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模块综合检测三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5447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模块综合检测三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模块综合检测三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模块综合检测三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模块综合检测三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模块综合检测三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模块综合检测三解析版.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模块综合检测三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模块综合检测三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模块综合检测三解析版.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模块综合检测三解析版

单元质量检测

一、基础巩固(共15分,第1~3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选B A项,修:

长,高。

C项,化:

指自然。

D项,喻:

明白。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舞幽壑之潜蛟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③顺流而东也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⑤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⑦火尚足以明也 ⑧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A.①③④        B.②⑤⑦

C.③⑤⑥D.②④⑧

解析:

选C ①使动用法,②名词作状语,③⑤⑥名词作动词,④意动用法,⑦形容词作动词,⑧形容词作名词。

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于是)邀请客人一同喝酒,吟咏。

B.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

C.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我知道这是不可能屡次得到的,因而只能把自己的无奈通过箫声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D.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取用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尽的宝藏。

解析:

选A “属”应为“劝人饮酒”。

4.名句默写。

(6分)

(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2)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二、阅读鉴赏(47分)

(一)课内阅读(19分)

阅读《兰亭集序》,完成5~8题。

(19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次:

旁边

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殊:

不同

C.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由:

原因

D.未尝不临文嗟悼临:

诵读

解析:

选D 临:

面对。

6.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与“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以刀劈狼首     B.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C.孙膑以此名显天下D.皆以美于徐公

解析:

选C C项与所给句子中的“以”都是介词“因为”的意思。

A项,“以”是“拿,用”的意思。

B项,“以”是连词,表目的,“来”的意思。

D项,“以”是“认为”的意思。

7.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中国文化史上,《兰亭集序》在文学和书法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

其文在思想、语言上具有独特价值,其帖也是书法艺术中的瑰宝。

B.丝竹管弦,是中国的传统乐器,故有时人们用“丝竹管弦”代指音乐,如课文中的“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句。

C.“齐彭殇为妄作”中的“彭”即彭祖。

相传彭祖高寿,在中国文化里,彭祖也就成了长寿的代名词。

D.“流觞曲水”是古代文人中盛行的一种高雅的游艺项目,后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人文化。

它规定了活动的具体时间为“暮春之初,癸丑之日”。

解析:

选D 没有规定必须在“暮春之初,癸丑之日”。

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

(2)(这样)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够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

(3)(我)本然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

许多贤才都来了,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一起。

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用(它)来做流觞的曲水,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

虽然没有盛大的管弦齐奏的场面,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吹来心情舒畅。

抬头观望寥廓的宇宙,低头察看地上繁多的事物,(这样)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够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

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

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

)当他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

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古人说:

“死生是一件大事。

”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我)本然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

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他们)之所以抒发感慨,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世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这次集会的诗文吧。

(二)课外阅读(2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9分,每小题3分)

西汉末年,士人已不再是无根的游士,士与宗族的结合,产生了著名的“士族”,刘秀就靠着士族的支持建立起了东汉政权。

但东汉中叶以后,政权与士大夫阶层日益失去协调。

王莽篡位时裂冠毁冕,曾被迫遁迹山林的士大夫们又一次面对“主荒政谬”的时代。

夹缝中,他们找到一种新的生存方式:

归隐田园。

隐为其表,逸为其实。

士大夫阶层的思想意趣成就了一代艺术新风,魏晋南北朝时,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

虚无主义的玄学引导着人们对自然山水的追崇,山水成为对抗门阀的依托和象征。

“山水有清音,何必丝与竹”,将宅居置于郊野庄园之中是士大夫们相当普遍的选择,自然山水已成为个体情绪表达的载体。

史籍上有所谓“竹林七贤”,“竹林”就是嵇康在山阳城郊的一处别墅。

士大夫一改汉儒穷经入仕为个体情绪表达的同时,并未走向对理想的否定,在自然中人们仍然探求着蜉蝣于天地而亲化万物的生存意义。

陶渊明蔑视功名,宁愿回归田园,“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布置了“日涉以成趣”的素朴小园,门前以垂柳为荫,“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

另一种情形可以列举隐居时的谢安。

谢安“于土山营墅,楼馆竹林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世颇以此讥焉。

而安殊不以屑意”。

可见,园林中的士大夫,或简朴或奢侈,他们具体的生活方式都直指人生追求。

借山水以怡情一时成为风尚。

临水行祭以祓除不祥,谓之“修禊”。

但是,像著名的兰亭聚会,名为“修禊”,其实已经升腾为雅致的文化行为。

茂林修竹,曲水流觞,“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种淡泊情怀取之于自然,又以自然来寄托人生追求的行为,是从“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到“足以极视听之娱”,再及“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一个过程,是魏晋六朝隐逸之士的心路历程。

唐代情形发生了变化,那是隐士最受宠、最春风得意的时代。

由于超然世外的隐逸生活方式被认为是高尚品德的体现,唐代兴起了一股走“终南捷径”而为官的风气。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要做隐士,已不必远遁山野林泉,魏晋时代的表隐实逸蜕变为以隐求仕。

有“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的孟浩然,有以“中隐”闻名的白居易,还有“隐于朝堂之上”的“大隐”人士李泌。

在唐一代,文人在入世行“势”或出世入“道”方面,是最心安理得,最被宽容的。

对于山水自然,表现出来的是积极地利用,隐逸已不可能是普遍追求的人生归宿。

(有删改)

9.“魏晋南北朝时,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选出下面不在原因之列的一项(  )

A.汉末魏晋时代形成的隐逸之风。

B.士大夫阶层思想意趣的影响。

C.虚无主义的玄学对人们的引导。

D.自然山水已成为个体情绪表达的载体。

解析:

选D D项是“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的结果,不是原因。

10.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隐为其表,逸为其实”,深刻揭示了汉魏隐士们归隐的实质是对“主荒政谬”现实的逃避。

B.隐士们有的坚持着自己的人生追求,如陶渊明;有的则失去了人生目标,如谢安。

C.魏晋六朝隐逸之士的心路历程是:

将淡泊的情怀寄托于自然,又从自然中感悟人生应有的追求。

D.“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两句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完全否定。

解析:

选A B项,根据原文“或简朴或奢侈”可以看出谢安也在坚持着自己的人生追求。

C项,应是自然感发情怀,然后将情怀寄托于自然。

D项,“完全否定”错,唐代是“以隐求仕”。

1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大夫文人们隐与不隐以及选择何种隐逸方式,都受制于社会状况和时代风气。

B.崇尚自然,将自然人格化是魏晋六朝文学艺术乃至社会文化的突出特征。

C.从汉末到唐代,隐逸文化中的自然山水都是隐士们寄托人生情怀的对象。

D.唐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