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及其对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15714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及其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及其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及其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及其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及其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及其对策》.docx

《《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及其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及其对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及其对策》.docx

《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及其对策》

《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及其对策》

一、农村垃圾处理现状

1.目前农村垃圾的处置除少数村(主要是省级卫生村)采用简易垃圾填埋外,大部分农村垃圾都是随地堆放,主要倾到地点是“六边”:

路边、河边、村边、田边、塘边、屋边;部分农村企业的工业废弃物随意倾到在工厂企业的附近。

2.目前农村粪便的处置基本以家庭户厕、公厕化粪池、三格式倒粪池贮存,满溢后自然渗透排放为主,由于部分化(贮)粪池的建造未按无害化要求(三格式)建造,原先建造的化粪池部分是二格式或一格式,因此未经真正的无害化处理而直接排放到河里和田里,但目前还存有少量露天粪缸,部分粪便还得不到无害化处理。

3.近几年来农村养殖业的无序管理造成的污染也比较严重。

一方面养殖户的环保意识较差,畜禽粪尿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到河里或堆放在路旁污染环境;另一方面大多数养殖户缺乏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措施,要用先进的无害化方法处理,成本较高,养殖户难以承受。

4.农村生活垃圾、粪便处置严重滞后。

虽然我国各地制定了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但在管理职能上没有延伸,规划的制定上对乡镇的环境卫生专业不是编的很细致和深透。

按照国家环保的要求,在农村垃圾的运转处理上,应实行城乡一体化,即:

组保洁,村收集,镇压缩、运转,县(市)统一填埋、焚烧或垃圾资源化处理。

由于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城乡环卫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二、垃圾污染环境的危害

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若农村生活垃圾不加以利用,任意露天堆放,不但占用一定的土地,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还容易污染土壤环境。

残留毒害物质不仅在土壤里难以挥发降解,而且能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坏土壤的腐解能力,改变土壤的性质和结构,阻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白色”垃圾在土壤中长期存留,不易降解,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导致粮食减产。

2.造成水资源的严重破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人口总量的增加,加上农村分散居住的特点,使得农村的生活垃圾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源。

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对洗衣粉、塑料制品的倚赖性高,这些日常用品产生的大量污染都得不到有效处理和排放,加之农村对废弃物的回收率极低,残留地膜和塑料废弃物因其自然条件下降解时间长,对环境产生长久影响。

因此,日常生活用品所造成的污染也就没办法得到根除,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成为严重的生活废水。

目前,我国农村饮用水还存在着氟砷超标、铁锰超标、苦咸等问题。

3.存在传播疾病的危险隐患。

农村生活垃圾,使井水变绿,使河水变臭,使近年来农村患病人数猛增。

要么是突发心脏病,要么是突发脑溢血,还经常得一些莫名其妙的怪病。

即使转移到垃圾场地,由于现在的生活垃圾成分相当复杂,既没有分类,也没有任何处理,甚至没有掩埋,所散发的废气和造成的污染,无论给运输沿线的农民,还是给垃圾场地附近的农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不容低估的威胁。

三、解决建议

一是要搞好宣传教育,通过环保下乡、科普宣传等形式,引导农民改变生活陋习,树立文明生活意识,争当保护环境的促进者;

二是要加强管理,建立固定的垃圾处理场所,使农民能够定时定点投放垃圾,还要安排专人定时清运,提高农村垃圾的收集率、清运率、处理率;

三是要加大监督处罚力度,制定乡规民约等,形成环境保护的监督机制。

有关部门要经常检查,对于那些乱弃乱堆垃圾、污染生活环境的农户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并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营造“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的良好氛围。

四是建议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分期分批地投入到农村,逐步解决农村垃圾处理资金不足的问题,解决村屯垃圾集中转运、处理过程中的人力、设备设施所需费用,尽早结束农村垃圾无人管理的历史。

五是应认真贯彻我国现行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该法规定: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有地方性法规规定”,各镇、乡、行政村应遵照“垃圾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对垃圾收集、储存、利用、回收生产过程制定相应的措施。

六是狠抓运行机制,垃圾常清化。

一方面,政府要明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拓宽投融资渠道,改善投融资环境,实行开放式的市场运行,鼓励民间投资介入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另一方面,也要体现“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逐步在各地实行生活,生产垃圾收费制度,明确垃圾收费相关事宜,在使垃圾得到有效的减量的同时,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

第二篇: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处理对策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处理对策

