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三年级下册三四单元语文电子备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18035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三年级下册三四单元语文电子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统编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三年级下册三四单元语文电子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统编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三年级下册三四单元语文电子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统编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三年级下册三四单元语文电子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统编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三年级下册三四单元语文电子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三年级下册三四单元语文电子备课.docx

《统编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三年级下册三四单元语文电子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三年级下册三四单元语文电子备课.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三年级下册三四单元语文电子备课.docx

统编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三年级下册三四单元语文电子备课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NO27)

科目

语文

年级

班级

时间

课题

9古诗三首《元日》

节次

1

教学目标

(含学科核心素养)

1.会认2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屠”字,重点指导书写“屠”、“符”字,并注意“屠”字是半包围结构。

并正确读写“屠苏、瞳瞳”词语,尤其是“曈曈”注意是左边是日字。

2.背诵课文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材分析

教学

重点

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

难点

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

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关键点

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

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易错易混点

“屠”字是半包围结构,“曈曈”注意是左边是日字。

教法方法

讲授法引导谈话

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

学情分析

资源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诵读导入,重视积累

让学生诵读《元日》等诗。

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春节的诗。

你知道“元”有哪些意思吗?

知道“元日”是什么意思吗?

元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

二、初读古诗,解疑释难

1.利用课件检查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教师重点指导“屠”字。

2.师:

学习生字后,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古诗读好。

尝试读出诗的节奏。

(指名学生读古诗——范读古诗——齐读)

3.师:

通过预习和初读,我们知道词语的意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总结)

三、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

学习古诗不仅要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根据诗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

请同学们把对字词的理解带到诗句中,练习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2.师: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同桌互相交流说说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

3.交流、评议、完善。

4.练习说话。

师:

你为什么从“屠苏”感受到快乐呢?

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你能把这份快乐,这份温暖读出来吗?

我们和王安石在隆隆的鞭炮声中“来到”大街上,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你知道桃符指什么吗?

(桃符就是春联)简介“桃符”。

四、品读古诗,体悟情感

1.师:

默读全诗,想一想全诗描写了哪些场景。

2.孩子们,在诗人眼中换去的只是旧桃符吗?

他笔下仅仅是一幅其乐融融的春节图吗?

他还期望什么呢?

3.指导朗读。

五、补充诗句,拓展延伸

诵读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梅花》

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NO28)

科目

语文

年级

班级

时间

课题

9古诗三首《清明》

节次

2

教学目标

(含学科核心素养)

1.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魂”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

正确读写“牧童、遥指”词语,并注意“遥指”的“遥”。

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材分析

教学

重点

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

难点

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

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关键点

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

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易错易混点

重点认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魂”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

正确读写“牧童、遥指”词语,并注意“遥指”的“遥”。

教法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学情分析

资源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

播放(课文配套图片+民乐《春天》)教师朗读《清明》。

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

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

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

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

春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 、

夏雨:

“如倾如注”

秋雨:

“淅淅沥沥”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

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学生齐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默读古诗,学习生字

  多媒体出示“欲、魂、借、酒、牧”5个生字,老师讲解“欲”字与“浴”区别来记,“酒”和“洒”区别来记。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学生:

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

教师:

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四、小结

 教师提问:

如何评价一首诗?

 学生:

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

多媒体展示小结。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赏析这首绝句的两个角度。

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度。

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NO29)

科目

语文

年级

班级

时间

课题

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节次

3

教学目标

(含学科核心素养)

1.会认1个字,会写3个字,重点指导书写“异”字,上下结构,上边的部分是巳不是已和己。

正确读写“茱萸、佳节”词语。

注意“异”字与“导”字区别。

2.背诵课文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材分析

教学

重点

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

难点

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

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关键点

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

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易错易混点

重点指导书写“异”字,上下结构,上边的部分是巳不是已和己。

正确读写“茱萸、佳节”词语。

注意“异”字与“导”字区别。

教法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

学情分析

资源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抒发情感,导入课题 

知道重阳节吗?

它是哪一天?

(九月九日(课件出示))过节时我们都是高高兴兴的,可唐朝有位诗人(课件:

诗人头像)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

(课件展示出:

“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知道这句诗出自那里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

要求是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指名读,正音。

 

3.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

 

4..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想想,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

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的意思?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

5.现在我们了解了题目的意思,也知道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那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好吗?

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三、读文悟情 

1.生读诗,师巡视。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

生交流。

(师板书课件出示:

倍思亲)。

 

3.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课件: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句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的字义,自己试着说说它的意思。

4.交流:

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四、读中体会感情,理解课文 

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

五、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读整首诗 

2.指名读。

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

 

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指名读)

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NO30)

科目

语文

年级

班级

时间

课题

10纸的发明

节次

1

教学目标

(含学科核心素养)

1.认识“创、携、蔡、伦”等10个生字,重点认识“携、蔡、”。

会写“录、册、欧、社”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

3.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4.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教学

重点

能概括出段落意思,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教学

难点

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关键点

体会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易错易混点

注意指导“录、存、阿、欧”的笔顺,尤其是“社”字左边是“礻”不是“衤”。

教法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

学情分析

资源准备

课件、搜集造纸术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纸的家族吗?

