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的分析与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26618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的分析与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对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的分析与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对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的分析与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对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的分析与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对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的分析与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的分析与研究.docx

《对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的分析与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的分析与研究.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的分析与研究.docx

对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的分析与研究

天津音乐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对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的分析与研究

姓名:

白雪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专业:

音乐学

指导教师:

张蓓荔

20071114

摘要

I

摘要

李斯特的《帕格尼尼练习曲》以艰深的技术和鲜明的形象著称。

作为改编曲,李斯特

一方面尊重了帕格尼尼原作的创作意图,另一方面将自己的音乐观念和艺术表现融入其中。

本文通过四个方面对这部练习曲进行分析与研究。

第一部分叙述李斯特《帕格尼尼练

习曲》的创作背景,力求凸现出李斯特的社会环境与生活经历给他的创作观念、创作风格

带来的影响。

第二部分对这部练习曲的演奏技术和演奏术语进行详细地论述与分析,揭示

了李斯特偏爱炫技的特点以及追求钢琴艺术形象化的特征。

第三个部分将李斯特《帕格尼

尼练习曲》与其他作曲家根据《帕格尼尼随想曲》改编的作品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

李斯特的改编一方面尊重了帕格尼尼原作追求炫技与艺术表现力的意图,另一方面体现了

李斯特追求钢琴交响化的音乐风格。

第四部分对这部练习曲的乐谱版本与音响版本进行分

析比较,力图从多角度、多侧面去了解李斯特的创作意图;彰显李斯特音乐的生动性。

论部分评述了《帕格尼尼练习曲》在练习曲发展过程中占有的地位。

这部练习曲既继承了

传统,又有所创新,作品中所包容的炫技的技巧、充满狂热的激情,多变的色彩,丰富的

文化内涵使这部作品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这恐怕也正是它一百多年来在世界各地被上

演的原因,同时也是众多钢琴演奏大师青睐于它的原因。

关键词:

创作背景演奏技法艺术价值版本比较

Abstract

II

Abstract

Liszt’sGrandesEetudesDePaganiniisfamousforitsdifficulttechniquesandclearprofile.

Asadaptation,LisztnotonlyrespectedPaganini’soriginalcreationintentiononhisworks

butalsoaddedintothemhisownmusicopinionandartperformance.

Thispaperisdividedintofourpartstoanalyzeandstudythissetofstudies.Thefirstpart

describesthecreationbackgroundforGrandesEtudesDePaganini,purposedtoreflectthe

effectofLiszt’ssocialenvironmentandlifeexperiencetohiscreationideaandcharacters.

Thesecondpartgivesadetailedanalysisonthisstudies’playingtechniquesand

nomenclatures,reflectingLiszt’scharacterstoshowoffhistechniquesandvisualizetheart

ofpiano.ThethirdpartcomparesLiszt’sGrandesEtudesEePaganiniwithother

composer’sadaptationsPaganini24Caprices,andconcludesthatLiszt’sadaptationonone

handrespectsPaganini’soriginalintentiontoshowofftechniquesandartperformance,on

theotherhandshowsLiszt’smusicstyletosymphonizethepiano.Thefourthpartcompares

thisstudies’versionsofmusicnotationsandaudio/video,tryingtounderstandLiszt’s

creationintentionfromdifferentangles,soastoshowthevividnessofLiszt’smusic.The

conclusionvaluesandanalyzesGrandesEtudesDePaganini’sroleinthedevelopmentof

studies.Thestudieshaveinventionswhilesucceedsthetradition.Itscolorfulcultural

connotations,mutablecolors,charmingrhythm,passionallmakethisworkwithspecial

artisticcharm,whichmaybethereasonwhyithasbeenplayedformorethanonecentury

andmanypianomastersfavorit..

Keywords:

Creationbackground,PlayingTechniques,ArtisticValue,Versions’

comparison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月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天津音乐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天津音乐学院有权保留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院硕士、博士论文的复印件和

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天津音乐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月日签字日期:

年月

引言

1

引言

钢琴练习曲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体裁,它们从最初单纯的手指练习发展成融技巧

与艺术为一身的音乐作品,为演奏者更好地演奏大型的、复杂综合技巧的乐曲提供了

技术支持。

钢琴技术发展到浪漫主义时期,已被肖邦和李斯特两位大师推倒了登峰造

极的高度,技术技巧的发展也促使相应的音乐创作及理论研究达到一定的水平。

李斯特的一生创作了涉及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共800余部,其中钢琴作品与各类

改编作品的数量占据一半以上。

李斯特的钢琴作品分为独创作品和改编作品两类,其

中,代表李斯特高超技巧的练习曲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包括《3

首音乐会练习曲》、《2首音乐会练习曲》、《12首超级技术练习曲》和《6首帕格尼尼练

习曲》。

这些练习曲一些是为在音乐会上演奏而创作,另一些则是为教学中训练技术技

巧而创作的。

在这些以艰深的技术和鲜明的音乐形象著称的练习曲中,《帕格尼尼练习曲》几乎

囊括了所有李斯特标志性的技术特点,在音乐形象化的运用方面也更加全面和丰富。

《帕格尼尼练习曲》炫技性的技巧和出色的艺术表现力的完美结合,使这部练习曲超

过了一般练习曲的作用,具有很好的演奏和欣赏意义,代表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国内外关于介绍李斯特的论文和专著很多,笔者在研究过程中采用文献调研法,

客观、系统地收集、整理、研究、分析相关资料。

就笔者收集的一些资料来看,传记

类文献资料有:

天津音乐学院周小静教授著《钢琴之王李斯特》、英国布鲁斯?

莫里森

著《李斯特》、匈牙利加尔?

久尔吉?

山道尔著《李斯特》等。

这些传记史料详实,介

绍了李斯特同许多同时代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关系,并结合了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细致地写出了李斯特攀登艺术高峰的历程。

另外还有一些文章和论文为我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郑晓童发表于《钢琴艺术》2004

年第12期的《从演奏角度浅析李斯特的练习曲〈钟〉》是从作者本人演奏实践的角度,

对《钟》的一些演奏提出个人的感受和演奏见解。

为演奏者带来了相关的提示,便于

大家直观地了解这首练习曲的技术难点和练习重点。

关伯基1984年发表于《人民音乐》

第4期的《李斯特的革命精神》从李斯特的钢琴演奏和音乐创作两个方面论证李斯特

的创造性精神,为笔者研究《帕格尼尼练习曲》在技术与音乐的创新方面打开了思路。

南京师范大学朱晓玲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以李斯特钢琴改编曲为研究对象,从李斯

特钢琴改编曲的历史由来、李斯特钢琴改编曲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李斯特钢琴改编曲

引言

2

的创作特色以及李斯特钢琴改编曲艺术价值的影响四个方面对研究课题做了较为全面

的论述,为笔者辩证、客观地分析《帕格尼尼练习曲》提供了理论支持。

王暹在《钢

琴艺术》2001年第5期上发表的《李斯特的六首帕格尼尼练习曲》简单地对六首练

习曲进行了音乐与技术的分析,为笔者直观地了解这部作品提供了参考。

还有很多有价值的资料为我的分析与研究拓宽了思路。

将这些资料归类之后不难

发现,这些研究一类为论述李斯特生平的传记式著作,一类为介绍李斯特创作风格的

文章,还有一类是对某首作品的音乐结构及演奏难点做出的一些分析提示。

具体针对

《帕格尼尼练习曲》的技术特点、艺术价值以及音像版本和乐谱版本进行的分析与研

究还不多见。

本论文选择《帕格尼尼练习曲》作为研究对象,将从作品的创作背景、技术特点、

艺术价值、乐谱版本与音响版本比较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第一章《帕格尼尼练习曲》的创作背景

3

第一章《帕格尼尼练习曲》的创作背景

第一节《帕格尼尼练习曲》创作的社会条件

这套练习曲题献给克拉拉?

舒曼(ClaraSchumann,1819-1896),共有六首,全名为

《根据帕格尼尼随想曲的主题改编的六首辉煌练习曲》,首创于1838年,李斯特在1851

年对第一版进行修改并出版第二版。

李斯特的这部练习曲之所以具有高超的技术技巧与感人的音乐语言,是与其生长

环境、成长经历、个人性格及修养密不可分的。

此外,其他音乐家对李斯特音乐创作

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1《帕格尼尼练习曲》的出现适应了社会大众的审美需要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与之相适应的音乐艺术

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时期出现了面向广大新兴资产阶级和小手工业者的公开音乐

会形式,音乐已不再是贵族和教会地位与身份的象征。

剧院的兴建,公开音乐会的上

演使更多富裕的中产阶级和普通市民也可以享受到音乐。

由于这些听众的审美观点不

同于过去崇尚宫廷或教堂音乐的王公贵族,他们需要用全新的音乐语言表达身处的世

界,所以在这种环境下,音乐家要获得成功,就必须使自己的音乐打动广大听众。

争取更多的听众,演奏家和作曲家开始迎合听众的欣赏情趣,他们不仅开始演奏和创

作形式各样的作品,比如尝试各种新的曲式、新的和声功能与新的配器方法,更是在

挖掘各种乐器的潜能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正是这些音乐家的探索使得音乐向着自由创

