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中国古代精神文明专题练习附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5289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中国古代精神文明专题练习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中国古代精神文明专题练习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中国古代精神文明专题练习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中国古代精神文明专题练习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中国古代精神文明专题练习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中国古代精神文明专题练习附答案.docx

《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中国古代精神文明专题练习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中国古代精神文明专题练习附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中国古代精神文明专题练习附答案.docx

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中国古代精神文明专题练习附答案

2015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中国古代精神文明专题练习(附答案)

基础回扣练三 中国古代精神明

时间:

4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分,共60分)

1.(2014•云南检测)有学者认为:

“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为新颖的,但亦有落伍之处。

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只是在一定的限度内是一致的,过此以往,便相冲突。

法家不知此义,误以为两者始终是一致的。

所以说法家的思想,也是落伍的。

”这一认识的主旨是(  )

A.揭示了法家国家社会利益并重的实质

B.批判了法家的专制思想

.辩证分析了法家在统一国家中的作用

D.否定了法家的进步意义

解析 学者认为法家不知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不是始终是一致的,这是法家的落伍之处,致使法家维护国家利益而忽视社会的利益,因此主旨是在批判法家的专制思想,B正确,A错误。

从材料中学者认为法家思想是新颖的,亦有落伍之处可知,这是辩证分析了法家思想,但不是从统一国家的角度,、D错误。

答案 B

2.(2014•西宁检测)孟子说:

“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

”而董仲舒说: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

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孟子主张如果君主不听进谏,应该另立君主;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强调君权至上,正确,A、B错误。

争霸战争出现在战国时期,而董仲舒生活在西汉时期,D错误。

答案 

3.(2014•海淀区测试)“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

所著书有《大学中庸句》《论语孟子集注》”。

材料中所说的历史人物在儒学史上的地位是(  )

A.奠定了儒家学派的基础

B.使儒学取得官学地位

.更新了儒学的理论体系

D.开一代朴实学风先河

解析 由材料“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所著书有《大学中庸句》《论语孟子集注》”可知,该思想家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程朱理学融入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解释儒家的义理,形成了新的儒学理论体系,项正确。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A项错误。

西汉董仲舒改造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儒学取得了官学地位,B项错误。

明清之际的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开一代朴实学风先河,D项错误。

答案 

4.(2014•东北三省四市模拟)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凡奏进呈,六科给事中主之,给事中以白宰相,宰相以白天子,同议可否。

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批,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

”可见他(  )

A.反对君主传子而不传贤

B.主张宰相与君主地位平等

.主张恢复相权制约君权

D.继承了传统儒家君臣学说

解析 由“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可知,黄宗羲认为宰相可以弥补皇位世袭带的弊端,也就说明黄宗羲主张恢复相权。

再由“宰相以白天子,同议可否”可知,相权对皇权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综合这两点可知,黄宗羲主张恢复相权以制约君权,项为正确答案。

黄宗羲希望以恢复相权弥补天子传子带的弊端,可见他并不反对君主传子,A项错误;B、D两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答案 

.(2014•长沙模拟)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

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解析 根据材料“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可知,其主张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体现了唯物思想,这应是王夫之的观点,故D项正确。

选项A为李贽的观点,可排除。

选项B是黄宗羲的观点,可排除。

选项是顾炎武的观点,可排除。

答案 D

6.(2014•太原模拟)李约瑟在《中华科学明史》中针对中国古代史书有关日食的记录指出:

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该材料表明在中国古代(  )

A.天人感应的思想影响深远

B.历代史学家多能秉笔直书

.君权神授的观念深入人心

D.日食和统治状况息息相关

解析 由材料中“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可以看出,日食的记载是与当时的政治状况相关的,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影响深远,A项表述符合题意。

在材料中没有“君权神授”的表述,项不正确。

材料不能表明这是历史学家的秉笔直书,B项不正确。

日食是一种自然现象,与统治状况没有任何关系,D项表述不正确。

答案 A

7.(2014•内蒙古测试)火药是古代炼丹家在长期的炼丹实践中发明的。

唐朝末年用于军事,明朝达到了成熟的程度,明朝后期的科学家们还在理论上做了一些探索。

火药的发展过程体现出我国科技的基本特征是(  )

A.建立在观察实验基础上的实验科学

B.从经验定律上升为系统的科学理论

.形成相对完整独立的科学学科体系

D.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观察总结

解析 从材料中“火药是古代炼丹家在长期的炼丹实践中发明的”可知,火药的发展过程体现了我国科技的特征是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观察总结,D正确。

