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53571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ocx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ocx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

2008年的经济危机是全世界的经济都陷入低迷之中,给出口导向性的中国经济也带来的严重的影响。

由于中国连年贸易巨大顺差,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减少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而迫使人民币升值。

由于人民币升值使中国产品相对于外国产品价格上涨,而严重影响我国出口。

由于出口对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所以出口下降使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除此之外,国内的很多因素也是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

比如国内需求不足,收入分配不合理,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以及经济转型所固有的特点。

本文针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现状,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的角度分析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并结合具体数据,做出回归模型,找出现阶段拉动经济增长的可行性对策。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三驾马车”的相关理论,第二部分介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现状,第二部分具体介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第四部分则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三驾马车;刺激内需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但出口的大幅波动也会对经济稳定发展构成威胁。

2009年,我国出口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幅下降,也大大降低了中国的经济增长率。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内的原因,又受国际经济的影响。

世界经济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中国最近几年因刺激需求而产生的产能过剩也不能光指望依靠国外市场来消费掉。

我们得自谋出路,从自身上找原因,一方面要控制投资流向,另一方面要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增加消费。

摆脱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

同时要加快经济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中国经济的下一轮增长。

本文将具体论述中国经济增长现状,并找出影响因素以及可行性的对策。

 

1基本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1.1基本概念界定

从支出角度看,GDP是最终需求─—投资、消费、净出口这三种需求之和,因此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这是对经济增长原理最生动形象的表述

内需是指内部需求,即就是本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它是经济的主要动力;投资是指财政支出,即政府通过一系列的财政预算包括发行国债,对教育,科技,国防,卫生等事业的支出,是辅助性的扩大内需;3、出口是指外部需求,即是通过本国企业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扩大自己的产品销路。

1.2“三驾马车”相关理论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

以2007年为例,我国GDP为246619亿元,在“三驾马车”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

国家要想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就得调节好这三大力量的关系。

当消费和出口减少时,要想保持经济增长,政府就得增加投资;当出口和投资减少时,要想保持经济增长,就得刺激居民消费;同样,当消费和投资减少时,要想保持经济增长,就得扩大出口。

投资、消费和出口中任何一种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产生影响。

2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现状

最近几年,我国出口受经济危机影响大幅下降,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中国的经济增长率。

2007年,我国对外出口总额为12177.76亿美元,2008年出口总额为14306.93亿美元,增长17.48%。

应受到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年出口总额为12016.12亿美元,低于2007年的出口量。

我国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以珠三角地区为代表的外向型加工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了较大的损失,东莞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其产品很大部分都是出口海外,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联系密切。

而东莞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从机电产品到服装以及传统的出口产品,如家具、玩具、节日礼品、灯具业都受到了很大影响。

以2009年第一季度为例,约65000家港资企业中,有60%的企业订单较去年下降10~20%,其余20%的企业订单下滑30~50%,另外20%的企业订单情况则更糟。

除东莞外,珠三角企业还纷纷出现倒闭潮。

以港资企业为例,在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一年间,有3500家企业停业。

中国的经济增长率2006年为11.1%,2007年为11.9%,2008年第4季度降低到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8%,2008年全年的经济增长率下跌到9.6%,2009年中国政府为保证经济增长率不低于8%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仍然降低到8.7%。

有人预测,2010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同样会低于10%。

 

3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原因

3.1出口下降

3.1.1经济危机对出口的影响

这次金融危机使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显著衰退,特别是美国的经济明显衰退。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显著衰退本身会减少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和净出口。

特别是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和净出口,不仅数额巨大,而且对美国的净出口实际上构成了中国对外净出口的主要部分;而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受美国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极大,对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高度敏感。

美国由于金融危机而陷入严重衰退必定会导致中国的出口和净出口增长速度急剧下降,甚至导致出现负增长。

对外出口的停滞和下降本身会减少中国的就业,增加失业,尤其可能从经济上严重地打击高度依赖对美国出口的广东等中国沿海地区。

中国的大批企业依靠出口特别是对美国的出口而生存。

出口市场的萎缩可能使这些依靠出口的企业陷入财务上的困境甚至倒闭。

它们的倒闭会增大中国内地的失业问题,它们的财务困境会对中国的金融业造成巨大的冲击,甚至可能由此造成中国的银行业出现巨额坏账、证券市场面临崩溃。

3.1.2汇率上升对出口的影响

在国际和国内双重压力的作用下,人民币汇率在近段时间内不断攀高,人民币升值会造成外贸出口产品的相对减少。

在中国出口企业中,外贸企业占很大的比重,人民币汇率变动后会对那些依靠价格优势,科技含量较低的低附加值的外贸企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人民币汇率调整造成人民币升值无疑对这些外贸企业是不利消息。

而且这些外贸出口企业对外贸易大都是以美元做结算的。

因此人民币升值,会造成出口减少,导致外贸的赤字增加或顺差减少。

 

