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docx
《城市经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经济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
人类用了5000多年的时间才对城市的本质和演变过程获得了一个局部的认识,也许要用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弄清它那些尚未被认识的潜在特性。
城市是专门用来储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
城市的定义:
现代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是现代工业、第三产业以及非农业人口集中的地方,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城市是乡与村相对应的一种生活和生产方式的载体
城市的特征:
密集性(是城市的本质特征)、高效性、中心性、多元性、系统性。
所谓的智能城市就是高度信息化和全面网络化的城市。
威尔帕·汤普森编写的《城市经济学导论》标志着“城市经济学”正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城市化的表现:
农村人口和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转化成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逐步演化为城市地域;城市数目不断增加,人口不断膨胀,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居住水平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改善;城市文化和价值观念成为社会文化的主题,并在农村地区不断得到扩散和推广。
城市化起源于近代工业革命,而不是城市诞生之初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表现在...)
①.为城市人口提供商品粮
②.为城市工业提供资金原始积累
③.为城市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④.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
⑤.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
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工业化具有的三项原则)
①.最低临界值原则
②.初始利益棘轮原则
③.循环累计因果关系原则
3.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主要表现在...)
①.生产配套性服务需求的增加
②.生活消费性服务需求的增加
在人均GNP2000美元以下,是城市化进程最为迅猛的阶段
对于各国城市化发展过程经历的轨迹,可以概括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曲线
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为初期阶段;30%—70%为为中期阶段;70%以上为后期阶段
城市化的三种基本形式:
1.集中型城市化2.扩散型城市化
3.就地型城市化
就地型城市化在诱导因素上分:
①.资源开发主导型城市化②.对外交通主导型城市化③.产业结构调整型城市化④.开发区型城市化
集聚经济:
是指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集中所产生的高效益。
主要表现为:
同类企业的集聚经济与多类企业的集聚经济。
规模经济:
是指适度的规模所产生的最佳经济效益。
优位经济:
是指优越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额外”经济效益。
优位经济效益的表现形式有:
地里优位、交通优位、资源优位
外部经济效益:
是指经济体内部效率提高,但其本身无需支付代价,而由其外部的经济行为所产生(企业的外部经济、城市的外部经济)
城市化的总体进程:
1.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为城市化的初兴阶段
2.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为城市化的局部发展阶段
3.20世纪中叶以后为城市化的普及阶段
逆城市化:
1976由美国规划师贝利首次提出的一种现象,即大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活动部分地由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迁移和扩散,使得郊区发展蔓延,并导致城市中心区和中心城市持续“衰退”
逆城市化的特征:
郊区化快于城市化、郊区成为主要人口聚集区、中心城市开始分解。
逆城市化的成因:
大城市过度密集造成的负效应以及交通技术条件的极大改善,显著改变了城市的空间尺度。
城市首位度:
是指一国或地区最大城市的人口数与第二大城市的人口数比值。
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大于2则有结构失衡的趋势。
城市规模:
指在一定的城市地域空间内,所聚集的物质与经济要素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差异性、层次性;主要包括:
城市人口、城市经济实力、建成区土地面积这三个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战略要点:
1.充分发挥大城市的优势,带动区域发展
2.强化中小城市的功能,引导合理发展。
3.稳步发展小城镇,打破二元结构
经济区的基本结构:
①。
强大的经济中心②。
一定面积的地域范围③。
业已形成的经济网络④。
顺达的流通渠道和便捷的交往条件
划分经济区是进行经济区划工作的首要任务,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2.生态独立原则
3.依托中心原则
4.突出特色原则
5.经济协调原则
K=3市场原则K=4交通原则K=7行政原则
城镇体系的特征:
整体性、层次性
重叠性、开放性
动态性
城镇体系类型:
金字塔形,多核形、网络形、带状形
我国城市产业结构的现状:
1.工业比重过高,内部结构失调
2.第三产业滞后
3.产业同构严重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途径
1.选好支柱产业
2.改善投资结构
3.依靠科技进步
4.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市场主要类型:
1.完全竞争市场
2.完全垄断市场
3.不完全竞争市场
4.寡头垄断市场
商品流通组织形式:
自营商业组织
委托代理组织
交易服务组织
当前技术市场上经营的技术商品流通形式:
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入股经营
智能城市:
又称数字城市,其实质是城市信息化的趋势,是城市各要素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的结果
劳动供给函数的斜率通常为正
西方经济普遍认为,保持适度的失业率(2%-5%)是有益的;美国政府规定失业率在5%以下可视为充分就业
失业类型:
按表现形式,分为完全失业和隐蔽失业
