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51002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docx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docx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

讲座题目: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

讲座内容摘要:

神经系统定性、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即定性诊断和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是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提供的线索,确定神经系统疾病损害的部位。

定性系统是为了确定疾病的病因,因不同类型神经系统疾病有各自不同的演变溃规律,根据病人主要症状体征的发展变化,结合神经系统检查及辅助检查,通常可对疾病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

一、定位诊断:

1、首先应确定病变损害水平

辨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神经根、神经丛和周围神经),还是肌肉系统(肌肉或神经肌肉接头),以及是否为其他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

如:

脊髓前脚细胞以上的上运动神经元症状主要是:

①肌张力②病理反射是否存在③腱反射是否亢进。

一些大脑病变,如右侧上肢瘫痪,考虑左侧大脑深部的中枢病变;大脑中动脉堵塞出现三偏症状;额叶损伤出现一些精神症状;运动性失语为优势额叶下回病变引起。

小脑梗塞出现眩晕、共济失调等症状。

外周神经病变如背神经、臂丛神经、腰丛神经、坐骨神经的病变,如腰椎椎间盘突出等。

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如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包括:

眼外肌麻痹为首发症状,受累肌肉呈病态疲劳,呈晨轻暮重的波动性变化,疲劳试验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2、其次要明确病变空间分布,为局灶性、多灶性、弥漫性或系统性。

3、通常定位诊断要遵循一元论的原则。

4、定位诊断应高度重视病人的首发症状,可能提示病变的主要部位,有时还可指示病变的性质。

5、定位诊断重应注意的问题:

并非临床上所有的定位体征均指示在相应的病灶;疾病在发病之初或进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体征往往不能真正代表病灶的所在;应注意患者可能存在的某些先天性异常;临床上经常遇到无任何病史、体征,但辅助检查确意外的发现确切的脑不病。

二、定性诊断:

从病因学上分类

1、血管性疾病:

脑和脊髓血管性疾病起病急骤,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若年轻人考虑颅内动脉瘤,更年轻的考虑动-静脉畸形。

2、感染性疾病:

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3、脱髓鞘性疾病:

如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症状呈反复加重。

4、神经变性疾病:

如帕金森氏病变的表现未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异常等。

5、外伤:

外伤史及外伤术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可通过辅助检查以协助诊断。

6、肿瘤:

脑肿瘤可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症状。

7、遗传性疾病:

如肌病。

8、营养及环境相关疾病

9、中毒及环境相关疾病

10、产伤与发育异常:

许多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是导致脑瘫、精神发育迟滞的重要原因。

11、系统性疾病伴神经系统损害:

如甲亢或甲减等。

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是临床最基本最重要的临床诊断方法,既可极大的简化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步骤,也是获取正确诊断的基础。

神经系统检查包括脑神经、运动系统、反射、感觉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等。

一、一般状态:

包括意识、精神状态、脑膜刺激征及额叶释放症等,以及头部、颈部、躯干、四肢检查。

1、意识状态:

根据意识障碍的程度临床表现为嗜睡、昏睡、昏迷。

伴意识障碍内容改变的补严重的意识下降,可导致急性意识模糊状态或谵妄。

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即醒状昏迷或睁眼昏迷,主要包括去皮质综合征及无动性缄默症。

其检查是昏迷患者病因学诊断的关键,须详细检查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头眼反射、眼前庭反射及对疼痛刺激的运动反应等。

2、精神状态的检查:

主要检查患者的一般行为、情感、思维、知觉、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及判断力等,需审视患者的主诉,如抑郁患者可主诉记忆力下降或无力,但事实上可既无健忘症也无肌力下降,诈病者会伪装瘫痪。

3、脑膜刺激征的检查:

其症状体征如头痛、呕吐、强直、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等,见于脑膜病变(如脑膜炎、脑膜脑炎)和其他颅内病变(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等,深昏迷时脑膜刺激征可消失。

4、额叶释放症主要包括眼轮匝肌反射、眉间反射、口轮匝肌反射、吮吸反射、头后仰反射、下颌反射、强握反射等。

二、脑神经检查

1、嗅神经(Ⅰ)

检查方法:

可用松节油、杏仁等挥发性物质或香皂、牙膏等置于患者鼻孔,令其说出是何气味或作出比较。

临床意义:

一侧或两侧嗅觉丧失多由于鼻腔局部病变所致;颞叶嗅中枢病变不引起嗅觉丧失,可引起幻嗅发作;嗅觉过敏多见于癔症。

2、视神经(Ⅱ)

