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docx
《如何能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能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能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
如何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
哈佛情商香港研究院汤曹军
在很多情况下,父母和孩子的谈话根本就不是什么谈话,比如说:
不要去碰书;告诉你多少次了,不要去纠缠妹妹!
这样的交谈全然是父母要孩子这样那样的指示,是命令和指责。
讲故事是和孩子平等相处的一个好方法。
父母们可以谈谈那些他们年幼时做的可笑的事,孩子们特别愿意听父母们年幼时所作的不那么聪明的事,一些能使他们联想到自己,令他们发笑的事。
这会鼓励孩子们谈他们自己的事儿。
父母们还必须和孩子们一起做事。
参与那些对孩子们没有任何要求,却能让孩子和父母分享快乐的活动,尽情享受与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时刻。
教你的孩子信任你。
信任来自坦诚,哪怕你的坦诚一时会使他生气或害怕。
比如你说打一针就像蚊子咬一下一样疼,而是事实上,他感觉就像被大黄蜂蜇了一下一样疼,那么在日后遇到更重要的问题时,你的孩子或许会一点都不相信你说的话了。
信任还意味着说到做到。
当你说要做什么时,实现诺言是很重要的。
心理学家周正教授:
很多父母都很苦恼没有办法和自己的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很多孩子也有这种感觉,“我为什么跟我的父母就不亲呢?
”因此,母子之间,夫妻之间能够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或者同事之间能够建立一种同事类的比较友善的关系,对一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否则会天天活得很不愉快。
那么,怎么样才能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呢?
有很多父母跟孩子简直就是仇人,天天见着孩子就害怕,或者孩子不愿意回家,我们提倡:
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平等做事,不要有任何要求,一起出去看看啊,议论议论风景或者一些小事呀,这种议论既离开了父母,也离开了孩子,不要对孩子有什么要求,比如说:
不谈学习啊、不谈家务之类的事情,就是一定要有一些分享快乐时光的活动。
这些东西跟亲密没有一点关系,但是它们反而能够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第二就是要和孩子暴露自己的一些不聪明的部分,暴露一些无能、弱点,不能老是跟孩子谈上进、学习、注意力集中、成绩要提高。
这种人永远不可能成为专家,永远不可能成为好父母。
只有让孩子觉得你也挺坏啊,才能成为朋友。
因此,要想和孩子成为朋友,就得容忍你和他都有挺坏、挺笨的那一方面。
父母们总是要求孩子,你不能办这、你不能办那,你这样做不对,你那样做是不对的,孩子就知道,不能跟爸爸妈妈说,一说他们就训你,干脆就不说。
因此也就成不了亲密的朋友。
第三个就是,一定要和孩子之间建立一种信任,有时同事之间、生意之间是一定不能说实话的,不能什么都谈。
但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在很大程度上有些事情是可以谈的。
那么,怎么样才能谈呢?
尤其是在孩子18岁以前,父母要想密切的掌握他,必须得建立信任。
在这个方面,千万不能骗孩子。
现在有很多人对人不信任,父母之间建立不起来信任感,他宁肯跟别人说,不跟自己的父母讲,就是父母骗孩子骗得太多了。
中国文化里需要彻底清除的就是“骗文化”比如说:
“别哭了啊,门口有大老猫啊!
”小孩一推门:
“妈妈,门口没有大老猫!
”,“刚跑,再哭就又来了!