来说一说吧!

2.出示“资料袋”——纸的家族。

读一读,认一认。

3.揭示课题。

师:

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书籍、公文有了数字化形式,纸用得越来越少了。

你知道最初的纸是什么样的吗?

它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

是谁发明的纸?

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纸的发明》,让我们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词语做出标记。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①认读生字,相互正音。

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思考: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2)指名读词,强调个别字读音。

(3)指导学生书写。

(4)学生练写生字各一遍。

3.指名读课文,感悟课文大意。

与同伴说一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

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哪里具体讲到了纸的发明?

其他段落讲了什么?

2.组内交流,并派代表在班级汇报。

3.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词组,想一想:

在每一个时间段里,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合作,完成课后练习1,照样子抓住关键字词填一填。

4.交流: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抓住“伟大贡献”体会造纸术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巨大作用。

2.师:

同学们,请你关注这句话中的词语“之一”,你想到了什么?

对,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出示资料,简单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3.小结:

是呀,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各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和造纸术相关的资料,读一读。

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NO31)

科目

语文

年级

班级

时间

课题

10纸的发明

节次

2

教学目标

(含学科核心素养)

1.认识“创、携、蔡、伦”等10个生字,重点认识“携、蔡、”。

会写“录、册、欧、社”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

3.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4.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教学

重点

能概括出段落意思,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教学

难点

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关键点

体会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易错易混点

注意指导“录、存、阿、欧”的笔顺,尤其是“社”字左边是“礻”不是“衤”。

教法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

学情分析

资源准备

课件、搜集造纸术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认读词语。

2.谈话: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对世界文明有着伟大贡献。

那么,这个可以让我们写字的纸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谁发明的?

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探求这个秘密。

二、合作交流,了解纸的发明历程

1.小组合作,研读第2~4自然段,思考:

关于纸,你知道了些什么?

画出关键语句,和同学交流交流。

2.交流,相机教学。

(1)古代还没有发明纸之前,人们是怎样记录事情的?

按照先后顺序说一说。

(2)出示图片:

欣赏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欣赏竹简;介绍帛,欣赏帛书。

(3)说一说:

你觉得这些记录方式怎样?

你喜欢吗,为什么?

3.小结。

4.学生借助课文说一说纸的发明过程。

5.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传承下来。

(1)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2)蔡伦改进的造纸术造出的纸,有以下几个优点:

①轻便又好用;②原料容易得到;③可以大量制造;④价格便宜,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

用上“因为……所以……”或“……由于……”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说说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

6.三读课文,画出蔡伦造纸的句子,圈出动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捞出来晒干(成纸)

用自己的话再说一说造纸的过程。

(2)原料容易得到:

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

三、深化内涵,感受造纸术的巨大影响力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

2.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3.师补充:

中国造纸术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推动了欧洲文化知识的普及和发展。

4.说说自己的感受。

(感到自豪)

5.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出自豪之感。

四、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课外阅读《奇妙的造纸术》《中国四大发明》等书,去了解伟大的中国发明,感受中国力量。

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NO32)

科目

语文

年级

班级

时间

课题

11赵州桥

节次

1

教学目标

(含学科核心素养)

1.会认11个字,重点认识“智、慧”两个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雄伟、坚固、创举、美观、缠绕、智慧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历史遗产的热爱与保护。

教材分析

教学

重点

了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历史遗产的热爱与保护。

关键点

引领学生了解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易错易混点

重点指导书写“县、设、史”3个字。

教法方法

启发引导法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学习

学情分析

资源准备

1.PPT课件2.生字词卡片3.收集有关桥梁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赏图入境,激发兴趣

1.师:

同学们,桥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能说说你见过的桥吗?

(课件出示各种桥的图片)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你觉得哪座桥比较古老?

(指赵州桥)看,就是这座桥!

你想知道它有多少年的历史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其中的奥秘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注意读准“赵(zhào)、州(zhōu)”这两个翘舌音。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出示自读要求。

(1)说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用序号标一标。

(2)默读课文,遇到的比较难记或容易读错的字词圈一圈,并多读几遍。

(3)读一读多音字“爪”的两个读音。

读zhǎo时,指的是指甲或趾甲;鸟兽的脚趾。

读zhuǎ时,指的是禽兽的脚(多指有尖甲的);某些器物上像爪的东西。

2.出示字词卡片开火车认读。

3.生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不丢字、不添字,还要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想想新词的意思。

4.指名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词句点拨

1.师:

请大家思考作者笔下的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预设:

生1: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生2:

它是一座设计独特的桥。

2.师:

正如同学们体会到的那样,赵州桥的独特设计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它的历史非常悠久,让我们读读第1自然段。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

为什么说这座石拱桥世界闻名?

