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作业全国通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49324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作业全国通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二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作业全国通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二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作业全国通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二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作业全国通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二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作业全国通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作业全国通用.docx

《届二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作业全国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作业全国通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作业全国通用.docx

届二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作业全国通用

2020届二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作业

(全国通用)

一、选择题

1.(2018石家庄模拟)下列有关遗传的分子基础,叙述正确的是()

A.转录、翻译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B.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种肽链

C.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通过遗传信息的表达实现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同位素的分布情况说明了DNA是遗

传物质

答案C

解析转录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

A—U、T—A、C—G、G—C,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

A—U、U—A、C—G、G—C,A项错误;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个同一种肽链,B项错误;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通过遗传信息的表达实现,C项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同位素的分布情况说明了DNA进入细菌,D项错误。

2.下列有关遗传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能产生2种类型的卵细胞

B.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搅拌不充分会导致上清液中放

射性提高

C.含15N的DNA双链在14N环境中复制n次,子代DNA分子含有

2

15N的占2

D.在翻译过程中,每种游离的氨基酸只能由一种RNA识别并转运

答案C

解析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能产生1个1

种类型的卵细胞,A项错误;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若搅拌不充分,则部分蛋白质外壳未与细菌分离,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则会导致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提高,B项错误;含15N的DNA双

链在14N环境中复制n次,子代DNA分子共有2n个,所以含有15N

2

的DNA占总数的莎,C项正确;在翻译过程中,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tRNA来转运,D项错误。

3.(2018武昌区模拟)艾弗里及其同事为了探究S型肺炎双球菌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下列叙述

中有误的是()

A.肺炎双球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无成形的细胞核)

B.在培养R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S型菌的DNA后,观察发现只有

S型菌落

C.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S型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的

作用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答案B

解析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

细胞核,A项正确;由于S型菌DNA能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因此添加S型菌DNA的培养液中,有转化的S型DNA细菌,也有未转化的R型细菌,B项错误;艾弗里在实验中将S型菌的各种成分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项正确;实验结论是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能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即蛋白质不遗传物质,D项正确。

4.(2018郑州一模)有关艾滋病病毒(HIV)和T4噬菌体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都属于结构简单的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B.两者都只能生活在活细胞中,都能侵染人体的T淋巴细胞

C.两者遗传物质在五碳糖、碱基和化学元素组成上均有不同

D.两者都会在繁殖过程中发生遗传信息的流动,但具体途径存在差

答案D

解析两者都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项错误;病毒不能独立生活,都只能生活在活细胞中,其中HIV只能侵染人体的T淋巴细胞,而噬菌体不能侵染人体的T淋巴细胞,B项错误;两者遗传物质分别是RNA和DNA,在五碳糖和碱基上均有不同,但化学元素组成相同,都是C、H、O、N、P,C项错误;两者都会在繁殖过程中发生遗传信息的流动,但具体途径存在差异,如前者会发生逆转录,后者不会,

D项正确

5.(2018四川模拟)T4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内放射性

RNA与T4噬菌体DNA及大肠杆菌DNA的杂交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3H—胸腺嘧啶可以标记RNA

B.与T4噬菌体DNA杂交的RNA是大肠杆菌DNA转录的

C.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大肠杆菌的基因活动逐渐受到抑制

D.该实验结果说明T4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是RNA

答案C

解析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碱基,可以用3H—尿嘧啶标记RNA,A项错误;转录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T4噬菌体DNA杂交的RNA是噬菌体DNA转录的,B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感染时间增加和T4噬菌体DNA杂交的放射性RNA所占百分比越来越高,说明噬菌体DNA的转录增加,而和大肠杆菌DNA杂交的放射性RNA所占百分比越来越低,说明其转录受到抑制,C项正确;该实验不能说明T4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项错误

6.(2018榆林一模)用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将一个未标记的噬菌体在此群细菌中培养9小时,经检测共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2P和35S只能分别标记细菌的DNA和蛋白质

B.子代噬菌体只有DNA具有放射性

1

C.DNA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子代噬菌体的32

D.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1.5小时

答案D

解析32P和35S能分别标记细菌中含P和S的各种化合物,A项错误;合成子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所以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一定都具有放射性,B项错误;合成子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所以子代噬菌体的DNA

均具有放射性,C项错误;一个噬菌体产生64个子代噬菌体,即2n=64,说明噬菌体共繁殖了6代,则繁殖一代的时间为9-6=1.5小时,D项正确。

7.下列有关DNA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环状DNA分子和链状DNA分子结构中,每个脱氧核糖均与两

