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优质课教案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06317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优质课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优质课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优质课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优质课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优质课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优质课教案2.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优质课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优质课教案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优质课教案2.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优质课教案2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第三课

2、内容和地位:

必修一专题五主要讲建国以来的外交,其主要线索是新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不同的时期做出适当调整。

本课是专题五的最后一节内容,是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最后一个时期,即改革开放后的外交,同时本节的内容着重反映的是新中国真正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并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

因此,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来看,这节课的内容不仅在现代中国的外交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是对外关系的重要转折点。

3、课标要求: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对历史事实有基本的认识,但由于学校的条件,学生对现在以及近一段时间的中国外交关注程度不够,不能较好联系当前的形势,学习起来较困难,因此,在课堂上,可以多创设一些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努力加深学生的印象并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

2.知道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3.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参加和举办APEC会议;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4.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材料,论从史出(教师提供材料,学生解读)

2.阅读教材,归纳概括,提炼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本课学习,知道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3、通过本课学习,增强改革开放、面向世界、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开放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外交成就

(依据:

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表现和外交成就,是本节课主干知识点,也是课标要求的重要内容。

2、难点:

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

(依据: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必须从基本原则、出发点和具体表现三方面分析掌握,教材知识比较零散,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定为本课难点。

教学方法

1.创设新情景、引导提问法。

2.师生互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列7张图片分别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哪些重要的外交活动?

课件依次呈现以下图片,师生互动:

1.毛泽东访问苏联与斯大林在一起:

这件事发生哪年?

——1949年12月

2.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周恩来提出什么原则?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

新中国以什么身份参加这次会议?

——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4.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周恩来提出什么方针?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5.乔冠华、黄华在26届联大上:

乔冠华为什么开怀大笑?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6.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双方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1972年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7.中日两国联合声明在北京签字:

这一事件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标志着中日建交。

总结:

通过以上七张图片,我们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到70年代,我国外交充满了艰辛,也闪耀着智慧。

从建国初期冲破美帝国主义的封锁,新中国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到70年代中国的外交出现了重大突破,让我们感受到以周恩来为代表的我国第一代领导人的外交才能以及他们为我国的外交事业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那么,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又是怎样的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和探究的主要问题。

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合作探究】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新时期外交政策为什么要进行调整呢?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课件显示;学生据课本94页第一段回答)

1.调整背原因:

国际形势发展;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课件显示)师:

当时的国际形势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例如在政治上,20世纪50、60年代世界出现了一些新兴的政治力量,哪些新兴的力量呢?

比如说,第三世界力量发展(中国就是在第三世界国家大力支持下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的),西欧、日本、中国迅速崛起,这些说明在政治上,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趋势也日益明显,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度增加。

政治:

多极化趋势发展;经济:

全球化趋势发展(课件显示)

2.外交政策调整的依据

过渡:

面对这样的国际国内新形势,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制定者。

请大家先看邓小平关于世界形势的论述。

邓小平论国际形势(课件分段显示)

材料一(1984年)我们曾经谈到战争危险,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一点变化。

我们感到战争危险仍然存在,仍要提高警惕,但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因素在增长。

材料二(1985年)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上述材料反映了邓小平对国际形势作出的科学判断有哪些?

(学生看材料后回答,同时课件显示)

制约战争的力量有发展

不发生世界战争有可能

维护世界和平有希望

引导学生思考:

邓小平为什么有此论断呢?

我们知道当时世界上有力量发动世界战争的只有两个国家,哪两个?

(美国和苏联)他们都拥有核武器,都可以把对方消灭,那么他们为什么不敢轻易发动世界战争呢?

(他们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既可以把对方消灭又可以保存自己的实力,所以他们不敢发动世界战争,所以邓小平说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那么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对国际形势做出的科学判断是什么呢?

再看材料三:

材料三(1985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上述材料反映了邓小平对国际形势作出的科学判断是什么?

(学生看材料后回答)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结论:

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基本依据。

3.外交政策调整的内容

过渡:

那么,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表现在哪里呢?

我们再看邓小平的相关论断:

(课件显示)

(1984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在争取世界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请回答:

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对外政策一贯的方针是什么?

我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又是怎样的?

具体表现为什么政策?