”孩子们就知道可以骗人,说话可以不算数。
也许不是孩子的错
总想“怎样教育好孩子”,为什么不常想“怎样当个好父母”呢,“做孩子的好父母”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当今之中国,做父母比做儿女要难得多。
怎样教育孩子和如何当好父母虽然是一对看似相同的问题,但是其中也有不同的内涵。
考虑“怎样教育孩子”的父母们,他们的视角是从孩子出发,把孩子放在了这对矛盾的主体位置上;而实际上,看完本书的人就会受到一个很重要的启发,那就是改变自己的视角,要把父母放在矛盾的主体位置上,视角要改变为从认识父母自身开始。
这样的改变是一个实质性的改变,是一个认识上的质的飞跃。
有了这个质的飞跃,再加上本书逐一指导的各种方法,读者一定能够在教育子女方面取得成功。
“要想教育好孩子,父母应当如何改变自己”。
本书从孩子的生理及心理成长的规律及心理需求出发,告诉父母应当如何去爱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并学会如何帮助孩子提高思维能力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能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心,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里创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是非观,真正成为健康的社会人。
第一章学习爱自己的孩子
尊重孩子的意志
无条件接纳自己的孩子
用平等的心去理解孩子
花时间陪伴孩子长大
要正确地爱孩子
第二章了解孩子成长的历程
建立依恋情感和对环境及他人的信任感
尊重自主要求促进语言发展
良好的自我认同和正确的性别认同
让学习成为孩子的兴趣
伴随孩子度过成长的关键期
第三章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积极倾听的魅力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正确表达非言语信息
抽出时间和孩子共处
第四章培养有责任心有自信心的孩子
珍惜孩子的成长机会
订立家规教孩子懂得界限
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学会赏识给予夸奖
第五章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
给孩子成长创建第一个良好环境
树立好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
问题儿童后面的问题父母
不要把孩子带入离婚的旋涡
单亲家庭的孩子为什么容易出现不良偏差
第六章做孩子的好父母
要诚心地爱孩子
父母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健康人格的培养
要将积极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
写在后面的话
第一章学习爱自己的孩子
世界上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的希望和未来。
孩子和父母血肉相连,当孩子还在腹中孕育的时候,做父母的就开始设计孩子的人生了,想象自己的孩子一定是最幸福、最优秀的。
母亲辛勤地劳作,父亲拼命地赚钱都是为了孩子有一个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确实,父母是爱孩子的。
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很多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并没有像自己想象的那样成为自己希望的那个样子,他们是那样的不听话,那样的不懂事,甚至和自己疏离,不好好学习,离家出走。
焦虑、失望、无奈、愤怒缠绕着这些父母们。
为什么他们的爱心换不回自己想要的孩子,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父母改变对孩子的认识。
孩子弱小不懂事理,需要我们的照顾和教育,但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人,是一个具有独立意志的个体。
因此,孩子可以和我们不一样,和我们对他的设计不一样,他们会有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会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会有自己的人生道路。
其实,孩子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亲密的过客。
为此,为人父母的千万不要忘记,我们爱自己的孩子首先要尊重他们,尊重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有独立意志的人;要无条件地接纳他们,允许孩子犯成长中的错误,同时也要知道爱中的责任——帮助孩子成为健康的社会人。
尊重孩子的意志
因为我们常常会忽略孩子是一个有独立意志的个体的事实,就会把“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期望认为是对孩子的爱。
因此许许多多的父母会全身心地投入,把他们未曾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儿女身上,以为这都是为了孩子好,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不仅父母的美好愿望没有实现,还使自己的孩子出现了许多的问题。
可爱的孩子们被父母的期望压垮了,而且亲子之间还出现了隔阂,孩子觉得父母不可理喻,父母也觉得是孩子不理解父母的爱心,不努力、不上进。
父母对孩子寄予了无限的希望,但又惧怕孩子遇到挫折,所以父母们特别怕孩子犯错误。
当孩子捅娄子或学习成绩不如父母意或被老师点名批评时,父母首先就受不了,火气一触即发。
父母的潜意识中就不允许孩子犯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犯错误是自己无能,为此非常自责,也有的父母会认为孩子犯错误、学习成绩不好让自己没面子,这些想法也会促使父母产生强烈的负性情绪。
于是父母们糊里糊涂地以爱的名义将所有的情绪发泄在孩子的身上。
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能实现自己心目中的那个“为孩子好”的目标,很多父母都有“强迫”孩子学习的经历:
替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英语班、奥数班、数学强化训练班等;替孩子买各类名师名校出版的习题辅导书;每天吃完晚饭就什么也不做,紧紧地盯着孩子完成所有的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不做完不许出去玩……
人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孩子的前途都抱着美好的憧憬,虽然工作辛苦,但是为了孩子生活得好,为了自己的理想仍然在勤奋地工作。
绝大多数父母为了孩子付出一切也是心甘情愿的。
