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08555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1单元:

走进科学

1、校园寻“宝”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模仿科学家一样地去寻“宝”能寻到合适的探究材料。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科学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学习和实际体验,让学生对科学探究和科学学习有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学习达尔文的探究方法来开展自己的寻宝活动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

教学准备:

纸和笔、一个小盒子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一、学习卷首语,介绍指南车,我们从校园开始走进科学。

二、介绍科学家达尔文。

    教学新课

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1、4页的内容。

二、达尔文是怎样寻宝的,谁能给大家说说?

认真观察—了解记录—采集标本

—整理资料—分析

三、学习达尔文进行寻“宝”游戏。

1、介绍游戏要求。

(活动范围及安全事项)

2、查看寻宝清单。

3、开始校园寻宝,用纸和笔记下寻宝时的发现。

4、“百宝箱”收集宝贝。

四、寻“宝”发现。

    拓展延伸

一、教师检查“百宝箱”。

二、总结全课。

布置学生保留“百宝箱”,下节课带来继续研究。

 

2观察“宝贝”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学习并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能用语言或简单的文字、图画记录被观察物的特征,同时提出问题并试着作出初步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观察与思考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并了解观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能抓住被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

教学准备:

放大镜、前一课找到的“宝贝”、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一、展示找到的宝贝

二、你们为什么觉得它是宝贝呢?

它有什么特别吗?

你是怎样发现它的特别之处的?

你们很不错,发现了那么多。

教学新课

一、只有细心观察的人才会有收获,我们这节课就带大家学习达尔文观察宝贝。

板书:

观察宝贝

二、学习讨论达尔文的观察方法

1、观察的基本过程:

观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想、解释)

2、观察的基本方法:

看、摸、闻、听、尝

三、观察宝贝

1、如果每组选一样你们最感兴趣的宝贝观察,你们选哪一样?

打算用什么方法去观察这个宝贝?

(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教师指导完善,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3、学生观察宝贝,教师巡视指导。

4、讨论交流。

(1)小组成员整理好桌上的“宝贝”,填写记录单。

(2)分组说说你们的宝贝的特点及运用的观察方法。

(3)对于你们的宝贝,有些什么问题,有什么解释吗?

(4)小结:

哪个宝贝最有价值?

拓展延伸

一、活动:

认领宝贝

1、观察一颗宝贝石头

2、上交石头

3、认领宝贝

4、小结

二、全课总结

 

3、整理“百宝箱”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事物的共同特征,对它们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并能叙述自己分类的理由,懂得给事物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

2、能简单处理收集到的研究材料。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独立观察和思考,能乐于和其他同学合作。

2、善待被寻来的小动物,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观念。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习“在事物的各种特征中找共同特征”,以共同特征为基础进行简单分类。

教学难点:

能根据事物的共同特征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或排序

教学准备:

纸盒或瓶子作标本容器、标签纸、胶水、真标本

教学导入:

学生拿出“百宝箱”,引导学生模仿达尔文的做法,整理自己的“百宝箱”。

教学新课

一、给“宝贝”分类

1、学生检查“百宝箱”,想出自己的分类方法。

2、小组交流分类方法,全班汇报讨论。

3、说说自己分类的理由,说出分类的标准。

4、教师小结活动情况,强调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

二、制作标本

1、科学家为了长期研究“宝贝”把它们制成标本,我们也来试试

2、老师出示石头标本或树叶标本,激起学生的制作热情。

3、介绍标本的制作方法。

4、分小组制作标本,教师指导。

拓展延伸

一、标本展览,成果交流。

二、“走进科学”单元评价

第二单元身边的动植物

1、身边的植物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2、能做一份植物的观察记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植物,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想了解与植物有关的事情。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植物卡片、各种奇异植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150万种。

2、我们认识哪些动物呢?

教学新课

一、认识常见的动物

1、分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名字及其特征。

2、学生汇报。

3、把你知道的常见动物填写在书上记录表中合适的位置。

4、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填写理由(自己的分类标准)。

5、教师小结。

二、猜动物

1、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别人很快就能猜到结果?