按产生原因,分为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
按性质,可分为结构性失业和需求短缺性失业
按时间,可分为季节性失业和过剩性失业
城市人口增长途径:
自然增长、流动增长、机械增长
边际产出递减:
是指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时,某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超过特定限度后,其边际产量会随投入量的增加而递减
土地开发利用方式:
初次开发、二次开发、变更开发
土地所有权体现在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个方面
土地的它项权利:
抵押权、入股权、地役权、相邻权。
各国土地制度可分为:
完全市场模式、非市场模式、政府控制下的市场模式
商业租金包含两种成分:
转移收入和经济租金
绝对地租:
使用土地必须支付的地租是绝对地租
级差地租:
因为土地等级不同而形成的价格不等的地租则是极差地租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的改革遵循的原则:
1.坚持城市体质单一国有制
2.实行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
3.对部分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城市国有土地,可以进行商品化经营
4.城市土地使用权实行有偿有限期出让
土地出让金即是土地使用权的价格,土地使用税实际上就是绝对地租,土地增值税是级差地租的另一种形式
我国城市土地呈三级市场结构模式:
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三级市场
土地使用权出让:
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教育、体育、文化等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或其他用地50年
土地使用权出让可采取:
协议出让,招标出让,挂牌出让,拍卖出让
土地评级:
特大城市通常是7—1级,大城市6—9级,中等城市4—7小城市3-5级
商品具有两重性质即价值与使用价值,土地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绩优性:
某商品具有其真实价值比人们所能认识的表面价值更为优越的特性,则被称为绩优商品
住宅供给的方式:
住宅生产,住宅改进,住宅维护。
人们对于住宅供给的价格弹性比较趋于一致的认为是缺乏弹性的,这个结论与住宅生产的特性相吻合
商品房价格构成内容:
1土地成本2拆迁成本3假设成本4管理成本
5资金成本6缴纳税金7企业盈利8效用调节
空置率是指住宅占全部存量住宅之比。
空置状态的商品房一般包括:
待售商品房,直销商品房,积压商品房。
统计部门把基础设施划分为:
电力建设,运输邮电与市政公用。
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休戚相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直接参与生产、服务生产
2.间接支持生产、保障生产
3.互为因果的相关性
城市基础建设资金来源渠道:
1.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7%,县城和建制镇5%,其他1%)
2.公用事业附加税(5%—8%的征收)
3.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
4.国家预算内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基本建设投资
5.城市基础设施有偿使用收费
6.城市建设部门经营性收入
7.国内和国外贷款
城市基础设施的合理定价法:
1.二段定价法
2.高峰定价法(统一价格法,季节价格法,分时价格法)
城市污染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极大地危害:
1.损害人体健康
2.造成经济损失
3.恶化生存条件
4.破坏城市景观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1.大气污染加剧,酸雨危害严重
2.大江、大河城市段水质恶化
3.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率低
4.噪音污染仍有增无减
城市布局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处理:
1.选址和工业的布局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2.城市内部布局应有利于保护环境
公共财政学角度看城市财政是指城市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财政收支活动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城市财政具有三大职能: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增长
我国财政收入中,以流转税类,所得税类,以及财产税类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最大
2007年1月1日城镇土地出让金收支全额实行收支两条线,土地出让收入的使用要重点向新农村建设倾斜
联合国推荐发展中国家市政公用设施投资占国家GDP的3%—5%
城市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1.实行规范合理的分税制2.明确城市财政职责,转换城市政府职能
分税制是根据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确定的一种分级预算的财政管理体制
内容有:
分税、分权、分征、分管
金融市场包括:
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城市经营:
从城市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通过一系列有机联系的政府行为,将各种现实的或者潜在的城市资源转化为城市资产;并以资产的保值为目的,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效益最大化
城市经营的主题是城市政府
城市经营重要领域:
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城市无形资产的经营
城市载体功能是指在城市中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人力作用资产用以满足城市生活生产的需要
无形资产系是指依附于有形资产之上的无实物的资产
TOD:
政府利用权力低价征用土地后使土地增值,然后出售基础设施完善的“熟地”,利用“生地”与“熟地”的地价差平衡建设成本
SOD:
政府利用权力对城市的功能进行空间调整和迁移,使老市区与新都获得更新与发展的资金保障开发区
城市经营的多种模式
1实施治理环境改善城市面貌的经营模式
2建立土地储备中心盘活存量资产的经营模式
3实施名牌产品战略占领国际市场的经营模式
4实施创新战略为中心城市服务的经营模式
5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模式
6凭借大交通发展大市场的经营模式
7突出城市特色经营文化名城的模式
8实施利用外部资源经营城市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