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的赏析.doc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548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塞诗的赏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边塞诗的赏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边塞诗的赏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边塞诗的赏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边塞诗的赏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边塞诗的赏析.doc

《边塞诗的赏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塞诗的赏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边塞诗的赏析.doc

边塞诗的赏析

  边塞诗指以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等为内容,展现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残酷,表现将士建功立业的壮志和思念家乡的情感的诗歌。

以下是边塞诗的赏析,欢迎阅读。

  边塞诗中常用的意象可以归类为:

  1.战争中使用的物品。

如金鼓、旌旗、铁骑、烽火、羽书、角弓、胡马、征衣、铁衣、戍楼、戈、矛、剑、箭、戟、斧、钺、刀、铩等。

  2.边塞的地名。

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玉门、凉州、天山、安西、幽、辽、陇等。

  3.边塞的民族。

胡、羌、羯、夷等。

  4.边塞的风光。

大漠、沙碛、瀚海、风霜、严寒、白草、枯蓬、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等。

  5.少数民族的乐器。

如羌笛、胡笳、琵琶、画角等。

  6.音乐。

梅花落、关山月、雨雪曲、杨柳曲、出(入)塞曲等。

  边塞诗常见的思想内容有:

  1.体现戍边将士的爱国激情。

诗歌通过描写边塞紧张的局势、戍边将士艰辛的生活状态、战争的惨烈场景等,表现戍边将士强烈的爱国情感。

如: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诗歌描写了一个读书人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过程,表现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开头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诗人的爱国热情。

用“照”渲染紧急的气氛,用“自”表现爱国思想。

三、四句描写**出师、到达边塞的情景。

“绕”体现出**包围敌人的境况,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气氛。

五、六句写战斗情况,通过侧面烘托表现战争;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用象征**的“旗”“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2.表现边塞紧张的形势。

有些边塞诗通过描写烽火、军书传递等表现边塞紧张的局势。

如: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王维《陇西行》)

  诗歌一、二句用“一走马”“一扬鞭”表现边塞传递军书的急切;用“十里”“五里”渲染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

三、四句点明骑马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一个“围”字,表现严重的形势。

最后两句,交代气候对烽火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边塞的军事情况应该是先看到烽火再接到军书,但如今是接到军书也没有看到烽火,突出飞马传书的紧迫性。

  3.表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生活在边塞的将士在春去秋来、日暮夜凉、雨雪纷飞的时候会想到家乡、亲人。

如: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

  诗歌前三句叙事:

第一句点明地点,寂寞的荒野、苍茫的场景,只有高楼百尺,更加显示出抒情主人公的寂寞;第二句写时间,正值深秋季节,凉气侵人,加之暮色苍茫,秋风劲吹,更易引发思乡之情;第三句,寂寥的环境中传来吹奏《关山月》曲子的笛声,引发出浓郁的乡愁。

诗歌最后一句抒情,诗人从对方写起,“无那”,无奈的意思,写出远在万里之外的妻子十分忧愁,在静夜中思念着边关的丈夫,这样写更能体现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表现战争带来的灾难。

战争的消耗有两个方面,一是生命,这是广大百姓的生命;一是粮草,这是广大百姓的贡献。

诗歌通过描写战争,表现长期的边塞征战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如: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诗歌一、二句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战争场面,边塞将士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是五千将士牺牲;诗人用“誓扫”“不顾”表现边塞将士的忠勇和献身精神,用“丧胡尘”表现战争的惨烈和伤亡的惨重。

三、四句表现战争给百姓带来的伤痛;诗人用“河边骨”“春闺梦”对比,写闺中妻子不知道征人已经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经成为白骨的丈夫,体现出战争带来的悲剧。

  5.表现对边关将士的`同情。

连年的征战、残酷的战争,使得很多战士失去了生命,诗歌通过描写战争表达对边关将士的同情。

如:

  夜战桑干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许浑《塞下曲》)

  诗歌客观描写了桑干河北的夜战,这次夜战,半数的战士没有回来,但一位牺牲的战士,在第二天早晨还有家信寄来,信中告诉他御寒的衣服已经寄出。

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现实,表面看来并没有对战争表达任何观点,但从战士的惨重伤亡上还能看到诗人对这场战争的谴责,体现出诗人对战士的同情。

  6.表现对战争的怨恨。

无论如何,战争损害的是普通的百姓,边疆的将士在年复一年的征战中,看到太多的死亡、太多的艰难,于是表现出对战争的厌恶。

如: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

  诗歌一句一景,描写征人形象,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怨恨之情。

一、二两句用“岁岁”“朝朝”表现征人东奔西跑,战争频繁不休;用“复”“与”表现生活的单调、困苦,流露出怨恨之情。

三、四句用“青冢”表现环境的荒僻,用“绕”表现边塞的肃杀,体现出征人转战跋涉的艰辛。

全诗不着一个“怨”字,但处处体现怨情,诗人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展现边塞生活,表现对频繁的战争的怨恨。

  7.表现失去国土的悲伤。

边塞将士的浴血奋战抵不住暗弱朝廷的议和,边塞将士的鲜血阻挡不住国土的沦丧。

一些诗歌通过描写边塞的景物和旧有的国土,表现对失去国土的留恋和诗人悲伤的情感。

如: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张孝祥《浣溪沙》)

  据《于湖先生长短句》,本词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因此本词当为作者任知荆南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的作品。

“观塞”即观望边塞。

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词抒写了因观塞而激起的对中原沦陷的悲痛之情,上阕写观塞,下阕抒悲感。

首句写要塞郊野的自然景象,并点明时节。

由观塞自然地想到沦陷的中原,“万里”句即是观塞时引起的感慨。

“一尊”句承上启下,北望中原,无限感慨,欲借酒消遣,而酒罢益悲,不禁向风挥泪。

  8.表达闺怨之情。

连年的征战使得戍边将士不能回家,所以家中的女子便生发一种思念、嗔怪、关心等情愫。

如: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张仲素《秋闺二首(其一)》)

  首二句写思妇醒时情景,接着写她的梦境,是倒装写法。

她一觉醒来,只见斜月透进碧纱窗照到床前,境界如此清幽,心头却无比寂寞,更有那秋虫悲鸣,催人泪下;她的泪水早已沾湿了衣襟。

刚才在梦里,不是分明地见到关塞了么?

那“关塞”正是她魂牵梦萦的地方。

因为她的良人就出征到那里。

心头一喜,快,赶上前去吧!

可是,到良人所驻防的金微山迷失了方向,连路也找不着了。

一急,就此醒来。

金微山,即今阿尔泰山,是当时边关要塞所在。

诗人以饱蘸同情之泪的笔,写出了她的一片痴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