2、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3、合作游戏。

教师准备动物卡片。

出示后请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说特征一个猜动物名称合作游戏,在规定时间内哪一组猜的动物多。

拓展延伸

指南车信箱公告:

征集有关动物的谜语。

2、常见的动物

教学目的:

1、在观察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2、能观察记录。

3、能够完成简单的实验条件下的定性观察。

4、知道进行科学研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知道进行科学研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动物卡片、相关动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1、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150万种。

2、我们认识哪些动物呢?

教学新课

一、认识常见的动物

1、分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名字及其特征。

2、学生汇报。

3、把你知道的常见动物填写在书上记录表中合适的位置。

4、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填写理由(自己的分类标准)。

5、教师小结。

二、猜动物

1、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别人很快就能猜到结果?

2、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3、合作游戏。

教师准备动物卡片。

出示后请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说特征一个猜动物名称合作游戏,在规定时间内哪一组猜的动物多。

拓展延伸

指南车信箱公告:

征集有关动物的谜语。

第三单元土壤

1、本地的土壤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采集土样。

2、能够采用不同的方法观察土壤。

3、能够用自己设计的方式分离土壤里的物质,并填写实验记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观察土壤的乐趣。

2、意识到保护土壤要从小事做起,能将研究后的土壤及其中的动植物放回原处。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教学难点:

了解土壤的成分

教学准备:

小铁铲、塑料袋、标签、笔、记录纸、托盘、报纸、筛子、水、烧杯、玻璃棒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提问:

有谁知道土壤是什么吗?

理解土壤的概念

教学新课

一、认识土壤

1、哪些地方有土壤呢?

2、土壤和植物、动物、人类有些什么关系呢?

二、采集土样

1、想去看看土壤吗?

2、教师宣布采集时的安全事项。

3、教学生做土壤标本的方法(18页)

4、带工具采集土样

三、活动总结

四、课后准备

将土壤样本交给老师保存。

2、土壤的种类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会做土壤鉴别类型的实验。

2、能够开展小调查活动,了解本地土壤类型。

3、能够做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土壤里的实验。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2、乐于用所学科学知识、技能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知道土壤的一般分类标准。

2、引起对家乡的关注。

3、通过中长期观察培养学生的坚持性。

教学难点:

能够做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土壤里的实验。

教学准备:

上节课所采土壤、笔、记录纸、种子、花盆、不同类型的土壤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通过你们的观察,所有的土壤都相同吗?

教学新课:

(一)认识土壤的类型

1、土壤的类型是根据砂和黏土的含量来划分的。

2、开书21页自行了解。

(二)鉴别土壤

1、讨论:

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土壤中砂和黏土的

含量?

2、学生汇报。

3、教师补充“手捏法”。

4、学生分组对上节课采来的土壤进行鉴别。

5、学生填写实验记录。

拓展延伸

1、了解本地的土壤类型。

2、了解本地的土壤适合种哪些植物。

3、土壤的保护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会推测土壤遭受破坏的严重后果。

2、能够参与保护土壤的活动。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意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学重点:

意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能主动参与到保护土壤的行动中去

教学难点:

能设计保护土壤的活动

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但是人类却在破坏它。

教学新课

(一)了解土壤被破坏的方式

1、出示人们破坏土壤的图片资料。

2、这样做为什么破坏了土壤?

3、列举本地土壤被破坏的情形。

4、破坏本地土壤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生开展讨论:

这样下去我们的大地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二)保护土壤

1、打开书26页,讨论这些做法是否正确。

2、你能想到一些什么办法来保护土壤?

3、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保护土壤?

