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45900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docx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docx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

《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70学时)

课程代码:

  课程归属单位:

编写人:

何树兴编写日期:

2014年9 月30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从事工程地质专业的人员应该熟悉和了解的基本地质的知识,是地质学的入门和基础课程。

课程教学内容兼顾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兼顾课堂讲授、实践技能和理论思维能力综合训练;兼顾继承、更新地学知识与学科交叉、学科渗透。

突出地质作用基本原理、过程、地质作用的相互关系及地球、岩石圈、地壳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和地质现象、地质作用产物及有关的概念和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二、课程基本要求

1、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普通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地质科学的轮廓;

2、了解地质学思维方法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

3、掌握地球和地壳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构造,动力地质作用原理以及地球演化发展历史。

三、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电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远程开放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本课程的教学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收看电视、直播课堂和网上教学辅导等方式进行学习,各教学点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助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

 

(2)面授助学

  面授助学要服从于教学大纲、文字教材、音像教材,采用讲解、讨论、答疑等方式,通过解题思路分析,基本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尽可能通过幻灯片及电视录像片,以及标本、模型及实物等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3)作业

  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学好本课程的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

作业内容以教材中的习题为主,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逐步加深对课程中各种概念的理解,熟悉计算方法,达到基本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目的。

 (4)复习思考题及作业

  教材各章最后均附有思考题,要求学生通过独立完成这些思考题,达到加深理解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的目的。

 (5)考试

  考试题目要全面,符合大纲要求,同时要做到体现重点、题量适度、难度适中、题量和难度的梯度应按照教学的三个不同层次安排。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1章绪论

1、教学要求

(1)熟悉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及地质学一般研究方法,掌握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分科;

(2)初步了解学习地质学应注意的问题,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2、教学内容和重点

第一节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第二节地质学的任务

第三节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构造、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和演化。

第四节地质作用及其研究方法地质作用、地质作用的特点、地质作用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我国地学研究的若干地域优势

青藏高原、西北黄土高原、大别-秦岭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云南澄江动物群、辽西热河动物群、陆相生油盆地、滇黔桂喀斯特地貌、华南花岗岩

重点知识:

地质学的内容及分科。

第2章矿物

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1)掌握克拉克值概念

(2)熟悉矿物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3)认识常见矿物,并了解其用途

2、教学内容及重点

第一节矿物的概念

矿物的定义、晶体、非晶质体与准晶体

第二节矿物手标本的鉴定特征

矿物的形态、矿物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常见矿物

矿物的分类、常见矿物

第四节矿物的用途

工业矿物原料、矿物材料

重点知识:

(1)教学重点:

矿物的物理性质、矿物的鉴别。

第三章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1、教学要求

(1)了解岩浆的概念、掌握喷出岩浆的类型

(2)知道侵入作用及侵入岩的主要类型

(3)了解火成岩的主要结构和构造、了解火成岩分类及成因

2、教学内容及重点

第一节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岩浆的概念、喷出作用与喷发产物、喷出岩浆的类型及其喷发特征、火山喷发的间歇性、典型火山喷发实例、火山喷发对气候的影响、世界火山的分布

第二节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侵入作用概述、侵入岩的产状、侵入岩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

火成岩的结构、火成岩的构造

第四节火成岩的分类及其野外识别

火成岩分类、熔岩、深成侵入岩与浅成岩的主要辨别标志、火成岩的野外识别

第五节火成岩的成因

地球的内热、地热的成因、岩浆的形成、火成岩多样化的原因

教学重点:

喷出作用和岩浆侵入作用;侵入岩产状

第四章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1、教学要求

(1)了解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了解沉积岩的结构及沉积构造

(2)掌握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3)认识常见的沉积岩类型及其特征

2、教学内容及重点

第一节外力地质作用的一般特征

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能源、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第二节沉积岩的特征

沉积物的来源、沉积岩中的矿物、沉积岩的结构、沉积构造

第三节常见的沉积岩

沉积岩的类型、常见陆源和内源沉积岩及其特征

教学重点:

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沉积岩的结构及沉积构造、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第五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1、教学要求

(1)熟悉变质作用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掌握变质作用方式和原理。

(2)初步了解变质作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

2、教学内容及重点

第一节变质作用概述

变质作用概念、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

第二节变质作用中原岩的变化

物质成分的变化、变质岩中的矿物、变质岩的结构、变质岩的构造

第三节变质作用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

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第四节岩石的演变

教学重点:

变质作用的概念、变质作用方式、变质作用原理、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主要类型

第六章地质年代

1、教学要求

(1)熟悉确定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地质年代方法;掌握地质年代表;

(2)初步了解各个地质时期。

2、教学内容和重点

第一节相对年代的确定

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律或穿插关系

第二节同位素年龄的测定

第三节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的建立、地质年代名称的来源与含义、岩石地层单位的概念