可是当付出的结果与付出者的期望差距太大时,就会产生内心的不平衡。
父母往往会认为自己为孩子做出了付出,孩子就应该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
当这样的因果关系没有实现时,这位母亲就感到极大的失落进而愤怒。
当焦虑、失落、愤怒、丢面子的感觉主宰了父母时,这些负性情绪会使他们采取打骂孩子的行为,从这里可以看到打孩子绝对不是爱,而是父母在宣泄自己内心的负性情绪。
父母的抱怨和打骂行为又会促使孩子学会逃避责任,学会在父母面前隐藏起事情的真相。
要知道,孩子的坏习惯有时候就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让孩子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情绪对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紧张、悲哀、抑郁等不良情绪能导致各种身体疾病;同时,积极的情绪能促进孩子认知的发展,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所以,父母要重视孩子的情绪,使他们觉得自己一直处于父母的关爱中。
这种感受有助于孩子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促进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
2~3岁托班阶段(成长阶梯1)
我怎么又生气了——无法控制情绪的阶段
托班孩子情绪发展的特点
在2~3岁的时候,孩子们经常表现得非常蛮横,他们不服从父母的管教,情绪也非常不稳定,一不如意就大哭大闹,表现出较强的反抗性,所以研究者称这一阶段为“第一反抗期”。
该阶段的情绪具有以下特点:
●喜怒哀乐完全表露于外,他们并不知道如何控制和掩饰自己的情绪;
●情绪非常不稳定,周围环境的变化非常容易引起他们的情绪变化;
●遇到困难时不会用语言解决问题,他们的生气和怒火一般通过大哭大闹来发泄,一旦哭闹,很难平静下来;
●还不能正确认识悲、喜、怒、恐惧等面部表情,因此无法体谅他人的情绪和情绪产生的原因;
●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大多数与生理习惯有关系,如不愿意上厕所或不愿意吃饭、洗脸、睡觉等;其次才是不被父母重视,不愿与人分享东西等社会性原因。
爸爸妈妈需要做的功课
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上幼儿园意味着和父母分离,这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父母要帮助孩子逐渐适应幼儿园,注意尽可能多地与孩子交流,要清楚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爱他的,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查明孩子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
孩子的每一次吵闹都是有原因的。
如不愿意吃饭、洗脸和睡觉,不被父母重视,不愿与人分享东西等。
父母不能简单地把孩子发脾气都看成是无理取闹,一定要弄清楚原因,帮助孩子一起克服困难。
允许孩子自由抒发情感:
父母要允许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
只有消极的情绪被宣泄出来了,才会产生积极的情绪。
让年幼的孩子抑制自己的情感,将导致他们无法正确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这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
给予孩子行动上的安慰:
2~3岁的孩子十分容易激动,常常是越哭越兴奋。
这个时候,父母可以拿毛巾给他擦去泪水,拥抱他,等孩子完全冷静下来,再对他进行说理教育。
行动起来
●与孩子交流(目的:
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1.学会倾听:
当孩子产生不良情绪时,父母要以同理心去倾听,并肯定孩子的感受。
在倾听的过程中,父母要与孩子的情绪保持一致,可多关注孩子的肢体语言、脸部表情。
2.学会回应:
当孩子流露不良情绪时,父母就要积极回应,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在倾听。
3.学会启发:
父母可以启发孩子说出心中的感受。
如当孩子很伤心的时候,父母可以这样安慰:
“你感到很伤心,是吗?
说出来让我听听。
”这样,孩子不仅能得到父母的理解,而且学会了如何辨认自己的各种情绪,并用语言来形容这种感受。
●小朋友抢我的玩具怎么办(目的:
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妈妈给宝宝讲一个《小朋友抢我的玩具怎么办?
》的故事:
聪聪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大家都很喜欢他。
有一天,聪聪正在玩积木,明明跑过来抢走了聪聪刚搭好的两块积木。
聪聪很生气也很着急,怎么办呢?
妈妈可以与孩子一起寻找解决的方法:
①两人一块玩;②我再找两块积木,跟明明交换;③告诉老师,让老师帮忙;④大哭大闹,逼明明还给我。
父母还可以列举一些经常发生在孩子周围的事情,帮助孩子学会解决生活中发生的冲突,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3~4岁小班阶段(成长阶梯2)
我要忍住不哭——开始有意控制情绪的阶段
小班孩子情绪发展的特点
这个阶段孩子情绪的稳定性高于3岁前,遇到困难时,不再随意发脾气,开始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但总的来说,情绪不稳定和易变化仍是该阶段孩子的主要特点。
具体如下:
●能正确认识高兴、悲伤、愤怒等各种情绪,能更清楚地了解别人的意思,因此孩子能够初步自我控制和掩饰内心的不愉快情绪;
●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但他们对情绪的控制多是被动的,需要父母的帮助;
●在遇到困难时,还是比较喜欢用哭闹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但同时他们也逐渐学会用其他方式来调节情绪,如会用语言向父母求助。
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生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但由心理因素(如被父母责骂)所引发的不愉快情绪日益增多。
爸爸妈妈需要做的功课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可以避免因生理因素而导致的消极情绪,同时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父母在对孩子进行生活习惯培养时要注意:
①在孩子有兴趣的时候进行。
只有在孩子对某种事情产生兴趣后,培养才会有效;②反复练习。
好习惯并不是一次就能养成的,需要多次重复。
父母一定要有耐心,鼓励孩子反复练习,逐渐养成好习惯;③爱和耐心。
