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区纺织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研究对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51090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地区纺织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研究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州地区纺织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研究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州地区纺织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研究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州地区纺织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研究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州地区纺织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研究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地区纺织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研究对策.docx

《苏州地区纺织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研究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地区纺织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研究对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州地区纺织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研究对策.docx

苏州地区纺织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研究对策

苏州地区纺织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研究对策

摘要

江苏省是中国纺织业主要生产和出口基地,江苏省的纺织业以苏州市为主。

在当前的新国际贸易形势下,各进口国已经在国际贸易中针对我国设置了不同类别市场的准入规则,并成为信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严重影响了江苏省甚至中国纺织业出口贸易的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贸易数据指出苏州市纺织业存在的不足,又从整个国际贸易大环境的视角来看苏州市纺织业出口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最后从政府、行业、企业三大主题角度分别指出应对不利因素、实现自我提升和进步的对策。

 

关键词:

对外贸易,纺织业,国际竞争力

 

研究背景

在我国,纺织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苏州市的纺织业发展,与其他市相比较而言更是遥遥领先,苏州市的纺织业发展起步较早,发展成熟。

纺织业是苏州市的支柱产业,在苏州市的出口贸易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但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全球范围内对纺织品出口国限制措施的不断增强和世界主要纺织品生产国的激烈竞争,我国纺织业现正面临着巨大压力。

全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纺织业发展现状分析,运用三个定量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四个辅助性定性指标(企业规模、劳动生产率、品种结构、适应国际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对我国纺织业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衡量。

在全面分析了我国纺织业所处的战略环境后,最后得出了提升我国纺织业出口国际竞争力的一系列对策。

研究现状

1.国内学者张爱冬《中国纺织业的困境与扩张》指出:

当前江苏纺织业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出口受阻,而拉动内需有个过程,在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大背景下,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一系列压力持续困扰企业发展。

2.王凯和刘瑞贤《低碳视角下纺织服装供应链技术》提出:

纺织业发展低碳经济,技术创新是首要,文化发展也不可或缺。

防止行业供应链技术也是文化层面、制度层面的创新。

研究思路

1.苏州市纺织业对外贸易的现状

1.1苏州市纺织业的出口销售状况

苏州纺织行业是传统产业,在苏州市的GDP总量中占有重要份额,在全省纺织行业中约占三分之一,出现了波司登、华芳、澳洋、AB、梦兰、华佳、恒力、盛虹、雅鹿等一批强势企业,在全国纺织行业中也占有较高地位。

全国百强企业中苏州纺织行业就占了4家,苏州百强企业中纺织行业有27家。

全行业拥有一个中国世界名牌,20个国家名牌,形成了16个国家产业集群。

苏州纺织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就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积累资金、繁荣市场、推动“两个率先”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全行业年销售收入千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达3173户,就业人员61万余人,完成现价工业产值2469亿元。

棉纺织行业拥有棉纺纱锭约320万锭,转杯纺200台、4万锭,气流纺10万锭;纱产量100多万吨,占全省纱产量30%,占全国6%。

毛纺行业拥有精毛纺纱锭约50万锭,年产1.5亿米呢绒,占全省40%,占全国25%。

化纤行业年产涤纶、粘胶、锦纶、腈纶化纤300多万吨,其中涤纶长丝占90%左右。

化纤产量占全省40%,占全国13.2%。

服装行业年产8亿件套服装,占全省26%,占全国4.5%。

其他为家用纺织、纺织机械、丝绸等,在行业中也占有一定比重。

尤其是丝绸,年产丝织品24亿米,占全省的90%以上。

1.2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今年一至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纺织工业(包括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纺织、服装和皮革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共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224.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1%,产销率为97.06%,出口交货值58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8%。

今年二季度的SARS袭击,对全省的纺织工业企业造成了一定冲击,但通过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从总体看并未造成全行业趋势性影响。

在生产高速发展的同时,全省纺织行业的经济效益水平也有所提高,一至九月份,全省纺织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101亿元,同比增长22.5%;实现利税129.18亿元,增长17.1%,其中:

利润总额为67.8亿元,增长23.3%,销售利润率为3.23%,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34%,比年初都有一定增长.

