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平行班 Word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5628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平行班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平行班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平行班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平行班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平行班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平行班 Word版.docx

《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平行班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平行班 Word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平行班 Word版.docx

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平行班Word版

福建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模块测试

高一语文必修三试卷

时间:

120分钟满分:

150分

试卷说明:

本卷共七大题,20小题。

解答写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

一、名篇名句默写(17分,每空1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

(2)《锦瑟》中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3)贾谊的《过秦论》中“,。

”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4)《寡人之于国也》中,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句子是:

,。

(5)杜甫在《登高》一诗中描叙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处境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兴八首(其一)》中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来表现自己离开成都已两个秋季,思念故乡的句子是,     。

(6)《琵琶行》中表现乐曲激越雄壮,把琵琶女情感推向高潮的的句子是____,____。

(7)《师说》中“,”与《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思想是一致的。

二、基础知识(21分,每题3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谬种(miù)骐骥(jì)羞赧(nǎn)奄奄一息(yǎn)锲而不舍(qì)

B.锋镝(dí)笑靥(yè)俨然(yǎn)转轴拨弦(xuán)间或一轮(jiàn)

C.敕造(chì)阡陌(qiān)孝悌(dì)垂涎三尺(xián)拗他不过(niù)

D.錾银(zàn)跬步(kuǐ)韶光(sháo)囊括四海(náng)弃甲曳兵(yè)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斯混蹙额炫耀孽根祸胎物阜民丰

B.浮躁舟楫勾当瓮牖绳枢钿头银篦

C.踌躇寒暄遐想惴惴不安环佩空归

D.潦倒膏腴嘻戏言简意赅恬然自安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直不百步耳直:

只是以手抚膺坐长叹坐:

因为

虽有槁暴虽:

即使风雨兴焉焉:

于此

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

清楚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践:

如听仙乐耳暂明暂:

暂时振长策而御宇内御:

驾驭

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

吝惜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

无论

叩关而攻秦叩:

击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

抵抗

D.吾师道也师:

学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齿:

并列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

竟使人听此凋朱颜凋:

使……凋谢

5.下列各句加点词词类活用归纳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问君西游何时还②外连横而斗诸侯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填然鼓之⑤天下云集响应⑥树之以桑⑦五十者衣帛矣⑧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⑨而耻学于师

A①⑤\②⑨\③④⑥⑦⑧B①③\②⑨\④⑤⑥⑦⑧

C①③\②\④⑤⑥⑦\⑧⑨D①⑤\②\③④⑥⑦\⑧\⑨

6.下列各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②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B.①不拘于时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①申之以孝悌之义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7.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蜀道难》从体裁上是乐府古体诗,从题材上看是送别诗,实际上重点内容是着力描绘蜀道上奇丽惊险的山川。

作者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为线索贯穿始终,也隐含仕途艰险的愤懑。

B.《琵琶行》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作者运用了前后对比和相互映衬的手法,它将琵琶女精湛的演奏技艺与对身世的感慨结合,详写琵琶女而略写作者,详略结合,有力表现主题。

C.《祝福》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小说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侧重白描,尤其注重勾画眼睛,辅以语言描写,突出主人公在一次次沉重打击面前呈现的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

D.《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人物出场方式描写格外传神,如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来描写王熙凤,以不在家也不出场的方式来写贾赦和贾政,以先侧面烘托再正面出场的方式来表现贾宝玉。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过秦论》中“以愚黔首”,“黔首”是战国时秦国及后来秦王朝对平民的贱称。

黔:

黑色。

据说,秦尚黑色,当时平民都用黑布包头,故名。

B.《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经传”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

C.李商隐《马嵬》“鸡人报晓筹”中的鸡人是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人传唱报晓。

D.《寡人之于国也》中“寡人”指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9分)

张益州①画像记

苏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

妖言流闻,京师震惊。

方命择帅,天子曰:

“毋养乱,毋助变。

众言朋兴,朕志自定。

外乱不作,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

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

”乃推曰:

“张公方平其人。

”天子曰:

“然。

”公以亲辞,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

“寇来在吾,无尔劳苦。

”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

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

“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

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

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

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坠于地。

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

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

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

尔繄②以生,惟尔父母。

且公尝为我言:

‘民无常性,惟上所待。

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

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

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

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

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

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

’呜呼!

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

”皆再拜稽首曰:

“然。

苏洵又曰:

“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

且公意不欲,如何?

”皆曰:

“公则何事于斯?

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

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乡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小大美恶之状。

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

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

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

”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①张益州:

古人往往以任职地名称官吏,张方平为益州太守,故称“张益州”。

②繄:

犹“实”。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归屯军,撤守备归:

使……回去

B.重足屏息之民息:

气息,出气

C.以威劫齐民劫:

抢劫,掠夺

D.故其思之于心也固固:

长久,久远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必问其人之姓名与乡里之所在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乐也

C.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未之有也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益州治蜀,反对施行严刑竣法。

他认为,施行严刑竣法只会使百姓沦为与盗贼为伍,酿成大乱;反之,用礼义、法律来教化、差使百姓,那么蜀人是很容易管理的。

B.作者认为,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自己还未曾见过;即使不用画像,张公的恩情也会世世代代记在蜀人的心中。

C.张益州是“为天下牧小民不倦”的封建官吏的形象,他有文治武功之才,采取安抚办法宽政爱民,使之安居乐业,博得人心。

D.张益州在蜀地发生祸乱,“京师震惊”之际,临危受命,赶赴蜀地。

由于措施得当,祸乱很快被平息,“蜀人相庆如他日”,从此,蜀地相安无事。

12.翻译句子(10分)

(1)把上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

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样谈如何治民,贾谊在谈到秦国灭亡的时候说: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请翻译画横线句子。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3~14题。

(10分)

题松汀驿①

张祜

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②东。

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

那知旧遗逸③,不在五湖中。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到太湖拜访朋友,在湖畔的松汀驿落脚时,题在壁上的诗。

②泽国:

形容水多的地方。

这里指太湖及其吴中一带。

③旧遗逸:

旧日的隐逸之士。

这里指遗世独立的老朋友。

1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6分)

A.首句中的“含”有“包含、连接”之意,首联写无边的山色远连天空,诗人目之所及都笼罩在傍晚苍茫的烟波之中。

B.诗歌颔联主要描绘了诗人站在松汀驿上见到的一幅东海日出、白浪汹涌的画面,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

C.颈联以夸张手法写朋友所居之地的荒寒,不禁使人联想到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诗歌前六句侧重写实,最后二句写诗人的心理活动,属于虚写,虚实结合,给读者带来了想象的空间和余味。

E.全诗描写了山色、水光、日出、白浪、羊肠小道等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景物,达到了景与神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14.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4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14分)

活着的手艺

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

是木匠里的天才。

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

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

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

面子要多大,腿要多高,他都说了尺寸。

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

他就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

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

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

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

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

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

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

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

树,因为木匠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

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

“他来了,他来了!

”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