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古文虚词与散文阅读 专题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5081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古文虚词与散文阅读 专题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 古文虚词与散文阅读 专题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 古文虚词与散文阅读 专题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 古文虚词与散文阅读 专题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 古文虚词与散文阅读 专题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 古文虚词与散文阅读 专题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中考语文 古文虚词与散文阅读 专题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 古文虚词与散文阅读 专题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 古文虚词与散文阅读 专题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中考语文古文虚词与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古文虚词与散文阅读专题复习

1、考点分析

初中阶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而、其、何、于”6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

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

2、专题详解

1)知识点1

 

(一)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灵活地译为“在”、“向”、“到”、“从”、“跟”、“对”、“给”等。

例如: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③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④欲报之于陛下也(向)

(二)放在形容词后表示比较,可译为“比”,可译为“胜过”。

例如:

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②皆以美于徐公

(三)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卒见使于一鼠

(四)介词,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强化练习】

“黄鸟1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

然2于吾等,则久别矣。

自十年前偶见之,3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

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4于昔。

吾乡之美已闻5于四方。

世人皆欲老6于吾乡,此乃多人言7于我也,非吾杜撰耳。

8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9于是,不亦乐乎?

1、助词,动词词头2、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于

3、介词,可译为到4、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5、介词,表示被动,可译为被6、介词,表示方位,可译为“在”

7、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或“向”8、同现代汉语,可译为“于是”

9、于:

介词,可译为在是:

代词,可译为这

翻译

“黄鹂轻轻低飞,小小的翅膀微微震动”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啊。

然而对于我们而言,很久没有见到此景了。

自从十年前,我偶然看到过黄鹂鸟,到现在已经十年了,一直没有看到过它美丽的姿态。

现在扩建树林还原草场,生态渐渐恢复了,也能再看见黄鹂鸟了,它的鸣叫美丽婉转更胜过以往。

我家乡的美丽已经远近闻名了。

人们都想在我的家乡安度晚年,这是很多人对我这样真实对我说的,不是我杜撰的。

所以我们欢畅地喝酒抒发心中的情怀,完全沉浸在这美好的景色当中,难道还不快乐吗?

2)知识点2

【文学常识积累】

一、历史人物

1、孔子:

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代表作:

《春秋》、《诗经》、《尚书》

2、孟子:

春秋著名思想家,代表作《孟子》。

3、屈原:

战国时我国最早伟大的诗人,代表作:

《离骚》、《问天》、《九歌》。

4、司马迁:

西汉时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代表作《史记》。

5、司马光:

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主编的《资治通鉴》是古代最大一部编年体史书,历史上与司马迁并称为“两司马”。

6、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7、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8、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唐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宋代)。

9、唐代三大诗人:

李白、杜甫、白居易

10、伟大的书法家:

王羲之:

行书天下第一,代表作:

《兰亭集序》;颜真卿:

楷书四海称雄,代表作:

《颜勤礼碑》;张旭:

草书之圣,代表作:

《古诗四帖》。

11、唐代文艺代表人物:

李白的诗,张旭的狂草,吴道子的画。

12、元朝最著名的剧作家:

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

代表作:

《窦娥冤》、《西厢记》

13、古代名家:

佛学家:

玄奘数学家:

祖冲之医学家:

华佗、李时珍、张仲景

航海家:

郑和军事家:

孙子、孙膑改革家:

商鞅、王安石、康有为

3)知识点3

散文知识点梳理

散文的宗旨在于抒情,也就是说散文是一种抒情性文学体裁。

根据题材及主要表达方式,散文可分为:

叙事散文、抒怀散文、哲理散文。

关于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常常不是直接传递出来的,往往是通过散文中的叙事来间接表达的。

这就是所谓的“因事缘情”。

作者的写人和记事,浸透着浓郁的情感色彩。

作者的情感常常曲折地隐含于委婉跌宕的叙事之中。

既然是抒情,所以,叙事散文的写作指向都是在“人”。

叙事塑造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抒情(包括叙述中浓浓的抒情氛围)表达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某种情感。

这是读懂叙事散文的关键。

叙事散文阅读的考查点有

1、理清叙述要素,把握叙事线索,理清文章写作层次。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相关段落的内容。

3、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4、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归纳作品的主题思想

5、联系作品的思想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

6、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7、理解重点词句的作用,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技巧。

抒情散文的考点与叙事散文的考点在大的板块上基本一致,但具体的题型上,解答方法却不完全相同,这体现在文体特征上表现出的不同。

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

往往借助具体的景或物,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等几类。

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抒情散文不易读懂。

1、理清思路

(1)把握线索:

①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

(2)疏理脉络:

注意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变化的词句。

叙事散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作者的认识和感情的发展来组织文章的结构。

2、概括文段要点

(1)注意开头结尾句:

文段开头句有时起总该段内容的作用,文段结尾句有时起总结该段内容的作用。

(2)注意过渡句(段):

段落间的过渡句(段)对段落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确定文章的中心

(1)看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很鲜明地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可以据标题确定中心。