摘要生活垃圾问题伴随着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已变得日益突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管理和处置,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已成为影响农民生活生产、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该文介绍农村生活垃圾的排放现状、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并据此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处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x79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xx)16-0223-0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农民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然而,在经济增长的背后,日益加剧的农村生活垃圾已经潜在威胁到作物的生长、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健康。

由此可见,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

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防止农村环境的污染,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对“三农”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1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现状

1.1数量庞大,成分日趋复杂

我国现有691510个行政村,农村常住人口约5亿人,按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0.5kg计算,农村每天会产生生活垃圾约25万t,全年生活垃圾近亿吨[1]。

由于无害化处理和循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如此大的垃圾排放量得不到有效利用。

垃圾成分日益复杂,由过去容易自然腐烂的菜叶、果皮、纸张到塑料、泡沫、玻璃、废弃电池、混凝土等不可降解的垃圾,垃圾处理难度大大增加。

1.2随意倾倒,难以收集处理

村民居住分散,绝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专门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及处理系统。

我国农村人口文化水平偏低,缺乏环境意识,农民将可分解与不可分解、可回收与不可回收、有害与无害生活垃圾混在一起随意丢弃,给收集处理带来难度。

据调查,在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堆放方式中,随意堆放的占36.72%,收集堆放的占63.28%[2]。

长此以往,不仅侵占了大量土地,而且成为苍蝇、蚊虫等病原体滋生的场所。

同时,垃圾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体,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垃圾爆炸等事故。

1.3城市垃圾下乡,加重农村生态环境压力

一些小城市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局限,常常把城市垃圾向郊区、农村等地“输送”。

这种带有明显“以邻为壑”色彩的做法,给农村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农村居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

正是城市垃圾排放进农村使本来就缺乏保护的农村生态环境愈加恶化。

城市垃圾到农村堆放造成了环境不公平,而环境不公平发展下去必将加剧社会的不公平。

1.4基础设施落后,配套资金缺乏

广大农村垃圾处置设施匮乏,环境卫生经费不足,仅仅有6%的村庄有垃圾清理资金[3],村庄普遍都没有其他类型的环境投资。

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落后,其根源在于资金的缺乏,农村的经济发展原本就远远落后于城市,人均收入除去温饱已所剩无几,无法像城市一样缴纳垃圾费,且治理农村生活垃圾耗费精力、财力巨大,效益实现周期长且不显著,政府部门往往忽视垃圾治理投入和管理的重要性,造成了农村公共环境卫生设施严重不足。

1.5相关管理体制不适应,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实际工作中,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范围更多地或完全集中在市区和中心镇,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执法管理处于一种近乎真空的状态。

缺少专门针对农村这一特殊环境和区域的生活垃圾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给依法管理带来了困难。

2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

2.1占用土地,损坏地表

目前由于处理垃圾水平的限制,农村垃圾主要采取填埋、自然堆放等处理方法,侵占了大面积的土地,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导致粮食减产,更可能破坏地表植被,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降低土壤的肥力,改变土壤的性质和结构,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污染水体和大气

垃圾中的有害成分易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在垃圾堆放或填坑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

垃圾直接弃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则会引起更严重的污染。

农村用水以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为主,因此必将给农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后果。

垃圾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逾100种,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

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4]。

2.3危害人体健康

农村生活垃圾随意露天堆放,不加以处理,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还会繁殖大量有害病菌。

这些病菌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疾病,更能造成大多数地区蚊蝇滋生,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进而威胁人类健康。

当人食用含有有毒物质积累的动植物时,会使毒害物质积存在人体内,对人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同时,一些生活垃圾的焚烧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气体,也会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

2.4危害生态

农村生活垃圾中部分属于危险固体废弃物。

这些危险废弃物包括化学原料、医院临床废物、含汞镉电池以及部分地方农民仍在使用的国家已经禁止使用的农药和灭鼠药等剧毒物品,它们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有效处理就随处丢弃。

一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难以降解,这类废弃物进入水体或渗入土壤中将会严重影响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健康,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长期的不可低估的影响。

3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对策

3.1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尽管近年来农民素质有了一定提高,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思想观念的更新远未跟上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程度,环境意识较为淡薄,价值观念滞后。

群众中“产品高价、资源低价、环境无价”的旧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许多地方政府在实践中很难正确处理全局的、长远的生态效益和局部的、短期的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

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对村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