1.3私营纺织企业发展迅速,国有纺织企业退出较多。

近年来,纺织工业在所有制结构的布局上,已形成国有、集体、三资和私营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共同发展的格局。

其中国有经济比重逐渐下降,非国有经济比重明显上升。

一至三季度,全省纺织企业中,国有(包括国有控股)纺织企业单位数、从业人数、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占3.3%、13%和14.3%,比1998年分别下降8.4、6.6和10.2个百分点;而非国有经济则分别占96.7%、87%、85.7%。

在非国有经济中,发展最快的是私营经济,上述三个指标分别占纺织工业的50.6%、32.7%和29.2%,与1998年相比提高41.3、30.0和26.1个百分点;其次是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的纺织工业,9月末单位数和从业人数、销售收入分别占全省纺织工业的20.9%和20.8%、19.2%。

非国有成分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民间投资的大幅度增长,2002年,纺织工业的国家资本仅占全部实收资本的14%,而个人资本和港澳台及外商资本所占比重已达53.3%。

纺织业发达地区,如苏州的盛泽民营丝绸企业(包括印染及其他),资本构成中近半数都是各地民营投资,其资金来源涉及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

大量的非国有纺织企业已成为带动全省纺织工业增长的重要生力军。

1.4优势行业领先发展,区域块状经济特色明显。

  据统计,今年1至9月份,全省纺织工业中销售收入增长较快的行业主要是:

毛制品制造业,增长70.86%;化纤浆粕制造,增长68.3%;晴纶纤维制造业,增长59.2%;麻制品业,增长51.6%;锦纶纤维制造业,增长46.3%。

近年来,全省各地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按照专业分工、相互配套、优势互补的新思路,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纺织特色优势产业,纺织工业区域块状经济的雏形已初步形成,沿江地区如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四大纺织品服装生产基地正在形成产业集中地带,一至九月份,这四个市的纺织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已占全省纺织工业总计的62%,其中吴江已成为中国真丝绸出口的重要基地,目前该地区已经形成了缫丝、合纤、丝织、印染、纺织机械和纺织器材、仪器行业成龙配套的结构,吴江市东南部已形成织造工业区,一个以盛泽为龙头,以周边地区为腹地的丝绸纺织产业经济板块已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苏南纺织工业向苏北转移步伐有所加快,依托苏北原料产地的独特优势和发达的纺织产业基础,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区域竞争优势,加快了苏北纺织业的发展。

如无锡庆丰股份有限公司在大丰投资1.5亿元,收购重组了新双丰公司,并进行全面技术改造,成立了大丰庆丰纺织有限公司,现有5000枚纱锭和250台进口喷气织机,可年产棉纱8400吨、棉布2160万米。

不久,还将新上10万纱锭和600台进口喷气织机项目。

昆山的三牛集团还决定把服装生产线整体搬到邳州,在当地建立500亩的纺织服装工业园。

2.苏州市纺织业国际竞争力优势分析

2.1我国纺织业发展总体概况

近10年来,我国纺织业保持了高速发展的态势。

2012年,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5126.5亿元,同比增长25.1%。

纺织行业总量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明显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和新增项目增长缓慢,行业利润增长持续回落,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

纺织产业的高成本时代已经到来,以廉价劳动力作为主要支撑的中国纺织服装业已逐渐丧失了成本优势。

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今年一至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纺织工业(包括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纺织、服装和皮革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共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224.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1%,产销率为97.06%,出口交货值58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8%。

今年二季度的SARS袭击,对全省的纺织工业企业造成了一定冲击,但通过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从总体看并未造成全行业趋势性影响。