检查方法:

主要检查视力、色觉、视野、对光反射和眼底等。

3、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及外展神经(Ⅲ、Ⅳ、Ⅵ):

共同支配眼球运动,可同时检查。

检查方法:

注意观察眼裂是否对称及上睑下垂等;检查眼球位置及眼球运动,观察有无眼球震颤;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位置及是否对称,检查瞳孔对光反射、调节反射等瞳孔反射。

4、三叉神经(Ⅴ):

混合性神经,由感觉神经纤维组成,支配面部的感觉,运动纤维支配咀嚼肌和鼓膜张肌。

检查方法:

包括面部感觉,分别测试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的痛、温和触觉;观察有否颞肌、咬肌萎缩,感知肌力、肌张力;检查角膜反射、结膜反射。

5、面神经(Ⅶ):

混合性神经,以支配面部表情肌运动为主,尚有部分味觉纤维支配舌前2/3的味觉。

检查方法:

观察额纹、眼裂、鼻唇沟和口角是否对称,让患者做蹙眉、皱眉、瞬目、示齿、鼓腮和吹哨等动作,观察有无瘫痪及是否对称;嘱患者伸舌或用海绵纱布把舌拽出,以棉签蘸少许食糖、食盐、醋等测试味觉。

6、前庭窝神经(Ⅷ):

前庭神经:

检查患者有无耳鸣、耳聋,听力状况。

常用耳语、表声或音叉进行检查,声音由远及近,注意两侧对别比较。

常有检查为:

Rinne试验、Weber试验、Schwabach试验。

前庭神经:

功能涉及躯体平衡、眼球动作、肌张力、体位、脊髓反射及自主神经系统等,受损时出现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和平衡障碍等。

检查方法:

自发性症状检查,如有无眩晕和呕吐、眼球震颤、平衡障碍、步态不稳等自发性症状、体征;诱发试验,包括冷热水试验、转椅试验等。

7、舌咽神经、迷走神经(Ⅸ、Ⅹ):

检查方法:

检查发音有否嘶哑、带鼻音或完全失音,观察悬雍垂是否居中,双侧腭弓是否对称,检查两侧软腭及咽后壁感觉及舌后1/3的味觉、咽反射、软腭反射、眼心反射等。

8、副神经(Ⅺ)

检查方法:

让患者做转颈及耸肩动作,检查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副神经损害时向对侧转颈及病侧耸肩无力或不能,同侧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萎缩、斜肩和斜颈。

9、舌下神经(Ⅻ)

检查方法:

观察舌在口腔内的位置及形态,观察有否伸舌偏斜、舌肌萎缩和肌束颤动。

三、运动系统检查

检查包括肌营养、肌张力、肌力、不自主运动、共济运动、姿势及步态等。

1、肌肉形态及营养

观察和比较双侧对称部位即若的外形及体积,有无肌萎缩、假性肥大及其分布范围。

2、肌张力

嘱咐患者放松,触摸感受肌肉的硬度或紧张程度,检查有肌张力减低和肌张力增高,肌张力增高又分为折刀样肌张力增高和铅管样肌张力增高,如铅管样肌张力增高伴震颤为齿轮样肌张力增高。

3、肌力

一般检查以关节为中心检查肌群的伸、屈、外展、内收、旋前、旋后等功能。

肌力一般分为六级:

0级完全瘫痪

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可在水平方向移动,不能抗重力

3级肢体能抗重力运动,但不能抗阻力

4级肢体能抗部分阻力运动,但不完全

5级正常肌力

4、不自主运动

检查患者有无不能随意控制的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肌束颤动、颤搐、肌阵挛,以及静止性、动作性和姿势性震颤及部位、范围、程度和规律。

5、共济运动

首先观察患者日常活动的随意动作有无协调动作障碍,如吃饭、穿衣、系纽扣等,有无动作性震颤和言语顿挫等,之后可检查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快复轮替试验、反跳试验、Romberg征等。

6、姿势与步态

观察有无姿势和步态异常,包括:

痉挛性偏瘫步态、痉挛性截瘫步态、小脑性步态、慌张步态、醉酒步态、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跨阈步态、肌病步态、癔症性步态等。

四、反射检查:

包括深反射、浅反射、阵挛和病理反射

1、深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

反射中心C5-6。

肘部屈曲成直角,检查者左拇指或左中指置于患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用右手持叩诊锤扣击左指甲,反射为肱二头肌收缩,屈肘。

