建设,以安远镇、打柴沟镇高海拔冷凉山区、水川灌区为核心建设2个百亩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区,面积1350亩,其中:

安远镇安远村650亩,打柴沟镇打柴沟村700亩。

(1)安远镇安远村高海拔冷凉区藜麦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区,面积650亩,由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按照“企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采取“订单+保单”的保障机制,示范点推广土壤深松耕、黑色地膜覆盖、配方施肥、适期播种、精量机播、合理密植、机械化收获、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

(2)打柴沟镇打柴沟村水川灌区藜麦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区,面积700亩,由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按照“企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采取“订单+保单”的保障机制,示范推广土壤深松耕、黑色地膜覆盖、配方施肥、适期播种、精量机播、合理密植、机械化收获、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

2、千亩绿色标准化示范片11个,面积18650亩。

由纯洁高原公司、格瑞丰公司、鸿森创利合作社、农丰盛合作社、德吉堂合作社、贵珍合作社、志兴源合作社、睿琛合作社、达秀源合作社、新家园合作社、裕丰兴合作社、珍岚合作社、秉存合作社、雪缘仓合作社、治邦合作社企业(合作社)牵头建设,以华藏寺镇-松山镇-石门镇-哈溪镇-大红沟镇沿山干旱、二阴山区为核心,分旱区、二阴区和灌区三种生态类型建设11个千亩绿色标准化示范片,面积18650亩,涉及5个乡镇13个村,其中:

华藏寺镇2200亩(阳山村1100亩、中庄村1100亩),松山镇10350亩(阿岗湾村2100亩、5号移民点1000亩、7号移民点2600亩、鞍子山村2500亩、藏民村2150亩),石门镇2500亩(岔岔洼村2500亩),哈溪镇2600亩(东滩村1500亩、尖山村1100亩),大红沟镇1000亩(红沟寺村1000亩)。

旱区:

分干旱山区和干旱川区2种类型建设5个千亩示范片,其中干旱山区3个,干旱川区2个。

(1)华藏寺镇阳山村干旱山区藜麦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片,面积1100亩,由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按照“企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采取“订单+保单”的保障机制,示范点推广土壤深松耕、黑色地膜覆盖、配方施肥、适期播种、精量机播、合理密植、机械化收获、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

(2)华藏寺镇中庄村干旱山区藜麦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片,面积1100亩,由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按照“企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采取“订单+保单”的保障机制,示范点推广土壤深松耕、黑色地膜覆盖、配方施肥、适期播种、精量机播、合理密植、机械化收获、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

(3)石门镇岔岔洼村干旱山区梯田藜麦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片,面积2500亩,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采取“订单+保单”的保障机制,示范点推广土壤深松耕、黑色地膜覆盖、配方施肥、适期播种、精量机播、合理密植、机械化收获、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

(4)松山镇鞍子山村干旱川区藜麦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片,面积2500亩,由农户种植,农户加入到合作社,在合作社统一组织下标准化种植,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采取“订单+保单”的保障机制,示范点推广土壤深松耕、黑色地膜覆盖、配方施肥、适期播种、精量机播、合理密植、机械化收获、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

(5)松山镇藏民村干旱川区藜麦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片,面积2150亩,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采取“订单+保单”的保障机制,示范点推广土壤深松耕、黑色地膜覆盖、配方施肥、适期播种、精量机播、合理密植、机械化收获、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

二阴区:

分二阴区山坡地和二阴区梯田2种类型建设3个千亩示范片,其中二阴区山坡地2个,二阴区梯田1个。

(6)哈溪镇东滩村二阴区山坡地藜麦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片,面积1500亩,由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按照“企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采取“订单+保单”的保障机制,示范点推广土壤深松耕、黑色地膜覆盖、配方施肥、适期播种、精量机播、合理密植、机械化收获、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

(7)哈溪镇尖山村脑山二阴区山坡地藜麦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片,面积1100亩,由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按照“企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采取“订单+保单”的保障机制,示范点推广土壤深松耕、黑色地膜覆盖、配方施肥、适期播种、精量机播、合理密植、机械化收获、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

(8)大红沟镇红沟寺村二阴区梯田藜麦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片,面积1000亩,由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按照“企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采取“订单+保单”的保障机制,示范点推广土壤深松耕、黑色地膜覆盖、配方施肥、适期播种、精量机播、合理密植、机械化收获、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

灌区:

分川灌区和山灌区2种类型建设3个千亩示范片,其中山灌区2个,川灌区1个。

(9)松山镇阿岗湾村山灌区藜麦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片,面积2100亩,由农户种植,农户加入到合作社,在合作社统一组织下标准化种植,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采取“订单+保单”的保障机制,示范点推广土壤深松耕、黑色地膜覆盖、配方施肥、适期播种、精量机播、合理密植、机械化收获、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

(10)松山镇5号移民点(藜香村、达秀村)新垦地山灌区藜麦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片,面积1000亩,由种植大户流转土地种植,按照“企业+种植大户”的发展模式,采取“订单+保单”的保障机制,示范点推广土壤深松耕、黑色地膜覆盖、复合微生物肥、适期播种、精量机播、合理密植、机械化收获、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