在生产高速发展的同时,全省纺织行业的经济效益水平也有所提高,一至九月份,全省纺织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101亿元,同比增长22.5%;实现利税129.18亿元,增长17.1%,其中:

利润总额为67.8亿元,增长23.3%,销售利润率为3.23%,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34%,比年初都有一定增长。

(一)纺织业规模快速增长

2012年,大规模以上中国纺织行业总产量值可能超过950.15亿元,同比增长增长24.1%,销售产值31006亿元,增长20.6%,产销率达93.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6个百分点。

纱产量3698万吨,增长19.1%;化纤4112万吨,增长15.9%,布752亿米,增长16.1%;服装472亿件,增长16.1%。

大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1031亿元,其中棉纺织461亿元,增长23.9%;化纤91亿元,增长36.6%;服装472亿元,增长24.1%

(二)技术结构提升速度加快

以生产大宗产品的棉纺为例,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先进水平装备占有率我国与周边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

但是,近年来我国纺织工业先进装备拥有量已跃居世界前列。

棉纺装备有1/3达90年代水平,各类无梭织机已达12万台,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位;化纤业基本上是成套引进国外同期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国际最先进的服装机械在我国企业中已经相当普遍,印染设备有1/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7年一2012年,我国共进口国外先进设备191亿美元,占全行业设备投资总额的51%,同期装备的国产成套设备基本达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水平;2011年,棉纺行业中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比重已达到51%,无梭化率达到26%无梭布比重达到45%左右,无结头纱比重为51%,均有了大幅度提高。

(三)区域结构向沿海集中

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布局,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主,在东南沿海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带,生产规模占全国81%,比较优势明显。

其中沿海37个县和42个镇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生产规模以占全行业1/3。

3.苏州市纺织业对外贸易面临的问题

3.1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偏低,阻碍了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大部分高端纺织设备依赖进口。

纺织原料开发滞后,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营销能力薄弱,影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1)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我市纺织产业经济总量虽高,但效益水平不高。

客观因素是企业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原材料、用工、税赋等成本费用较高。

主观因素主要是产品结构中中低档产品比重大,高附加值的产业用纺织品比例太小。

(2)技术装备水平较落后。

全行业整体装备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如棉纺企业,国际上自动络筒占有率91%,苏州仅有40%;无梭织机发达国家占有率80%以上,苏州只有45%;我市棉纺企业万锭用工140人左右,而国际先进水平在40人左右。

印染行业缺乏大的投入,节能减排压力大,与环境保护矛盾较为突出,企业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3.2原料供应不足

纺织品生产所需的原料主要有棉花、羊绒、羊毛、蚕茧丝、化学纤维、羽毛羽绒等。

以棉花为例,苏州地处长江中下游流域,是我国三大棉区之一,也是生产水平最高的棉区,具有比较优势。

该地区水热条件好,伏天日照充足,有利于多结伏秋桃。

多春雨,常有秋季阴雨,不利于苗期生长和吐絮。

基本实行粮棉两熟套种,适于栽培中熟陆地棉。

但近年来,我国植棉面积大幅度减少。

2012年,长江中下游棉区植棉意向面积为1952.1万亩,同比减少7.1%。

其中,江苏省同比减少16.5%,附近的安徽、湖南、湖北和江西等省减幅分别为7.6%、7.4%、4.2%和1.3%。

2013年,长江中下游棉区植棉意向面积为1650.0万亩,同比减少9.3%。

其中,江苏省同比减少3.5%,附近的安徽、湖南、湖北和江西四省减幅分别为6.8%、6.4%、15.2%和0.1%。

原因主要有:

1、部分地区受灾,导致棉花种植收益下降。

苏州地处近海地区,夏季会受台风的影响,容易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棉花的生长发育。

2、与其他作物相比,棉花收益波动较大。

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逐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2013年每50公斤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到112元,比2012年提高10元。