第四节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爆发与灭绝

生物大爆发、生物大灭绝

教学重点:

确定地质年代的方法:

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

 

第七章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1)熟悉地震的相关基本概念及地震造成的灾害;掌握地质的成因类型、地震的演化过程。

(2)初步了解地震的地理分布。

2、教学内容和重点

第一节地震的基本概念

地震概况、地震类型、地震序列、国内外强烈地震的实例

第二节地震波与地震仪

地震波、地震仪

第三节地震的强度

地震的震级、地震的烈度

第四节地震的分布

全球地震带分布、我国地震带分布

第五节地震预报与预防

地震预报、地震预防

第六节地球的内部构造

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度突变的主要界面、初步的地球参考模型(PREM)、地球内部各层圈的物质成分、均衡原理

教学重点:

地震的基本特征和成因分类;震源、震中、震级和烈度概念;世界主要的地震带。

第八章构造作用与地质构造

1、教学要求

(1)构造作用的基本方式、熟悉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2)熟练掌握褶皱、节理、断层的概念、要素、类型、特性。

2、教学内容和重点

第一节构造作用的基本方式

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关系

第二节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岩石的空间位置、褶皱、断裂、节理、断层相关褶皱

第三节地层的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第四节构造期与构造事件

太古宙构造期、元古宙构造期、新元古代晚期-志留纪构造期、晚古生代构造期、早中生代构造期、燕山构造期、喜马拉雅构造期

教学重点:

岩层产状,沉积地层的接触关系,褶皱,断层

第九章板块构造

1、教学要求

(1)掌握岩石圈板块的划分和分界线的类型;掌握威尔逊旋回的划分阶段

(2)了解海底扩张的证据

2、教学内容和重点

第一节大陆漂移

第二节海底扩张

海底地质考察、海底扩张的论证、海底扩张说的提出、海底扩张说催生的新成果

第三节板块构造

板块边界类型——板块划分的依据、全球板块的划分、两种大陆边缘、海洋的开闭旋回(威尔逊旋回)、板块运动的驱动力、地体的概念、板块构造理论的最新进展——大陆动力学

教学重点:

板块边界类型;两种大陆边缘的区别;威尔逊旋回各阶段的划分

第十章风化作用

1、教学要求

(1)熟悉风化作用的概念及动力类型。

掌握风化作用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原理及风化壳概念;

(2)初步了解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2、教学内容及重点

第一节风化作用的类型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第二节制约岩石风化性质与特征的因素

气候、地形、岩石的特征

第三节风化作用的产物

风化产物的类型、残积物、风化壳、土壤、风化地貌

教学重点:

(1)风化作用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原理。

(2)风化壳概念及类型。

(3)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第十一章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1、教学要求

(1)熟悉地面流水类型。

掌握河流地质作用;

(2)初步了解河流冲积物及其类型特征。

2、教学内容及重点

第一节河流概述

地表水流、河谷的横剖面、河流的纵剖面、流域盆地、影响河流侵蚀与沉积的因素

第二节河流的侵蚀作用

侵蚀的方式、侵蚀的方向

第三节河流的搬运作用

流水质点的运动方式、物质搬运的方式、河流的搬运能力和搬运量

第四节河流的沉积作用

沉积发生的原因、冲积物、冲积物的地貌类型

第五节河流的均夷化与去均夷化

深切河曲、河流阶地、阶地类型

第六节河流发育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第七节准平原

教学重点:

(1)河流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的特点及结果

(2)曲流河及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3)河流沉积的类型

(4)河流阶地的类型及特征

第十二章冰川及其地质作用

1、教学要求

(1)熟悉冰川地质作用。

掌握冰川类型及其堆积物特征;

(2)初步了解冰川的形成、运动。

2、教学内容及重点

第一节冰川的形成与运动

冰川的形成、冰川的运动

第二节冰川的类型

大陆冰川、山岳冰川

第三节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冰川的剥蚀作用、冰蚀地貌

第四节冰川的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冰川的搬运作用、冰川的沉积作用与冰碛物、冰碛地貌

第五节冰水沉积物及其地貌

冰水扇、纹泥、蛇形丘

第六节冰川作用及其原因

冰川作用、冰川作用的影响、冰川作用的原因

教学重点:

川地质作用;冰川的形成、运动;冰碛物的特点;

第十三章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1、教学要求

(1)熟悉地下水的作用原理及其产物;掌握地下水的类型和运动特征;

(2)初步了解喀斯特作用及喀斯特地貌。

2、教学内容及重点

第一节地下水概述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

第二节地下水的类型

根据地下水埋藏条件的划分、根据含水层空隙性质的划分

第三节地下热水

第四节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的剥蚀作用及喀斯特、地下水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第五节地下水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重点:

空隙率、透水层及隔水层的概念;包气带、饱和带、潜水、承压水的概念;地下水的作用原理及其产物;喀斯特作用及喀斯特地貌。

第十四章海洋及其地质作用

1、教学要求

(1)熟悉海水运动的类型及特点;掌握滨海和浅海的(机械和化学)沉积作用。

(2)初步了解海洋概况,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海洋生物分布及特点,海洋有关资源。

2、教学内容及重点

第一节海洋概况

海水的化学成分、海水的物理性质、海水中的生物

第二节海水的运动及其地质作用

波浪及其地质作用、潮汐及其地质作用、洋流及其地质作用、浊流及其地质作用

第三节海底沉积物

海底沉积物的来源、滨海沉积、浅海沉积、半深海沉积、深海沉积

第四节海水的进退

教学重点:

海水运动的类型及特点;滨海和浅海的沉积作用;

 

第十五章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1、教学要求

(1)熟悉湖泊的沉积作用类型及其影响因素;掌握湖水的来源,化学成分及其影响因素;

(2)初步了解沼泽生物堆积作用与成煤作用。

2、教学内容和重点

第一节湖泊概述

湖泊概况、湖水的来源、排泄及其化学成分、湖泊的成因类型、我国湖泊分布的特点

第二节湖泊的地质作用

湖水运动的特征、湖泊的剥蚀和搬运作用、湖泊的沉积作用

第三节沼泽及其地质作用

沼泽的概念及其成因、沼泽的沉积作用

教学重点:

湖泊沉积作用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干旱和潮湿地区湖泊化学沉积作用的差别

第十六章荒漠特征与风的地质作用

1、教学要求

(1)熟悉风的地质作用和灾害性及其形成条件与防治。

掌握风的地质作用特点及风蚀作用方式;

(2)初步了解荒漠的成因及荒漠类型。

2、教学内容和重点

第一节荒漠概述

荒漠的形成条件、荒漠中的某些特征性现象、荒漠化

第二节风的地质作用

风的剥蚀作用、风的搬运作用、风的沉积作用

第三节黄土

黄土的一般特征、黄土的物质成分、黄土的分布、黄土的成因

教学重点:

风的地质作用;风蚀作用的方式;风的搬运作用方式;沙丘的灾害性及其形成条件与防治

第十七章块体运动

1、教学要求

(1)熟悉重力地质作用类型及特征;

(2)初步了解重力地质灾害性的形成条件与防治

2、教学内容和重点

第一节影响块体运动的主要因素

重力作用、水的作用、其他因素作用

第二节块体运动的类型

崩塌、滑坡、泥石流

第三节相关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教学重点:

重力地质作用类型及特征;斜坡变形的主要类型;泥石流堆积物的特点;重力地质灾害性的形成条件与防治

 

第十八章行星地质概述

1、教学要求

(1)了解太阳系及其起源

(2)了解类地行星;了解类木行星及其卫星

2、教学内容和重点

第一节太阳系及其起源

太阳系、撞击作用、太阳系起源

第二节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月球、火星、类地行星的比较

第三节类木行星及其卫星

木星及其卫星、土星及其卫星

教学重点:

类地行星及其间的比较

第十九章地球形成与生物演化

1、教学要求

(1)了解地球形成过程;

(2)了解地球形成后各个时期生物演化过程

(3)了解生物界中的灾变性事件

2、教学内容和重点

第一节地球的天文时期

地球圈层构造的形成、陨星的撞击及其频繁的火山爆发、热流值的迅速衰减、原始地壳的组成、原始大气与次生大气、原始水圈的出现

第二节太古宙-元古宙时期

大气圈、水圈、生命的起源与演化、陆核和地盾的形成

第三节显生宙时期

教学重点: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生物界的灾变性事件

第二十章人类社会与地质坏境

1、教学目的

(1)熟悉地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掌握地球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初步了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及地质学的发展趋势。

2、教学内容和重点

第一节环境地质学的一般概念

环境与地质环境、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城市兴衰与地质环境

城市兴衰的地质因素、城市规划的地质因素、城市建设的地质因素

第三节人体健康与地质环境

人体的元素组成、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地方病的环境地质致因、地质药物

第四节废物处置的地质环境

城市废物处置的地质环境、放射性废物处置的地质环境

第五节人为地质作用

地面沉降、咸水入侵、地下水污染、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诱发地震、矿产资源枯竭

教学重点:

温室效应、环境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身体健康与地质环境的关系、人为地质作用

 

参考书籍:

1、夏邦栋,1995.普通地质学.北京:

地质出版社,1-283

2、赵懿英等,1990.现代地质学讲座.南京大学出版社,1-171

3、成都地质学院,1983.动力地质学原理.地质出版社,1-359

4、孙鼐,1943.普通地质学(1953年第三次修订).商务印书馆,1-243(中国最早的普通地质学版本之一)

5、舒良树,2002.普通地质学讲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