个磷酸相连

B.某DNA分子的碱基对数等于该DNA分子上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

之和

C.DNA分子复制和转录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分別位于DNA、RNA上

D.双链均含15N的DNA在14N环境中复制3次,子代DNA中含15N的与含14N的数量之比为1:

4

答案D

解析在环状DNA分子结构中,每个脱氧核糖均与两个磷酸相连,而在链状DNA分子结构中,多数脱氧核糖与两个磷酸相连,但每条链末端有一个脱氧核糖只连接一个磷酸,A项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

应的DNA片段,因此某DNA分子的碱基对数大于该DNA分子上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B项错误;DNA分子复制和转录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位于DNA上,C项错误;双链均含15N的DNA在14N环境中复制3次,共形成8个DNA分子,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DNA中含15N的有2个,含14N的有8个,即子代DNA中含15N的与含14N的数量之比为1:

4,D项正确。

&(2018—模拟)下列有关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mRNA上的碱基缺失,将导致基因突变

B.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C.不同DNA分子的(A+C):

(T+G)的比值相同

D.mRNA上的每个密码子都有特定的转运RNA与之对应

答案C

解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上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A项错误;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也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项错误;由于DNA分子的两条链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两条链上A=T、G=C,因此不同DNA分子的(A+

C):

(T+G)的比值均为1,C项正确;mRNA上的三个终止密码子没有特定的转运RNA与之对应,D项错误。

9.(2018陕西一模)BrdU(5—溴尿嘧啶)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结构类似,可与碱基A配对。

当染色体上的DNA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含有

BrdU时,经姬姆萨染料染色显浅色,其余均显深色。

现有果蝇某体细胞1个,置于含BrdU的培养液中连续分裂2次,得到4个子细胞。

若对这些细胞的染色体进行上述染色,则下列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11个细胞染色体均为深色,3个细胞均为浅色

21个细胞染色体均为浅色,3个细胞均为深色

34个细胞染色体均为4条深色、4条浅色

41个细胞染色体均为深色,1个细胞均为浅色,2个细胞4条深色、

4条浅色。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完成一次有丝分裂后,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每个

DNA分子均有1条脱氧核苷酸链上有BrdU,因此此时所有细胞的染色体均为深色;第二次有丝分裂经过复制后,两个子细胞中的8条染色体均为一条染色单体是浅色的,一条是深色的,因此在第二次分裂后期时,8条浅色和8条深色的随机分配到细胞的两极,因此形成的子细胞可能的情况有多种。

①由于2个Fi细胞均含有深色,因此不可能出现1个细胞染色体均为深色,3个细胞均为浅色的结果,①错误;②由于两个Fi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时均含有8条浅色和8条深色的染色体,因此不可能出现1个细胞染色体均为浅色,3个细胞均为深色的结果,②错误;③如果8条浅色和8条深色的平均分配到细胞的两极,则形成的4个细胞染色体均为4条深色、4条浅色,③正确;④在第二次分裂后期时,一个Fi细胞的8条浅色和8条深色分别分配到两极,还有一个Fi细胞的8条浅色和8条深色平均分配到细胞的两极,则会出现1个细胞染色体均为深色,1个细胞均为浅色,2个细胞4条深色、4条浅色,④正确。

10.(2018安阳二模)如图为真核细胞内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据

A.DNA分子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都是5—3’

B.解旋酶能使DNA分子解开双螺旋,同时需要消耗ATP

C.DNA聚合酶的作用是催化相邻的核糖核苷酸连接成子链

D.由图示可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答案C

解析DNA分子是反向平行的,复制的时候只能是从5’端向3’端延伸,A项正确;解旋酶能打开双链间的氢键,需要消耗ATP,B项正确;DNA聚合酶的作用是催化相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连接成子链,C项错误;DNA分子复制时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这种方式叫做半保留复制,D项正确。

二、填空题

11.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密度梯度

离心方法进行了DNA复制方式的探索实验,实验内容及结果见下表。

(注意:

14N没有放射性,该题是高考原题,故未改动题干)

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

培养液中唯氮源

14NH4CI

15NH4CI

14NH4CI

14NH4CI

繁殖代数

多代

多代

一代

两代

培养产物

A

B

B的子I代

B的子H代

操作

提取DNA并离心

离心结果

仅为轻带

(14N/14N)

仅为重带

(15N/15N)

仅为中带

(15N/14N)

1

1轻带

(14N/14N)

1

:

中带

(15N/14N)

请分析并回答:

(1)要得到DNA中的N全部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B,必须经过

代培养,且培养液中的是唯一氮源。

(2)综合分析本实验的DNA离心结果,第组结果对得到的结

论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需把它与第组和第组的结果

进行比较,才能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

(3)分析讨论:

1若子I代DNA的离心结果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则“重

带”DNA来自于。

据此可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不是

复制。

2若将子I代DNA双链分开后再离心,其结果是选填

“能”或“不能”)判断DNA的复制方式。

3若在同等条件下将子H代继续培养,子n代DNA离心的结果是:

密度带的数量和位置是,放射性强度发生变化的是

带。

4若某次实验的结果中,子I代DNA的“中带”比以往实验结果的

“中带”略宽,可能的原因是新合成的DNA单链中的N尚有少部分为。

答案

(1)多15NH4Cl

(2)312半保留复制

(3)①B半保留②不能③没有变化轻④15N

解析

(1)培养液中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需经过多代培养,才能得到DNA中的N全部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B。

(2)若证明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则需证明后代DNA的两条链,一条链是母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子链,第3组结果与第1组、第2组的结果对比可以证实。

(3)①“轻”DNA为14N/14NDNA,“重”DNA为15N/15NDNA,据表,“重带”DNA来自于B。

①的结果是:

后代DNA的两条链全是原来的或全是新合成的,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不是半保留复制。

②将子I代DNA双链分开后再离心,无法判断后代DNA的两条链的来源,不能判断DNA的复制方式。

③将子H代继续培养,子n代DNA的情况是有两个为14N/15NDNA,其余全部为14N/14NDNA,所以子n代DNA离心的结果是:

密度带的数量和位置没有变化,放射性强度发生变化的是轻带。

④“中带”为14N/15NDNA,“中带”略宽,说明新合成的DNA单链中N尚含有部分15N(在含15N培养基上培养得到的细菌细胞里还含有游离的15N脱氧核苷酸,在换到14N培养基环境中培养时,DNA进行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互补子链上不全是14N的脱氧核苷酸构建,还含有少量15N的脱氧核苷酸参与。

在离心后,由于这些互补链上含少量15N的DNA的密度只是比中型DNA略大,不会形成新的带,而是沉降在中型DNA的下缘,结果看上去还是一条带,所以比以往实验结果的“中带”略宽了)。

12.(2018珠海一模)今年有3位科学家因为对生物钟的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奖,他们发现period基因所表达的PER蛋白浓度会随着昼夜交替,呈现与地球自转一致的规律性的24小时周期变化。

第二个被发现的控制生物钟的基因“timeless负责编码TIM蛋白;TIM蛋白的功能是结合PER蛋白,把它们带进细胞核内调节period基因的表达。

(1)从材料中推测,TIM蛋白与PER蛋白共同调节period基因表达过程中的环节。

(2)在果蝇的细胞内,当PER基因指导合成的PER蛋白过多时,会抑制PER基因的表达,导致PER蛋白的合成减缓、甚至停止;而如果细胞中的PER蛋白较少,其合成速度就会加快。

这一调节机制是调节。

(3)以上信息表明,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与环境之间

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节着生物的性状。

(4)含羞草的叶子在白天张开,在夜晚闭合,欲探究含羞草这一生物节律现象是否受到环境因素光照周期变化的影响,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答案

(1)转录

(2)(负)反馈

(3)基因产物

(4)取若干含羞草盆栽平均分成两组,一组置于若干个自然光照周期下,一组置于黑暗(或持续光照环境)中相同时间,观察两组含羞草叶子的开闭情况。

或:

取若干含羞草盆栽,观察其在若干个自然光照周期下叶子的开闭规律,然后置于黑暗(或持续光照环境)中相同时间,观察其叶子开闭情况。

解析

(1)根据题干中“TIM蛋白的功能是结合PER蛋白,把它们带进细胞核内调节period基因的表达”所以二者应是调节period基因表达过程中的转录环节;

(2)根据“当PER基因指导合成的PER蛋

白过多时,会抑制PER基因的表达,导致PER蛋白的合成减缓、甚至停止;而如果细胞中的PER蛋白较少,其合成速度就会加快”这一信息说明这一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3)根据题干中period基因表达PER蛋白、基因timeless”编码TIM蛋白、TIM蛋白结合PER蛋白,进入细胞核内调节period基因的表达可以表明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节着生物的性状;(4)本

实验要“探究含羞草的叶子在白天张开,在夜晚闭合现象是否受到环境因素光照周期变化的影响”这一问题,设计的关键是对照实验的设计,实验组在自然光照周期下进行,对照组要在黑暗或持续光照环境下进行,通过对比达到探究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