由于种粮补贴较高,农民收益相对稳定且有保证,而棉花价格波动幅度相对较大,棉农抗风险能力较差,继续种植棉花的意愿较低。

3、农村劳动力缺乏,无法满足棉花种植所需的劳动力投入。

当前苏州农村留守劳动力不足,多选择种植省时省力的粮食作物。

相对而言,棉花种植周期长,管理难度大,成本投入多,因而种植积极性不断下降。

棉花产量减少造成了棉花价格的上涨,而作为纺织业主要原料的棉花价格上升就打压了纺织企业的生存力。

3.3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现代纺织技术向设备高速化、自动化、工序连续化方向发展,传统技术与新技术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而我国纺织设备落后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比如以苏州为例,国际上自动络筒占有率91%,苏州仅有40%;无梭织机发达国家占有率80%以上,苏州只有45%;我市棉纺企业万锭用工140人左右,而国际先进水平在40人左右。

另外在生产技术上,据统计,中国纺织品三大行业(纺织业、服装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产值占比约分别为61%、28%、11%。

除化学纤维生产技术和服装骨干企业的缝纫设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以外,纺纱、织造、染整等传统工艺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而且新产品开发不足。

纺织业与低碳、环保似乎总是挂不了钩,尤其是印染等中间环节,大部份国内的纺织及成衣生产商都耗用大量的水、能源、排放化学品、废水及气体,这都增加生产成本及添加额外的化学品、废水及气体处理费用。

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民众健康及违反国家环保条例。

苏州纺织企业众多,纺织生产废水和COD排放量较大,据调查,苏州排放量远高于无锡、常州、南京、镇江四市。

为实现纺织印染废水污染物减排,中国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

然而,环保组织在调研中发现,多个地区尚未全面执行新标准,其中也包括部分苏州企业。

没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就只能生产低端产品,且污染较大,环境成本较高。

低端产品附加值较少,这样又缺乏足够的经费研发,面对这样的恶性循环,我们的企业又该何去何从。

3.4人力资源相对不足

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纺织业,劳动力价格和质量关乎行业发展。

而据调查,苏州纺织企业2013年平均员工工资在3500元左右,而2012年约是3100元。

纺织业人工成本每年都要上浮10%—20%。

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工流动性大给企业带来了麻烦。

许多员工回内陆地区家乡附近打工,工资待遇差不太多。

用工成本提高到4000元已很难招到熟练的技术工人。

而每道环节都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把关,否则质量难保证。

纺织业技术工人的工资大都差不多,要留住人得让他们工作得开心。

如今,熟练技工的待遇甚至已经远超过了高学历的高校毕业生。

另外丝绸产业作为纺织业中的重中之重,对技术工人的要求更高。

用工的紧张是核心问题。

丝绸产业近年来逐渐萎缩,很少有新工人进来。

虽然丝绸产业附加值还是比较大的,也可以消化劳动力上涨的成本,但是现在工人越来越少,年轻劳动力也不愿意进入这个传统产业,这就造成了现在纺织业工人的年龄普遍偏大。

纺织业原本就是中国最大、最传统的外贸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还牵扯许多人的就业问题,但现在却成了最难做的行业。

 

4.苏州纺织业对外贸易的发展策略

提高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一)培训员工

纺织企业为提高竞争力应加强培训员工,提高劳动力素质。

只有高素质员工才能生产出高质量产品,这样出口才有竞争力。

培训员工的职业素质包括员工的知识结构、团队协作能力、技术水平等,这样才能使企业与国际先进的管理与技术水平接轨,增加企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

纺织企业拥有了高素质员工可以实现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以及建立标准化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

(二)优化纺织业的产品结构

我国以往的纺织品出口主要是中低档产品、技术附加值小。

纺织产品出口要占领国际市场就必须优化产品结构,注重产品研发,生产高附加值的高档产品。

同时,应用先进技术改造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结构,也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获取管理效益和技术效益。

(三)创立纺织品牌

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缺少知名品牌。

我国纺织品要保持出口优势就必须创立自己的纺织品牌,营造品牌效应,将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