拓展延伸

1、角色扮演(土壤的申诉)、小实验(埋垃圾)

2、校外宣传土壤改良。

第四单元奇妙的水

1、认识水

教学目的:

1、获取证据,能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描述对一定量的水的形状变化的观察结果。

2、能设计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方案,并实施。

能对各组实施的方案及效果进行评价,在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易操作性、简便性的基础上,评出1~2个最优方案。

3、学会使用量筒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

认识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教学难点:

能设计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方案,并实施。

教学准备:

水、烧杯、量杯、漏斗、水槽、量筒、瓶子、不同形状的其他容器若干、尺、调匙、滴管等。

教学导入

一、阅读单元页,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二、提问:

关于水,我们有哪些认识?

有哪些问题?

教学新课

一、拿出清水、杯瓶等各种容器。

二、试猜想:

将水倒入这些容器中,水的形状会是什么样子?

三、学生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四、交流汇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容器内水的形状。

拓展延伸

你能画出容器里水的形状吗?

2、流动的水

教学目的: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材图示,小组分工合作制作小水轮模型。

2、对如何使小水轮转得快做出设想,并用实验证明。

能找到两种以上的办法使小水轮转得快。

教学重点:

小组分工合作制作小水轮模型。

教学难点:

对如何使小水轮转得快做出设想,并用实验证明。

教学准备:

红萝卜、小塑料片若干、铁丝支架、水槽、烧杯或可乐瓶、与流水有关的图片和声像资料等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一、阅读指南车信箱,介绍古时水磨及这一技术发明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和它创造的价值。

二、提问:

水磨是怎样利用水力的?

教学新课

自制小水轮。

1、教师出示一个小水轮范例。

2、介绍制作小水轮的材料及基本制作方法。

3、学生动手制作。

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课后做出更多的各具特色、新奇有趣的水水轮。

3、溶解

教学目的:

1、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2、经历简单的猜测,验证活动过程。

3、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

教学重点:

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教学准备:

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

水、烧杯、搅拌棒、粗盐、糖块、高锰酸钾、红糖、沙子、石子、粉笔、肥皂、洗衣粉、橡皮、面粉等。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一杯清盐水。

提问:

透明的水中能“藏”东西吗?

(学生回答)

二、请几个学生尝杯中的水。

提问:

水中藏没藏东西,“藏”的是什么?

教学新课

一、观察实验:

盐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1、教师出示实验的器材:

水、烧杯、搅拌棒、粗盐。

2、指导学生认识实验的器材,并教给学生正确的搅拌方法。

3、提出观察实验的要求:

1)按照“没有放入水中时”、“刚放入水中时”、“搅拌一会儿”、“搅拌较长时间后”的观察顺序进行细致的观察。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填写观察记录表。

(记录表附板书设计内)

3)安全提示:

实验的液体不能随便尝,这样很危险。

只有经过老师确定无危险,且得到教师的允许才能尝。

4、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二、汇报交流。

1、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进行汇报交流。

2、认识盐在水中的变化过程是:

由大颗粒→小颗粒→微粒→“化”在水中。

三、对比实验。

3、使学生知道:

有的物质在水中容易溶解,有的物质在水中不容易溶解。

拓展延伸

1、你还有什么问题?

2、归纳问题,引导感兴趣的学生课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4、浮与沉

教学目的:

1、能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常见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

2、能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浮沉,并根据浮沉状态将物体分类。

3、能设计实验证实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4、能找出改变物体浮沉状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难点:

能设计实验证实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能找出改变物体浮沉状态的方法。

教学准备:

平衡尺、绳、橡皮筋、测力计、水槽、铁块、木块、塑料块、卵石、橡皮泥、气球、吸管、蜡烛、牙膏皮、橡皮、可乐瓶、有盖和无盖的小玻璃瓶、肥皂、萝卜、马铃薯、锡箔纸、海绵、棉线等。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一、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生活经验:

物体在水中有的浮,有的沉。

同学们回忆一下,举例说说。

二、提问:

试预测,我们将所带材料放入水中,哪些会下沉,哪些会上浮?

并说出预测的依据。

教学新课

一、观察实验:

材料放入水中是浮还是沉?