环保部门、新闻媒体和教学单位应多下乡村基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组织宣传环保知识。

同时,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举办各种培训、讲习和辅导班,组织有关人员到生活垃圾处理典型示范点参观学习,逐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环境与资源意识,使保护环境、拒绝污染成为领导和群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5]。

3.2全面推广分类回收,实现废物利用最大化

无论采取填埋还是焚烧方式处理处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均是其他处理方式的前提,也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重要措施。

这样做将大大降低垃圾总量和体积,减少垃圾转运中耗费的人力、物力以及过多的垃圾堆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减少了相关部门清运和处理垃圾的负担量[6-7]。

实现垃圾从源头分类,资源回收及综合利用水平将大有可为。

然而,实现垃圾从源头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由政府的组织领导,群众的参与和企业的支持,三者结合才能办成。

3.3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垃圾收集和输送等基础设施缺乏的问题,国家和地方财政应共同出资修建垃圾中转处理站,由农民进行有偿管理,既可在农村解决部分垃圾问题,也能创造就业机会。

完善农

村的基础设施、推广应用先进的垃圾收集处理技术,扶持垃圾处理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规模效益。

为避免出现垃圾“三不管”的死角,县、乡、村应加强合作,进行垃圾收集和输送的整体规划,明晰责任。

3.4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

农村垃圾遍地堆放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人或者相应的制度对村民进行统一的规定管理,进而使得村民随地堆放垃圾。

因此,建立完善的制度对于村民的垃圾处理进行规范管理很有必要。

通过立法手段,确立垃圾产生者对垃圾的产生、收集、清运、处理中的行为规范、义务和权利,明确垃圾产生者对垃圾处理必需承担责任。

同时,建立适当的惩罚制度,对随意倾倒垃圾等行为进行惩罚,以规范垃圾处理行为,有利于农村垃圾有效处理。

4结语

农村生活垃圾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必然出现的现象,它不仅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而且严重损害了村民的身体健康,所以妥善处理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各地区的经济状况相差很大,排放的垃圾种类和数量也有很大的不同,对垃圾的处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

因此,各地区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当地的垃圾处理措施,减少垃圾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全面参与和支持,从源头和末端全方位加以控制,最终使农村有一个美好的环境,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参考文献

[1]郑好,梁成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j].北方园艺,xx(19):

223-226.

[2]姚伟,曲晓光,李洪兴,等.我国农村垃圾产生量及垃圾收集处理现状[j].环境与健康杂志,xx,26

(1):

10-12.

[3]村镇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eb/ol].(xx-12-14)

[xx-06-25].:

///p-553218077..

[4]冯刚.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xx.

[5]李颖,许少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对策[j].建设科技,xx(7):

62-63.

[6]汪国连,金彦平.我国农村垃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现代经济:

现代物业下半月,xx(10):

44-45,51.

[7]岳立涛.近十年国内农村垃圾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环境管理,xx(4):

27-31.

第三篇:

农村垃圾现状及处理方法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及其治理

姓名:

王飞翔班级:

10环科学号:

21009011060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速。

但是在这高速发展的经济背后更加严重的是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现在城乡差距的表现不仅仅在经济方面,更多的深层原因是城乡公共社会服务的差距。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比较落后,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处理现状

1.目前农村垃圾的处置除少数村(主要是省级卫生村)采用简易垃圾填埋外,大部分农村垃圾都是随地堆放,主要倾到地点是“六边”:

路边、河边、村边、田边、塘边、屋边;部分农村企业的工业废弃物随意倾到在工厂企业的附近。

2.目前农村粪便的处置基本以家庭户厕、公厕化粪池、三格式倒粪池贮存,满溢后自然渗透排放为主,由于部分化(贮)粪池的建造未按无害化要求(三格式)建造,原先建造的化粪池部分是二格式或一格式,因此未经真正的无害化处理而直接排放到河里和田里,但目前还存有少量露天粪缸,部分粪便还得不到无害化处理。

3.近几年来农村养殖业的无序管理造成的污染也比较严重。

一方面养殖户的环保意识较差,畜禽粪尿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到河里或堆放在路旁污染环境;另一方面大多数养殖户缺乏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措施,要用先进的无害化方法处理,成本较高,养殖户难以承受。

4.农村生活垃圾、粪便处置严重滞后。

虽然我国各地制定了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但在管理职能上没有延伸,规划的制定上对乡镇的环境卫生专业不是编的很细致和深透。