孩子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有限,父母要给予孩子爱和关怀,耐心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让孩子不再恐惧:
要让孩子不受恐惧的困扰,父母就要培养孩子乐观、开朗、坚强的性格;在教育孩子时,要以理服人,不用鬼神、怪物来恐吓孩子;同时,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不要在孩子面前对一些不必惧怕的事物表示惧怕,这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
帮助孩子克服咬指甲的坏习惯:
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
父母看到孩子有咬指甲的倾向时,可以让孩子做一些感兴趣的活动,转移其注意力。
相信爱和时间的付出能帮助孩子克服咬指甲的坏习惯。
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虽然这个年龄段孩子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弱,但他对情绪的控制多是被动的,需要成人的帮助。
以下是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
①音乐熏陶。
当孩子生气的时候,父母可以放一些温柔、明快的音乐来舒缓孩子的情绪。
②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情绪不安时,父母可以鼓励他做自己喜欢的事,通过转移注意力使自己重新变得愉快。
③学会合理发泄。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发泄时不要伤害任何人,不要破坏东西。
如哭一会儿,或者大叫几声,运动一会儿,都是合理的发泄方法。
行动起来
●我真勇敢(目的:
帮助孩子克服恐惧)
1.将灯关掉,在黑暗中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捉迷藏,让孩子逐渐不再害怕黑暗。
2.在晴朗的夜晚,带孩子出去散步,仰望繁星月亮,让孩子产生美好的遐想。
3.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父母可以来到孩子身边,告诉他这是自然现象,并没有鬼怪。
●认识情绪
1.父母出示一些画有人物表情的图片,和孩子一起辨认高兴、悲伤、愤怒、惊讶等各种表情。
2.让孩子画出这些表情。
3.在认识表情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讨论,如果你生气或者伤心了,应该怎么做呢?
●情绪歌(目的:
培养孩子合理表达和发泄各种情绪的能力)
1.父母教孩子一首情绪歌,内容是:
“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我们唱歌,我们跳舞,感到快乐我们就拍拍手。
”
父母和孩子可边唱边跳,脸部也做相应的表情。
2.游戏反复进行,儿歌中的内容可以随意更换,如把“快乐”换成“生气”“伤心”,把“拍拍手”换成“呼呼气”“告诉她”等。
●学会等待(目的:
培养孩子忍耐的性格)
1.父母要培养孩子学会等待。
如妈妈正在做饭,孩子饿了,可以请孩子当助手,帮助摆放餐具。
这不但能使孩子通过转移注意力学会等待,并且提高了孩子用餐的积极性。
2.父母还可以利用别的机会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如排队上车,排队买票等。
4~5岁中班阶段(成长阶梯3)
三月天,孩儿脸——情绪不稳定的阶段
中班孩子情绪发展的特点
在这一阶段,孩子识别情绪、调节情绪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但情绪波动仍然比较大。
有时候父母会觉得孩子长大了,有时候又觉得他“长小了”,回到了两岁时的状态,真让人摸不着头脑。
具体特点如下:
●能较准确地认识喜、怒、哀、乐等情绪,因而能更加正确地理解别人的意思;
●情绪起伏较大,情绪自控能力处于转折阶段,破涕为笑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能够换位思考,逐渐能理解他人的情绪;
●遇到困难时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有时还可以通过伪装情绪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情绪产生的原因多与社会性需要有关,生理需要已经退居其次了。
爸爸妈妈需要做的功课
充分发挥父母的榜样作用:
孩子很善于模仿父母的行为,所以父母要注意在孩子面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法,让孩子学会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
能容忍孩子坏脾气: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反抗期”,情绪控制能力忽强忽弱,他的哭闹和不停发问都显示出他们的情绪缺乏安全感。
父母要容忍孩子的坏脾气,弄清孩子发脾气的原因,让自己成为孩子心灵的安全基地。
让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情绪:
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有助于沟通,可以防止误会的产生。
父母要多花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
当孩子生气时,父母可以耐心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心中的不快,让孩子的情绪得到发泄,并帮助孩子找到一个解决的方法。
让孩子学会评价自己的行为:
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具有分析事情因果关系的能力。
父母在培养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时,一定要坚持说道理,不仅让孩子知道“怎样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并为孩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准则,作为孩子评价自己、判断自己行为的依据,来增强孩子的情绪的自制力。
教给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
父母可以教给孩子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以防止不良情绪带来的过度行为。
如教孩子在要发怒时默数1,2,3,4……或默念“我不发火,我能管住自己”,这样做能暂时缓冲孩子的情绪,不做冲动的事情。
行动起来
●我是好姐姐/哥哥(目的:
培养孩子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
利用孩子现有的玩具,给孩子创造一个小家的环境。
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主题,如,“你现在是姐姐/哥哥,弟弟生病了,你该怎样照顾他呢?