请回答:

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学生看材料后回答)

我们用刚才的两段材料解决了新时期外交政策的三个问题(课件显示)

(1).方针、原则:

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主要目标:

维护世界和平,保障国内建设

先阐述2点:

为了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我们必须坚持实行一项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实行对外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无敌国外交”。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外交目标最终是为谁服务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

(3).具体表现:

实行不结盟政策。

重点再阐述第3点:

何谓不结盟政策?

①含义:

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成政治、军事同盟

引导学生思考:

结合邓小平的话: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新时期中国为什么实行不结盟政策。

提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结盟过吗?

与谁结盟?

结盟?

结盟的标志是1950年,中苏双方曾经签订了什么条约?

(学生:

《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这一条约规定有效期为30年,到1980年,条约期满,中国方面没有再续约。

为什么?

②原因:

(1)、与大国结盟可能会受制于人(与苏联结盟的经验教训)

(2)、中国力量的上升,一但同任何超级大国结盟,都有可能影响世界战略的平衡,不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

展示两幅图片:

课本94、95页两幅图片反映中美、中苏关系的什么状态?

(学生:

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图片放在这里是为了说明中国政府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不管是哪种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国家,都同他们搞好关系。

所以说,不结盟政策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外交思想和策略。

因为:

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

据事情本身是非曲直独立判断国际问题

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发展同一切国家的正常关系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③不结盟政策的策的实质: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具体表现

4.外交政策的调整的影响

(1)促进了世界各国与中国建交热潮局面的到来;

(2)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国际环境;

(3)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不可忽视的力量;

(4)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

过渡:

在新时期外交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外交活动特点明显,成就辉煌。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同时,活跃于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同时课件呈现:

二.新时期外交活动成就及影响

1.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积极参加联合国事务

(2)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2.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1)亚太经合组织

(2)上海合作组织

首先第一方面成就具体包括两点。

(1)教师利用表格阐述:

从这张表格就可知,中国在20世纪的70、80年代,积极、全面地参与了联合国的重要事务,涉及到教育、科技文化、经济金融、政治军事等诸多方面。

(2)当人类面临新的千年的时候,江泽民出席了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中国在会议期间提出的倡议得以实现。

什么倡议?

(学生:

五个常任理事国的首脑举行会晤)请看课本95、96页图,这是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的历史上的首次会晤;不仅如此,在会晤文件中还应中国要求加入了许多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这些都说明课本提出来的结论: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

当人类迈入21世纪以后,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更为突出。

课本第96页“知识链接”从一个方面举例说明,哪一方面?

(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展示图片

这些多边外交活动的作用是什么?

提问学生

作用: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

合作探究:

据中国国防部维和办的一份资料显示,1990年到2004年,中国军人已先后向联合国10个维和任务区派出了1450多人参与维和行动,其中包括650名军事观察员、军事联络官、军事顾问和参谋军官,有5名中国军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中国维和部队在国际上的活动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

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多地发挥重要作用。

2.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大家知道哪些新型的区域合作组织呢?

学生:

欧盟、东盟、非洲联盟等等。

师:

课本重点介绍了我国积极参加两个组织的活动,一个是亚太经合组织,一个是上海合作组织

首先看

(1)亚太经合组织;学生结合课本回答相关问题:

过渡: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课本中的史实:

现在一起看课本97页“知识链接”:

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是什么?

(学生:

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的政府间合作组织)它是1989年由澳大利亚倡议而成立的。

中国于1991年加入这一组织。

对这一组织采取怎样的态度?

(学生:

积极、负责、务实和合作的态度)

江泽民从1993年起连续八次出席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课本重点介绍了其中两次会议。

第一个,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因为这是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以来最高级别的会议。

第二个,在中国上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行的是第几次会议(生:

第九次会议)

课件显示:

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穿着唐装的合影

引导学生思考,这张图片给我们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学生(温馨,感人……)为什么是这种画面呢?

我们可以结合这次会议的主题:

“新世纪、新挑战:

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引导学生思考:

当时世界面临什么新挑战呢?

这次会议正好是9.11事件刚刚发生不久,世界各国还笼罩在国际恐怖主义阴影下,世界经济面临总体下滑的关键时刻所召开的一次特别会议,所以各国领导人希望彼此能够合作,共度难关。

(2)在中国参与的众多区域国际组织中,上海合作组织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之一。

这一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它是从“上海五国机制”发展而来的。

最初是在哪一领域合作?

