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406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docx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docx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

第五章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2018•绥化)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

1

37

反应后质量/g

15

32

1

未知

A.物质Y一定是单质

B.反应后物质Q的质量为12g

C.反应过程中X、Q的质量比为9:

4

D.物质Z一定的该反应的催化剂

【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20g﹣15g=5g,为反应物;Y的质量增加了32g﹣2g=30g,故Y是生成物,生成的Y的质量为30g;Z的质量不变,Z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Q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Q的质量为30g﹣5g=25g,故未测的数值为37g﹣25g=12g。

A、该反应为:

X+Q→Y,故物质Y一定是化合物,错误;

B、反应后物质Q的质量为12g,正确;

C、反应过程中X、Q的质量比为:

5:

25=1:

5,错误;

D、Z的质量不变,Z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错误;

故选:

B。

2.(2018•宜昌)在一密闭的容器中。

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A、在一密闭的容器中,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1个氧分子参加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则气体的分子数不变,故选项图示正确。

B、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气体的质量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示错误。

C、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最终碳完全反应,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最终减少至0,故选项图示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选项图示错误。

故选:

A。

3.(2018•随州)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

20

5

2

37

反应后的质量

待测

35

2

12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待测物质的值为15

C.物质Y一定是单质

D.反应中Y、W的质量比为6:

5

【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Y的质量增加了35g﹣5g=30g,故Y是生成物,生成的Y的质量为30g;Z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同理可以确定W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P的质量为37g﹣12g=25g;由质量守恒定律,X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30g﹣25g=5g,故待测的数值为20g﹣5g=15g。

A、Z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X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30g﹣25g=5g,故待测的数值为20g﹣5g=15g,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X和W,生成物是Y,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Y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物质Y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中Y、W的质量比为30g:

25g=6:

5,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4.(2018•恩施州)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

A.1:

1B.2:

1C.5:

1D.4:

1

【解析】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2g,故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10g:

2g=5:

1。

故选:

C。

5.(2018•南京)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

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a=56%B.b=6%C.c=17%D.d=8%

【解析】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反应前乙的质量分数为14%,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42%﹣40%﹣10%=8%,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8%=6%,故乙是反应物;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为6%,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6%=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8%:

6%,当乙的质量分数为11%时,减少了14%﹣11%=3%,则甲的质量分数应减少14%,则a=70%﹣14%=56%,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42%﹣40%﹣10%=8%,b=8%,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生成的丙和参加反应乙质量比为34%:

6%,当乙的质量分数为11%时,减少了14%﹣11%=3%,则丙的质量分数应增加17%,则c=6%+17%=23%,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d=10%,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6.(2018•威海)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

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

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

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五个“不变”:

从宏观上看,物质总质量、元素种类不变;从微观上看,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一定不会变化。

两个“一定变”:

从宏观上看,物质的种类一定变;从微观上看,分子的种类一定变。

一个“可能变”:

分子的数目可能变。

故选:

C。

7.(2018•滨州)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解析】A、镁燃烧生成氧化镁,由于不是在密封容器中进行,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够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生成的氢气逸出装置,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选:

C。

8.(2018•昆明)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b、c、d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0

10

32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10

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等于90

B.b可能是单质

C.c一定是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7:

8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x=40+40+32﹣12=100;故a、d为反应物,b为生成物,c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

A、x=100,错误;

B、b为化合物,错误;

C、c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错误;

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28:

32=7:

8,正确。

故选:

D。

9.(2018•娄底)某有机物在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和5.4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8.8gCO2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

8.8g×

×100%=6.4g,5.4gH2O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

5.4g×

×100%=4.8g,生成物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和=6.4g+4.8g=11.2g,11.2g>9.6g;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11.2g﹣9.6g=1.6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故选:

C。

10.(2018•衡阳)甲、乙、丙、丁种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

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x的值是7

【解析】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4g﹣2g=12g,故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2g;同理可以确定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36g﹣5g=31g;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2g:

19g=12:

19,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丁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11.(2018•湖州)通常情况下,下列能实现“1+1=2”这一结果的是(  )

A.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2毫升酒精的水溶液

B.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

C.1克食盐加1克水得到2克食盐的水溶液

D.1克食盐溶液加1克硝酸银溶液得到2克混合溶液

【解析】A.分子间存在着间隔,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的酒精的水溶液体积小于2毫升,故不合题意;

B.酒精与水混合,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溶液的名称是酒精的水溶液,溶液的质量可以相加,故符合题意;

C.在常温下,1g氯化钠不能溶解在1g水中,故不合题意;

D.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所以所得混合溶液的质量小于2g,故不合题意。

故选:

B。

12.(2018•黑龙江)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是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解析】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小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分数增大的物质是生成物,由图中物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可知,丁的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甲、丙物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是生成物,而乙物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是催化剂;

A、该反应为:

丁→甲+丙,丁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2:

16=1:

8,错误;

C、乙物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正确;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是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正确。

故选:

B。

13.(2018•衢州)小柯做了一个趣味实验:

他先将鸡蛋壳碾碎装入气球,再把气球套在盛有白醋的锥形瓶瓶口,然后把气球中的蛋壳加入锥形瓶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如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气球受到浮力

B.冷却至室温时,瓶内气体分子间空隙变大

C.反应没有气体生成

D.反应没有热量放出

【解析】A、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气球受到浮力,该选项说法正确;

B、冷却至室温时,由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导致瓶内压强增大,气体分子间空隙变小,也可能内外压强相等,瓶内气体分子间空隙不变,该选项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