1、我们来用实验验证预测是否正确。

2、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1)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

沉入水中的物体

2)实验时,放入水中的物体,应轻拿轻放,防止水溅出。

2、学生准备实验材料。

3、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二、汇报交流。

1、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进行汇报交流。

2、检查原来预测的依据是否正确,现在有什么发现。

拓展延伸

5、地球上的水

教学目的:

1、查阅资料,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分布。

2、能用图表形式表示地球上咸、淡水分配比例信息。

3、将“珍惜每一滴水”化为学生每天的实际行动,养成节约用水、一水多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意识到水对于生命的意义,认识到水的无比珍贵。

教学难点:

知道生命离不开水。

教学准备:

CAI课件、榨汁设备、蔬菜、水果、彩笔等。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提问:

我们周围哪里有水?

冰和雪是不是水?

水还有哪些状态?

地球上还有哪些地方有水?

教学新课

一、多媒体播放课件。

地球上的水的形态和分布有关的图片和资料。

(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自然水域和风景,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水资源信息等。

二、感受生命体内也存在水。

榨水果或蔬菜汁活动。

三、生命离不开水。

1、学生举出人类和动植物都离不开水的事例。

2、假如没有水,我们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

3、将自己的观点写或画在纸上。

4、对比认识:

生命离不开水。

我们要节约用水。

四、珍惜每一滴水

1、要求学生用彩色笔将咸水、淡水、可利用的淡水分别占有的份数在教材上的方格坐标图上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

(让学生感受水资源的缺乏,要节约用水。

2、提问:

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现象?

关于节约用水我们应该怎样做?

你有哪些建议?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五单元空气

1、周围的空气

教学目的:

科学探究目标:

能借助其他物体直接观察空气,在观察空气的存在。

能运用多种感官对空气进行观察,并能描述空气的形态特点。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态。

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找空气”,用各种感官观察空气,证明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并用语言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空气。

教学难点:

设计简单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

透明塑料袋、扇子、气球、海绵、粉笔、橡皮泥、碎砖块、小卵石、水槽、矿泉水瓶、塑料吸管、大烧杯、锥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谜语引入“围着我的身,无色又无形”

教学新课

(一)找空气

1、你能看见空气吗?

请你们利用手上的材料想办法

把空气找出来。

①用塑料袋找空气

②用扇子、气球找空气

③说说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空气。

④观察空气。

2、土块、粉笔、石头、橡皮泥、海绵里有空气吗?

①猜一猜

②动手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3、你观察到的空气是什么样的?

(二)吹气球

1、按书上的方法把气球装在矿泉水瓶中。

2、吹一吹,试着把气球吹大。

3、为什么吹不大,猜一猜。

4、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气球吹大,试一试,为什么?

5、怎样才能让我们看到空气跑出去了?

再试一试。

6、说说你的发现。

拓展

留心观察生活中与空气有关的现象。

2、流动的空气

教学目的:

1、认识空气能够流动。

2、知道热空气会上升。

3、知道风是流动的空气形成的。

4、了解风力的作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制作、体验、实验来研究空气流动,认识空气能够流动,知道热空气会上升。

教学难点:

制作纸风车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

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圆规、图钉、竹筷、剪刀、蜡烛、火柴、电风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玩过纸风车吗?

这节课我们利用纸风车来研究空气的流动。

教学新课

(一)制作纸风车

1、开书44页看图学习纸风车的制作。

2、老师教学生制作。

强调剪刀的使用安全。

3、分组制作。

4、相互评价制作的纸风车。

(二)旋转的纸风车

1、根据你的经验使纸风车转起来。

2、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

鼓励用更多的方法。

3、想一想,是什么推动纸风车旋转的?

4、怎样使纸风车旋转得更快?

(三)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1、讨论:

将纸风车靠近点燃的蜡烛,它会转动吗?

