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07687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1.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1.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B.物质可以认识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客观实在性

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D.既前进又倒退

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

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B、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3.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   )

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4.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5.哲学的物质范畴是(   )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

6.意识是(   )

A.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C.神的启示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7.脱离人体的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这说明(    )

A.部分依赖于整体 B.研究部分毫无意义

C.整体与部分毫不相干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

8.“白马非马"的命题(    )

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9.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

A.必须通过实践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10.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  )

A.用整体性观点分析事物B.研究部分不能忘记同整体的关系

C.不承认各部分有分明的界限D.局部服从整体

11.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  )

A.同志间的相互帮助B.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C.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D.两个事物的绝对同一

12.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  )

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B.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1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14.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指的是()

A、凡是事物都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B、凡是质都是一定事物的质

C、质不能脱离事物而存在D、质发生了变化,事物就发生改变

15.质和量的关系是()

A、质和量是事物两种不同的规定性B、互相依赖

C、互相制约D、既对立又统一 

16."过犹不及"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要坚持适度原则B、"过头"与"不及"都是错误的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7.量变的复杂性表现在()

A、量变可以转化为质变B、量变的形式是多样的

C、质变可以转化为量变D、量变中渗透着质变

18.质变的基本形式包括()

A、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B、阶段性部分质变

C、爆发式飞跃D、非爆发式飞跃

19.肯定方面是指()

A、好的方面B、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C、正确的方面D、决定了一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它物的方面

20.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联系的环节D、否定是扬弃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和意识的能动性以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如何?

四、论述题

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4、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5、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世界件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7、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  )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     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

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9、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A.真理变成现实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1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永恒性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

二、多项选择题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  )

A.唯心主义认识论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经验论D.唯理论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

A.必须通过实践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3.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  )

A.客观性B.相对性C.绝对性D.具体性

4.实践的基本特点是()

A、客观性B、革命性C、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

 5.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A、渔民捕鱼B、运动员比赛C、工人炼钢D、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

 6.认识的主体包括()

A、自然界B、个人主体C、集团主体D、类主体

 7.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

A、自然性B、客观性C、对象性D、社会历史性

 8.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实践决定认识

C、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四、辨析题

1、假象就是一种错觉。

2、、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3、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

4、绝对真理就是绝对不变的真理。

5、有用就是真理。

6、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想统一的。

7、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

8、认识开始于经验。

五、论述题

1.如何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运用这一原理批判唯理论、经验论和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

1、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

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

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D.循环论的历史观

6、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

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7、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A科学技术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管理方式

9、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社会意识形态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D.政体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

1.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    )

A.阶级斗争B.人民群众C.社会革命和改革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3.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对象B.劳动资料C.劳动者D.生产资料

4、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5、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

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

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

D.要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三、辨析题

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2、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3、时势造英雄。

4、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5、任何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

6、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的。

7、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思想理论水平也越高。

四、论述题

1.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原理,说明当前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

2.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坚持这一原理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单项选择:

1.商品是:

()

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B.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C.一切物品;D.一切有用的物品;

2.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

3.价值的本质是()

A.一般人类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D.社会生产关系;

4.一定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由()

A.使用价值构成;B.交换价值构成;C.价值构成;D.货币构成;

5.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A.商品;B.货币;C.价格;D.使用价值;

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两种劳动;B.两次劳动;C.两个过程的劳动;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7.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9.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

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10.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

A.必要劳动时间;B.剩余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不等价交换;B.劳动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

1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A.一切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B.私有制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C.商品经济会共同存在的现象;D.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

13.剩余价值来源于()

A.不等价交换;B.工人工资的扣除;C.工人的剩余劳动;D.劳动力的价值;

1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

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16.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A.工人工资的高低;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1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

19.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是()

A.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D.资本主义竞争激烈;

2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

21.产业资本是()

A.生产资本;B.工业资本;C.社会总资本;D.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22.产业资本循环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A.流通阶段;B.生产阶段;C.购买阶段;D.售卖阶段;

23.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G—W…P…W’—G’;B.W…P…W’—G’—G’;

C.P…W’—G’—W…P;D.W’—G’—W…P…W’;

24.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公式是()

A.G—W…P…W’—G’;B.W…P…W’—G’—W;

C.P…W’—G’—W…P;D.W’—G—W…P…W’;

25.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

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二、多项选择题:

1.商品的二因素是()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

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A.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B.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价值的表现形式;

3.商品的价值是()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D.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

4.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

A.具体劳动;B.社会劳动;C.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

5.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A.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B.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

C.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是由不同具体劳动创造的;

6.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产生的条件是()

A.社会分工;B.社会化大生产;C.自然经济;D.经济危机;

7.价值规律对私有制社会生产的调节作用是通过()

A.竞争实现的;B.信用实现的;

C.市场价格的波动实现的;D.成本价格的波动实现的;

8.劳动力的价值包括()

A.维护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劳动者家属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掌握一定技术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D.劳动者实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9.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A.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B.是资本积累的直接源泉;

C.是扩大再生产的直接源泉;D.是价值的源泉;

10.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A.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B.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C.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D.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11.产业资本主要是下列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A.工业;B.农业;C.采掘业;D.物质运输业;

12.分析产业资本循环的意义在于()

A.进一步揭示了资本的本质;B.揭露了资本的真正来源;

C.揭露了资本家的剥削程度;D.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矛盾;

13.劳动时间的长短取决于()

A.产品的性质;B.生产技术水平;

C.企业管理水平;D.劳动生产率高低;

14.产业资本循环包括两个进程()

A.购买过程;B.生产过程;C.消费过程;D.流通过程;

15.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流通资本;D.固定资本;

16.产业资本循环是()

A.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并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带着增殖回到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B.生产资本的运动;C.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D.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17.考察产业资本循环的重点在于()

A.资本运动经历的阶段;B.资本运动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C.在循环的各个阶段上资本的形态的变化;D.产业资本正常运动的条件;

18.资本周转速度与()

A.周转时间成正比;B.周转时间成反比;

C.周转时间无关;D.周转次数成正比;

19.资本周转时间由两方面构成()

A.生产时间;B.流通时间;C.销售时间;D.购买时间;

20.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

A.劳动时间;B.生产资料的供应时间;

C.正常的停工时间;D.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

三.辨析题:

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时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3.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正比例。

4.商品的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5.贱买贵卖是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源泉

6.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者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7.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民主共和制。

8.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制是“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

9.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利已主义。

10.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人性论。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既然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还要提高劳动生产率?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五.论述题:

1.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

如何运用价值规律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