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校英语教师培训项目.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5152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校英语教师培训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校英语教师培训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校英语教师培训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校英语教师培训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校英语教师培训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校英语教师培训项目.docx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校英语教师培训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校英语教师培训项目.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校英语教师培训项目.docx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校英语教师培训项目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校英语教师培训项目

一、项目简介

根据中新两国教育部1999年签订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备忘录,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受教育部委托,每年从我国有关高校选派35名(其中5名来自省)英语教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进行为期10个月的英语教学法培训。

培训结束后,将从中择优选拔5名学员继续在新攻读硕士学位12个月。

根据国家支持中西部发展的政策,本项目留学人员侧重从中西部院校择优选拔。

二、选派计划

(一)选派专业

英语教学法

(二)选派类别及留学期限

进修生:

留学期限为10个月

(三)选派规模:

35人

三、资助容

留学人员在新期间的学费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负担,在新期间生活费由中、新双方共同负担,一次性往返国际旅费由国家留学基金负担。

被择优选拔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学员,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将会视其接受10个月英语培训及攻读12个月硕士学位为同一项目,只提供一次性往返国际旅费。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奖学金生活费由新方提供。

四、申请条件

1.申请人应符合《2007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拔简章》规定的申请条件;

2.在职高校英语教师,年龄在35岁以下;

3.具有较好外语水平,有雅思成绩者优先。

五、申请办法

申请人应按照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在国家留学网上公布的申请人条件,在规定的截止日期2007年1月20日前,将申请材料提交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项目合作与咨询部。

根据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的有关规定,申请人应在递交材料的同时直接向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交纳500元报名评审费,请将此笔费用汇至如下地址,并在汇款后将交费凭证复印件连同申请材料一并寄送到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项目合作与咨询部。

开户行: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营业部

户名: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

账号:

97

(请务必注明“南洋理工大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及申请人)

提交的申请材料包括:

1.《出国留学申请表》和《单位推荐意见表》;

(请登陆“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网上报名系统()”完成网上报名后,打印《出国留学申请表》,并经本人签字;《单位推荐意见表》须由单位负责人填写,加盖单位公章)

2.本科/硕士毕业证、学士/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大学成绩单原件(中英文对照,均须加盖毕业院校公章);

3.填写完整的英文申请表(见附件一);

4.提交南洋理工大学《申请指南》规定的完整的申请材料(见附件二);

5.申请人所持本人有效复印件。

所有材料均需一式两份:

原件一份,复印件一份,请按序装订。

材料不全将不予推荐。

六、评审、录取办法

本项目实行差额录取,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将与南洋理工大学共同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并将最终录取结果及时通知被推荐人选。

正式录取人员将按照国家公派留学人员选派办法的规定,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办理签订《资助出国留学协议书》、交存留学保证金、交纳国际交流服务费及其他有关手续。

留学人员在规定的留学期间国有关待遇按照国家公派留学人员的有关规定办理。

经批准录取的留学人员将于每年7月前后派出。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该项目申请人员一经录取,其同时申请的其他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奖学金资格自动取消;如本人选择其他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奖学金或不按期办理派出手续,则本项目奖学金资格自动取消。

七、申请及选派程序

2006年11月至

2007年1月20日

申请人向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项目合作与咨询部提交申请材料

1月至2月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确认参加面试的申请人员

3月

南洋理工大学专家来华组织面试(今年面试时间和地点待国家留学网上具体通知)

4月

南洋理工大学通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最终录取,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向被录取人员所在单位发放录取文

7月

留学人员派出

八、备注

本项目申请材料逐年更新,请登录国家留学网查阅并下载该项目的最新申请材料。

附件一:

英文申请表

附件二:

《申请指南》

教育不是束缚人的个性,而是顺应人的发展

2010年9月,为期28天的市中小学骨干教师新加坡教育学访考察圆满结束了。

我们在南洋理工大学学习了三周,还分别深入8所中小学考察了6天。

了解了新加坡的教育概况,教师评估,教师在职培训,创意教学法等,还深层次的了解了中学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办学制度和课程安排,学校管理,听课观课并与老师学生座谈,下面我将新加坡教育考察的收获与大家交流分享。

教育不是束缚人的个性,而是顺应人的发展。

如果用8个字来概括新加坡基础教育的最大特点那就是:

因材施教、分流教学。

这种分流教学从小学四年级就已经开始了。

小学六年级毕业,需要参加全国统一离校考试,按成绩进入中学,为使教育更具多元化来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每所中学一般都设有三种不同的课程——快捷、普通学术和普通工艺,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分别为4年制或5年制的学习容。

凡选择中学快捷课程的学生需参加新加坡剑桥高级教育证书会考,然后进入初级学院和理工学院。

凡选择中学普通学术和普通工艺课程的学生需参加新加坡剑桥普通教育证书会考,然后再决定毕业去向。

每年完成中学教育后进入各类学校的学生比例大致如下:

工艺教育学院占22.2%,理工学院(大专性质)占41.6%,初级学院占30.5%,进入大学的仅占24.8%。

新加坡基础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找到了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结合点。

学生们从上小学开始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资质的差异,来选择不同难度等级的基础课程。

升学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接受学术性教育或职业技能教育。

其实就教育的资金投入而言,新加坡完全有条件普及高等教育,但是,新加坡教育长期坚持既保证重点培养精英又保证造就有较高专业技术素质的普通劳动者的做法,国家这种合理的人才结构,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并得到平等的尊重,人人都有自己的成功之路。

而且虽然新加坡从小学就实行了分流制度,但是它又设置了足够多的交叉升学途径:

如果你是普通课程的学生,你完全有机会通过努力,进入正规大学学习。

新加坡教育以其灵活多变的教育体制,适应着每个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把“以人为本”从口号落实成为行动,真正实现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科学全面地推动了国家教育的良性发展,实现了与世界先进教育的接轨。

只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创造鲜活的教育特色

新加坡显龙总理曾经说过:

“我们得教少一点,让孩子多学一点。

成绩固然重要,但不是生命的唯一大事,学生可以在学校学习很多别的生活上的事物”。

通过此次学访,我才深刻认识到新加坡的“少教多学”,并不是我最初理解的“课堂上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少讲一点”,而是针对国家的教育方针,即如何办教育、怎样治校,才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才能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少教多学”这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进理念被有效地落实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容的安排上。

而最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是新加坡丰富多彩的课程辅助活动。

新加坡的中学只有半天课程,学生整个下午的时间都是用来参加课程辅助活动的。

所谓课程辅助活动包括体育活动、制服团体、表演艺术和社团活动。

学生们必须参加4大组别中的其中一项。

所有的课程辅助活动都强调社会交流,同时各类活动又有其特定的目的性:

体育活动讲求的是健康活力和公平竞争;制服团体更注重团队精神和自律能力;表演艺术能使学生们培养出优雅品味以及对多元种族社会丰沛文化艺术的接受力和欣赏力;社团活动更是培养了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创新能力。

此外课程辅助活动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冒险态度和审美眼光,而这些对个人的全面发展都是非常必要的。

形式多样的课程辅助活动,带给我很多震撼和思考。

从制服团体的活动中我看到了自立、自律,具有良好适应力及服务他人精神的社会好公民;从学生军团铿锵的口号、整齐的步伐中我感受到责任与担当,他们将是新加坡未来的钢铁长城;从红十字团队的模拟紧急救护,担架上肩练习中,我看到了专业化的水准和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

在行云流水般的华乐团演奏中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在一幅幅健康向上的学生美术创意作品中我仿佛看到了一的笑脸……这一切让我进一步理解了“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真谛。

新加坡的学校还非常重视海外交流,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和未来的挑战。

学校积极和海外优秀学府联系,进行学术与文化上的交流,并到一些落后地区参与社区服务工作。

三分之一的中学生和二分之一的大学生都有至少一次的海外学习经验。

这个数字是非常可观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教育部门的决心和力度。

我考察的林景中学就与建平实验学校结为了姐妹学校,进行双向的文化交流;设计与工艺科技课程的师生还到国取经,而文化艺术课程的师生们则到澳洲进行学访。

此外,学生们也将接待许多前来学校参观交流的外国师生。

新加坡教育的目标是注重德、智、体、群、美五育的均衡发展。

在这里我想着重谈一下让我感触最深的“德育”和“群育”。

专门开设“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是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容。

学校通过这门课程,把国家提倡的“为国尽忠”的价值观念传达给受教育者并使之成为人生价值观,让他们把“成为一个能对国家发展做出有益贡献的人”当作人生的信条。

新加坡崇尚儒家文化,注重用儒家伦理的精华塑造学生坚毅正直的品格,从而使之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在课程容的设置上,把抽象的儒家伦理与形象的事例相结合,把严肃的道德哲理与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相结合,寓教于乐,从而避免了生硬的说教。

事实证明,新加坡德育教育是富有成效的,在学校里我们看不到任何喧哗打闹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彬彬有礼,谦和恭敬。

新家坡是允许对问题严重或屡教不改的学生进行相应体罚的,以此让他们接受教训,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我们学访的林景中学就有一间专门的问题学生反省室,每天平均有6、7个学生在这里或站或坐的面壁思过。

学校还有专门的辅导老师,任课教师可以把影响教学的有纪律、品行问题的学生交给校方,由专职老师负责谈话,在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要写出“情书”交给校长检讨自己的错误。

新加坡的学校还设有鞭刑,如果一个学生犯了大错(如盗窃),他将会在全校师生的瞩目之下接受鞭刑。

当然,为了杜绝过度体罚,执行起来也有许多非常严格的要求:

首先学生要能够清楚地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其次要征得学生家长的同意,而且必须是在学生的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进行。

一般只有校长才有权利执行鞭刑。

一鞭下去,相信那刻骨铭心的疼痛一定会是终生难忘的教训。

“群”教育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的一个教育理念,它强调的是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新加坡的学校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参与一个社团的群体活动,比如华乐团、红十字团、制服团等,学生乐此不疲的享受着丰富的校园生活,并从中学会团结协作和服从集体利益,培养一种大局观。

这个教育理念非常符合它的国情,新加坡本来就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英语和各种族母语共有四种,由“群”教育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家意志影响下学生形成的乐群意识促进了多元种族的融合。

新加坡三十年来的双语政策是具有前瞻性的,它认识到具备双语优势将会使新加坡在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占尽先机,所以新加坡的学生都必须学习英文和母语。

新加坡的华族占总人口的74.1%,马来族占13.4%,印度族占9.2%,其他占3.3%。

英语能帮助他们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借以了解东西方文化以及他们的世界观,而母语又能让他们守住自己的文化遗产,不被全球化世界淘汰。

新加坡的华族教师、学生和街上遇到的多数人,都会说英文和华文,说明他们的双语教育是很成功的。

我们访问的许多中学的校长都会4种语言,这样和所有的学生交流起来都更加亲切和谐,真是令人钦佩。

教师的素养决定教育的高度

短短28天的学访,让我感受到新加坡有一只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的符传丰博士是新加坡中学校长中的著名人物,早在见到他本人之前,就不止一次听人提起他,日前得见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