作、自由发挥个性才能的方向发展。

从19时世纪30年代起,李斯特在欧洲开始了频繁的演出,尽管他经常在自己的

音乐会演奏巴赫、贝多芬等人的作品,但是这些作品在华丽的技巧与辉煌的音响效果

方面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对于以驾驭更多的听众、把握他们的情趣为乐趣的李斯特

来说远远达不到他所期望的效果,为了得到观众的拥护,李斯特不仅改变了传统的钢

琴演奏形式,更是在曲目的选择与编排上别出心裁;不仅演奏自己创作的作品,还在

演奏中改编了众多他人的音乐作品,并加入大量高难度技巧,以迎合当时听众的需要。

正是这样的社会和时代,造就了李斯特豪放热情的音乐风格与勇于创新的革新精神,

使他远离了学院派死板的音乐风格。

第一章《帕格尼尼练习曲》的创作背景

4

1.1.2钢琴的改良为《帕格尼尼练习曲》的创作提供了必要条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科学技术发生了飞跃,乐器制造也随之有了新发展,比如管

弦乐器得到改良,钢琴制造也趋于完美。

这时期钢琴的音域较之前更为宽广,高音区

增添的一组八度为钢琴增添了的歌唱性;在音量上,由于使用厚音板与粗琴弦,使钢

琴的共鸣与音量大大加强,产生洪钟般的音响;此外,抑音踏板的使用减弱了钢琴的

音量并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这些因素都使钢琴成为这一时期大众喜爱的乐器。

1821年法国钢琴制造家艾拉得(SebastienErard)对钢琴的琴槌装置功能加以改

良,他发明的复震式击弦机1使琴槌在回到原来准备击弦位置之前时,能够再次快速被

弹起,提高了琴键的敏锐度,使演奏者能快速重复演奏同一个音。

“这种钢琴让手指在

触键过程中感觉到两个层次,使音色的层次更为精细。

”2艾拉德不仅是钢琴制造商和

革新家,当李斯特满怀热情地来到法国准备报考巴黎音乐学院却被院长拒之门外时,

是他向李斯特伸出了热情之手,为李斯特提供食宿并安排了宽敞的学习室和崭新的钢

琴,还为他找到作曲老师。

“李斯特在自己的音乐会上一直使用艾拉德制作的钢琴,他

在钢琴演奏技术上的许多发明也是以艾拉德的钢琴为出发点的。

”3复震式击弦机的这

项发明和钢琴的革新,大大促进和鼓励了李斯特及其他作曲家的创作;同时由于这项

发明使众人有机会可以演奏李斯特、肖邦等人创作的具有复杂技巧钢琴作品。

19世纪钢琴的改革和发展反映了人们在音响审美上的追求,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

的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这与乐器自身的改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乐器的演进和发

展直接影响了演奏者和作曲家音乐风格,演奏家和作曲家的创作欲望又不断地促使钢

琴制造者在工艺上做出合理的改进。

正是钢琴的改进和发展,使李斯特挖掘了钢琴的

巨大潜力,将大量交响乐和各种声乐及器乐作品改编成钢琴曲来演奏,并通过钢琴完

成了各种高难度技巧征服听众,大大增强了钢琴的技术与艺术表现力。

1.1.3音乐家对其创作的影响

一种现象的形成是诸多要素普遍联系的结果,任何一个天才不能超脱造就他和影

响他的文化源流。

作为欧洲音乐之都的维也纳,几百年来它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音乐

1意大利钢琴制造家克里斯托福里在自己制造的钢琴上采用了以弦槌击弦发音的机械装置,这种机械装置

的原理是:

在音槌击打钢琴的琴弦并使其振动后,擒纵器立即使其停止振动,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准备再

次受击振动。

复震式击弦机的原理是:

