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学》题库完整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02754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学》题库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兽医学》题库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兽医学》题库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兽医学》题库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兽医学》题库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兽医学》题库完整版.docx

《《兽医学》题库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学》题库完整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兽医学》题库完整版.docx

《兽医学》题库完整版

《兽医学》题库(完整版)

病理学基础

病理学――研究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从而探讨患病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分为:

病理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

第一节疾病的概论

一.疾病学

疾病学――致病因素与机体相互作用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

1.致病因素与机体相互作用构成了疾病。

2.致病因素足够强大时,基本上不构成疾病。

3.致病因素非常弱小而机体的抵抗力足够强大时也不构成疾病。

(二)疾病分类

系统:

八大系统疾病(消化、呼吸、泌尿、运动、心血管、神经、生殖、内分泌)。

原因:

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

经过:

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

治疗:

内科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外科病(以手术治疗为主)。

(三)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潜伏期(隐蔽期):

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到最初症状出现的时期。

前驱期:

从出现最初症状开始,到主要症状出现为止,即非典型症状出现的时期。

明显期:

典型症状出现的时期。

转归期:

疾病经过明显期后走向结束的时期。

分为完全痊愈、不完全痊愈、死亡三种结局。

1.何为病理性死亡和生理性死亡?

病理性死亡是指由于疾病的自然发展、恶化而引起的死亡,简称为病死。

病理性死亡是指由于疾病的自然发展、恶化而引起的死亡,简称为病死。

2.何为临床死亡(相对死亡)和生物学死亡(真正死

亡)?

临床死亡是指心跳和呼吸停止。

一般在心跳停止5~8分钟内,称临床死亡期,这是从外表看,人体生命活动已经消失,但组织内微弱的代谢过程仍在进行;脑中枢功能活动不正常,但是尚未进入不可逆转的状态。

是死亡过程中的最后阶段。

此时,自大脑皮质开始整个神经系统以及其它各器官系统的新陈代谢相继停止,整个机体出现不可逆变化,已不能复活,但个别组织在一定时间内仍可有极微的代谢活动。

二.病因学

(一)外因

1.生物性因素

(1)微生物:

通过释放外毒素、内毒素、溶血素、杀白细胞素、溶纤维蛋白素和蛋白分解酶等造成病理性损伤。

寄生虫:

通过掠夺营养、机械性阻塞、产生毒素和破坏组织等造成损害。

注:

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抗生素对疾病都没有用。

八大微生物:

细菌、真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病毒。

2.化学因素(如浓硫酸等)

3.物理因素(如烧伤、烫伤等)

4.营养性因素(包括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

(二)外因

机体的一般特质:

种属、品种、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心理状况等。

1.机体内的一般防御机能下降

(1)浅部防御机构:

皮肤、粘膜、淋巴结。

(2)深部防御机构

①吞噬细胞系统:

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各型白细胞。

②肝脏:

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通过结合、氧化、还原合成等进行解毒。

(体内最大的排泄器官是肾脏。

③血脑屏障――毛管内皮细胞,边缘相互亚叠,外套一层连续基膜,最外面还有一层星型细胞突起的神经胶质膜。

④血胎屏障(保护胎儿免受感染)。

3.机体特异性免疫机能异常

免疫――生物体识别自己并排斥异己,已达到维持自身稳定的一种功能。

过敏反应(变态反应):

引起过敏反应的物体称过敏原。

(3)自家免疫病:

如马传贫,鸡神经型马立刻氏病。

(三)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三.疾病发生发展规律

(一)病因对机体的作用方式

1.直接作用

2.通过体液的作用:

如亚硝酸盐中毒、毒血症

3.通过神经发射作用:

如皮肤刺激药。

提问

瘤胃鼓气会发生哪些不良的连锁反应?