“实验科学”说法与我国科技发展的史实不符,A错误。

“经验定律”说法与材料不符,B错误。

相对完整的科学学科体系是近代自然科学建立的标志,代表人物是牛顿,错误。

答案 D

8.(2014•南京模拟)汉字,独特的方块字,字小乾坤大。

如“信”字,从人从言,意为”人”“言”须诚信,诚信乃为人之本;“仁”字,从人从二,人与人相亲相爱为仁,即仁者爱人;“忠”字,从心,中声,尽心尽力,赤诚无私为忠,这是指对众人、对国家的心态。

这体现了(  )

A.中华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B.汉字书写中华化,传承中华明

.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动力

D.汉字是中华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汉字化内涵丰富,这为书写中华化,传承中华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华化特有的包容性和中华民族精神,A、排除;史书典籍是中华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D错误。

故答案选B。

答案 B

9.(2014•银川月考)北宋学家苏轼说:

“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

至于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

常形之失,人皆知之。

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

”(《宋诗话全编•苏轼诗话》)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

A.知行合一B.格物致知

.致良知D.经世致用

解析 材料中苏轼认为绘画时,有的物体有其经常所处的形态,有的虽没有经常所处的形态,但有其存在的本质。

如果事物的本质有所不当,即便是明白画的人也有可能不知道。

这与“格物致知”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的认识论相符,故选择B项。

“知行合一”指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致良知”指在实际行动中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综上,排除A、、D项。

答案 B

10.(2014•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联考)有人这样描述中国古代某时期学艺术的发展情况:

“经学,以己意解经成为一时风尚;学方面,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这一时期应该是(  )

A.汉朝B.隋唐

.两宋D.明清

解析 依据材料的描述可知,该时期的经学主要按自己的理解进行解读;学、艺术等方面重视按自己的意志进行表达;音乐方面则是通俗音乐盛行,以满足平民的趣味为主。

宋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程朱理学强调的“格物致知”即按照自己的理解探究万物,所以选择项。

A、B项与题意不符;D项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以八股取士为主,不能自由发挥,故排除。

答案 

11.(2014•嘉兴测试)有学者认为:

学家用语体(即白话)撰作,其实不待五四白话运动,即已有相当丰长的传统。

下列学作品中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西游记》B.《聊斋志异》

.《封神演义》D.《初刻拍案惊奇》

解析 《聊斋志异》属于言短篇小说集,不属于白话,B符合题意。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属于长篇白话小说,A、不符合题意。

《初刻拍案惊奇》属于短篇白话小说,D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12.(2014•银川月考)在戏曲舞台上,演员轻扬马鞭表示骑马,划桨表示行船,绕场一圈表示日行千里。

这些舞台表现形式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  )

A.综合性B.虚拟化

.程式化D.现实性

解析 “虚拟化”是中国戏曲突出的特点之一,如4个人就能代表千军万马,故材料信息形象地反映了中国戏曲艺术“虚拟化”的特点,所以选择B项。

“程式化”指形容一种模拟的环境和外围条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排除项。

A、D项未在材料中体现。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2014•西安五校模拟)观察、阅读下列图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与雅典学院的创办几乎同时,在遥远的东方,也有一个类似的学术机构,叫稷下学宫。

稷下是齐国都城一座城门的名字,究竟是南门还是西南门,有待继续考证。

稷下学宫和雅典学院虽然相隔万里,却有很多相似之处:

两者都以地名命名,创办时间接近,运行方式也相差无几。

——余秋雨综合图材料信息提炼主题,结合两幅作品内容反映的历史背景,说明图片中学习机制的特点和功能。

(要求:

主题明确,层次清晰,表述完整)

答案 主题:

学术发展,古代东西方思想异彩纷呈。

社会历史背景:

旧的社会权力结构逐渐松动,新的政治力量正在上升(雅典民主政治;中国战国七雄等);思想界挣脱蒙昧束缚、权力的压抑;用理性重新自由地思考自然、社会、自身。

特点:

交流思想化的场所。

学派林立;开放,言论自由;多元思想交流辩论;思想独立;人格平等;尊重学术等。

(任答两点或意思符合者可得分)

功能:

既是智库,又是学堂,还是一个交流思想化的场所;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面对这个世界;推动了智慧型学者的涌现;在思想上的对抗或平衡,为变革的时代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支柱;多元思维方式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推动了东西方思想明的发展。

14.(2014•兰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

暑往寒,川流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数。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

‘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云:

‘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

尔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如此知一切可见不可见的事物,都在心中,便知心量之广大无边,放之则弥六合,退之别藏于密。

——《传习录》

材料三 “心学”是一种高扬“心”亦即人的主体性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

作为理学家,王阳明与朱熹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为目标,同样鼓吹“明天理去人欲”。

然而,朱子与王阳明的思维走向却大不一样:

程朱以“理”为本体,充分肯定“理”的客观性和人理性认识客观的“理”的可能性。

但是,“理”哲学更多地突出了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