弦槌击弦后弹回停至接近琴弦的一点,等待手指完全释放琴键或再

次击键。

振奏速度原于弦槌击弦的距离仅有最初的一半,而且琴键在再次下行之前无须回升至最初高度。

2引自周薇,《钢琴艺术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6月,第10页。

3引自周小静,《钢琴之王-李斯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0页。

第一章《帕格尼尼练习曲》的创作背景

5

家,吸引了无数来自各地有心从事音乐事业的年轻人来这里崭露头角。

李斯特在11岁

便同父亲来到维也纳,投身于车尔尼门下。

在维也纳引起轰动之后,李斯特便开始进

军巴黎,这里是19世纪的巴黎是欧洲文化中心,汇集了社会名流,活跃着众多文学家

和艺术家的身影。

“对于正被钢琴吸引,有意识地力求创造一种新的语言的李斯特来说,

他们无疑对学生时代的李斯特在创作和演奏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

1.1.3.1柏辽兹对李斯特的影响

柏辽兹是法国浪漫派作曲家,与帕格尼尼同在巴黎音乐学院雷哈教授门下学习,

但两人从未见过面。

1830年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在巴黎首演,柏辽兹无拘无束的

音乐想象力与这部作品高度技巧的配器震撼了李斯特的心灵。

“他的管乐队没有一刻停

歇,它经常从这一种色彩到另一种色彩,有时清澈而优美,有时粗糙而庸俗。

”5李斯

特从柏辽兹的作品中体会了音乐色彩的意义,并将它改编成钢琴曲在自己的音乐会演

奏,使其传播开来。

自此,李斯特开始把管弦乐翻译为“万能乐器”?

?

钢琴的语言,

尝试让钢琴实现交响化。

李斯特认为音乐和其他艺术手段一样,都可以如实地反映生活。

而“万能乐器”

钢琴,更应该具有“无穷的声音变化的可能。

”6在《帕格尼尼练习曲》中,李斯特运

用宽广的音域、变化的力度以及丰富的和声让钢琴制造出如同交响乐一样的音响效果。

1.1.3.2帕格尼尼对李斯特的影响

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有五首取材于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小提琴随想曲》,

另一首取材于帕格尼尼《b小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三乐章。

帕格尼尼于1801

年至1802年创作了这套小提琴随想曲,当时年仅19岁的帕格尼尼进行了大胆的试验,

努力扩大小提琴技术的种种可能性,同时又将演奏的难度和丰富的音乐内容巧妙的结

合在一起,把自由、即兴、带有幻想性质的随想曲创造成一种艺术性的乐曲,赋予小

提琴新颖的变化。

李斯特在为帕格尼尼做的一篇悼文中写到的:

“帕格尼尼的生命之

火已经熄灭了,那些辉煌的造物之一已随他而消失,仿佛是大地把它赠予我们,只是

为了又匆匆把他索回那样?

?

一种奇特的现象,它在艺术王国中只有一次,这唯一的

一次。

”7

4引自保罗?

亨利?

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第534页。

5引自保罗?

亨利?

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第528页。

5引自保罗?

亨利?

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第534页。

6转引自王遑,《李斯特的六首.帕格尼尼练习曲》,《钢琴艺术》,第五期,第17页。

7引自《李斯特音乐文选》,人们音乐出版社,1996年3月,第84页。

第一章《帕格尼尼练习曲》的创作背景

6

《二十四首随想曲》的出现,无疑对李斯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开拓了他的视野,

在李斯特全神贯注的聆听了帕格尼尼1831年的一场音乐会后,感叹到:

“帕格尼尼把

生命的气息吹进无生命的小提琴内,用活力点燃,以魅力和优雅的运动让它活了起

来。

”8受帕格尼尼的影响,李斯特产生了将这些随想曲进行改编的想法,并发誓要做

钢琴上“帕格尼尼”。

李斯特从帕格尼尼处得到的启示不仅是高超的演奏技术,还有将

钢琴变成管弦乐团的雄心。

所以在深入研究之后,他选择了其中的第1、5、6、9、17、

24首改编成五首钢琴练习曲,另外还有一首练习曲取材于帕格尼尼《b小调第二号小

提琴协奏曲》的第三乐章。

1.1.3.3肖邦对李斯特的影响

肖邦的音乐充满诗情画意,他在表现音乐的抒情性方面,显示出了无穷的魅力。

肖邦与同时期浪漫主义作曲家钟情于大型交响曲与歌剧的创作不同,他将一生只献身

于钢琴这一件乐器,肖邦对后人在旋律、和声、织体及装饰音使用方面的影响也都是

通过钢琴创作实现的。

对于钢琴,肖邦不仅将它用来模仿其他乐器,更主要的是充分发挥钢琴本身的特

点,运用巧妙的手法在钢琴这件不善于歌唱的乐器上创作出气息宽广、优美入歌的动

人旋律;“肖邦通过大量运用半音的手法,动摇了由维也纳古典乐派牢固确立的自然音

调性体系,成为后世作曲家李斯特、瓦格纳、斯克里亚宾和德彪西等人的重要先驱。

9肖邦使用了双音及各种装饰音和快速经过句丰富了旋律,使旋律美妙精致,具有高度

的艺术感染力;和弦使用方面,肖邦频繁的将拿波里六和弦、增六和弦、属七、减七

系列和弦及属九和弦出现在作品中,大大增强了和声的色彩功能;此外他运用大量的

踏板来延续不和谐的和声?

