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亩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5516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000亩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8000亩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8000亩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8000亩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8000亩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000亩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8000亩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000亩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000亩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8000亩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安宁渠镇

8000亩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新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概况

项目单位名称:

高新区生态农业开发中心

所有制形式:

国有企业

蔬菜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特殊商品,是人们保持膳食平衡的重要食物。

蔬菜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产高效农业项目之一,也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今年,高新区(新市区)将设施农业确定为全区的重点建设项目,安宁渠镇有发展设施农业的特殊优势。

为促进菜蓝子工程的健康发展,改变现有蔬菜大棚结构不合理,设施陈旧老化,经营粗放等面貌,确保四季蔬菜的均衡供应,同时为规避市场风险,从源头上确保无公害蔬菜种植标准付诸实施,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一优势主导产业,2011年我区计划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示范小区8个,新建高标准温室大棚200栋。

高新区生态农业开发中心(以下称开发中心)以乌鲁木齐市市民为服务对象,主要提供以蔬菜为主的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贮藏、运输以及生产经营、信息服务。

目前,开发中心现有蔬菜生产基地8162亩,与市30多家超市和蔬菜批发市场以及周边区区的28家经营单位建立了无公害蔬菜批发销售业务联系,2010年共签订蔬菜订单36份,销售黄瓜、蕃茄、芹菜、辣椒、西葫芦等蔬菜12240万公斤,年销售收入16300万元。

由于蔬菜质量好,价格适中,市场管理规范,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1.1.2财务状况

2009年,开发中心资产总额31215.93万元,固定资产11170万元,流动资金2445.93万元,净资产26170万元,销售收入11122万元,净利润2472万元,投资回报率33.34%。

2010年,资产总额36227.64万元,固定资产19160万元,流动资产2867.46万元,净资产31160万元,销售收入18165万元,净利润3111万元,投资报酬率48.8%。

1.1.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开发中心总经理黄煌,男,现年46岁,大学本科,中共党员。

他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在经营活动中没有出现破产、银行欠资或其他需要说明的有关社会形象和诚信问题等。

1.2项目建设方案

1.2.1项目名称:

安宁渠镇8000亩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新建项目

建设性质:

新扩建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8000亩。

建设地点:

安宁渠镇六工乡

1.2.2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建设规模:

新建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8000亩,其中:

建设200座全自动高档节能日光温室,面积6000亩;新发展塑膜日光温室100座,面积1980亩。

作物种类:

无公害反季节鲜细蔬菜。

产品方案:

年推广应用新品种10个、新技术19项,年产黄瓜、蕃茄等新鲜细蔬菜10406.64万公斤。

组织管理方案:

开发中心新扩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8000亩,其中新建200座全自动高档节能日光温室、100座塑膜日光温室,基地面积的扩建不仅能够带动开发中心的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而且还能够带动周边乡村的6188户农户发展蔬菜生产。

为了加强组织管理,开发中心对蔬菜生产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的管理形式,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效益。

1.2.3技术、设备、建筑物(主体工程)

1.2.3.1技术:

1主要技术:

温室无公害蔬菜高产栽培技术

A、蔬菜主要生产品种

番茄、黄瓜等

B、番茄、黄瓜间套生产技术要领

番茄品种选择金棚M6,于8月初营养钵育苗,育苗期应用遮阳网遮阳,苗令不大于25天,在8月25号前后双行定植(株行距30×30厘米),定植后应浇一次透水,并注意防治蚜虫和预防病毒病,番茄开花后,应于上午9点前后点花防落花,一般4穗自动平顶,待最后一穗果基本长成后,逐渐打去全部叶片,并把番茄双行绑在一起,整地施肥准备定植黄瓜。

黄瓜品种选择天津黄瓜所的津春系列品种,黄瓜于10月上旬浸种育苗,砧木在黄瓜出土后浸种,待黄瓜子叶展开,心叶大于1厘米时,砧木子叶完全展开时嫁接,嫁接苗要种植在遮阳的小拱棚内,并保持较大的土壤和空气湿度,在栽后的几天内要根据苗情逐渐加大见光量和时间,还要注意喷药防治病虫害,嫁接苗在完全适应外部温光条件后,应靠接口下方切断黄瓜苗茎并拔出根茎。

黄瓜苗达到四叶一心时按每亩3000棵宽窄行定植,定植成活后按大温差“四段变温”管理,即上午28-310C,午后26-280C,傍晚20-180C,上半夜15-130C,下半夜13-90C,最低温度不低于80C,待根瓜可以采收时结束变温管理,其后加强温、光、水、肥的管理,注意防治以灰霉病、霜霉病为主的侵染性病害,还要注意叶面追肥和生物肥料的应用,并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保证稳产高产。

黄瓜于6月底拉秧,一般该模式每亩可生产番茄5000㎏,黄瓜10000㎏,产值30000元以上。

2来源的可靠性、可得性

项目的技术来源于二个方面:

一是项目单位的研发,二是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新疆农大林园学院提供的技术支撑。

开发中心建立后,为了利用新技术和传统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推广应用,依托区科技局在开发中心所在地建立的农业专家服务社技术人员的优势,成立了开发中心的技术开发中心,积极组织开展了先进适用生产技术的培育、总结,已经形成了一套稳定可靠的蔬菜生产栽培技术。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新疆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学、林学园艺、物质工程、机电工程、经济与管理、植物保护、生命科学、食品科学、信息与管理科学、资源与环境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院校,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百余项,积累了丰富的科技攻关、技术开发、横向合作的实践经验,为该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技术支撑。