(11)松山镇7号移民点(华吉塘村、达秀村)新垦地川灌区藜麦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片,面积2600亩,由合作社、种植大户流转土地种植,按照“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发展模式,采取“订单+保单”的保障机制,示范点推广土壤深松耕、黑色地膜覆盖、复合微生物肥、适期播种、精量机播、合理密植、机械化收获、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

(三)辐射带建设

以绿色标准化万亩示范区为中心,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的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种植藜麦8万亩。

三、工作重点

(一)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

围绕土壤深松耕、优良品种引进筛选和选育、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组装、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先进实用技术构建科技支撑体系。

一是研究完善生产技术规程。

积极开展多点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和“三品一标”生产技术规范,研究完善藜麦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全面提升藜麦生产水平。

二是加大藜麦品种选育、繁育、引进筛选和推广。

按照引进与选育相结合的原则,加大优良品种筛选和推广力度,切实提高基地藜麦生产品质。

三是组建专家团队。

依托省内外专家,组建以省内外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省市行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技术服务指导小组,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指导和培训。

四是培训技术人员。

积极培养本地实用型人才,对现有藜麦种植方面技术人员,通过外派培训、校地合作、联合攻关等形式,提升专业技能。

(二)建立健全农机装备体系。

一是加快推进藜麦种植、收获和秸秆回收等机具引进和研制,提升农机装备总量。

对现有农机具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加快研制和引进新的配套机具,加大种植、收获和秸秆回收等藜麦专用机具推广力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

二是围绕示范基地建设,以开展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手技术培训为重点,紧盯机械播种、收获、秸秆回收等关键环节,开展跟踪指导服务,按作业季节,组织遴选推荐一批关键机具,提高藜麦机械化生产水平。

(三)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

健全完善藜麦质量安全控制和追溯体系,按照统分结合、布局合理、全面覆盖的原则,重点围绕产地环境监测、投入品监管、质量检测等环节,在核心示范区分片区建立藜麦质量安全监测点。

同时,督促相关企业、合作社落实主体责任,落实“两证一标识”追溯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基地所产藜麦“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从源头上确保藜麦品质和质量。

(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运作模式,推动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四者之间加强合作和有效对接,形成利益共同体。

县上相关部门要利用“两州一县”项目资金和筹措整合财政资金,共同培育扶持龙头企业2个,合作社10个。

鼓励和扶持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按照“加工在镇、基地在村、收入到户”的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

(五)加强产销对接,建立健全市场营销体系。

与扶持的龙头企业、合作社进行对接,由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种植协议,收购藜麦,实行订单生产。

县相关部门要利用筹措整合的财政资金,共同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参加省内外各种展会,通过发布专题片、电视广告、线上线下等多种推介形式,加大藜麦宣传推介力度,拓宽藜麦销售渠道。

(六)组织开展藜麦“三品一标”认证工作。

积极组织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认证,组织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证。

(七)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

围绕品种选择、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控、机械播种、机械收获、技术组装和集成配套等方面,与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联合,在关键农时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

(八)选择适当时机召开现场观摩会。

为及时总结推广藜麦产业发展的好做法、好模式、好经验,加大藜麦推广力度,与省农业农村厅、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联合,在9月中下旬举办藜麦产业现场观摩会。

四、资金使用

万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示范区建设中的生产资料补贴、农业生产设施购置、开展相关试验研究和劳务费、承办现场观摩会、开展技术宣传和培训等。

其中:

(一)采购氨基酸水溶肥(叶面喷施肥):

79万元;

(二)采购病虫害预测预报设备、统防统治器械及防治药剂:

35万元;

(三)购置及安装水肥一体化相关设施:

10万元;

(四)支付核心试验点试验、示范及劳务费:

40万元;

(五)组织开展藜麦“三品一标”认证:

6万元;

(六)承办现场观摩会、开展技术宣传和培训:

30万元。

按先建后补的原则执行,补贴物资由县上统一采购。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万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领导,成立县万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服务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万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各项工作。

各有关乡镇也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全力推进基地建设,确保取得实效。

(二)加强政策扶持。

整合测土配方施肥、耕地培肥、土壤深松耕、水肥一体化、藜麦产业发展等项目资源,形成政策合力,为万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提供保障,提升藜麦万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水平。

积极做好银企对接工作,切实解决万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融资难”问题,逐步建立政府、企业与贫困户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认真落实农业保险政策,力争藜麦万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区参保全覆盖。

(三)加强宣传引导。

加强藜麦产业发展浓厚的社会氛围营造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全方位宣传和展示我县藜麦产品特色和比较优势,多视角宣传万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形成发展藜麦产业的良好氛围。

二是深入种植基地一线,加大种植基地政策的宣传引导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动员群众主动加入到万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中,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升藜麦标准化种植水平。

(四)加强人才支撑。

一是积极培养本地实用型人才,对现有藜麦种植方面技术人员,通过外派培训,校地合作,联合攻关等形式,加大培养力度,提升专业技能。

二是通过聘请、引进等各种措施,多渠道、多层次引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县藜麦标准化种植提供实用型人才和技术保障。

(五)加强督促检查。

定期不定期深入示范区开展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全力推动万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