?

肖邦对李斯特来说最重要影响莫过于肖邦于1829年开始创作的一套适合在音乐

会上演出的练习曲,这套练习曲不仅有高难度的技巧,更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肖邦

练习曲的创作不仅挖掘了钢琴这件乐器的特点,同时使钢琴家的手指潜能得到最大的

发挥。

在肖邦的启发下,李斯特开始了练习曲的创作。

在《帕格尼尼练习曲》中,我

们可以看到抒情如歌的旋律、自由富有弹性的节奏、精彩的装饰音,每课都有复杂的

技术课题,但与肖邦练习曲创作不同的是,作为改编曲,《帕格尼尼练习曲》中出现了

许多模仿小提琴和其他乐器音响效果的音型,它们为作品增添了戏剧性色彩。

8引自周薇,《西方钢琴音乐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2月,第126页。

第一章《帕格尼尼练习曲》的创作背景

7

1.1.3.4车尔尼对李斯特的影响

车尔尼是李斯特的老师,贝多芬的学生,他将从莫扎特、克莱门蒂,洪梅尔等钢

琴演奏及作曲大师的艺术风格和教学思想中获得的灵感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和创作中。

练习曲始终贯穿于车尔尼一生的音乐创作中,他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车尔尼的练

习曲集从初级入门到技术艰深的高难技巧应有尽有,囊括了古典时期全部的钢琴演奏

技巧,为演奏家演奏各个时期各种音乐风格的钢琴作品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李斯特在帕格尼尼的影响下革新了钢琴演奏技术、在柏辽兹的启发下开拓了钢琴

的表现力,从肖邦身上找到灵感使自己的练习曲达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但如果没有

车尔尼对李斯特的钢琴技巧及钢琴技术进行独特与专门的训练,也不会形成李斯特独

特的钢琴风格和技巧。

“我们分析天才人物,不可忽视其渊源。

历史的沿革会帮助我们

发现先驱的贡献,发现孕育天才的‘阶梯’,这正是理解他们和精确地再现他们的作品

的‘捷径’。

”10车尔尼与李斯特之间的渊源关系不仅是李斯特钢琴技巧的几乎任何局部

都不难在车尔尼练习文献中找到对应的‘源’,而且是李斯特的某些高难技术的形成过

程都可以相应地在车尔尼练习文献中找到循序练习的作品系统。

”11从车尔尼的练习曲

集中我们可以找到影响李斯特在《帕格尼尼练习曲》中使用的技巧,如三、六、八度

音程技术、快速音阶跑动技术、轮指技术等。

第二节《帕格尼尼练习曲》是李斯特自身钢琴音乐创作思想的体现

李斯特虽然生于匈牙利,却在11岁就离开祖国前往维也纳求学,并于次年来到巴

黎,开始了正式的演奏家生涯。

李斯特一生的音乐创作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

?

一阶段的学习时期、第二阶段的狂飙突进时期、第三阶段的明哲的钢琴演奏风格时期、

第四阶段印象派钢琴演奏风格时期。

创作于1838年的《帕格尼尼练习曲》就是李斯特

在学生时期进行钢琴曲和改编曲创作的巅峰之作。

1840年之前,李斯特的创作主要是钢琴作品和各类改编作品。

李斯特创作这些作

品一方面是为迎合当时听众的情趣,另一方面他也是希望通过改编作品让听众接触、

了解到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水平。

李斯特认为艺术家应为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

“不是把艺术理解为达到个人自私目

的和取得虚名的方便手段,而是作为拥抱人类的一种神圣力量;培养自己的生活达到

10引自侯康为《论车尔尼对李斯特钢琴技巧中八度技术的影响》,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9

年第4期。

11同上

第一章《帕格尼尼练习曲》的创作背景

8

天才人物所理想的最高境界;启发艺术家们理解他们所应该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