预设:

生1:

因为它的年代久,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生2:

因为它在设计上的独特。

4.师:

这座桥的设计到底有何独特之处呢?

让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四、指导书写,培养习惯

1.读一读课后要求书写的生字。

同桌提醒书写时的注意点。

2.结合学生提出的书写难点,教师进行集中指导。

“县”:

上部中间不能写成三横,倒数第二笔为撇折,不能写成竖折。

“匠”:

半包围结构,最后一笔是竖折。

“史”:

撇和捺都要伸展。

3.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把写得好的作品用投影展示出来。

 

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NO33)

科目

语文

年级

班级

时间

课题

11赵州桥

节次

2

教学目标

(含学科核心素养)

1.会认11个字,重点认识“智、慧”两个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雄伟、坚固、创举、美观、缠绕、智慧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历史遗产的热爱与保护。

教材分析

教学

重点

了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历史遗产的热爱与保护。

关键点

引领学生了解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易错易混点

重点指导书写“县、设、史”3个字。

教法方法

启发引导法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学习

学情分析

资源准备

1.PPT课件2.生字词卡片3.收集有关桥梁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引放结合,品读感悟

1.师: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知道了赵州桥是一座非常有名的桥,它的设计非常独特。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去看看它为什么这么出名。

它的设计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

请自由读课文,先独立完成学生活动卡设计,然后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活动卡设计。

3.课文中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怎样评价赵州桥的?

4.文中的哪些地方体现出了赵州桥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

5.学习第2自然段。

师:

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这段主要写赵州桥的什么特点?

(1)找一找,这个自然段中哪句话具体写出了赵州桥的雄伟?

把它画出来。

(2)赵州桥为什么如此坚固?

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呢?

(3)“创举”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这种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4)你能用“既……又……”说句话吗?

(5)合作讨论、总结学法:

第2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6.学习第3自然段。

(1)设疑:

第一句话“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可不可以换成“这座桥不但美观,而且坚固”呢?

为什么?

(一句话把两个自然段连接在一起,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2)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

(3)找出描写这些雕刻美观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

(4)师:

你能找出桥上雕刻了几种图案吗?

(5)通过指名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品味“龙像活了一样”的感觉。

7.学习第4自然段。

(1)设疑:

课文第1~3自然段已把赵州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和栏板上精美的图案作了介绍,为什么还要写第4自然段?

(总结全文)

(2)说说你对“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的理解。

二、回顾总结,指导学法

第1自然段写了赵州桥世界闻名,是全文的总起(板书:

总起);第2、3自然段分述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板书:

分述);第4自然段总结了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板书:

总结)。

大家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尝试运用这样的结构。

三、复述课文,拓展交流

1.抄写第3自然段,背诵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自然段。

2.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当成导游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3.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不仅是在古代,在现代也有许多杰出的桥梁建筑。

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NO34)

科目

语文

年级

班级

时间

课题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节次

1

教学目标

(含学科核心素养)

1.会认13个字,正确读写“摊贩、形态各异、悠闲、溜达、一乘轿子”等词语。

并注意“作、乘、笼”字是多音字

2.默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3.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4.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教材分析

教学

重点

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关键点

引导学生了解并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去理解课文的内容。

易错易混点

正确读写“摊贩、形态各异、悠闲、溜达、一乘轿子”等词语。

注意“作、乘、笼”字是多音字

教法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

学习方法

合作交流

学情分析

资源准备

课件,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谈话导入

1.师:

在一张长约528厘米,高24.8厘米的纸上最多也就能画100多个人物。

可是你们知道吗?

有这样一个人,他在这样的纸上画了好几百个人物,个个活灵活现,你相信吗?

让我们一起来见识一下吧!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理解“名扬中外”。

3.演示:

《清明上河图》画面,让学生欣赏。

4.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预习交流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

让学生默读课文,说一说自己在读文后知道了什么。

三、自主探究

1.明确学习方法。

(1)提出学习方法:

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做提示:

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老师告诉你们学习本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2)指导学习:

自由读文,对照图画,先选一个你最喜爱的场面,再去细心品读、体会,然后和大家说说自己的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品读,教师相机出示局部画面。

(1)课件出示问题:

请同学们结合图画,读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一找从哪儿可以感受到这是一幅著名的画,动笔画一画,并简单地做做批注。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学习第2自然段:

把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从画面中找出来,边读边对照,并补充文中省略的人物,深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这句话的含义,了解张择端完成这幅画下了很大功夫。

学习第3自然段:

说说本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这一词语,品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体会画面内容的丰富,张择端画技的高超。

学习第4自然段:

说说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体会这幅画的生动、精彩。

学习第5自然段:

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