”“弟弟想和你一起玩玩具,你该怎么办呢?
”等等。
父母也可以扮演其中的角色。
●我不做说谎的宝宝(目的:
培养孩子不说谎的习惯)
父母可以通过各种情境培养孩子养成不说谎的习惯。
如宝宝在家里玩的时候不小心把花瓶摔碎了,怎么办呢?
妈妈和宝宝一起来沟通,让他意识到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没有勇气承认错误或撒谎是不对的。
●做有礼貌的好孩子(目的:
培养孩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提高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
每天早上,父母可以和孩子互相说“早上好”,睡觉的时候互相说“晚安”,要求帮助的时候说“请帮助我,谢谢”,做错事时要主动说“对不起”等。
5~6岁大班阶段(成长阶梯4)
我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情绪能力明显提高的阶段
大班孩子情绪发展的特点
孩子的情绪逐渐发展平衡,他们不再经常与周围的环境发生冲突,遇到困难时,能想办法自己解决,成了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
幼小衔接是这个阶段孩子面临的主要问题,父母要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做好幼小衔接的各方面工作。
这一阶段孩子情绪的具体特点如下:
●能够逐步体验嫉妒、罪恶、羞耻等各种复杂的情绪;
●能进一步理解和关心同伴的需要,听取同伴的意见;
●情绪调节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会用语言、图画、音乐、舞蹈等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情感;
●遇到困难时能通过回避策略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如避开正在发脾气的同伴,能够更好地伪装自己的情绪;
●幼小衔接是这个时期的主要工作,对此孩子会有多种情绪反应,如自豪、快乐、不安、害怕等。
爸爸妈妈需要做的功课
培养孩子的羞耻心:
羞耻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情感,它表现出儿童对周围人意见和看法的高度敏感。
一旦它成为孩子稳定的情绪状态,就能使孩子克制自己做那些被大家否定的事情。
父母应当让孩子知道,什么行为会受到周围人的赞扬;什么行为将会受到谴责,使羞耻之感真正进入他们的意识。
教给孩子控制怒气的方法——海龟技能:
海龟技能是专门针对成人控制怒气的一种情绪调节方法,后来扩展到学龄前儿童。
海龟技能给了孩子调节情绪的时间,具体操作见“行动起来”。
幼小衔接的心理教育:
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让他们以愉快的情绪迎接小学生活。
心理教育包括:
①让孩子向往学校生活,为自己即将入学感到自豪;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够自己整理学习用品;③能遵守一些基本规则;④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合理安排时间。
此外,父母还可以让孩子与社区中的小学生交往,以了解小学的情况。
行动起来
●我是小海龟(目的:
教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怒气)
1.父母简介一下什么是海龟技能,它有什么作用。
2.准备一个海龟玩具,父母为孩子表演小海龟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
①小海龟因为一件事生气了(举经常会让孩子生气的事情),同时它也意识到自己生气了。
②小海龟不停地告诉自己“停止生气”。
③小海龟钻进自己的龟壳里,深深呼吸了三次,它告诉自己,“我能平静下来,而且能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④当小海龟冷静下来,而且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它就从龟壳里钻出来了。
3.邀请孩子一起表演这个游戏。
●学会赞美(目的:
学会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赞美的情绪)
1.父母出示几根漂亮的小棒,并告诉孩子那是传递赞美之情的小棒。
2.介绍游戏规则:
让孩子数小棒的根数,并根据根数说出赞美的话,话的字数与小棒数目一致。
如,拿出3根小棒就说3个字的赞美语(如:
你很好,你很棒);拿出4根小棒,说出4个字的赞美语(如:
我喜欢你,你很漂亮),等等。
3.父母可与孩子互换角色玩。
●你准备好了吗?
(目的:
为孩子的幼小衔接做准备)
1.通过谈心营造气氛,让孩子为自己将要成为一名小学生感到自豪。
父母经常有意识地与孩子谈论上小学的事情,如问:
“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小学生?
”“你心目中的小学是什么样的?
”“心目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
2.父母可以带孩子参观小学校园,看看小学生是怎么上课的;还可以鼓励孩子与社区中的小学生交往,让孩子熟悉小学生活。
哈佛情商香港研究院
2016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