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九章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5153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第九章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第九章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第九章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第九章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第九章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第九章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第九章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第九章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第九章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第九章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2 溶 解 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解度的意义,会初步解释溶解度。

(2)学会阅读溶解度曲线,会解读溶解度曲线上的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溶解度曲线或者溶解度表格,解释一些常规的生活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溶解度的学习,把日常生活和化学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溶解度的定义及四要素

2.溶解度曲线。

难点:

1.溶解度概念的建立。

2.溶解度曲线以及相关问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式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媒体】多媒体

【授课教案】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

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我已经知道了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那么该怎么来形容这个限度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帮助这位同学解答相关的问题。

阅读课本,找寻问题的答案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溶解度

讲解固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点拨】结合上节课讲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那么理解溶解度咱们也要注意两个点:

温度和饱和溶液。

分组讨论:

从哪四个方面理解溶解度的含义?

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资料卡片上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明确研究目标,引起学生注意。

培养学生阅读表格和图象的能力。

溶解度曲线

让学生根据表格9-1绘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讲解】溶解度的两种数据处理方法,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格。

【提问】让学生结合数学相关知识自己解释一下溶解度曲线上点和线的意义。

根据课本探究第三问。

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解:

(1)点:

曲线上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物质在100g水中的溶解度。

两曲线的交点:

表示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线:

通过线的上升和下降可以得出物质的溶解度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还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通过线的上升程度可以得到随温度变化程度的大小。

(3)面:

曲线上面的线表示在这个线上所有的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曲线下面的点,表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绘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并完成表格。

学生先进行自行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

阅读课本。

学习作图法表示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进一步加深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归纳出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的3种典型曲线。

 

归纳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呢?

要点一:

从四个方面理解溶解度。

要点二: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自我总结,自我检查

培养归纳和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溶 解 度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影响因素:

(1)内因: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2)外因:

温度。

3.四要素

4.表示方法:

(1)列表法。

(2)曲线法。

作业布置:

导学案上的课后作业

学情分析

基于溶液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只定性地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是不够的,还应定量的认识溶液。

本课题以溶解度为核心,展开对溶液的定量研究。

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知识内容上加深了,研究方法上要求提高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升了一个层次。

在本课题学习中所需要的有关直角坐标系中的曲线等数学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一般不会造成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会出现一些这样的问题:

1、对运用溶解度概念时忽视条件,如温度或是溶剂的量不确定时运用溶解度概念。

2、对问题缺乏科学全面的分析而产生一些模糊或错误的认识。

例如,认为增加(或减少)溶剂的量,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会随之增大(或减少);认为搅拌能使固态物质的溶解加快,也会使其溶解度增大。

3、将一般规律绝对化。

例如,认为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忽略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特例。

4、对列表法和作图法的数据处理方法理解很浅,造成从表和图中正确提取信息困难。

例如,从溶解度曲线图读取的溶解度数据不正确。

效果分析

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学生难于理解。

如“溶解度”概念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

因此在讲解过程中,总结出溶解度的四要素,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

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本节课以活动与探究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进行了有个性、有创意的快乐探究之旅。

教学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中的素材,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活动提供了许多机会和空间,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我的舞台,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设置问题群、应用多媒体、分步突破难点,使环节紧扣、层层递进,师、生及教材编写者思维同步,形成共鸣,高潮迭起。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课题1的基础上,定量研究溶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限度。

本课题包括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内容,本节课学习溶解度部分。

在“溶解度”中,先回想上节课中的实验9-5和9-6中,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从而引出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并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然后,探究溶解度曲线——包括绘制溶解度曲线,分析和应用溶解度曲线,比较溶解度数据表和溶解度曲线的区别,引导学生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最后简单介绍气体的溶解度。

本节课题中概念较多,前后知识的逻辑性强。

此外,溶解度曲线探究的综合性较强。

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溶解度的含义,探究溶解度曲线。

本节课的难点是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

随堂检测

1.有关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有下列叙述:

①搅拌可增大溶解度;②搅拌可加快溶解速度;③颗粒越大,溶解越慢;④温度越高,溶解度一定越大。

其中错误的是()

A.①B.①③

C.②④D.①④

2.一定温度下,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

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B.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C.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

D.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3.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则t℃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饱和溶液间的质量比为(  )

A.1:

9:

10B.1:

10:

11

C.9:

1:

10D.10:

1:

11

4.欲使硝酸钾从其常温下的饱和溶液中快点结晶出来,应采用的最佳方法是(  )

A.冷却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B.常温下使水蒸发

C.先加热蒸发掉一部分水,然后降温

D.升高饱和溶液的温度

5.甲物质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甲易溶于水

B.60℃时,甲的溶解度约为0.6

C.将80℃时甲的溶液降温至40℃,一定析出甲晶体

D.90℃时,在50g水中加入0.7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饱和溶液

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C>B>A

B.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将A、B、C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D.若要将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采用蒸发溶剂法

7.(2018广东)如图为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

(1)50℃时Na2Cr2O7的溶解度为g,60℃时溶解度:

Na2Cr2O7

Na2SO4(填“<”“=”或“>”)。

(2)在50℃时,把210gNa2Cr2O7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Na2Cr2O7 g(假设不含结晶水)。

8.(2015广东)下表为氯化钠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1)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

(2)20℃时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NaCl______g,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________℃之间。

(3)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50.0g氯化铵配成50℃的溶液,再冷却到20℃,烧杯中析出固体为______g。

 

课后作业

1.下列因素不可能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是(  )。

A.水的质量

B.温度

C.溶质的性质

D.溶剂的性质

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

36

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3.KNO3在20℃时的溶解度为31.6g,现在把40gKNO3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则此时KNO3溶液的质量为()

A.31.6gB.l40g

C.131.6gD.71.6g

4.现有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若将其温度降到20℃,此时有关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仍为饱和溶液

B.硝酸钾的溶解度发生了变化

C.降温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

D.降温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

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6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t℃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到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大

6.硝酸铵在10℃时溶解度为140g,这说明在10℃时有________g硝酸铵溶解在100g水中就可以得到__________g硝酸铵的饱和溶液。

若70g硝酸铵溶解在55g水中,可得到_________g硝酸铵的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下同)。

若75g硝酸铵溶解在50g水中,则可得到______g硝酸铵的_________溶液。

7.右图是A.B.C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填序号)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物质。

能力提升

8.下列因素:

①温度;②固体物质的种类;③水的质量;④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

其中不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有()

A.①④B.②③

C.①②D.③④

9.下列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的是()

A.食盐B.熟石灰

C.硝酸钠D.硫酸铜

10.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见右表)。

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觯度都有影响

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

C.40℃,40gNaOH溶解在l00g酒精中达到饱和

20℃

40℃

109g

129g

酒精

17.3g

40g

D.将等质量40℃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C,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

11.下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在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