(军事领域)成立于哪一年?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每年举行一次成员国元首正式会晤,轮流在各成员国举行。

今年是上海合作组织第十八此峰会,将于6月份在我国举行,具体在哪个城市?

(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让我们一起通过这两段材料来深入了解上海合作组织。

(课件呈现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与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从最初的军事、政治领域,发展到经济、能源、交通、司法等广泛领域。

2001年成立时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

2003年,举行首次反恐军事演习。

2009年06月16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叶卡捷琳堡召开。

胡锦涛在会上作了题为《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共同创造和谐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

——新华网

先看上海合作组织的会徽。

它的主体是六个成员国的版图,包括哪六国?

(学生:

中、俄、哈、吉、塔、乌)最后一个加入的是乌兹别克斯坦,2017年上海合作组织实现首次扩员,又加入了两个国家?

(巴基斯坦和印度),你们从示意版图还能看出什么信息?

(提问学生:

都是中国的邻邦;这些成员国有大、有小;)会徽的上方和下文分别用中文和俄文标注“上海合作组织”字样,知道为什么?

(学生:

因为中俄两国始创),同学们看,会徽左右环抱的是橄榄枝,这象征着什么?

(和平)会徽选用的是绿色和蓝色,这些都蕴含着这个组织的宗旨:

和平、友谊、进步、发展。

因此,会徽主体图案的创意是:

象征着成员国为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并寓意上海合作组织广阔的合作领域和巨大的发展前景。

再看材料二,它能反映哪些信息呢?

(提问学生:

合作广泛、从军事政治到其他领域)。

综合刚才这些信息,请指出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特点、意义分别是什么?

(提问学生)(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

上海合作组织:

1.性质:

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成员国地理位置、合作领域)

2.特点:

成员国结伴而不结盟(国家关系)

3.意义:

①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

②丰富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③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④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引导、补充:

从中国方面讲,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意义还在于:

它说明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营造和平的周边环境。

(补充完后)课件呈现:

这些方面也就证明了课本的一个结论:

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突出成就之一。

教师补充: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区域国际组织的活动,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其主要作用是(课件呈现)

作用:

从国内:

为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从国际:

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国际上树立起负责任、爱和平的大国形象。

中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使中国和世界实现了“双赢”局面。

(三)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其调整包括原因,依据,表现。

2.在新时期外交政策的引领下,中国的外交活动有两大成就。

(课件呈现后)阐述:

从许多事例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我国外交活动在国际国内都具有重大意义。

(四)板书设计调整的原因

调整的依据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调整的内容

调整的影响

以联合国为中心展开多边外交

外交政策调整的成就

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

(五)学以致用:

学完本课后,有的同学想当外交家.但古人云:

“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

”作为一名高中生,如何与性格各异的同学相处呢?

友情提示:

1、多交朋友,少树敌2、求同存异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和平共处

(六)单元小结:

1949年新中国诞生,标志着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开始。

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开始走向国际舞台,到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取得新突破,再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事务、地区性事务中的作用、影响日益增强。

你从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的光辉历程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同时课件显示角度提示;学生发言后呈现答案提示。

从中国近现代史看:

国际地位根本上取决于综合国力

从外交政策演变看:

制定政策应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从外交活动的实质看:

外交体现国家意志、国家利益

从外交活动的影响看:

中国在和平崛起,国际影响力在增强

(七)巩固练习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依据是(D)

①国际形势的新变化②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

③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④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我国的外交,从建国之初的“一边倒”到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到80年代不结盟,这种变化说明了(C)

A.中国对外政策变化随着其他国家变化而变化

B.中国对外政策变化是由美国对华态度决定的

C.中国对外政策变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D.中国对外政策变化是由国家实力变化决定的

3.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

这主要是因为(D)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参与的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各项多边活动有(A)

①参加联合国的维和活动②参加千年首脑会议

③创建上海合作组织④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②③④决定的

5.中国有句俗话:

“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

”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D )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C.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主要讲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外交成就,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情境导学、自主归纳、合作研讨、探究学习等方法,力图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适当拓展,并结合当前国际形势,用全球史观和整体史观分析问题。

而这节课成败的关键是

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联系现实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法宝。

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低效率的课堂。

由于本课可以收集的资料较多,要注意取舍,各部分授课时间要掌握得当,学生展示部分的时间要注意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