肱三头肌反射;反射中心C7-8。

患者上臂外展,肘部半屈,检查者托持其上臂,用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上方的肱三头肌腱,反射为肱三头肌收缩,引起前臂伸展。

桡骨膜反射:

反射中心C5-8。

患者前臂半屈半旋前位,检查时叩击桡骨膜下端,反射位肱桡肌收缩,引起肘部屈曲、前臂旋前。

膝反射:

反射中心L2-4。

患者取坐位,小腿完全松弛下垂,与大腿成直角;卧位时检查者用左手托起双膝关节,使小腿屈成120°,右手用叩诊锤叩击髌骨下股四头肌腱,反射为小腿伸展。

跟腱反射:

反射中心S1-2。

患者取仰卧位,屈膝约90°检查者用左手使足背成直角,叩击跟腱,反射为足跖屈。

阵挛:

a、髌阵挛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用拇、食指捏住髌骨上缘,突然并持续向下方推动,髌骨发生连续节律性上下颤动;b、检查者用左手托起患者掴窝,右手握足前部突然推向背屈,并用手维持压于足底,跟腱发生节律性收缩,导致足部交替性屈伸动作。

Hoffmann征:

反射中心C7-T1。

患者手指微屈,检查者左手握患者腕部,右手食指和中指夹住患者中指,以拇指快速向下拨动中指甲,阳性反应为拇指屈曲内收和其他各指屈曲。

2、浅反射

腹壁反射:

反射中心T7-12。

患者仰卧,双下肢略屈曲使腹肌松弛,用钝针或竹签沿肋弓下缘、脐孔水平和腹股沟上平行方向,由外向内轻划两侧腹壁皮肤,反应为该侧腹肌收缩,脐孔向刺激部分偏移,分为上(T7-8)、中(T9-10)、下(11-12)腹壁反射。

(提睾反射:

反射中心L1-2。

用钝针自上向下轻划大腿上部内侧皮肤,反应为该侧提睾肌收缩使睾丸上提。

跖反射:

反射中心S1-2。

用竹签轻划足底外侧,自足跟向前至小趾部足掌时转向内侧,反射为足趾跖屈。

肛门反射:

反射中心S4-5。

用竹签轻划肛门周围皮肤,反射为肛门外括约肌收缩。

3、病理反射:

头面部病理反射有口轮匝肌反射、吸吮反射、下颌反射,躯干及四肢的病理反射有Babinskisign、强握反射、钟摆样膝反射、脊髓自主反射。

Babinskisign:

检查方法同跖反射,拇指背屈伴其他足趾扇形展开为阳性反应。

其等位征包括:

①Chaddocksign:

由外踝下方向前划至足背外侧;②Oppenheimsign:

用拇指和食指沿胫骨前缘自上向下用力下滑;③Gordonsign:

用手挤压腓肠肌;④Gondasign:

用力下压4、5趾,数分钟后突然放松;⑤Pussepsign:

轻划足背外侧缘,数分钟后突然放松;⑥Schaeffersign:

用手挤压跟腱。

强握反射:

用手指触摸患者手掌时强制性握住检查者手指。

此为新生儿正常反射,各见于成人对称额叶运动前区病变。

钟摆样膝反射:

令患者取坐位,小腿与足部自然下垂,做膝腱反射,患者小腿呈钟摆样动作,来回数下方停止。

缘于肌张力降低,常见于小脑病变。

脊髓自主反射:

脊髓横贯性病变时,针刺病变水平面以下皮肤引起单侧或双侧髋、膝、踝部屈曲和Babinskisign。

五、感觉系统:

包括浅感觉、深感觉和复合感觉

浅感觉包括:

皮肤痛觉、深部组织痛觉、触觉、温度觉。

深感觉包括:

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压觉。

复合觉包括:

皮肤定位觉、书写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实体觉、重量觉。

六、自主神经系统检查

1、一般观察:

观察皮肤粘膜和毛发、指甲。

2、括约肌功能检查:

包括膀胱功能测试,胃肠功能测试等。

3、自主神经反射检查:

包括卧立位试验、Valsalva法、发汗试验(碘淀粉法)、眼心反射及颈动脉窦反射、竖毛试验、皮肤划纹试验、泪腺功能测试、阴茎勃起功能测试、加压输入及其他直接心血管试验等。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