①压迫心脏,血液循环受到影响;

②压迫肺,以致压迫肺泡,影响呼吸,致使呼吸困难,缺氧。

(三)机体恢复健康的机制

1.防御:

呕吐、腹泻、出汗、排尿、发热。

(短时间为正常现象,但时间长应看医生)。

代偿:

在疾病过程中,一些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受到破坏或机能发生障碍时,由相应器官组织加强机能,以适应新的病理条件。

代偿为正常现象,失代偿就危险。

肥大:

代偿过程中,某些组织或器官的组织体积增大货数量增多,是代偿的一种表现形式。

数量增多为增生。

2.修复

①清理:

对死亡组织、病理产物进行净化处理。

为再生的前提(广义的含人工清理)

②再生:

机体细胞或组织死亡消失后,由健康部分长出新的组织或细胞,以恢复原来的结构和功能。

再生能力强的:

表皮、粘膜、骨膜、肝细胞、小血管、外周神经纤维等。

再生能力弱的:

肌肉、软骨等。

③机化:

结缔组织包围或代病理产物及异物的过程。

④创伤愈合:

机体的器官或组织受机械力的作用而引起的损伤称创伤。

由周围的组织进行修复的过程称愈合。

分为:

浅皮创伤愈合或痂皮下愈合(如皮肤轻微的被刮伤,约三天可修复)、第一期愈合(如认为的给动物做外科手术而产生的创伤,约七天可修复)、第二期愈合(创口长得不整齐,受到严重污染)。

第一期和第二期可相互转化。

第二节基本病理过程

一.血液循环障碍的局部病理变化

(一)充血(临床上称潮红):

器官或组织内含血量增多的现象。

1.动脉性充血

类型:

神经性充血、侧枝性充血、贫血后充血(典例:

瘤胃鼓气)

(1)病理变化:

P15

意义:

氧气养料增加,白细胞增多,有助于消除局部致病因素的影响,但长期性充血有害。

2.静脉性充血

原因:

局部受压阻塞和管壁松弛,心力衰竭(每波输出量降低)。

(1)病理变化:

P16

(2)对机体的影响:

P16

缺血:

局部器官或组织动脉血液供应不足或断绝。

(1)原因:

痉挛、狭窄、阻塞、挤压、大失血等、

病理变化:

呈固有颜(一般为苍白),体积变小,皮温下降,局部组织变化坏死。

(2)影响:

(三)出血:

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之外。

(1)原因及类型:

破裂性出血、渗出性出血

意义:

体表小血管出血,影响不大;重要器官如胸部、心脏,即使小量出血,后果也严重。

一次失血超过1/3者,如果不及时抢救,后果严重;一定程度的失血,能活跃造血器官机能。

(四)出血的病理变化(重点)

1.点(针)状、斑(条)状或出血性浸润:

如猪丹毒,猪的表皮有一块块的血斑,开始为红色,继而变紫。

2.血肿

①犬的细小病毒病:

犬呕吐或拉出西红柿样的便,且气味奇臭无比;

②鸡的传染性喉气管炎;

③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

破坏鸡的重要免疫器官,又称鸡的“艾滋病”。

咯血(如肺结核)、呕血(消化道出血)、血便或黑便(后段的消化道出血,拉出的血为新鲜样;深部消化道出血,拉出的血为暗红色)。

二.物质代谢障碍的局部变化

(一)萎缩:

发育正常的组织器官,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量减少,功能减退。

有神经性、营养性及废用性萎缩等。

是后天形成的,与先天性发育不良相区别,动物生产后发生的是生理性萎缩。

变性:

机体在发生障碍的情况下,细胞内或细胞间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增多。

种类:

颗粒样变;水泡样变;脂肪样变;透明样变;淀粉样变。

1.基本病理变化:

细胞浆微细结构逐渐消失;核浓缩,核破裂,核溶解;间质肿胀,纤维结构消失,最后消失溶解.

2.坏死类型:

1)凝固性坏死(如结核病的肺脏坏死)

2)液化性坏死(脓肿);

3)坏疽:

坏死组织继发腐败菌感染,释放的硫化氢与红细胞分解释放的铁生成黑色硫化铁,而使组织变成黑褐色。

有干性、湿性和气性(如恶性水肿、气肿疽――发生在肌肉丰满处)坏疽之分。

黑褐色的脓肿是大肠杆菌感染;乳白色为葡萄球菌感染;桃花状脓汁为链球菌感染。

钙化:

磷酸钙或碳酸钙沉积于病变组织上或病理产物或异物。

(四)结石:

有机或无机成分在排泄或分泌器官内由溶解状态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称为结石形成,所形成的固体物称结石。

(试验:

公犬尿道造口术――治疗公犬的尿道结石)

三.炎症反应

1.定义:

机体对致炎因素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反应。

2.原因:

生物性、非生物性、内源性致炎因子(机体产生的病理性产物,如癌肿、坏死组织等)。

松节油可引起炎症,CaCl、葡萄糖酸钙等未入静脉而漏入皮下组织,都可引起炎症。

3.炎症的介绍:

血管活性物质和白细胞驱化因子。

如组织胺、5―羟色胺、细菌因子、补体因子等。

4.过程

①变质期(或组织胺损伤期)

②渗出(组织反应期)(重点):

A血管反应:

先收缩后扩张,血流加快,营养物质和抗体增多。

B炎症渗出

嗜中性:

最常见于炎症初期,以化脓感染时多见,吞噬较小的小细胞碎片(脓汁)。

单核细胞:

多见于炎症后期及结核、鼻疽杆菌感染。

吞噬较大的病原体、异物、组织碎片,可转化为多核巨嗜细胞。

T、B淋巴细胞:

参与免疫。

浆细胞:

多见于慢性炎症,产生抗体。

嗜酸性和嗜中性:

不详。

③增生(组织修复期):

清理、再生、机化、愈合。

5.症状

①局部症状:

红、肿、热、痛、机能障碍。

②全身症状:

发热、血液、吞噬细胞、内脏器官中毒。

6.类型:

①变质性炎症;②渗出性炎症;③增生性炎症。

7.转归

8.炎症的生物学意义

定位:

(炎症的定义)

好处:

①发生炎症后,血液增加,血流加快,营养物质增多,增加了战胜致炎因子的砝码;

②对局部环境的致炎因素进行稀释,降低局部伤害;

③及时把代谢物排出。

弊端:

①局部肿胀,对局部产生刺激,压迫周围血管、组织、器官,阻碍其营养物质、氧等的运输;

②体温增高,使机体内代谢增加,机体内的三大物质消耗加快,殆尽,使机体逐渐衰竭;

③代谢加快,体内代谢废物增多,如果在体内堆积过多,会是肝脏等无法解毒,肾脏过滤不上,造成机体的“自身中毒”而死。

第三节常见症状病理学

发热

一.定义:

指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产热增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临床病理过程。

三个过程:

体温升高→最高点→下降至最低点。

升温过程中:

汗腺分泌减少,生体温度增加,但感觉发冷,尿液减少。

二.原因

1.感染性原因2.非感染性原因1)无菌性坏死产物2)变态反应(比如注射血清会引起)3)内分泌亢进(如猫甲亢)

4)中枢神经机能紊乱

三.临床表现

1.热侯:

即为发热综合症,为发热时的一系列症状。

(如神经沉郁、低头、食欲减退,前胃弛缓,尿量减少,呼吸和心跳加快――

体温没增加1℃,心率会增加4-8次。

2.发热程度

1)微热:

体温升高0.5-1℃;2)中热:

体温升高1-2℃;3)高热:

体温升高2-3℃;4)过高热:

体温升高3℃以上。

四.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中等程度的发热,对机体是有利的,因为它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抗体形成,提高白细胞酶的活性,加强肝脏的解毒机能等,以利于机体消灭病源微生物。

若体温过高或持续发热,则对机体不利,因为它可引起分解代谢加强,使营养物质消耗过多,加大消化障碍而摄入不足,以致抵抗力降低,若引起心肌变

性而发生心脏衰弱时,还可进一步加重病情发展。

此时,就必须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

异食癖

一.定义:

指动物的采食行为异常,喜吃平时不应吃的东西。

二.病因

1.营养物质缺乏:

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缺乏。

常见于Ca、P、Na、Cu、Co、锰、硒、铁、碘及B族维生素。

2.寄生虫感染:

消化道寄生虫感染。

3.饲养管理:

密度高、光照少、噪音大等。

三.临床表现:

消瘦、啃食异物、舔食被毛、食胎衣和仔畜、啄肛、啄羽等。

腹泻

一.定义:

排粪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带有粘液、脓血、脱落的粘膜或未消化的饲料的病理现象。

二.原因

1.细菌性:

猪大肠杆菌,猪痢疾,鸡白痢,禽霍乱,牛羊副结核,羔羊痢疾,犬弯杆菌,猪丹毒等。

2.病毒性:

猪传染性胃肠炎,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支,牛恶性卡他热,兔传染性水泡性口炎,犬细小病毒病,犬

瘟热,犬传染性肝炎,猫瘟,小儿腹泻。

3.寄生虫性:

猪弓形体病,鸡球虫病,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牛羊肝片吸虫病,犬消化道寄生虫病,阿米巴原虫病。

4.中毒性:

有机磷,食盐,巴豆。

5.其他:

应激,冰冷腐败饲料,滥用抗菌素引起肠道病群失调。

第二章药物学基础

一.药物和毒物的定义

药物:

传统意义上指用于治疗、诊断和预防疾病的化学物质。

(诊断:

如采样。

预防:

如打预防针)。

现代意义上指用于治疗、诊

断和预防,且能够延年益寿,能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的化学物质。

使用的浓度、剂量和针对的对象等。

药物可以转换成毒物。

疫苗:

防病毒性的。

菌苗:

防细菌性的。

二.药物的作用

1.基本作用:

兴奋(如肾上腺素、安钠加、摇头丸)、抑制(如安眠药、麻醉药)。

2.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

局部作用:

即在用药的个别部位发生作用,典型的如局部麻醉药。

全身作用:

即要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如全身麻醉药。

3.选择作用:

如催产素,青霉素只选择格兰仕阳性菌发生作用等。

普遍细胞作用:

如体外用的防腐药。

4.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1)副作用:

在治疗量时出现,与治疗无关或不需要者,为药物本身固有属性,可预见。

副作用与治疗作用可相互转化。

(阿托品

――能抑制胃肠平滑肌的痉挛,散大瞳孔等)

2)毒性反应:

剂量过大,时间过长,给药途径不当所致(所以有一个“休药期”的说法)

3)过敏反应:

亦称变态反应,如荨麻疹。

4)继发反应:

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一种不良反应,如反刍动物长期服用四环素。

三.剂量处方

1.制剂:

将药物制成便于应用、保存、运输,能更好的发挥药效的制品。

分为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和半固体剂型。

2.处方:

兽医师给畜禽看病所开的药单。

是药房配药、发药和指导用药的书面文件。

四.影响药效的因素

1.药物本身:

剂量、浓度、给药途径、联合用药(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体内过程(吸收、分布、转化、排泄)

注:

协同作用――合用后药效大于或等于分别使用两种药物的作用。

拮抗作用――合用后药效减弱,都小于各自分别使用的药效的作用。

2.机体本身:

种属、品种、个性、年龄、体重、状态(特别是心理状态)。

第二节常用药物

一.抗微生物药

化学治疗药:

选择性作用于体外微生物,发挥抑制或杀灭作用,而对机体作用小。

防腐消毒药:

选择性小,在抑菌或杀菌的同时,对机体作用也大。

如酚、乙醇、甲醇等。

(一)磺胺类药物

1.构效关系:

基本结构是,对氨基本磺胺。

1)磺酰胺和氨基在苯环的对位。

2)磺酰胺和酸中的氢原子如果被其他基团取代,可得到许多磺胺类衍生物。

2.抗菌作用:

对大部分格兰式阳性菌、格兰式阴性菌、球虫、放线菌和衣原体有效;对立克次体、支原体、病毒无效。

(到目前

为止,人工合成或微生物提取的抗微生物药没有一种对病毒有用。

病毒病只能靠治疗)

3.耐药性:

原来对磺胺类药物敏感的细菌,由于长期接触低浓度药物,对该药(也称“抗菌药”)不再敏感,欲抑制这种细菌需

要加大药量和改用其他抗菌药的这种特性。

该细菌称耐药菌株。

4.药物名称(常用药)

磺胺噻唑(ST)磺胺嘧啶(SD):

能透过血脑屏障,治疗脑疾病磺胺眯(SG)磺胺(SN)

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甲恶唑(SMZ)

磺胺间甲氧嘧啶(SMM):

磺胺药中药效最强的药,又称“磺胺六甲氧嘧啶’磺胺醋酰(SA)

5.使用磺胺类药的注意事项

1)倍量―维持量―半量

421

2)若采用口服的方式,最好匹配等量的小苏打。

3)服用磺胺药,应饮用大量的水。

4)肾脏不好应慎用或忌用。

5)不能与局部麻醉药(如普鲁卡因)等混用,会产生拮抗作用。

6.滥用磺胺类药物的危害

1)治疗时滥用会相应的细菌产生相应的耐药性,以后再用则必须加大剂量,以致增加了成本。

2)对其他西细菌也产生更广泛的耐药性。

3)动物体上的耐药性会转移到人体身上,使人产生蓄积中毒。

4)影响我国畜产品的出口。

(二)抗菌增效剂:

药物合用后药效会增大很多倍

TMP:

三甲氧苄氨嘧啶或甲氧苄啶DVD:

二甲氧苄氨嘧啶

(三)硝基呋喃类药物

呋喃唑酮(痢特灵):

肠道感染呋喃妥因(呋喃坦啶):

泌尿道感染呋喃西林:

毒性大,外用的消毒药

(四)喹诺酮类

诺氟沙星(氟哌酸)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常拌水、拌料)单诺沙星洛美沙星左氧氟沙星

(五)喹乙醇

原名倍育诺,为抗菌促生长剂。

(六)抗生素

1.定义:

合成的,是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能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

2.作用机理――生物防治

1)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头孢菌素

2)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多粘菌素

3)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4)改变细菌的核酸代谢:

灰黄霉素、制霉菌素

3.主要作用于格兰式阳性菌的抗生素

1)青霉素类:

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取的称天然的;利用其基本结构合成的衍生物称半合成耐酶青霉素或半合成广谱青霉素。

如:

青霉素钾盐、青霉素钠盐、普鲁卡因青霉素(打封闭用)、苄星青霉素G(长效西林或苄乙二胺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西林)。

2)红霉素:

属大环内脂类。

有粉剂、针剂,针剂药要用葡萄糖稀释静脉注射。

3)泰勒霉素:

属大环内脂类。

畜禽专用抗生素,肌肉注射或混饲。

4)林可霉素:

又称“洁霉素”

5)头孢菌素类:

即先锋霉素类。

4.作用于格兰式阴性菌的抗生素

1)链霉素:

从灰链霉素培养液中提取,性质稳定,口服不易破坏和吸收。

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长期使用会损伤听神经。

2)庆大霉素:

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

3)卡那霉素:

抗菌力强,抗菌广。

对猪喘气病有一定效果,对听神经和肾腺有毒害作用。

5.广谱抗生素

1)氯霉素:

从链霉菌中提取,用量过多会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现已禁用。

2)四环素类:

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

草食兽长期服用易引起消化道二重感染,或产生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

K的缺乏症。

6.抗真菌类抗生素灰黄霉素、制霉菌素、抗真菌1号、达克宁、克霉唑、朋康唑、两性霉素B.

(七)消毒防腐药

1.环境和用具消毒药:

苯酚、福尔马林、甲酚皂溶液(来舒尔)、氢氧化钠、漂白粉、双链季铵盐消毒剂(新洁尔灭)。

2.皮肤黏膜防腐消毒药:

酒精、碘、鱼石脂、送馏油、硼酸、苯扎溴铵、

3.用于创伤的防腐消毒药:

KMnO4、H2O2、甲紫、龙胆紫、结晶紫。

(八)常用抗菌中草药:

黄连、大蒜、板蓝根、穿心莲、金银花、连翘、马齿苋、鱼腥草。

(九)抗病毒药:

利巴韦林、病毒灵、干扰素、金刚丸、血素、单抗。

二.抗寄生虫药(后讲)

三.影响组织代谢的药物

(一)维生素

1.脂溶性:

ADEK

维生素A的缺乏―夜盲症;维生素D的缺乏―佝偻病;

维生素E――体内很重要的抗氧化剂,可抗细胞衰老(另外还有硒)维生素K1――可止血。

2.水溶性:

BC

(二)Ca和P

在体内一般为2:

1,临床上用氯化钙,葡萄糖酸钙。

注:

氯化钙静注时,漏出血管会引起发炎。

磷酸二甲钠可用于治疗产后血红蛋白尿。

(三)铁制剂和微量元素

Fe2SO4、CuSO4、氯化钴、亚硒酸钠、硫酸锰、高锰酸钾。

(四)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盐皮质)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重要意义

1.作用:

抗炎、抗毒素、抗休克、抗过敏;对代谢(升血糖)的作用。

“四抗一升”

2.常用药名:

地塞米松、氢化可敌松、强敌松龙。

3.用途:

酮病(奶牛血糖降低)、羊妊娠毒血症、风湿性关节炎、肺水肿、麻疹、急性蹄叶炎、血清病、药物过敏、过敏性皮炎、

支气管哮喘。

4.在疫苗接种期、骨质疏松、怀孕期(会引起流产)禁用.