所以也可以根据中心拟写标题。

(2)看注释,注释有时会交代作者思想、写作背景及写作动机等,文章的中心往往与这些背景有关。

(3)看过渡句(段),文章的过渡句(段)对文章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4)看开头结尾句,文章开头句有时起总领全文的作用,结尾句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5)看抒情议论句,叙事散文的目的就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6)看反复出现句(段),为了使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作者有进采用反复这一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观点,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注意:

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

如果文章找不到关键句,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可以使用这样的格式:

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

理解含义 品味语言

应考策略:

赏析(理解,分析作用)词语的答题步骤如下:

第一步:

先理解词语的本义,也就是词典上解释的常用义(简称词典义),把握词语在一般情况下的感情色彩。

第二步:

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简称语境义)

第三步:

分析词语用在此处的作用也就是表现力。

如,动词:

这个词语准确描写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品质。

赏析(理解,分析作用)句子的答题步骤如下:

第一步:

分析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即结合文章主旨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

这一步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中心,中心不离背景”。

解答此类试题时千万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作架空分析。

第二步:

分析句子在形式上的作用即分析句子在结构、艺术形式上的作用。

句子在艺术形式上的作用可从以下角度入手:

品味人物 理解环境

应考策略:

1.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分析人物首先弄清描写的分类方法,因为塑造人物的方法主要是描写。

分析人物可从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入手,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的作用,如,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人物的动作描写,从繁简的方面看可以是细节描写,而从角度方面分析可以是正面描写。

2.刻画人物形象方法的作用:

(1)正面描写

细节描写:

以小见大,更真实深刻地突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2)侧面描写

①周围人物:

衬托主人公形象,突出主人公的性格品质。

②环境、场面气氛: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③抓住作者对人物的抒情、议论进行分析。

作者对所写人物所抒发的感情和所作的评论,往往揭示人物的精神品质和社会。

④综合分析看似矛盾或者对比色彩鲜明的事件,全面评价人物性格。

从阅读的角度考虑,“人心难测”,指的就是人物的性格一般情况下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定性,分析时务必全盘考虑,不能顾此失彼。

分析写法 个性解答

应考策略:

关于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是指作者为突出主题所采用的方法,也就是说,为了实现写作目的所采用的一切手段都是写作手法。

它是一个概括性很强的概念主,既包括表现手法、结构特点,也包括表达方式及用词用句等。

在叙事散文中,它可以从叙述人称、叙述方式、布局谋篇、表现手法乃至用词用句特点来把握。

1、叙述人称与叙述方式

叙述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人称的作用是亲切有真实感,第二人称是亲切,如

同面对面说话,便于抒发诚挚真切的感情,第二人称在实际应用中整篇使用较少,而考试中涉及人称变化时相关试题出现较多,第三人称的作用是客观全面。

叙述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的作用是文章条理清楚,读者易于接受,倒叙的作用是制造悬念,结构曲折,吸引读者,插叙的作用是充实内容,使交代更清楚,结构曲折有致。

2、布局谋篇的技巧

(1)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

(2)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3)材料与中心关系处理,主次详略得当,材料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3、表现手法的作用

(1)象征:

使主题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

使形象更加鲜明、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

引发好奇,感情铺垫。

(4)托物言志:

含蓄、哲理和有暗示性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

受。

(5)借景抒情:

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

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突出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题。

(7)动静相衬:

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

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以上所有表达技巧,在解题的过程中,既要答到其作用,还要联系文章内容,这样答题才完整。

然在考试中也要注意分值,如过渡的考查,一般来说,2分题只须答出作用,4分题则要具体化。

巩固练习

春天在花开的声音中苏醒

宣思

①冬天在雪花的凝结中蔓延,秋天在树叶的秋千中摇摆,夏天在香樟的绿中膨胀,而春天在花开的声音中苏醒。

每个季节都有一个开端,它打开了通往各个季节的门,它又像一句咒语,一旦读出,魔法显灵……四季中最让人温暖的是春天吧,它也拥有了最富有诗意的咒语。

②雪花不再凝结,地上的花朵也像冬眠结束了,想要活动筋骨一样,慢慢睁开了眼,眼睫毛在阳光下颤动,拨动空气中细小浮尘,一点触及开来,伸开双手,昂起了脑袋缓慢的张开,每一次向外张,都震动出细小声波,载着浮尘,随着风儿,传递给其他生命。

燕子接收到讯号,飞回了温暖的故乡。

小熊听到声波的颤动,睁开了眼,开始和蜜蜂抢蜂蜜。

小草感受到了空中声弦的波动,从土地里扬起脸蛋,接受雨露的洗礼。

树叶戴上耳机,花开的声音传入耳畔,于是跟着一张一吸。

花开的声音传送到每个角落,点亮了所有失去颜色的事物,所有失去香味的味道,所有失去活力的跳动。

万物都聆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它们虔诚的接收声音的召唤,把春天从睡梦中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