项目技术来源可靠、可信,取得容易。

1.2.3.2主要建筑物(主体工程)类型、面积或数量等:

1全自动高档节能日光温室200座,面积6000亩;

2塑膜日光温室100座,面积1980亩。

1.2.3.3建设期限:

按照项目建设的工程总量,充分考虑不利因素的影响,经测算,项目建设期限为1年,从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建设完成。

1.3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投资结构: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36594.8万元,其中:

全自动高档节能日光温室200座,计划投资30163万元(每座投资151.15万元);塑膜日光温室100座,计划投资1045万元;配套工程投资1000.8万元,其它资金1196万元,流动资金1290万元。

资金来源:

其中:

建设投资36594.8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290万元。

拟申请财政无偿扶持资金11150万元,银行贷款资金22444.8万元。

1.4项目效益

①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年均实现产值23768.5万元,利润9544.55万元。

番茄117453.3吨,产值12618万元;黄瓜16391.9吨,产值11150.5万元。

②生态效益

项目投产后,将以生物肥及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施用为主,少施或不施允用的化学肥料和农药,不会对产品和环境造成污染,而且通过生态蔬菜群的建立,还可以使土壤生态结构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得到提高。

③社会效益

项目完成后,不但可以推动我区蔬菜生产,而且带动周边乡镇发展蔬菜种植5万亩,新增产值23000万元,新增效益13000万元,户均增收2600元。

直接转移当地剩余劳动力11078人,并带动交通运输、饮食服务、编织、制箱等行业的发展;新增就业人数3520人,同时对财政增收和社会稳定都将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农办[2007]199号文件;

(2)新疆省农开办、新疆省财政厅“关于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无偿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择优申报事宜的通知”;

(3)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4)项目建设提供的其它材料。

1.6综合评价

1.6.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1)资源优势

汝南区是全国温室蔬菜生产技术协作区、是新疆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多年来区委、区政府把蔬菜生产作为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给予强力支持,使全区的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30万亩,并筹集资金建成了占地250亩的蔬菜批发市场,已经成为豫南最大的蔬菜集散地。

特别是开发中心所在地紧临区城,长期以来广大村民就有依靠瓜果蔬菜栽培增加收入的良好习惯,目前,以开发中心所在地和十里铺、五里岗为中心的温室蔬菜“十里长廊”已经形成,温室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万亩以上,先后被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区委、区政府确定为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科技示范基地,成为了新疆农大的教学试验示范基地。

(2)市场优势

经过近三年来的建设和发展,项目单位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深受广大客户的青睐,被新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目前,河北、山东、山西、武汉、石家庄、郑州、辽宁等省、市30多家超市和蔬菜批发市场与开发中心建立了无公害蔬菜批发销售业务联系,蔬菜订单纷沓而至,销售业绩不断攀升。

由于“山中园”蔬菜质量好,价格适中,市场管理规范,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3)技术优势

通过近年来的经营和建设,不但培养出了一支“永久牌”的技术队伍,而且每户达到了一个技术明白人,特别是开发中心与区科技局农业专家服务社在同一场所办公,双方建立了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

技术依托单位新疆农大不仅是一所综合性院校,而且在同行业中具有较高声誉,建立有多个产、学、研为一体的综合工程项目园(基地),积累了丰富的科技攻关、技术开发的实践经验。

为该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技术保证。

(4)政策优势

本项目下联基地农户,上接众多蔬菜营销单位,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产积极性,不仅是市、区两级重点资助的产业,而且是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同时,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国家鼓励和扶持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1.6.2风险评估

由于项目单位具有良好的技术优势、宽松的市场环境、丰富的营销经验,同时,发展温室蔬菜经济效益显著,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形成了规模化发展,因而扩建温室蔬菜生产基地项目为零风险,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1.6.3带动作用

该项目通过给广大农户提供蔬菜、种苗和栽培技术服务,可使开发中心新发展社员1000余人,并可带动2000亩温室蔬菜种植基地的形成。

同时,可辐射带动周边乡村扩大蔬菜栽培面积5万余亩,发展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1万余座,年新增产值23000万元,使蔬菜生产真正发展成为我区富民强区的支柱产业。

同时,还可带动当地农业、外贸、加工、运输、编织、制箱等多种产业的共同发展,对增加财政收入和社会稳定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6.4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案

本项目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是本项目是一个投资大、产出高的项目,目前,项目资金存在一定缺口;

二是该项目生产技术要求高;

三是开发中心在发展社员方面还存在不足;

四是食品安全对蔬菜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解决方案:

一是申请财政扶持资金150万元;

二是加大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农户的生产技术水平;

三是要加大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对开发中心的认识,扶持广大农民群众发展蔬菜生产,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自觉加入开发中心,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路子;

四是严格按照安全、健康的标准生产,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和效益。

1.6.5结论与建议

经调查分析论证,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属于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扶持的范围;项目区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明显,项目辐射带动能力强;项目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预期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项目单位符合申报条件,法人代表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诚信,项目可行,建议着重做好产品销售和技术培训工作。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项目名称

单位(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