按照国家环保的要求,在农村垃圾的运转处理上,应实行城乡一体化,即:

组保洁,村收集,镇压缩、运转,县(市)统一填埋、焚烧或垃圾资源化处理。

由于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城乡环卫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垃圾污染环境的危害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若农村生活垃圾不加以利用,任意露天堆放,不但占用一定的土地,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还容易污染土壤环境。

残留毒害物质不仅在土壤里难以挥发降解,而且能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坏土壤的腐解能力,改变土壤的性质和结构,阻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白色”垃圾在土壤中长期存留,不易降解,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导致粮食减产。

2.造成水资源的严重破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人口总量的增加,加上农村分散居住的特点,使得农村的生活垃圾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源。

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对洗衣粉、塑料制品的倚赖性高,这些日常用品产生的大量污染都得不到有效处理和排放,加之农村对废弃物的回收率极低,残留地膜和塑料废弃物因其自然条件下降解时间长,对环境产生长久影响。

因此,日常生活用品所造成的污染也就没办法得到根除,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成为严重的生活废水。

目前,我国农村饮用水还存在着氟砷超标、铁锰超标、苦咸等问题。

3.存在传播疾病的危险隐患。

农村生活垃圾,使井水变绿,使河水变臭,使近年来农村患病人数猛增。

要么是突发心脏病,要么是突发脑溢血,还经常得一些莫名其妙的怪病。

即使转移到垃圾场地,由于现在的生活垃圾成分相当复杂,既没有分类,也没有任何处理,甚至没有掩埋,所散发的废气和造成的污染,无论给运输沿线的农民,还是给垃圾场地附近的农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不容低估的威胁。

处理对策建议

一是要搞好宣传教育,通过环保下乡、科普宣传等形式,引导农民改变生活陋习,树立文明生活意识,争当保护环境的促进者。

二是要加强管理,建立固定的垃圾处理场所,使农民能够定时定点投放垃圾,还要安排专人定时清运,提高农村垃圾的收集率、清运率、处理率。

三是要加大监督处罚力度,制定乡规民约等,形成环境保护的监督机制。

有关部门要经常检查,对于那些乱弃乱堆垃圾、污染生活环境的农户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并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营造“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的良好氛围。

四是建议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分期分批地投入到农村,逐步解决农村垃圾处理资金不足的问题,解决村屯垃圾集中转运、处理过程中的人力、设备设施所需费用,尽早结束农村垃圾无人管理的历史。

五是应认真贯彻我国现行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该法规定: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有地方性法规规定”,各镇、乡、行政村应遵照“垃圾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对垃圾收集、储存、利用、回收生产过程制定相应的措施。

六是狠抓运行机制,垃圾常清化。

一方面,政府要明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拓宽投融资渠道,改善投融资环境,实行开放式的市场运行,鼓励民间投资介入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另一方面,也要体现“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逐步在各地实行生活,生产垃圾收费制度,明确垃圾收费相关事宜,在使垃圾得到有效的减量的同时,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

参考文献

蒙媛;施项;;新农村建设中居民生活垃圾管理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xx年18期

高怀友;;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建设文明和谐新农村[j];农业环境与发展;xx年02期

第四篇:

城市垃圾问题存在的现状及其对策城市垃圾问题存在的现状及其对策

1城市垃圾产生的渠道及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特点有了很大的改变,城市垃圾主要的来源是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及商业和工业垃圾三种途径。

垃圾的排放量迅速增加,城市垃圾产生及处理的现状已不容乐观。

1.1城市垃圾的主要来源

1.1.1生活垃圾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加快,饮食方面常以快捷的速食食品作为首选食物,一日三餐丢弃的塑料包装物、快餐盒、易拉罐、罐头盒等越来越多。

另外,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攀比心理作祟,许多人不愿意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清洗或修理坏旧的生活日用品。

