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载效应组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5574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荷载效应组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荷载效应组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荷载效应组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荷载效应组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荷载效应组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荷载效应组合.docx

《荷载效应组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荷载效应组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荷载效应组合.docx

荷载效应组合

计算方法及假定

编制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2),以下简称荷载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以下简称抗震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以下简称高规。

轴向力正负号的约定:

压力为“-”、拉力为“+”。

输出选项

构件类型

可选择“框架柱”、“框架梁”、“无水平作用的次梁”、“剪力墙”、“通用构件”等。

□基本组合、□标准组合、□准永久值组合

分别选择是否输出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标准组合及准永久值组合。

可单选或多选。

□多构件合并

当“构件类型”为“框架柱”、“剪力墙”或“通用构件”时,可选择多柱、多构件合并计算。

当“构件类型”为“框架柱”或“剪力墙”时,仅对截面为“柱底”或“墙底”的构件进行合并计算。

合并计算时,在组合之前先将表格中所有构件的各工况下的标准值叠加,然后再进行荷载效应的组合。

合并计算的结果可用于多柱联合基础的设计等。

□弯剪正负极值

当“构件类型”为“框架柱”、“剪力墙”或“通用构件”时可选勾选□弯剪正负极值”,将区分弯矩、剪力的正负极值输出控制内力,即

取包含弯矩M最小值(通常为负值)的一组控制内力为Mmin;取包含弯矩M最大值(通常为正值)的另一组控制内力为Mmax。

同理可得剪力V最小值、最大值对应的两组控制内力Vmin、Vmaxo

不勾选□弯剪正负极值”(默认),取弯矩M、剪力V绝对值最大的组合内力为Mmax、Vmax,不输出M

min、Vmino控制内力Mmax、Vmax中弯

矩、剪力可能为正值,也可能为负值。

计算参数

□考虑双向水平地震

设置是否考虑双向水平地震。

□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建筑

设置是否为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建筑。

风荷载起控制作用,指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产生的总剪力和倾覆力矩相当

的情况。

对于高层建筑,高规中“60m以上的高层建筑”,即为风荷载起控制作用

的建筑,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

按高规第5.6.4条采用。

□高层建筑

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8m的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

度为6至9度抗震设计的高层民用建筑结构。

□9度抗震

设置是否为9度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

9度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竖向地震作用

设置是否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8度、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考虑偶然偏心

高层建筑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系数Y

Y——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系数。

当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系数Y不等于1.0时,在利用其计算结果时,注

意不要重复考虑。

该系数宜在其他后续程序中考虑,一般情况下,Y建

议取1.0。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Y

Y――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用于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

当输入自动"时,取Y=1.2。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Y'

y'―-久荷载的分项系数,用于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

当输入自动"时,取Y=1.0°

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Y

Y——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这里的分项系数YQ用于除风荷载之外的可变荷载,风荷载的分项系数

YQ取1.4。

当输入自动"时,取Y=1.4°

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叽

叽一一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当输入自动"时,取%=0.7°

准永久值系数幅

怙——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系数。

当输入自动"时,取怙=0.4。

可变荷载的折减系数入

入变荷载标准值的折减系数。

当入输入自动”时,取X=1.0。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的折减系数应符合荷载规范第4.1.2条等有关规定。

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e――计算地震作用时,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当输入自动"时,取%e=0.5。

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的取值应符合抗震规范第5.1.3条、高规第336

条等有关规定。

水平地震作用增大系数n

n――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增大系数。

当输入自动"时,取n=1.15。

水平地震作用增大系数的取值应符合抗震规范第523、5.2.5条等有关

规定。

弯矩调整系数nm

rm――考虑地震作用时,弯矩基本组合值的调整系数。

当输入自动"时,取nm=1.3。

弯矩调整系数的取值应符合抗震规范第622、623、626、6.2.10条、

高规第4.9.2条等有关规定。

剪力调整系数n

n――考虑地震作用时,剪力基本组合值的调整系数。

当输入自动"时,取n=1.2

剪力调整系数的取值应符合抗震规范第624、625、626条、高规第

4.9.2条等有关规定。

地震附加轴力增大系数n

n――由地震作用引起的附加轴力的增大系数,一、二级框支柱分别取

1.5、1.2。

当输入自动"时,取n=1.0。

地震附加轴力增大系数的取值应符合抗震规范第6.2.10条等有关规定。

外接计算程序

计算程序类别

可选择SATWE(版本:

2006年06月16日)”、TAT(版本:

2006年06月16日)”SATWE(版本:

2003年06月18日)”TAT-8(版本:

2003年06月18日)”等。

当构件类型”为剪力墙”时,计算程序类别”仅可选择SATWE(版本:

2006年06月16日)”或TAT(版本:

2006年06月16日)”

□啬、柱角度转换

勾选□啬、柱角度转换”当墙、柱局部坐标与整体坐标的夹角不为零时,程序将各工况的弯矩、剪力标准值换算成夹角为零的情况。

局部坐标系的转换按下列公式计算:

Vxk=VxkCosa—VykSina;

Vyk'=VxkSinaVykCosa;

