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规范讲授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50354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规范讲授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规范讲授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规范讲授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规范讲授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规范讲授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规范讲授课程设计.docx

《《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规范讲授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规范讲授课程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规范讲授课程设计.docx

《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规范讲授课程设计

《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规范(讲授、课程设计)

课程号

HBX985020

课程名称

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

课程英文

名称

EngineeringConstructionTechnologyandOrganization

总学时数/周数

48/12

学分

3

讲授学时

48

实验

学时

0

课程设计周数

1

开课单位

理工学院

适用专业

工程管理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课程

修读方式

必修

先修课程

《房屋建筑学》、《工程力学》、《工程结构》等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按作业完成情况,出勤情况,考试情况综合测评。

考试成绩占总成绩8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

平时成绩根据上课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题回答问题情况综合确定。

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教材:

《土木工程施工》穆静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

主要教学参考书:

[1]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2]建筑施工同济大学赵志缙应惠清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四版

[3]建筑施工武汉工业大学方承训主编1996年第一版

[4]《土木工程施工》毛鹤琴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5]高层建筑施工赵志缙赵帆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课程简介

《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是工程管理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之一。

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该课程之前要学完基础课和部分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课,同时应配合施工现场的实习,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该课程的理解,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土木工程从开工至竣工的整个施工工艺过程、施工方法、质量控制的原理以及工程验收的程序,并且使学生了解该学科的国内外发展方向,了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概况,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进取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能力培养任务

本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宽口径土木工程专门人才,能设计,会施工,懂管理。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会施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目标是通过课堂传授、生产实习,夯实施工基础知识,具备工程施工基本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去工程施工和管理单位就业和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掌握经典工种工程施工的基础上,加深和拓展项目工程施工知识,以适应近几年本科生去施工相关企业工作逐年增多的局面,达到本专业的“会施工”的培养目标,强化工程能力培养,为工程单位输送施工人才。

一、课程概况

《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的专业必修课程,其研究对象是土木工程,从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两大方面,着重研究土木工程领域特别是建筑施工领域的一般建造规律和组织规律。

本课程对于学生从事房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等的施工、管理、监理、咨询、设计、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建筑工程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和主流施工方法及原理,介绍部分工程施工中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和应用。

它涉及建筑施工从各种材料进场到单位工程完成的各个施工验收阶段。

 

本课程内容包括土石方工程;桩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钢结构工程;脚手架工程;结构吊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流水施工原理;网络计划技术;施工组织设计等内容。

课程重点:

重点讲授土的可松性,轻型井点系统的设计,边坡塌方、流砂的原因及防治,填土压实的原理、方法及施工控制;钢筋混凝土预制打入桩和灌注桩施工;模板作用及要求,钢筋的冷加工及质量控制、钢筋焊接的方法及质量要求;混凝土拌制、运输、浇筑的要求,运输方法、浇筑方法、振实原理及方法,施工缝;履带式起重机三个主要参数(Q、H、R)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技术性能曲线图的使用方法;流水作业参数的确定,有节奏流水组织方法,无节奏流水组织方法;双代号、单代号、单代号搭接网络图的绘制和计算方法;施工流向、施工顺序、施工方法等的选择方法。

课程难点:

大跨度结构安装、高大模板支设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法、无粘结预应力张拉技术,粗大钢筋连接技术、网络计划技术。

本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政策性强特点,教学难点在于课本直观性差,学生难理解,特别是施工机械的性能和使用范围,施工方案的选择等;网络图的计算;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课程学习目的: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土木工程从开工至竣工的整个施工工艺过程、施工方法、质量控制的原理以及工程验收的程序;使学生了解该学科的国内外发展方向,了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概况,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进取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基本要求:

由于该学科实践性很强,内容很多,要求主要讲解常见的材料、结构与施工工艺的施工技术,在加强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力求解决土木工程实践中的技术问题,重点阐述施工工艺及工艺原理,施工方案及方法。

教学时可采取录相教学,施工现场教学等辅助教学手段,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二、课程知识、能力体系