“用完即扔”似乎成为一种风尚。

旧家电、旧自行车、家具等经常被作为垃圾弃掉。

1.1.2建筑垃圾

市政建设日新月异,一座座新楼拔地而起,随之产生的建筑垃圾量十分庞大,每建成一座一定规模的小区,就会看到建筑垃圾及住户装修产生的堆积如山的装修垃圾。

1.1.3工业、商业垃圾

各种商业和工业垃圾量也日渐增多,尤其是一些化工厂、电镀厂、电池厂、塑料厂等企业产生的大量有害垃圾,造成垃圾污染周围环境的事件时有发生。

1.2城市垃圾问题的现状

1.2.1我国垃圾产生量大,处理水平低

我国是世界上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

我国城市垃圾堆存量目前已达66亿t,占用耕地35亿多m2。

全国有200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

有1/4的城市不得不把解决垃圾危机的途径延伸到乡村。

以2.6亿人口的城市为例,如以每人每年产生440kg垃圾计算,年产生垃圾量为1.14亿t,尤其是城市垃圾的二次污染,导致城乡结合带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目前,全国一些地方城市垃圾处理的总体水平还很落后,管理体制不顺,经费不足,垃圾处理的科技水平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不能适应城市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1.2.2世界各国垃圾处理水平不断提高

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是垃圾污染矛盾激化的年代。

60年代中期以后,大体形成了填埋、焚化、堆肥等一系列处置方法。

如在美国,垃圾用填埋法处理的占85%,焚化法处理的仅占10%。

日本国土不大,填埋法处理的只占26.9%,而焚化法处理的占61%。

瑞士垃圾处理也是以焚化法为主,占53%。

西欧有几个国家以填埋法为主,并多为有控制的填埋法。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美、英、法等国由于受资源和能源危机的影响,对废物采取了资源化的方针,垃圾、粪便的处理不断向资源化的方向发展。

尤其对于废物,日本已有25.3%的城市开展了从垃圾中分选回收物品的活动,1976年在垃圾中回收废物达3900万t。

1.2.3垃圾处理资源化

对垃圾泛滥成灾的现实,世界各国的视线已不再仅仅停留在如何控制和销毁垃圾这一老问题上,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着手科学地处理利用垃圾,将垃圾列为维持经济持续发展的“第二资源”,向垃圾要资源、要能源、要效益。

2城市垃圾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城市垃圾的处理

根据我国目前及今后城市垃圾状况,应从将垃圾减容、减量、资源化、能源化及无害化处理等几个方面着手研究与解决,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填埋、堆肥及焚烧处理三种方法。

随着城市垃圾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垃圾处理正逐步走向高科技、资源化、再次利用,使之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2.1.1填埋处理

垃圾填埋处理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处理方法。

可以处理所有种类的垃圾,而且方法简单,节省投资,所以世界各国广泛沿用这一方法。

从无控制的填埋,发展到卫生填埋,包括滤沥循环填埋、压缩垃圾填埋、破碎垃圾填埋等。

采用填埋处理法,首先要防止从废物中挤压出的液体滤沥及雨水径流对地下水的污染。

一般规范要求回填地最低处的标高要高出地下水位3.3m以上,并且回填地的下部应有不透水的岩石或粘土层。

否则需另设粘土、沥青、塑料薄膜等不透水层;其次,填埋场应设置排气口,使厌氧微生物分解过程中释放出的甲烷等气体能及时逸出,避免发生爆炸。

回填后的场地,一般在20年内不宜在其上修建房屋,

避免由于回填场不均匀下沉造成的结构破坏,但可作绿地、农田、牧场等使用。

填埋处理用地,尽量选用天然的或人工挖出的洼地,如开发资源后的废粘土坑、废采石场、废矿坑等。

将垃圾填埋于坑中,有利于恢复地貌,维持生态平衡,但如果在大面积的洼地、港湾、山谷等地回填,则需考虑是否会破坏生态环境。

垃圾填埋处理具有以下缺点:

(1)填埋场占地面积大,场地选择较困难;

(2)垃圾填埋同时填埋掉了可利用物品;(3)管理等费用不断提高;(4)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

2.1.2堆肥处理

堆肥处理是利用处理垃圾制取农家肥的最古老的办法,被当今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堆肥是使垃圾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形成一种类似腐殖质土壤的物质,用作肥料或改良土壤。

堆肥技术比较简单,适合于易腐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垃圾处理,可对垃圾中的部分组分进行资源利用,且处理相同质量垃圾的投资比单纯的焚烧处理大大降低。

堆肥必须是将新鲜的垃圾首先进行分类后再将易腐有机组分进行发酵。

堆肥的关键,在于提供一种使微生物活跃生长的环境,以加速其致菌分解过程,使之达到稳定。

堆肥主要受废物中的养分、温度、湿度、ph等因素的控制。

一般采用好氧分解,好氧分解过程可同时产生高温,可以杀灭病虫卵、细菌等。

垃圾堆肥处理具有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