创立品牌可以从产品技术、产品质量、服务等方面入手,打造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纺织品牌。

纺织品的品牌建设重点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与文化内涵。

技术附加值提高应加强企业管理、改进产品设计、采用节能高效的生产设备。

纺织品的技术附加值是产品品牌的支撑,要加大技术的研发力度,从原材料、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等方面不断提高产品档次。

例如原材料可以选用天然彩棉、生产新型化学纤维。

纺织品的文化内涵是企业文化的沉淀,具有无形价值和竞争力。

当前,全球倡导的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促使纺织企业的生产过程更加环保。

我国纺织企业应抓住这个契机,生产绿色纺织品。

这不但可以冲破贸易壁垒,也可以增加企业品牌的文化价值。

(四)增强纺织企业的创新能力

我国纺织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加的途径有两个。

一个创新途径是与国外企业合作,借鉴其组织管理、销售渠道建设、品牌运营、生产工艺以及科研研发经验。

我国企业以联合办厂、收购品牌和企业等方式,提升我国纺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另一个创新途径就是自主研发。

我国纺织产品由于国际分工的原因处于产业低端,要改变这种分工格局就必须将高科技注入产品中,提升产品的档次和文化品位。

纺织企业的创新能力体现在国际市场开发能力、管理制度创新、营销模式创新、产品设计创新等方面

(五)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战略

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过于依赖欧美国家,相对集中的市场导致了出口风险加大。

为保证出口安全,以及纺织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纺织品的出口市场应采取多元化策略,创建出口市场的新格局。

(六)整合纺织业的外部环境

我国纺织行业应积极利用多种渠道引进资金与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增加纺织品附加值,提升纺织品国际竞争力。

纺织企业应及时了解国际市场行情,防范反倾销的贸易风险。

国内企业可以在国外建厂或参股,这可以利用国外投资地区的比较优势,减少贸易摩擦,并有利于摆脱低价恶性竞争的困境。

(七)构建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

我国纺织业的物流配送系统还不完善,纺织企业与物流企业还没有形成协作效应,这样导致了产业增值受到限制。

为加快纺织业的物流服务效率,应积极更新物流管理、物流服务以及物流技术,构建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

其具体措施包括多渠道采购、流通加工、货运代理、信息服务、社会化储存、商业配送、多式联送、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高效、优质增值服务体系,以此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纺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结束语

江苏是全国纺织工业重要生产基地,纺织工业是江苏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进一步发展壮大江苏纺织工业对于扩大出口、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升江苏国际知名度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江苏纺织工业面临来自国内外的双重竞争压力,中国加入WTO以后,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就是纺织行业,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空前的。

而在国内,对于纺织行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的研究还相对比较缺乏,研究的方向也主要是从现实情况推导出一些相关政策建议,缺乏系统的理论与实证分析,难以适应我国纺织品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政府决策也起到了制约作用。

因此,研究纺织业国际贸易竞争力是一项迫切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汤华,魏文斌.苏州市驰名商标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以纺织服装业为研究对象[J].改革与开放,2013,21:

14-16.

[2]朱镇斌,朱重生,中国纺织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时代金融,2012,(06),

[3]王世文.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以苏州纺织产业发展为例[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29

(1):

12-16.

[4]仇荣国.绿色贸易壁垒对苏州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2,09:

140-141.

[5]曲世敏.绿色贸易壁垒对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49-55.

[6]吴钧.入世十年中国纺织品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A].价格月刊.2013(02).46-48

[7]王永刘阳.劳动力成本对江苏纺织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研究[A].国际商贸.2012(10).179-181

[8]徐晨露.中国纺织业对外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的研究[A].国际纺织导报.2013(10).4-10

[9]程斌.经济转型升级期苏州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研究[A].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3(01).37-40

[10]朱晓丽.中国纺织业在后危机时代的转型与升级[A].轻纺工业与技术.2013(08).24-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