四.影响中枢神经机能的药

(一)全身麻醉药:

速眠新Ⅱ、犬眠宝、静松灵、龙朋、水合氯醛、酒精、巴比妥类、乙醚、笑气(NO)、安氟醚。

(二)镇静药:

氯丙嗪、硫酸镁(口服为泻药,静注为镇静药)、溴化铵。

(三)解热镇痛及抗风湿病药:

安乃近、氨基比林、水杨酸钠、阿司匹林(APC)、乙酰辅酶用来升温、葡萄糖用来升温。

(四)中枢兴奋药:

安钠加、呢可杀米、硝酸士的宁(长期服用会上瘾)。

五.作用于感觉神经末梢的药物

(一)局部麻醉药:

大部分动物的腹部手术常用。

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等。

(二)皮肤刺激药:

作用:

局部作用――局部组织发红、发泡、溃烂等炎症变化。

治疗慢性炎症。

原理是血液循环加快,营养改善,渗出物吸收快。

反射作用――

六.作用于传出神经末梢的药物

(一)拟胆碱药(兴奋性不够):

毛果芸香碱、氨甲酰胆碱、毒扁豆碱、新斯的明、比赛可灵。

作用:

可使平滑肌兴奋性增加,蠕动性增强,健胃等。

但这些药对子宫作用不大,只常用在胃肠、膀胱等处。

(二)抗胆碱药(兴奋性过强):

阿托品――可减缓胃肠痉挛,抑制腺体分泌,散大瞳孔。

(三)拟肾上腺素药:

肾上腺素――1)使外周毛细血管收缩,可起止血作用;2)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时,可注射,以使心脏复跳;

3)可使骨骼肌血管舒张。

麻黄碱。

七.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一)健胃药和助消化药

1.健胃药

1)盐类:

食盐、人工盐(又叫“卡尔斯泉”)

2)芳香:

辣椒、茴香、桂皮、陈皮、橘子皮、花椒等

3)苦味:

马钱子、龙胆酊、胆汁。

2.助消化药:

稀盐酸、胃蛋白酶、健胃消食片、复合维生素B、猫犬灵、大开胃、前胃康、乳酶生。

(二)驱风药和制酵药

大蒜酊(玉米酒和大蒜泡后的混合物)、鱼石脂、烟油、烟丝及液、煤油、菜油、二甲基硅油、酒精。

(三)瘤胃兴奋药;胃肠通;10%的Nacl注射液;吐酒石酸――此药可使瘤胃兴奋、驱痰、抗血吸虫。

(四)泻药

1.盐类:

硫酸钠、硫酸镁(泻盐)。

管壁兴奋性增加;对肠管壁的强烈刺激,达到挤压作用,以排泄。

2.油类:

液体石蜡、植物油、猪油(凝冻的)、开塞露(从肛门注射)。

3.刺激性:

大黄、蓖麻油。

(五)止泻药

1.肠道抗菌消炎药:

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头孢、呋喃唑酮、黄连素。

2.收敛药:

鞣酸蛋白、次碳酸铋、此硝酸铋。

3.抗胆碱药

八.作用于血液循环的药

(一)强心药(如被雷电击中等):

洋地黄、肾上腺素、安纳加。

(二)凝血药(止血药)和抗凝血药:

止血敏、安络血、维生素K1K3、止血芳酸、立止雪(目前临床上止血最好的药)、仙鹤草、蒿类、柠檬酸钠、肝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

(三)抗贫血药:

铁制剂、牲血素剂。

(四)扩容剂(动物由于脱水需要补充的):

葡萄糖、生理盐水、两前混合的糖盐水、18种氨基酸、复方氯化钠(林格式液)、乳

酸林格式液。

九.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

(一)抗菌消炎药:

青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双黄连、林可霉素。

(二)祛痰药:

碘化钾、氯化铵、酒石酸。

(三)镇咳药:

托可拉斯、甘草片。

十.作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的药

(一)子宫收敛药:

催产素

①发生产力行难产,收缩力不够,子宫颈张开时;②产后胎衣不下;③产后出血;④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等。

(二)性激素

①雌激素:

男女都有,只是女性体内较多些;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催情作用;防止骨质疏松。

②雄激素:

维持男性的第二性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造血功能。

③孕激素:

保胎药,在怀孕时含量较高。

(三)利尿药:

和脱水药一致。

(四)尿路消毒药。

第三章诊断学基础

第一节概述

二.1诊断:

诊――查询、搜集、整理;断――判断、定性、作出结论。

即把临床上查询、搜集所得的症状、资料,经过综合加

工、整理,对疾病本质作出判断,冠以一个病名的过程。

2.诊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