3.2内需不足

中国经济增长靠的是出口和投资拉动。

中国现在这个时期是投资增长速度快,对经济增长的投资拉动需求显著,这有经济发展阶段性的特征。

但是,我们说如果过快就会带来很大影响。

在中国现在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每增加1%,对于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影响就损失掉0.86个百分点,就是投资需求每增加1%,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会减缓0.86个百分点。

2003—2007年没有一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是低于24%的。

内需不足的原因之一是储蓄率居高不下。

2004年末,全国金融机构吸收的居民储蓄存款接近12万亿元,几乎相当于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比1999年末整整增加了一倍。

而同期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了66.8%。

在存款急遽增加的同时,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占存款总额的比例从1999年的86%下降到2004年的74%,这说明资金滞压不能充分利用的情况正在变得更加严重。

目前,储蓄超常增长的势头正在继续,2006年5月末的金融机构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已经超过了13万亿元,年底无疑将突破14万亿元的大关。

还有一点内需不足的原因就是收入分配的原因,中国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阶层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确实在扩大。

收入更快、更多向高收入阶层集中,而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占他收入的比重相对越小。

这样使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更多、更快聚集到高收入也就是消费倾向相对低的阶层当中。

这样会对消费需求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长期下去可能会成为社会动荡的原因。

 

iKT洱吧下载-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

4刺激经济增长的方法

4.1增加投资的负面影响大

中国针对全球金融危机做出的回应,看似极为成功,但这是一个假象。

中国的解决方案是大幅增加投资支出,这将带来更大的产能过剩。

高储蓄、高投资的中国经济,对中国人民来说代价高昂,对世界也具有破坏稳定的影响。

中国欧盟商会在一份令人不安的新报告中,指出了六个行业的挑战:

2009年铝业的产能利用率预计为67%;风力发电业为70%;炼钢业为72%;水泥业为78%;化工业为80%;炼油业为85%。

然而,庞大的额外产能仍在建设中。

产能过剩的规模令人瞠目。

2008年底,中国炼钢业产能为6.6亿吨,而需求为4.7亿吨。

其差额大致相当于欧盟的总产出。

但前述报告指出,“目前中国还在建设5800万吨的新产能”。

国内生产总值(GDP)由如此荒唐的支出推动,是一种浪费的表现。

外国生产商担心,中国经济的富余产能不断增长,给他们的市场带来冲击。

但这还不只是特定行业的问题,而是一个具有更广泛影响的问题。

中国已变得依赖于一种不平衡的经济发展模式:

用投资“治愈”今年的产能过剩,结果增加了明年的产能过剩。

由于消费的增长速度往往低于GDP增速,过剩产能只能通过更多的投资或出口得到利用。

4.2增加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表4.12002-2009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性支出单位:

年度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人均消费性支出

2002

7703

6030

2003

8472

6511

2004

9422

7182

2005

10493

7943

2006

11759

8697

2007

13786

9997

2008

15781

11243

2009

17175

12265

假设城镇人均消费性支出(Y)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X)存在一元线性关系,即

Y=a+bX+εi(4.1)

式中εi——随机误差项。

由表4.1中的数据,对式子(4.1)进行回归得:

Y=1028.192+0.651674X(4.2)

由式子可得出,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可以增加消费支出。

因此我国应该把收入向家庭转移,把支出从投资向消费转移。

中国是一个勤俭的国家。

一直是除了生活中必需的消费,其余的都存起来。

为什么要存钱,因为没有保障。

现在中国至少有一半人口没有保障,医疗费用越来越贵;养老没保障,特别是农民更没有保障。

由于没实际保障,所以人们不敢花钱,这样拉动内需就会很难,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保障问题,人们手头的钱才能放心花,去改善自己的生活。

消费没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的原因还包括:

第一,劳动人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跟不上国家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第二,劳动力未达到充分就业。

解决之道是,减少低收入行业的税收,并制定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使企业利润向劳动者转移;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补贴;加快产业转型,增加大学生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以及控制房价物价过快上涨,解除消费的后顾之忧。

只有做到藏富于民,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增加国内消费,中国经济摆脱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才能使每一个普通民众都享受到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恩惠。

 

结论

本文通过对造成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原因的考察,以及对现阶段拉动经济增长的策略的研究,得出结论:

只有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增加国内消费,才能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并使中国经济摆脱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

当然,促进经济增长的方法有很多种,增加消费只是其中之一。

增加消费是需要努力的方向,不可一蹴而就。

要想让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北京: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3月

[2]ArthurLewis,"EconomicDevelopmentwithUnlimitedSuppliesofLabour."ManchesterSchool22(May1954):

139-191

[3]蔡的贵,谭琳.沿海地区“女性民工荒”的成因及对策探析[J].人口研究,2006

(2):

42—43

[4]盛翔.民工荒是廉价劳动力荒[N].东莞时报,2009-12-24

[5]杨国才.基于民工异质的刘易斯模型改造[J].技术经济,2006(9):

58—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