《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知识(能力)体系

序号

知识单元描述

知识点

对应能力

学时

要求

01

第一章

土方工程

土的可松性,土方量的计算,场地平整施工的竖向规划设计,轻型井点系统的设计,边坡塌方、流砂的原因及防治,填土压实的原理、方法及施工控制。

计算能力。

6

掌握

02

第二章

深基础工程

钢筋混凝土预制打入桩和灌注桩施工。

实践能力。

4

掌握

03

第三章

砌筑工程

砖砌体施工工艺。

实践能力。

4

掌握

04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工程

模板作用及要求,组合钢模板的组成与配板设计;钢筋质量检验、钢筋的冷加工及质量控制、钢筋焊接的方法及质量要求;混凝土拌制、运输、浇筑的要求,运输方法、浇筑方法、振实原理及方法,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浇筑及施工缝;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影响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因素及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措施。

实践能力和计算能力。

8

掌握

05

第五章

预应力结构工程

先张法和后张法的施工工艺过程,质量控制与技术措施,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应力损失及弥补的方法。

实践能力。

4

掌握

06

第六章

结构安装工程

履带式起重机三个主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技术性能曲线图的使用方法;主要构件吊装工艺中的柱的绑扎和吊升方法,吊车梁的吊装和校正,屋架的绑扎、翻身扶直排放;在结构安装方案中,起重机械的类型、型号选择、结构吊装方法。

实践能力和计算能力。

6

掌握

07

第八章

防水工程

屋面防水做法及保证质量措施;地下室底板防水施工工艺;地下室墙体防水施工工艺。

实践能力。

4

掌握

08

第十一章

施工组织概论

基本建设程序;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任务及内容;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原则;施工准备工作。

理论认知能力。

2

掌握

09

第十二章

流水施工基本原理

流水作业的基本概念、特点,流水参数的确定,有节奏流水组织方法,无节奏流水组织方法。

计算能力。

4

掌握

10

第十三章

网络计划技术

网络图的基本概念,网络图(双代号)的绘制和计算,网络计划调整和控制。

计算能力。

6

掌握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理论教学部分(按章节顺序填写)学时:

48

第一章

土方工程

教学目的

和要求

达到能进行土方开挖方案(包括土方机械的选择)、基坑开挖的降水方案、基坑边坡支护方案、填土压实或路堤填筑及路堑挖筑方案的制定,场地平整施工的竖向规划设计。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土的可松性,土方量的计算,场地平整施工的竖向规划设计,轻型井点系统的设计,边坡塌方、流砂的原因及防治,填土压实的原理、方法及施工控制。

难点:

利用土的可松性系数进行土方量的计算,轻型井点的计算,影响填土压实的因素。

“三基”分析

基本知识:

土的可松性,土方量的计算,场地平整施工的竖向规划设计

基本理论:

基本理论:

引导式教学

基本能力:

数学计算分析法

教学内容与

学时分配

土的工程分类、土的可松性,土方工程施工特点;土方量的计算,场地平整施工的竖向规划设计;基坑开挖的降水方案,轻型井点系统的设计,基坑边坡稳定及支护结构,流砂的原因及防治;填土压实原理及要求,路堤填筑及路堑挖筑,土方工程机械化施工。

共6课时。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本章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和计算题。

主要

参考资料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

《土木工程施工》,上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

 

备注

 

 

第二章

深基础工程

教学目的

和要求

达到能制定锤击沉入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灌注桩施工方案,分析常见质量缺陷及预防处理。

重点和难点

重点:

钢筋混凝土预制打入桩和灌注桩施工。

难点: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沉桩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灌注桩施工工艺、常见质量缺陷及预防处理。

“三基”分析

基本知识: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沉桩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

基本理论:

引导式教学

基本能力:

数学计算分析法、图形计算法

教学内容与

学时分配

预制桩的生产工艺过程,预制桩施工设备、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挖孔灌注桩、套管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常见质量缺陷及预防处理。

共4课时。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本章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和计算题。

主要

参考资料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

《土木工程施工》,上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

备注

 

 

第三章

砌筑工程

教学目的

和要求

达到能现场控制砌筑工程的质量,牢固掌握砌筑工程的十六字诀。

重点和难点

重点:

砖砌体施工工艺。

难点:

砌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三基”分析

基本知识:

砖砌体施工工艺

基本理论:

砌筑规范

基本能力:

数学计算分析法、图形计算法

教学内容与

学时分配

砌筑材料的分类与性质;砌筑工程的机具设备;砖砌体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测与质量验收标准;砌体的冬季施工。

共4课时。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本章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和计算题。

主要

参考资料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

《土木工程施工》,上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

 

备注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工程

教学目的

和要求

达到能制定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案,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常见质量缺陷及预防处理;结合现行混凝土施工验收规范、规程和质量标准进行讲解。

重点和难点

重点:

模板作用及要求,组合钢模板的组成与配板设计;钢筋质量检验、钢筋的冷加工及质量控制、钢筋焊接的方法及质量要求;混凝土拌制、运输、浇筑的要求,运输方法、浇筑方法、振实原理及方法,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浇筑及施工缝;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影响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因素及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措施。

难点:

组合钢模板的配板设计;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钢筋焊接的方法及质量要求;混凝土振捣设备及使用,施工缝留置及处理;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三基”分析

基本知识:

钢筋质量检验、钢筋的冷加工及质量控制、钢筋焊接的方法及质量要求;混凝土拌制、运输、浇筑的要求,运输方法、浇筑方法、振实原理及方法

基本理论:

行业规范

基本能力:

数学计算分析法、图形计算法

教学内容与

学时分配

模板类型、作用及基本要求,模板构造,模板搭设与拆除;钢筋的分类、验收及质量检验,钢筋冷加工、钢筋连接(焊接连接、绑扎连接、机械连接),钢筋的配料、代换、安装验收;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试配强度的确定、施工配合比换算,混凝土搅拌机类型及选用、搅拌制度的确定与搅拌站的布置;运输混凝土的要求及运输方法;混凝土浇筑的有关规定,浇筑方法,振捣设备及使用,施工缝留置及处理;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养护原理几方法;混凝土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混凝土冬期施工原理与方法。

共8课时。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本章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和计算题。

主要

参考资料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

《土木工程施工》,上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

备注

 

第五章

预应力结构工程

教学目的

和要求

能根据预应力筋的类型,正确选择锚(夹)具、张拉机具;制定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方案,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应力损失及弥补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先张法和后张法的施工工艺过程,质量控制与技术措施,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应力损失及弥补的方法。

难点:

锚(夹)具、张拉机具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应力损失及弥补的方法,质量控制与技术措施。

“三基”分析

基本知识:

先张法和后张法的施工工艺过程,质量控制与技术措施,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应力损失及弥补的方法

基本理论:

行业规范

基本能力:

数学计算分析法、图形计算法

教学内容与

学时分配

先张法台座与张拉设备、张拉控制应力,先张法施工工艺(预应力筋张拉、混凝土浇筑与养护、预应力筋放张)及技术措施;后张法锚具与张拉机具,预应力筋制作,后张法施工工艺(孔道留设、预应力筋张拉、孔道灌浆)及技术措施;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电张法原理,设备选用。

共4课时。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本章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和计算题。

主要

参考资料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

《土木工程施工》,上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

备注

 

 

第六章

结构安装工程

教学目的

和要求

能达到制定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安装的施工方案,确定起重机械的类型、型号、结构吊装方法,起重机械稳定性验算和构件吊装时的内力验算。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履带式起重机三个主要参数(Q、H、R)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技术性能曲线图的使用方法;在吊装前准备工作中的基础准备和构件弹线;主要构件吊装工艺中的柱的绑扎和吊升方法,吊车梁的吊装和校正,屋架的绑扎、翻身扶直排放;在结构安装方案中,起重机械的类型、型号选择、结构吊装方法,构件预制阶段和吊装前的平面布置及起重机械开行路线。

难点:

起重机三个主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技术性能曲线图;柱的绑扎和吊升方法;屋架的绑扎、翻身扶直排放;起重机械的类型、型号选择、结构吊装方法;构件预制阶段和吊装前的平面布置。

“三基”分析

基本知识:

履带式起重机三个主要参数(Q、H、R)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技术性能曲线图的使用方法

基本理论:

行业规范

基本能力:

数学计算分析法、图形计算法

教学内容与

学时分配

常用起重机械的类型、型号、工作技术性能;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安装前的准备工作,构件安装工艺,结构安装方案;多层装配式房屋结构安装(装配式框架结构安装、板柱结构安装、装配式大板建筑安装),钢结构安装(钢框架结构安装、大型钢屋盖安装、网架结构安装)。

共6课时。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本章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和计算题。

主要

参考资料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

《土木工程施工》,上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

备注

 

 

第八章

防水工程

教学目的

和要求

学会控制屋面和地下室底板及地下室墙体防水施工工艺。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屋面防水做法及保证质量措施。

难点:

地下室底板防水施工工艺;地下室墙体防水施工工艺。

“三基”分析

基本知识:

屋面防水做法及保证质量措施

基本理论:

行业规范

基本能力:

数学计算分析法、图形计算法

教学内容与

学时分配

屋面防水做法及保证质量措施;地下室底板防水施工工艺;地下室墙体防水施工工艺。

共4课时。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本章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和计算题。

主要

参考资料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

《土木工程施工》,上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

 

备注

 

 

第十一章

施工组织概论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掌握基本建设程序的主要内容;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重点和难点

重点:

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任务及内容;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

难点:

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过程中所需要的基础数据。

“三基”分析

基本知识:

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任务内容;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

基本理论:

行业规范

基本能力:

数学计算分析法、图形计算法

教学内容与

学时分配

基本建设程序;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任务及内容;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原则;施工准备工作;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过程中所需要的基础数据。

共2课时。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本章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和计算题。

主要

参考资料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

《土木工程施工》,上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

备注

 

 

第十二章

流水施工基本原理

教学目的

和要求

能达到绘制有节奏流水和无节奏流水的横道图,选择流水施工方法,确定流水作业参数。

重点和难点

重点:

流水作业参数的确定,有节奏流水组织方法,无节奏流水组织方法。

难点:

有节奏流水组织方法和无节奏流水组织方法绘制。

“三基”分析

基本知识:

流水作业参数的确定,有节奏流水组织方法,无节奏流水组织方法。

基本理论:

行业规范

基本能力:

数学计算分析法、图形计算法

教学内容与

学时分配

流水作业的基本概念、特点,流水参数的确定,有节奏流水组织方法,无节奏流水组织方法。

共4课时。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本章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和计算题。

主要

参考资料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

《土木工程施工》,上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

备注

 

 

第十三章

网络计划技术

教学目的

和要求

能达到根据工程特点绘制一般的施工网络计划,并转化为横道图;非肯定型网络计划的应用和计算。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双代号、单代号、单代号搭接网络图的绘制和计算方法。

难点:

双代号、单代号、单代号搭接网络图的绘制,双代号和单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含义及其计算,网络图转化为横道图。

“三基”分析

基本知识:

双代号、单代号、单代号搭接网络图的绘制和计算方法

基本理论:

行业规范

基本能力:

数学计算分析法、图形计算法

教学内容与

学时分配

网络图的基本概念,网络图(双代号、单代号、单代号搭接)的绘制和计算,非肯定型网络图的计算,网络计划的调整和控制。

共6课时。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本章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和计算题。

主要

参考资料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

《土木工程施工》,上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

备注

 

 

课程设计周数:

1周

课程设计名称

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设计

设计地点

教室

课程设计目标与技能要求

设计教学目标:

促进所学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

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要求:

看懂建筑、结构施工图;

熟悉并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熟悉并掌握施工各工种的生产工艺过程、质量标准和基本操作方法;

掌握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检验方法;

了解常见的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防治方法;了解有关施工机械性能和适用范围。

掌握施工现场平面图的绘制方法。

掌握施工进度控制的方法,熟练运用横道图,网络图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重点和难点

重点:

看懂建筑、结构施工图;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程序和方法,熟练运用横道图,网络图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难点:

掌握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学会质量控制,进度控制。

设计内容与时间分配

实习内容:

学会看懂建筑、结构施工图;学会编制施工方案;学会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方法,了解常见的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防治方法;了解有关施工机械性能和适用范围;掌握施工现场平面图的绘制方法;掌握施工进度控制的方法,熟练运用横道图,网络图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时间:

1周。

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