2、有几个可以放的位置,猜想在各个位置时可能发生的现象。

3、分组动手实验让纸风车转动。

注意别将纸风车点燃。

4、讨论交流:

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拓展

介绍走马灯、孔明灯

3、压缩空气

教学目的:

1、认识空气有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2、认识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3、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

4、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空气有可以被压缩的性质、认识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挤压空气”的实验来认识: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特征。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材料:

篮球一个、打气筒一支

分组实验材料:

甘油注射器一只、橡皮擦一块、硬吸管四只、牙签四只、橘子皮

教学过程:

演示实验引入:

“给篮球充气”解释这种现象。

教学新课:

(一)挤压空气

1、介绍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

2、预测会发生什么现象。

3、提示操作注意事项,分组实验。

4、填写实验记录表。

5、交流实验结论,再次解释:

给篮球充气这一

实验现象。

(二)制作空气枪

1、演示教师制作的空气枪,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教师讲解制作方法进行安全教育。

3、分组制作实验,分析子弹是怎样射出去的。

(三)压缩空气的应用

1、学生说生活中的例子。

2、看插图补充说明。

拓展

留心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压缩空气。

4、空气中的灰尘

教学目的:

1、认识空气中有灰尘,知道不同的环境里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不同。

2、知道吸入过多的灰尘会危害人体的健康。

3、知道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办法。

教学重点:

研究不同地点空气中的灰尘。

教学难点:

会应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来对类似的现象做出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

幻灯机一台、宽胶带一捆、小方凳5条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每天来到学校都会发现桌子上布满灰尘,猜猜这些灰尘

从哪里来的?

教学新课

(一)光柱中的发现

1、我们现在怎么没有看到空气中有灰尘呢?

你在哪里

看见过空气中的灰尘?

2、你能想办法让同学们看见空气里的灰尘吗?

试一试。

3、学生分组观察、记录。

4、你还有哪些办法可以找到空气中的灰尘?

(二)研究不同地点空气中的灰尘

1、空气中的灰尘会一样多吗?

2、猜测学校哪些地方的灰尘会多,哪里会少?

3、讨论:

怎样才能知道那里的灰尘有多少?

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

4、汇报方案,教师指导完善。

5、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

第六单元各种各样的材料

1、形形色色的材料

教学目标:

1、建立“材料”的概念。

2、知道可以把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重点:

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分析制作物体的材料类型并做记录。

教学难点:

把不同的物体按不同的材料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师:

观察记录表、橡胶、陶瓷、塑料、丝绸的历史资料。

学生:

每人自带玩具及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同学们,咱们身边的物体都是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制作的。

教学新课

它是用什么做的

1、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或你带来的物品,它们各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

2、学生分组活动,指名回答。

3、把这些物体按不同的材料分一分类。

4、学生分组讨论,并填写好观察记录表。

5、交流汇报。

6、小结:

我们生活中的物品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制作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材料。

二、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1、观察棉花和石油这两种物体的材料来源:

棉布来自棉花,塑料来自煤和石油。

2、体会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区别。

人们把像棉花这样,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叫做天然材料;像塑料这样,由人类合成制造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

3、说说你知道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拓展延伸

你对材料还有哪些问题?

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尝试着解决问题,了解有关材料的更多知识。

2、我们的衣服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服装材料,如棉、丝、毛、尼龙等。

2、知道服装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

教学重点:

能调查身边常见服装材料的种类。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多感官和工具探究服装材料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

关于服装材料发展历史的资料,丝绸、棉布、尼龙布、毛料四种同样大小的服装材料,钩码、一次性杯、温度计、热水、放大镜、镊子。

学生:

各式服装、手电筒、砂纸、剪刀、木块。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1、P54观察五幅不同时期服装的图片。

说说各个时期服装的材料。

2、随着科技的发展,服装是变化的,制作服装的材料越来越丰富。

教学新课

一、调查了解服装衣料的材料组成。

1、拿出所带来的服装,查阅服装的标签说明。

2、分组填写调查记录表。

3、交流汇报。

4、请同学们说说:

使用不同的材料织成的面料有什么好处?

多种材料混合使用是否可以扬长避短?

二、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