Mxk'=MxkCosa—MykSina;

Myk'=MxkSinaMykCosa;

柱号、墙号、梁号

当输入自动”向表格中添加”或插入”构件时,程序自动将柱号、墙号或梁号按表格中前一构件的编号递增1。

框架梁调幅用户应注意,外接计算程序读取的弯矩值为调幅之前的,需要在读入数

据后自行修改。

对于梁端截面,可直接将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值乘以调幅系数。

例如工

况“D永久荷载作用”下Mki读取的数值为-85.3”,在表格中改为

“-85.3*0.85,”这里的0.85是梁端调幅系数。

对于梁跨中截面,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值应根据截面位置、两端支座弯矩,按平衡条件相应调整。

表格操作

更新

当外接计算程序的计算结果改变时,应点击“更新”,程序将读取新的计算结果更新表格中的数据。

改变表格中的层号、柱号(构件号)、位置等,点击“更新”,程序按新的层号、组合、截面等读取计算结果更新数据。

计算结果说明

工况符号

D――永久荷载作用;

L——可变荷载作用;

L-、L+――活荷载随机作用时负弯矩、正弯矩包络;

Wx、Wy――X、Y方向风荷载作用;

Ex、Ey――X、Y方向水平地震作用;

Ei、Er――X方向左偏心、右偏心地震作用;

Ed、Eu――Y方向下偏心、上偏心地震作用;

Ev――竖向地震作用;

Ei、E2、E3、E4――双向水平地震作用1〜4。

这四组工况为程序组合值,

分别按(EX2+0.85EY2)0.5、(EX2-0.85EY2)0.5、(0.85EX2+EY2)0.5(0.85EX2-EY2)0.5计算,并根据EX、EY数值保留正负号。

各工况组合的基本组合值

框架柱

Mhx/Mx――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Mhx与总弯矩设计值

Mx的比值,仅Mhx/Mx>0.75时显示。

Mhy/My――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Mhy与总弯矩设计值

My的比值,仅Mhy/My>0.75时显示。

框架梁

Vh/V――水平荷载产生的剪力设计值Vh与总剪力设计值V

的比值,仅VH/V>0.75时显示。

控制内力的基本组合值

框架柱、剪力墙输出以下控制内力组合:

Dcon――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轴向力绝对值最大的组合;

Nmin轴向压力最小或轴向拉力最大的组合(轴向压力为

“?

?

\

“-”);

Nmax轴向压力最大或轴向拉力最小的组合(轴向压力为

-”)

绝对值最大的组合;

Vxmin――X向剪力最小值的组合,仅当勾选□弯剪正负极值”时

输出;

Vxmax――X向剪力最大值的组合,当未选□弯剪正负极值”时为

绝对值最大的组合;

VYmin――Y向剪力最小值的组合,仅当勾选□弯剪正负极值”时

输出;

VYmax――Y向剪力最大值的组合,当未选□弯剪正负极值”时为

绝对值最大的组合。

框架梁、次梁输出以下控制内力组合:

M-――负弯矩绝对值最大的组合;

M+——正弯矩最大的组合;

Vmax——剪力绝对值最大的组合;

Tmax――扭矩绝对值最大的组合。

通用构件输出的控制内力组合前7项与框架柱相同,还包括:

Tmax——扭矩绝对值最大的组合。

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控制内力输出内容与基本组合类似。

基本组合、标准组合的控制内力组合输出按有地震作用参与的与无地震组合的

分别输出。

分项系数与组合系数

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应符合荷载规范第3.2节、抗震规范第5.4节

及高规第5.6节等有关规定。

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仅有永久荷载、可变荷载

S=1.35X)+yxC>L

S=1.35X)

有风荷载参与组合

S=1.35X)±1.4X0.6XWX

S=1.35X)+yXCX_±1.4X.6Wx

S=1.35X)±1.4X0.6XWY

S=1.35X)+yXCX_±1.4X.6Wy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仅有永久荷载、可变荷载

S=yXD+yXL

有风荷载参与组合

S=ygXD±1.4Wx

S=yXD+yXL±1.4X.6WX

S=ygXD+yXC^XL±1.4Wx

S=yXD±1.4Wy

S=ygXD+yXL±1.4X.6Wy

S=yXD+yXC^XL±1.4WY

有地震作用参与组合

S=ygX(D+ipcEX_)±1.3Xhx

S=ygX(D+pceX_)±1.3XhY

有地震作用参与组合且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建筑

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或

9度的高层建筑

S=ygX(D+pceX_)±1.3Xv

S=yx(D+PceX_)

S=yGX(D+pcEXL)

S=yX(D+®ce>L)±1.3疋hx±0.5范v

S=yX(D+ipcE>L)±1.3XhY±0.5Xv

±0.5XEhx±1.3XEv

±0.5XEhY±1.3XEv

考虑竖向地震作用且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建筑或9度时的高层

建筑且风荷载起控制作用

S=yGX(D+pcEXL)±1.4

S=yGX(D+pcEXL)±1.4

S=yGX(D+pcEXL)±1.4

S=yGX(D+pcEXL)±1.4

S=yGX(D+pcEXL)±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